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驳壳枪在中国大受欢迎?

军武小咖


自己打字原创:以下观点代表个人意见,大家可以反驳。

关于毛瑟手枪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大家说了很多,比如毛瑟的品牌,军阀喜欢等等,我就不多说了。但是网上没关注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上世纪20年代,列强对中国实行了武器禁运。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列强重组了国际秩序,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厉害,以中国内战为理由,英法美等国签署协议决定从1919年开始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日本本来不想参加,但是由于无法抗衡西方列强,后来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也加入了这个武器禁运的协议。自此到1929年4年东北易帜前,中国一直无法合法的进口到西方武器。不过这里面有个特殊情况,由于在西方人眼里手枪属于自卫型武器不在武器禁运条约内,所有可以合法的出口到中国。而当时德国一战战败,国内财富打光了,还要赔付战争赔款,国内失业率高达百分之30,军火工业失去军方订单更是最惨的行业之一,这时候来自中国的毛瑟手枪订单对德国人来说简直就是馅饼呀,当时的德国人只要国内军阀给钱谁都买,也没有政治要求。为了讨好中国的金主爸爸德国人甚至改进了毛瑟手枪,使得他可以连发,装弹量也增加到20发,直接当简易冲锋枪使用了,而这也是毛瑟手枪在中国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上谈兵


对这个枪型特别有感情,小时父亲在军区枪械库时,家里总是有不同型号的枪支,枪型也很杂,从三八大盖到轻重机枪都在家里放过。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全军区回收驳壳枪,这时候我们家已经到了建设兵团,全兵团的驳壳枪都回收放在家里有那么一堆,这时候有人问了,这怎么可能放在家里呢?其实在兵团呆过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基本上家家都有枪的。因为兵团建制所因,所谓的拿起枪就是兵,放下枪就是民。兵团几乎都是军转的,所以这就不奇怪了。驳壳枪收回来放在家里也就不出奇了,天天挑着玩,一会挑长管的玩,一会拿短管的,有德国造的也有汉阳造的,是外文的就是德国造的,有中文繁体字的就是汉阳制造的。有一次胆子大了,带了两支装书包带到学校去给同学玩,上课间拿出比划,拉后面枪栓扣了板机打空枪,后被老师从书桌洞搜出,另一支也被从同学书洞里搜出,交到教务处,辅导员是父亲战友,打电话叫来父亲,下午放学回家,被父亲抽了十皮带,那是军用武装带又是夏天,屁股几乎被打烂了。从那以后,家里除了放一挺马克辛重机枪还有就是父亲的一把转轮,近两年没有在随便往家里放枪。我也长记性从来没在往外拿过枪,父亲有空就教我们兄弟拆枪装枪,除了簧没力气压上,别的几分钟就能组装上,有时校对堂线,父亲也让我过枪瘾,从几岁就打枪,有时也能打几百发子弹。小时的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几乎都是驳壳枪,到十二三岁时,家里就多56式冲锋,半自动,54手枪,慢慢的就看不到哪些老枪了,家里到处都有子弹,但我兄弟几个,从未自己擅自放过一次实弹。一直到父亲从兵团调回内地,从家里搜出各类子弹几千发都交回枪库了。后来我当兵,新兵射击五发子弹我打了47环,还给了个嘉奖。回忆在兵团的日子,虽然条件很艰苦,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伴着高我一头还多的半自动长大,带着痛恨和留恋的驳壳枪,还有小马枪。我今生第一件藏品就是一发1905的步枪圆头子弹,2008年带着孩子去北京准备捐给军博收藏,没想到军博整休不开放,后放在弟家,到后来弟家搬家给遗失了,很遗憾。从小对枪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我,从我离开部队后,几乎就没有机会在摸到枪了。九十年代猎枪盛行时,买了五百发子弹打完,觉得跟制式枪差别太大了,也就没有在玩过猎枪。这就是一个小男孩对枪的兴趣,到现在一直留恋自己丰富的童年和少年,现在已是老男人的我,对驳壳枪还是非常的怀念,只要看到图片和视频我都会下载保存着,经常翻开仔细的端详,那里面有我很多的故事。


用户71325745632


没有优点,又笨重又不准,只是当年中国缺枪才用它,我打过驳壳枪,装十发子弹那种,不能连发只能单发的那种,我打了15枪竟然一枪没中靶子,头两枪还打飞了,子弹飞哪里了都不知道。那枪很难打,电影演的一枪一个鬼子都是假的。


