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绩愿以官爵赎命,李世民对降将历来宽仁,为何留不下单雄信?

血魔-Ticks


徐世绩愿以官爵赎命,李世民对降将历来宽仁,为何留不下单雄信?

历来新上位者,杀降将和不杀降将,都要有一定的理由,或者说有他需要的利益,没有例外,李世民对单雄信,也一样。

徐世绩愿以官爵赎单雄信的命的事情,在《旧唐书》里讲到“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后来,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把高祖不许,改成了李世民不许。改动的合适与否,咱们也不深究。如果那会儿,真是李世民主事,李世民容得下单吗?

留不下。李世民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对于降将,他算得上是宽仁,为什么就留不下单雄信呢?单雄信无疑是个人才,留着他有利,但是单雄信也很危险,留着他,风险也高,权衡再三后,李世民必然会下杀手。

一是单雄信的人品堪忧。

单雄信在瓦岗,是翟让的心腹。李密杀翟让时,李绩(即徐世绩,李勣)逃跑,单雄信跪地求饶,后来跟了李密。李密和王世充决战前,单雄信怂恿李密干,结果决战时,单雄信不出兵,李密败后,单雄信跟了王世充。王世充败后,全军投降,单雄信在列。

这么看来,这个人很危险,他是典型的自私自利型人物,大局观什么的,全都没有,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哪里有利益,他就往哪里去。

二是单雄信的影响力很大。

单雄信固然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他的人品不咋地,但是他出道早,武力值也高,是最早一批造反派,在瓦岗军中威望高得可以,和李绩不相上下。他投降后,跟随他的人算谁的?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吗?未必。大唐初建,李渊和李建成,哪个不比李世民条件好可以给更多好处给他单雄信?这样的人,不可留,因为他不讲义,只讲利。

何况,李世民这样的政治家,从来都不会是温情派,他能留下的,能重用的,都是对他有大好处的人,别说单雄信这样的不能留,就是李绩这样死心塌地的,李世民也在临死前给他下了个绊,要不是李绩狡猾,估计当时就被李治给喀了。

伴君如伴虎啊。


叶之秋


李世民是一个英雄,是英雄就的培养羽翼。更何况,李世民这个英雄眼中所看的是天下这快肥肉。显然,单单依靠李氏家族的子弟远远达不到这个条件。所以宽仁就成了必须的条件。单雄信是一个英雄,但却不被李世民所容。王世充被消灭后,单雄信被杀了。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李氏父子太原起兵时,手下并无多少名将。发展到谋士如雨,战将如云的状况,和李世民的宽仁有很大的关系。尉迟敬德是降将,而且,是被俘两次后才跟定了李世民。秦琼原是隋朝将领,后投靠瓦岗,再投王世充,最后才落脚到李世民这里,程知节,李世勣都是这类人物。

这些降将跟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世的功勋,且都善终。

单雄信的武艺,谋略不次于上述的几个人。但是,王世充兵败时却和几员大将一同被杀。原大致如下。


王世充和窦建德被灭后,大唐的天下基本己被平定。从战事状态来看,李氏王朝对武将的渴望程度不象刚开始时那样强烈了。再加上单雄信并不愿意投降李唐王朝,所以,也就不会被李世民所容了。

单雄信个人性格,与被杀也有很大关系。有人说他为人处事轻于离去,所以,李世民对他也就不是太看重。

王世充虽然投降了,但是,人心并不是太稳。为了长治久安,必须用其些人的头颅来镇摄一下。这些人必须是高官,恰好单雄信等人符合条件。

最重要的一点时,在平定王世充一役时。李世民前敌侦察敌情时偶遇单雄信,如果没有尉迟敬德的倾力相救,李世民就成了单雄信枪下之鬼了。大概这一次,单雄信的表现太过火了,所以,在李世民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即便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其内心也有不伟大的地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起普通人来有过之犹不及的程度。李世民也是如此,所以,单雄信被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叶小舟168521774


李世民是古代极其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其文治武功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他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在大唐的建立和统一是做出巨大贡献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李世民较早的倡议其父李渊起兵,到之后的李世民征讨四方南征北战,再到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从而到他登基为帝。在这过程中,除了李世民自身的能力很强,还有就是他账下有一批忠心的文臣武将。


而李世民也是一个很爱才之人,他手下的将领有很多都是后来归降大唐的降将,比如秦琼、程咬金、徐世積等等。李世民对这些降将,不仅宽仁,而且信任,但为什么对单雄信却不留下呢?

