老兵殷志奇:有召必回 戰疫必勝


“我們社區能築起銅牆鐵壁,牢牢守住了湖北的東大門,靠的是老兵殷志奇和他帶的好班子……”在段窯社區,提起老兵殷志奇,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段窯社區,位於鄂、贛、皖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這裡是黃梅縣劉佐鄉政府駐地,是鄂東南邊界對外交往的窗口和門戶,地理位置特殊,人口結構複雜,人員流動性大,社會治理形勢複雜多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段窯社區所轄的378戶、1414人至今無一感染,成為鄂東南邊界的無疫情社區。喜人的戰果,離不開社區黨支部書記殷志奇帶領一班人衝鋒陷陣、艱苦奮戰。

今年56歲的殷志奇是一位有著6年兵齡的退伍軍人。1988年元月復員回鄉。30多年前,他是解放軍某部救生大隊海上搶險救災的救生兵;如今,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大戰中,他又一次奮不顧身向疫情“亮劍”宣戰。

“衝鋒號已經吹響,作為一名黨員、一個老兵,我不上誰上?”1月25日,大年初一,殷志奇就把兒子送到了黃梅縣縣城抗疫一線,同時把女兒一家三口“趕”回了婆家,以便輕裝上陣,全力以赴。

2月6日,劉佐鄉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鄉黨委和鄉政府高度重視,突擊排查密切接觸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段窯社區一拾荒者可能誤食了患者所剩食物。人命關天,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殷志奇義無反顧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說服一家人隔離觀察。為照顧好隔離一家人生活,殷志奇又帶領社區黨員幹部上門送米送油,給予生活困難補助,並深入細緻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撫。值得慶幸的是,經過14天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沒有發燒及其它不適症狀,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遂於2月25日解除醫學觀察。

“戰疫之初,除了口罩,沒有任何防護物資。”殷志奇說,農村抗疫防護物資極其匱乏,嚴重緊缺,殷志奇開動腦筋、就地取材,沒有防護服,就穿罩衣、工作服;沒有手套,就戴橡膠手套;沒有防護帽,就用透明文件袋手工自制面罩;沒有口罩,就通過各種渠道購買了2000只,免費分發給村民。接受愛心村民自願捐款3.3萬元,全部用於防護物資和衛生器材保障。

元月中旬,殷志奇的母親因病去世,按照當地風俗,大年初一至初三,孝子要在家守孝,閉門不出。但是,此時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打響,殷志奇只能從失去至親的悲痛中振作起來,迅速投入到一場生死時速的全民戰爭。他每天起早貪黑,奔波在外,“如果能夠戰勝疫情,保全父老鄉親的生命和健康,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孝心。”他說。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在老兵殷志奇的感召下,段窯社區9名退伍軍人組成老兵志願服務隊,義無反顧投身疫情阻擊戰。“真正的士兵,即使脫下軍裝,骨子裡依然流淌著軍人的勇敢和擔當。” 殷志奇驕傲地為老兵志願者點贊。

段窯社區除了本地居民,還有開店和做生意的外地人68戶、195人,武漢、黃岡返鄉人員70人,其它省市返鄉人員166人。為了“一戶不漏,一人不落”,段窯社區在各出入口設立12個哨卡,並對所有人員進行拉網式、地毯式大排查。殷志奇帶領社區幹部和老兵志願者,每天2次挨家逐戶上門測量體溫,對於武漢和黃岡返鄉人員則全天候監測。有些居民受不了約束,拒不配合,甚至胡擾蠻纏,心力交瘁時殷志奇也曾想打退堂鼓,“可是轉念一想,我是一名經過黨多年教育培養的黨員,是經受部隊大熔爐洗禮的退伍軍人,如今在抗擊疫情火線,怎能臨陣脫逃?!”他說,軍人的天職就是聽黨指揮,服從命令,衝鋒陷陣,敢打勝仗!

疫情防控交通管制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如何解決?殷志奇建起居民服務微信群,帶領社區幹部、志願者為居民和特困戶配送米油、疏菜、藥品,每日平均配送30多戶,最大限度減少村民外出感染風:險,並確保日常生活正常運行。

“我們居家安穩了,老殷卻天天風餐露宿。”當地居民老湯說,殷志奇一日三餐沒個正點,老婆把飯菜盛在一次性飯盒裡,放在家門口,老殷路過家門口時,看到餐盒就扒幾口,有時吃到一半,緊急電話來了,就立即放下碗筷。為了應對緊急情況,殷志奇有時借住在財政所的空房,有時住在社區辦公室,有時候乾脆睡在車裡、流動辦公。“阻擊疫情的戰場上,就要24小時保持戰時狀態。” 殷志奇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