手机用户102705946


大家自行脑补,抗日战场当你迎面碰上日本鬼子,手里如果有一支能单发/连发、20发大容量弹夹的手枪,你还怕啥,直接开火就行。

双枪李向阳。

驳壳枪学名“毛瑟军用手枪”,在我国又称为盒子炮。口径7.63毫米,弹匣容量20发,射速每分钟900发(冲锋枪的节奏),有效射程50-150米。1896年由德国毛瑟工厂生产,是世界上第一款自动手枪,我国引进时间较早,1912年北洋政府就开始购买引进。毕竟买不如造,德国货确实精致耐用,主要还是贵。因此,我国在引进过程开始仿制,比较大的仿制工厂包括: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等。

回到民国军阀混战时代及抗战时期,当时国内枪械制造水平和产量确实非常有限,在日本操控下,西方对中国武器出口实行禁运。很幸运的是驳壳枪属于手枪,不在禁运之列,无论贵贱,不论贫穷,大小军阀争相购买,当初就是纯粹的没办法才买。

西北军手枪队,一手大刀一手盒子炮。

八路军女战士,帅气有没有。

国民党军队训练照,装上枪托变身步枪,精确度立马提升。

真正大量应用于中国战场后,大家才发现这款手枪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符合国情。在有支汉阳造就可以占山为王的年代,可以连发又有着大容量弹匣的“毛瑟军用手枪”完美扎根中国,被广大军工厂家不断仿制。反观生产国却由于尺寸偏大不能成为制式手枪,单价高、携行不便等原因没有大量装备。这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范。

弥补火力不足,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的手枪队,大量驳壳枪一起编组,用于突击或警卫作战。

找到一张很猥琐的小鬼子照片,看来王八盒子确实不好用,盒子炮都拿上了。

而在当时我国重武器和自动火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以近距、机动作战为主的中国军队中,驳壳枪正好客串了这一岗位,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装备数量大,直到54式手枪成为制式装备后,才陆续退出现役,进入民兵、警察等单位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


河东三叔


25美元一把的驳壳枪,我国最多进口了50万把。这种手枪在任何国家都没有成为制式武器,就只在我国成为标配。

原因就是外形太大,而且太重,当手枪不好携带,当步枪又没有步枪的威力和射程,而且价格太高,25美元可以买其他手枪买好几把,而且这些其他手枪还都方便携带,威力适合。

而我国为什么钟爱驳壳枪呢?首先是有十多年时间,外国对我国进行武器禁运,那怕是步枪,机枪都受限制不能出口到我国。但是手枪却可以出口,这就是驳壳枪大受欢迎的一个基础。

当时的军阀军队武器很简陋,当时直系军阀一个正规师,就只有24挺机枪,大炮就更别提了。比如,岳维峻部队,全军11个师,20个旅,有炮仅30门,平均3个师旅摊1门火炮。

这样在极度缺乏火炮,特别是压制大炮,同样机枪匮乏的我国战场。近战就变得非常频繁,而且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在江西反围剿战争当中,大批赤卫队可以使用长矛发起近距离冲锋,打垮敌人1个营,甚至1个团的因素之一。

在这种战场情况下,采用10发和20发弹匣,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的驳壳枪,就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武器,陆续进口数量金额达到2亿银元。在一战战场,通常军队在10公里位置就会遭到对方重炮轰击,随后对方野炮榴炮会一直进行高强度压制射击。

到1500米以后,机枪火力和小口径直射步兵炮火力开始密集。而在我国战场,大炮几乎没有,机枪数量太少,军阀士兵训练程度低,基本在100多米距离,才能遭到稀疏的步枪射击。而驳壳枪已经可以在这个距离安装枪托进行准确射击,射速足以压倒步枪。进而取得战场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有手枪营,手枪团甚至是手枪旅的原因。


