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01.

什么是公益?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说法,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什么是信仰?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当公益变成了一种信仰,我们挥洒出的爱心和付出的汗水,必定会换来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成为我们内在素质的“无形资产”。其实做公益本身就是一件双赢的事,用自己的所得去帮助别人的所需,将自我价值发光发热。

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02.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号召全校师生为一名外校得了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同学们2元,5元,10元,我不知道哪来的冲动,一下子捐了半个月的零花钱30元。那是我第一次经历的公益捐赠活动,没有人非要我捐那么多,只是顺应了自己的心意,觉得很快乐。

工作后,我有幸接触到了团委的工作,学雷锋、困难帮扶、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无处不在。这些年,参与的公益活动大大小小不下数十次,无论是书籍,文具,还是羽绒服,自行车,我总是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着一些小孩。

可能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少喝一杯奶茶,少吃一顿饭,少喝一顿酒钱就省下来了,但是,对于那些孩子,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你们是没有看到他们接过礼物眼里闪过的那种欣喜,那一声声稚嫩的“谢谢”,实在让人泪目。

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03.

好友梅小白,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公益。她加入了“麦田计划”,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因为被大山、被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所感动,在国内发起的民间助学组织。给大山的孩子寄文具寄书籍已是家常便饭,只要有空,她还会自费奔赴大山,带去自己最诚挚的爱心。

很多人不理解她自费去山里看孩子,说吃饱了撑的,还不如去景区旅游。她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远离那些不懂她的人,三观不一致,再解释也是徒劳。别人笑她太疯癫,她笑别人看不穿。因为,她的心里,已经把公益当成了一种信仰。

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很敬佩那些坚持走在公益路上的人们,远有在南京的好友江大头,近有“麦田计划”的梅小白,还有本地马晓兵带领的“先锋公益”志愿团队.....不管别人怎么看,总是能够坚守内心的信念走自己的路,即使默默无闻,亦无怨无悔,生活被他们活出了一种情怀,一种大爱。

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04.

很多人会说,我没钱,我连自己还养不活呢,如何能去做公益?!其实,这就是个伪命题,公益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跟贫富并没有关系。

做公益,富人有富人的姿态,穷人有穷人的方式,最后都会到达自己灵魂需求的终点,只是过程可能不太一样罢了。我们不求能够如陈光标那样一掷千金,哪怕只是捐一本书,一件衣服,只求不辜负心底的那一种信仰。

一开始,我认为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是一群人的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但后来发现,公益就是一个人的事,是打心底自愿的,你无法说服别人会和你一样,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

无论是金钱的捐赠还是物资上的救助,只要在不影响生活条件下量力而为都是高尚的。哪怕一篇公益信息的转发,也都是一种公益的形式,你给人提供的是一种公益信息分享,不漠视就是具有公益情怀!

当公益变成一种信仰


公益不需邀请,如果你喜欢也觉得有意义,就先腾出手转发一下,将这篇关于公益的文章让更多人看到就是迈出了第一步。当然,无论是自发捐钱捐物,还是加入诸如“麦田计划”、“先锋公益”,通过平台的力量奉献爱心,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