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檢女先鋒羅卓雅:要抗“疫”,“糧草”先行

戰疫者名片 | 藥檢女先鋒羅卓雅:要抗“疫”,“糧草”先行

這是一名笑言自己“穿上正裝就不自信”“發言總是太樸實耿直”的女所長,這是一名以自己的博士團隊為榮、努力引領他們獲得各種學術成果的藥檢專家,這是一名如“老母親”一樣親自檢查全所員工就餐環境衛生狀況的大家長……與此同時,她還是此次抗“疫”中藥檢一線的應急檢驗總指揮、醫藥企業復工復產的助推者——她是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所長、黨委書記羅卓雅。

在她的帶領下,廣東省藥品檢驗所直接參與疫情防控應急檢驗近200人次,其中黨員及中層以上人員佔80%,應急加班共計時長達983.3小時。對此她卻輕描淡寫:“應急對我們來說就是常態,我們只不過是久經訓練,具有危機意識,學會提前佈局。”

战疫者名片 | 药检女先锋罗卓雅:要抗“疫”,“粮草”先行

提前佈局:“危機意識來自應急就是常態”

作為藥檢領域的資深專家,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女性特有的敏銳觸覺,在廣東還未拉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防控警報時,針對來自武漢不明情況的肺炎報道信息,羅卓雅就已迅速組織,科學研判,將血液製品、消炎及抗病毒類等藥品列入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應急檢驗目錄範疇。理出這些目錄,是預判接下來醫院需要這些藥品用於治病救人,因此提前把好藥品質量關,以確保治療效果。“我們就是糧草部隊。”羅卓雅說,“要打仗,糧草必要先行。”

這種觸覺被她稱為“危機意識”:“我們有一種習慣,平時很關注社會動態,所以‘嗅覺’很靈敏,一旦嗅到什麼味道,就會警惕起來,知道藥品檢驗的責任馬上會落下,因此能提前做好準備。” 危機意識來自長期應對應急事件的經歷。“我們一直有應急檢驗制度,科室主任24小時隨叫隨到,所有科室人員整體聯動。” 羅卓雅說,全所24個部門,14個檢驗科室,10個管理部門,一旦面對任務,都要動起來,“常規檢驗,可能一個品種只需要一名檢驗人員,耗時1周完成,但在應急狀態下,需要多部門放下其他工作共同合作,比如兩個科室7名檢驗人員,有可能1天就能完成之前的工作量。”

疫情來臨,她帶頭積極響應黨中央發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鬥號召,組織發出《致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全體共產黨員、幹部職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倡議書》,全所人員大年初三就回到崗位,全天候待命,外地休假的黨員幹部主動提前返崗,隨時聽從組織召喚。

戰“疫”初期,為全力備戰,她組織建立了防控用藥清單。按照當時疫情對症治療的原則,以《中國藥典》2015年版收載品種為基礎,篩選應對防控疫情的相關藥物品種,結合衛生部門建議目錄,擬定了廣東省藥品檢驗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藥品共86個品種的目錄,迅速就目錄品種質量檢驗所需條件做好充分準備,並牽頭組織全省各地市藥品檢驗機構梳理檢驗能力和條件,將研究情況及時上報主管部門,為疫情防控用藥當好技術參謀。

战疫者名片 | 药检女先锋罗卓雅:要抗“疫”,“粮草”先行

無縫接駁:“我們一定要和時間賽跑”

“怎麼樣才能快一點,再快一點?方案怎麼樣才能更優化?我們一定要和時間賽跑!只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檢驗發出報告,才能讓質量保障的藥物第一時間到達醫院,儘可能救治更多的病人。”作為全所應急檢驗的總指揮,羅卓雅不斷思考,反覆研究,在總結提升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打破常規,提出了“一藥一案、一案一策”的原則,形成了“24小時前置檢驗、24小時即時檢驗”的應急檢驗新模式,通過多科室協同作戰,各項目結構化設計,各分項同時開展,提前模擬實驗,提前風險評估,用最短的時間發出檢驗報告。

在她的有效組織下,僅在1月20日至23日期間,廣東省藥品檢驗所簽發生物製品46批次、617747瓶,在疫情高峰期,圓滿完成了磷酸氯喹原料藥及製劑、人免疫球蛋白、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等各類應急檢驗任務13起,累計共受理了12家企業176批次樣品,為病人及時得到安全藥物的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代理進口人血白蛋白的3家醫藥企業專門發來了感謝信。

2月8日,在某抗疫急需藥品的應急檢驗中,羅卓雅親自掛帥,精心組織制定“行軍佈陣圖”,通過對比梳理確定執行標準,制定實驗SOP,火速購買實驗用耗材,評估從抽到檢每一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開展模擬實驗,形成點、線、面的前置24小時全方位準備;樣品到達後,帶領5個科室共17人,爭分奪秒,各環節無縫接駁,僅用7個小時就發出檢驗報告書,實驗大樓通明的燈火照亮了2020年元宵節的夜晚。當天,此批藥品就已連同檢驗報告送達醫院,為患者用藥送上了及時雨。

這些團隊協作、徹夜不眠的場景,幾乎都能見到羅卓雅的身影,即使有的人員凌晨3點結束工作,5點再來一批人員,羅卓雅都在現場跟進。“團隊在,我就得在。”她坦率說,“我們沒有任何加班費,也沒有額外的獎金,所有的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全憑信念,我怎麼可以不在場,發揮‘定心丸’的功效?”