深度军事



杨建曦


据说短枪类中,“枪牌”撸子笫一,“馬牌”撸子第二,"蛇牌″撸子第三,但中国军事人员最喜欢驳壳枪,最威风,说是; 吓人的合子,殺人的撸子,其实,真正短矩离对攻还是撸子实用,驳壳枪大小分三种,头把、二把、三把,三把的枪管比“五四式”手枪还短,所以射矩最短,二把的枪管略长于五四,大小适中最实用,头把枪管最长,有的可连发,太重太大不便携带,驳壳枪与五四的子弹可以通用,据说驳壳枪的毛病是退弹壳直接向后甩,容易打到自己的脸,看李向阳翻手腕打枪十分帅气,主要是为避开退弹壳的危险,但上述短枪都有因瞎火卡壳的危险而误事,不便执行特殊任务,而左轮手枪则是一扣一转,不怕瞎火,多被用于刺殺行动。



滏水漁家


驳壳枪,也就是毛瑟C96半自动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7.63毫米半自动步枪,他还有一个别称叫“盒子炮”。驳壳枪被德国研发出来后并不太受欢迎,体积大、重量偏大,携带和隐蔽都不方便,而且操作不方便,每次在使用时,都令士兵头疼,打中的概率实在是低。特别是在连续射击上,会出现枪口常常跳动,故而在西方国家并不受青睐。但是毛瑟在当年的中国就是硬品牌,加上20发大容量,进入中国大量使用,中国进口的驳壳枪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大半,而且山西的太原兵工厂甚至还有仿制该枪。

图注:驳壳枪装弹是使用桥夹往前置固定弹仓压弹

豪不夸张的说,驳壳枪是中国近代使用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款手枪,从清末革命党起义,北洋军阀混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再到国共内战,各方都大量装备驳壳枪,可谓风靡一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只有手枪不受限制,在众多手枪中,驳壳枪体积大、笨重、精度不足的缺点,直接被20发大弹匣、火力凶猛给忽略了。而且当时的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各派武装对武器需求量大,国内武器根本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还差了一大截,驳壳枪甚至直接被军队当步枪来使用,“盒子炮”在中国也打出了威名,自然大受欢迎。

图注:毛瑟M96手枪不完全分解图

为了解决“盒子炮”严重跳动的问题,国人用了一些“土方法”,比如连发时跳动严重问题,国人就把手腕反转90度,横着打,将枪口向上跳动问题变成了左右横扫,扩大了子弹覆盖杀伤面积,提高了命中率,这样盒子炮手枪使用起来就顺手多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士兵在战场上更得心应手了,这款枪也成为了抗日战争抵抗侵略的神奇,因此国共军队都对这款武器爱不释手,甚至还组建了专门的手枪队,说该手枪是抗战功臣,一点也不为过。

▲可抵肩射击的驳壳枪


狼烟火燎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驳壳枪?整那么文明干哈呀,这不就是盒子炮吗?搁抗战那会,家里没把盒子炮撑撑场面,这都不好意思露脸。

盒子炮那肚子——大,一家伙就能装二十发子弹,射击还可以分单发或者连发,您要想给对方来一顿子弹雨,这没一点问题,只要子弹能续的上,一分钟九百发,就说你怕不怕,这都赶上机枪的节奏,有效射程可以直接怼到一百五十米,劲足,怼身上直接就给你掏一血窟窿,不带任何疑惑的。

这就是为嘛,人家的名字后边跟了一炮字,威力足,好东西。

可这好东西,在西方压根就流行不起来,欧洲人瞅着人高马大的,就是不喜欢这盒子炮。

究其原因,枪太重,威力大,这枪口不好把控,老是往天上跳,容易造成射击不准的问题。所以欧洲人压根就不喜欢,所以盒子炮在欧洲这地界算是撞墙上了,没人采购。

大家伙也知道,就那会,咱大华夏只要这东西挂着一个枪字,咱就不嫌弃,能卖给咱,咱还要啥自行车啊,谁让咱军工不行呢。

等东西一到咱大华夏的地头,就这盒子炮的所有缺点,这都被咱给弄成了优点,这就是咱大华夏千万年来积淀的智慧。

你不是枪重吗?拉倒吧,他还有机枪重?大家伙恨不得,大腰子挎上两支盒子炮,屁股后边再挂一只预备一手。

这压根就不是毛病,好不啦!

还有你说的威力大。

哎呦俺了个去呀!枪是啥玩意,就是用来战场上杀人的,威力小了能成吗?离远点棉衣都打不穿,要你干啥?显摆啊!还是嘚瑟呀!

