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如狗?其實,風景這邊獨好!

一篇《男到中年,不如狗》的爆文曾在朋友圈刷屏,引發了無數人的唏噓和感慨,點贊數更是超過了10萬。文中講到了2017年12月10日,42歲的中興通訊研發工程師歐建新從26樓辦公室墜亡這一事件,並引用了張愛玲的話:“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文中還有理有據地表明,男人自殺率遠高於女人。

全文的核心思想是:男人活到中年,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真的是不敢病,也不敢死。這句話戳中了無數男性的痛點,一時之間,轉發和點贊滿天飛。

這個世界,一半是男人,另一半是女人。彷彿是為了呼應,跟著又有了一篇熱文《有娃後:女到中年,更不如狗!》。這篇講述了2017年9月9日下午,北京左安門內左安浦園裡一位媽媽帶著女兒要跳樓。文中還引用了維基百科上的統計數據,說明中國是唯一女性自殺率顯著超過男性的國家,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出25%~40%。

文中歷數了中年女性的種種不堪,引用了王小波對中年女性的刻薄評論,“中年婦女,在中國是一種自然災害”,還把中年女性描述成“一個蓬頭垢面,滿臉橫肉,一隻手挎著孩子的書包,一邊罵罵咧咧推搡孩子”的形象。

其傳遞的核心理念是:中年女人為所有人活,卻唯獨很難活出自己。她們活得小心翼翼,甚至連女人該有的自尊心和臉面都沒有。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年女性的種種生存不易(比如努力去維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也獲得了不俗的點贊和轉載。

中年人真的這樣嗎?

作為一名中年婦女,面對這樣兩篇文章,我看後卻很不舒服,覺得胸悶氣短、不吐不快:中年男人和中年女人怎麼就“不如狗”甚至“更不如狗”了?!難道就因為有人自殺嗎?全世界每天都有不同年齡層的人在自殺,因為中年人自殺被報道了,我們所有中年人就集體“不如狗”了?我始終堅信,寫文章是為了表達思想、直抒胸臆,所以,字裡行間可以理智,但不能冰冷;可以溫情,但不能煽情;可以激情,但不能狗血;可以抱怨,但不能悲觀;可以犀利,但不能刻薄。

兩篇文章雖然描述了一些事實,但也僅僅是一部分事實。一種沮喪氣、一種無助感撲面而來,特別是其中一段描述中年婦女感覺的文字,簡直讓人看後有毛骨悚然、不寒而慄之感。中年人真的是這樣嗎?按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每個階段的心理都有成長和進步的地方。中年人相比於青年和老年,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中年期任務繁重

中年期是一生中一個特殊時期,它不僅是個體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時期,也是社會向個體提出要求最多、期待最大的時期。心理學家哈威格斯特把中年期的發展任務歸納為7項: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責任與社會責任;2.建立與維持生活的經濟標準;3.開展成年期業餘活動;4.幫助未成年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5.同配偶保持和諧的關係;6.承受並適應中年人生理上的變化;7.與老年父母相適應。

所以,看著上面滿滿的任務明細,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中年人會覺得辛苦的原因,因為我們需要面面俱到、考慮周全、全方位努力。

但與此同時,相對於青年期,多奮鬥了十幾年的中年人,一般都擁有著青年期很難達到的財務水平,不再輕易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自己的意見更被別人重視、影響力更大,應對工作起來也更加遊刃有餘,處理人際衝突舉重若輕。與身邊的配偶磨合久了,對對方的習慣和表情也心知肚明。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中年夫妻與孩子一同成長,更加理解為人父母的不易,願意主動原諒父母當年的一些不經意的傷害。

這些,難道不是成長嗎?難道不是人生給予中年人的饋贈嗎?

中年期人格成熟

人到中年,人格結構趨於穩定,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內省日趨明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到中年,我們更加把關注焦點投向內心世界,重視自我反省,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不斷提煉經驗教訓,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所以,中年人內省的時間變多,也越來越能冷靜地評估自己的不足。

到了中年,男性開始變得穩重溫和、心思細膩,能體貼照顧他人,中年女性的人格中也出現了堅毅果敢、能擔當、有決斷等一些男性特質。不論是“男人女性化”,還是“女人男性化”,其實都是人格在不斷融合優化。所以,中年時期才是最有人格魅力的時期。

第二,心理防禦機制日趨成熟,為人處世日趨圓通。人到中年,對於他人的挑釁言行,我們不再輕易地暴跳如雷,轉而使用更加幽默、利他的方式來應對。比如,在青年的時候,一聽說張三在背後說自己壞話,我們可能會立刻衝出去、當面責問張三為什麼這麼卑鄙,結果自然是大吵一架、場面很難看。中年的我們,聽說張三在背後搞小動作,可能會先去判斷信息來源是否可靠,是否有別人刻意挑撥離間,然後再反省自己有沒有什麼舉動讓張三誤會,最後可能才是找時間請張三喝個下午茶聊聊天,澄清誤會,修復關係。

第三,性別角色日趨整合。青年期的男性,性格上可能比較衝動、毛躁、做事不管不顧。到了中年,男性開始變得穩重溫和、心思細膩、能體貼照顧他人,這些其實是女性的人格優點,是男性在成長中逐漸融合並學會了女性的人格特點。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男人女性化”。

同樣,年輕的姑娘,在性格上可能比較嬌氣、愛玩鬧、怕吃苦。當自己成立家庭,頂門立戶地過了十幾年,工作、養孩子、買房子、裝修、做家務等,幾乎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慢慢地,中年女性的人格中開始出現堅毅果敢、能擔當、有決斷等一些男性特質,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女人男性化”。也就是說,不論是“男人女性化”,還是“女人男性化”,其實都是中年期人格在不斷自主優化,同時兼具兩種不同性別的人格優點,形成了整合的人格。所以,中年時期才是最有人格魅力的時期。

憑啥中年不如狗?我就覺得,風景此時正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敬我不可複製、無法重來的中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