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中國的戲曲藝術有著800年以上的歷史,由南宋戲文、金元雜劇、明清傳奇、近代地方小戲直到現代新戲曲,不斷地發展蔓延。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批有進步思想的戲曲藝術家,對京劇的內容和演出形式進行改革,使之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曾經流行一時的時裝新戲,乃是對中國戲曲進行改革的嘗試。在舊劇改革和西方戲劇的雙重影響下,20世紀初出現了學校演劇活動。

中國話劇開端

中國話劇的發展,有一個孕育過程,改良的中國戲曲,雖對西方戲劇有所借鑑,但從根本上說,它並不是話劇。中國話劇是從“新劇”(又稱“文明戲”)發展而來的。一般史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東京上演《黑奴籲天錄》作為中國話劇史開端的標誌。

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1906年冬,受日本“新派”劇啟示,中國留日學生曾孝谷、李叔同(息霜)等於東京組織建立一個以戲劇為主的綜合性藝術團體——春柳社。

五幕劇《黑奴籲天錄》描寫黑奴哲而治被主人轉借他人。他替人發明了機器後,受到原主人的嫉恨,因而被召回深受虐待。他的妻子和孩子是另一家農奴主的奴隸,由於主人要以奴隸抵債,他們面臨母子分離的悲慘命運。後來,他們都逃跑出來,殺出重圍,得以團聚。該劇表現了被壓迫者的反抗精神,在思想內容上很有現實性。

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黑奴籲天錄》

劇中的分幕方法,以對話和動作演繹故事的特點,還有接近生活真實的舞臺形象,無不顯示著已開始確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新劇形態,即後來才定名的話劇藝術形態。以後10年間,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漢先後出現文藝新劇場、進化團、南開新劇團、新劇同志會等一批新劇團體,演出《熱血》、《共和萬歲》、《社會鍾》等劇目,受到民眾熱烈歡迎。辛亥革命失敗後,新劇逐漸衰落。

建國後17年話劇

1949年至1966年,史稱“建國後17年戲劇”。這一時期新中國盪滌了封建主義的汙泥濁水,掃蕩了帝國主義侵略帶來的陰霾,使得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具有傳統修養的戲劇藝術家田漢、焦菊隱、郭沫若、曹禺、老舍等人將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內涵結合話劇固有的美學特徵,用來表達現代生活,使得中國話劇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屹立於世界的藝術之林,充分體現民族精神,自成一派。

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獲虎之夜》

剛剛步入百年的話劇,在中國紮根以後,隨著“五四思想”解放,“吸納新潮”的時代風氣,吸收西方“未來主義”“象徵主義”文藝形式,使中國話劇創造一個出具雛形的“現代派”,產生了一批戲劇劇作《獲虎之夜》、《三個叛逆的女性》......而真正到創作成熟的代表性戲劇是《雷雨》、《日出》、《上海屋簷下》等一大批優秀劇目爭相上演。


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雷雨》

再往後到50-60年代,中國話劇與文學同步,加強“人學研究”,在長期的藝術探索中吸取西方藝術精華和繼承中國傳統藝術基礎,將民族韻味與時代特色完美結合,創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之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關漢卿》等等,這些劇作反映了新中國的新思想、新風尚、新生活、新成就,吟誦著人民對時代變化的由衷頌歌。

新時期戲劇

從“文革”的文藝禁錮中甦醒、活躍起來,在思想解放方面,一度走在各種藝術形式的前列。在改革開放的氛圍中,大膽地吸收外來戲劇表現手法。戲劇觀念、戲劇理論空前活躍,文化生態不斷優化,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劇作家、導演、表演家、舞臺美術家,以及一批優秀的劇作。

在電視等現代傳媒的衝擊下,話劇站穩了腳跟,順應時代,探索前進,證明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出現了《楓葉紅了的時候》《報春花》《西安事變》《陳毅市長》《屋外遊熱流》《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野人》《狗兒爺涅槃》《中國夢》《桑樹坪紀事》《死水微瀾》《商鞅》《鳥人》《地質師》等一大批優秀劇目。

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西安事變》

中國話劇誕生於遍佈戰火硝煙的末代王朝,成長於幾十年動盪不安的亂世,曾因成為革命宣傳之利劍而遭到打壓,也曾因特殊歷史原因陷入冰封期,還曾受到新媒體新娛樂的劇烈衝擊……這一切考驗了話劇的生命韌性。100多年之後,話劇以其獨特而昂揚的姿態,證明了她不可替代的魅力!

近年來,保利劇院與河南保利藝術中心全力支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的文化創造,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引進一大批優秀話劇作品,如:《白鹿原》《茶館》《雷雨》《北京人》等,為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已是百年,簡述中國傳統話劇的發展

▲《白鹿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