你说容易跳枪口,这好,把这盒子炮放平了,枪口用力向下压着打,打出来照旧还是一条直线。

不是人家枪不行,是你压根就不会玩。

就这盒子炮,整个生产周期生产了一百万支,而被咱大华夏消化的就有80%,这还不算咱仿制出来的。

咱为了出枪速度快,这盒子炮一拿到手,直接就把那准星给锯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咱还是有点子心酸。满清这个拉大腿的,把咱大华夏的科技生生的给拉到了原始社会,有比盒子炮更加好的,咱也想要啊!

环境不允许不是,咱也只能用现有的资源打出一场近现代化的战争。

话说咱有大炮,还能让小鬼子那满是窟窿眼的炮楼搁大华夏的地界乱盖?早被咱轰成了渣渣了,不是没有吗?

那会,咱啥都缺,这盒子炮其实咱是当冲锋枪的使唤,用他来弥补火力上的不足。

手枪当冲锋枪的使唤,但毕竟不是冲锋枪,所以这盒子炮就成了战场上的冲锋手枪,这也是被逼的。

所以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就能瞅见由盒子炮组成的手枪队。

有一些不咋阔气的,组成一个手枪排。稍微阔气的组成手枪营。再阔气一点的能给你整出一个手枪旅来。

大家伙听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咱还真干过。举例,冯玉祥的部队就组建过一支手枪旅。

其实就是因为盒子炮的威力强劲加上可连发,可单发的功能,所以才会受到咱的青睐。

而且这盒子炮,不仅是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那更是一把好手。

咱瞅着电视剧里边《亮剑》,他大老李,带着和尚联合楚云飞,四个人八把盒子炮,就端了小鬼子一个酒楼的军官。

就是因为这盒子炮的装弹量大,威力足。大家伙想想四个人,八支盒子炮,这就是二八一十六,一百六十发子弹,搁咱敌后抗战,这足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了。

所以有些人怀疑,这样的场景不应该啊。其实按照俺的说法,啥不应该,就是这个样,一百六十发子弹干啥不够啊!打成你筛子都够了。

他大老李能干亏本的买卖吗?不能够啊!

所以这盒子炮,在咱大华夏的地界,那可是有一号的名枪,死在这枪下的鬼子,没有一万,他也有个七八万。(夸张一点的说!)

盒子炮的功能被咱大华夏的娃,都压榨到了极限,发挥出了他极致的能力。

所以在那会物资奇缺的环境中,盒子炮——好东西。只要能要了小鬼子的命,咱就不能嫌弃,何况他还那么的优秀不是!

欢迎那是一定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一、驳壳枪简介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 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贺龙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这种枪在射击时有个缺点,由于它的抛弹口在枪的正上方,抛壳时容易打伤持枪人。所以射击时要倾斜45度,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

二、驳壳枪在中国的生产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全长: 288mm,全重: 1.16kg,枪管长(连弹膛): 132mm,口径: 7.63mm,表尺射程: 1000m,来复线: 6条,右旋,来复线缠度: 200mm,瞄准基线长: 230mm,装弹具式样: 弹夹。


三、驳壳枪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的,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1、驳壳枪在中国的数量,范围都是很大的,共军和国军都喜欢这个枪,小日本貌似也很喜欢,20发的连射在那个时代确实很牛的。但是因为国内,尤其对共军来说,没有武器来源,只能靠缴获,所以你能不能用上驳壳枪,还得看运气和能力。


2、驳壳枪受欢迎的原因:
(1)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当时受到列强的武器禁运,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军事禁运,而手枪不在禁运之列,驳壳枪作为一种手枪却拥有近似冲锋枪的火力,被军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候甚至有手枪旅这样的部队。
(2)驳壳枪属于自卫武器,不受限制。
(3)驳壳枪是但是中国所能进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耐用 驳壳枪拥有很长的寿命,以及不用复杂的维护。

(5)实用 驳壳枪可以和配套的枪托组装成一支冲锋枪,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驳壳枪命中率极高,神枪手随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电线。
当然如果没有禁运,当时军人的最爱是伯格曼“花机关”。
四、驳壳枪淘汰的主要原因

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枪,口径小、子弹长度短,造成弹药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淘汰的其他原因:

1.驳壳枪跳弹严重 连发精度低;

2. 做工复杂,该枪价格太高;

3.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4.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5.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6.科技进步,新式武器的发明和出现,如冲锋枪等自动化武器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