當有的同行問及“怎麼激勵團隊做科研”的時候,她回答:“這就是本職工作而已,就是我們的職能和公益性的體現。”

急而不亂:“要效率也要符合程序”

“只要進入應急狀態,就沒得‘講價’,沒有日夜之分,也沒有休息日。”羅卓雅說,有外行不明白,問“你們怎麼老是要三更半夜加班”,“有時候企業下午4點送樣來,有時候晚上,有的實驗,光是對樣品進行前處理就要花四五個小時,一個步驟沒做完,可能就到半夜了。”儘管如此,團隊中的所有人員“召之即來”“來之即戰”的狀態令羅卓雅很滿意:“我們的文化就是隻要有情況,一聲令下,隨時迴歸。”

作為一名擁有35年專業經驗的藥檢專家,羅卓雅已有近20年的管理經驗,對於管理極為重視——無論是“前置24小時”,內部的檢驗流程的細化、規範、調整,還是團隊的只要檢驗需要一切服從命令,都因為她在管理上下了苦功夫和巧功夫:“越急我就越淡定。”

雖然這段時間以來一直處於應急狀態,但羅卓雅並沒有忽略嚴謹性:“在特殊時期,因為應急檢驗很重要,分秒必爭,老百姓最在乎的是我們是否提供了專業的服務,等到疫情結束,大家進入總結經驗和反思階段,就會考究我們是否符合程序。”

在追求如何更快的同時,羅卓雅要求保持規範的質量體系:“業務部門受理業務時,需要考量是否符合受理條件,在平時,這個流程可能需要半天,才能進入下一個流程,到達實驗室,為了搶時間,我們往往讓受理流程與實驗流程同步進行,用幾分鐘就完成初步流程讓樣品先到達實驗室。”有的步驟需要完全完成上一個步驟才能開始,如今因為特事特辦,往往兩個步驟並列進行,並且為了加快時間,會提前與送樣方進行溝通,樣品到達後直接進入核實環節,羅卓雅要求每個部門的所有流程完成了,就要補齊所有材料,保證材料的完整性。

與此同時,她還在研究如何更好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所裡的檢驗用品:“在這一大棟樓裡,某一名檢驗人員要尋找某一種試劑,除了檢查倉庫的庫存外,是否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查找到哪個部門的哪個科室曾經領用過,以及是否有存餘?”

助力復工:“我們總在不斷補全技術短板”

2月20日,廣藥集團公佈快速完成復產消息,首批50萬片磷酸氯喹即將上市。簡短的一句新聞,背後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戰“疫”故事,這其中就有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在藥檢戰線上的一份堅強力量,更離不開由羅卓雅帶領博士團隊的技術攻關與努力成果。

為確保抗擊疫情用藥磷酸氯喹原料藥生產企業在廣東迅速復產,羅卓雅迅速在所內組建了一支精幹、高水準的博士技術團隊,主動前端介入,全力投入到磷酸氯喹的科研攻關中。她親自領銜,制定技術攻關路線,根據團隊成員的學科領域及技術特長,做好任務分工。在她與博士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藉助廣東省藥檢所核磁共振儀、高分辨質譜儀等先進設備,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磷酸氯喹原料藥的全面的雜質譜分析與結構確證,為企業儘快復產、確保產品的安全有效,提供了前端的技術支持。

“很慶幸在疫情發生前,我們就有前瞻性地購買了比較好的設備。”羅卓雅說,“我們21人的博士團隊經常研討,如何不斷補全技術上的短板,除了我們現在能夠做到的,我們還能做什麼,還能如何通過利用更高端的技術,來配合、提高我們的科研。”對於她來說,必須一直保有危機意識,才能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遊刃有餘地面對未知的、極有可能再次突發的狀況。

雖然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她和團隊已經進入了總結、反思的階段:“我們希望先把經驗形成所內的課題,然後進行孵化。”她希望年輕的研究人員能夠在戰鬥中不斷推出更佳的研究成果。

曾經在一次大型醫藥事件後接受了採訪,最終卻沒有被播放出來,羅卓雅卻“得意”說:“因為我說得太實在了,我說我就分管這一塊工作,病人就在家門口,我就是搞技術的,就不信檢不出來原因。”

儘管在這一次抗“疫”中逆行而上,撰寫了激昂的詩篇,羅卓雅仍然十分淡定:“我只是想老百姓透過我瞭解我們所、我們的團隊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和奉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琳 通訊員粵藥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