其实,对于爱才的李世民而言,他心里也是很想留下单雄信的,毕竟单雄信也是一个颇为勇猛的将领,其又为人仗义,李世民对这样名声好、能力强的单雄信当然是想留下的。所以在后来单雄信被擒后,不仅单雄信曾经的结义兄弟劝他投降李唐,而且李世民也曾劝说单雄信投降。

然而,单雄信却坚决不愿投降,哪怕一死也不该此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和李唐有仇,故而誓死不投唐。


单雄信和李唐之间的仇恨,还是在李渊未起兵时,李渊曾误把单雄信的哥哥射死。单雄信的哥哥之死虽然是被误杀,让单雄信一直不能释怀,这就让单雄信心里对李唐非常的敌视,把李唐当做仇人,同时他也一直想报仇。

后来单雄信投了洛阳,虽然当时唐军实力强大,王世充也并非一个明主,同时单雄信曾经的不少兄弟也都投了唐,但是单雄信却一直不肯投唐。

在王世充和李世民交战时,面对王世充失败局势不可扭转的情况下,单雄信只因仇恨李唐,所以情愿一死去闯唐营,也不投唐。


当单雄信被擒后,李世民在对单雄信劝降不成的情况下,只得处死单雄信,因为作为统帅,面对一个有能力的人,要么是为自己所用。若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能留下为别人所用,只能杀了他,不然就是给自己留下威胁,所以历来对降将宽仁的李世民会不留下单雄信。


中孚鉴


李世民的宽让,与其说是本性,不如说是看到了叔叔杨广因暴政被杀,而不得不选择了以宽仁纳谏的面目来治国罢了。

正如问题中所提到的“李世民对降将历来宽仁”,可同样是降将的李君羡,天下平定后就因为一句“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而李君羡小名“五娘子”,就落了个被李世民革掉职位,贬出京师,随便弄了个罪名斩首,家产充公的下场。


同样经历的还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亮,他原本是瓦岗寨的人,徐世绩的手下,随徐世绩降唐后被封为秦王府车骑将军。齐王李元吉诬陷张亮谋反,并要他拉李世民下水,张亮在被打断了六条肋骨的情况之下,依旧坚持保护李世民,李元吉没有确实证据,只能释放张亮,把他贬去洛阳。

就是这样对李世民有大恩的人,同样因为一句来历不明的“弓长之主当别都”的谶语而被李世民给杀了,还说他收养义子五百人图谋不轨,在长安西市斩首,家产充公。而且李世民不止对降将狠,对嫡系功臣也狠,同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就被李世民给逼得和太子李承乾一起谋反,最后被处死,妻儿流放岭南。

就算是问题中所说的献出军功求生的徐世绩,在李世民临死前依旧把他贬去叠州,并对太子李治说:“如果徐世绩不愿去或者有一丁点迟疑,立马斩杀,要是他欣然接受去,未来可授予仆射(宰相)的官职”。可见李世民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馨过徐世绩,他至到死都是试探这位救过自己的唐朝开国功臣。


从以上四人就足以看出李世民绝不算是一个只会将“宽仁”的君主,他在战场上杀过不少人,单雄信也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李世民杀单雄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单雄信是个顽固派,同样也是投降了王世充的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在王世充毒杀皇泰主,自立为郑帝后就宣布脱王入李,站好了位置。

可单雄信不但不脱离王世充,甚至王李洛阳之战时,单枪匹马狂追李世民,想用一命换一命的战术来挽救摇摇欲坠的王世充。这让李世民既嫉妒又痛恨,觉得此人不能用,就算用了也无疑是在自己身边安了一颗随时会爆的炸弹,倒不如杀了了事,所以李世民不顾徐世绩的请求,将战败被俘的王世充将领全部斩杀,其中就包括了单雄信。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徐世绩愿以官爵赎命,李世民对降将历来宽仁,为何留不下单雄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而单雄信是其中的佼佼者,更被誉为隋唐十八好汉之一。他的武艺以及带兵的本领都处于一流水准。从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多处对单雄信的描述。例如《隋唐演义》中就说:单雄性有万夫不挡之勇。在史书中的记载中,单雄信也都是以骁勇善战闻名。

《旧唐书》: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那么,求贤若渴的李世民在俘虏单雄信之后,为什么对其痛下杀手?即便是徐茂公劝阻,也没有能挽回善雄性的性命呢。我们从单雄信的生平所做之事,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其一,冷血

在隋末,翟让在瓦岗山打出起义的旗号,单雄信和徐世绩属于最早响应翟让的一批人。后来李密加入到瓦岗山的队伍,并且迅速成为瓦岗山的首领。单雄信任左武侯大将军,而徐世绩则是右后大将军,他们二人算得上是李密的左膀右臂,而程咬金,秦琼与单雄信都是好友。在李密和隋军交战期间做出不小的战绩。

李密入主瓦岗寨以后准备除掉翟让,而且事先通知过单雄信让其执行刺杀命令。对翟让的刺杀活动由一场宴会开始,期间单雄信在执行任务时,伤及自己的好友徐世绩。直到最后刺杀成功,徐世绩还没有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由此来看,虽然单雄信能力很强,但是在功绩面前丝毫不考虑感情。所以说单雄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之人。

其二,投机

在唐初明处,单雄信和徐世绩带兵与王世充交战。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两人败下阵来。单雄信选择投降敌人,王世充仍把他设为大将军。而徐世绩则选择归顺大唐,成为李世民麾下的一员干将。后来王世充和李世民之间的战争爆发,单雄信最后被李世民生擒,最后李世民下令把他处死。

当初单雄信和徐世绩一同迎战王世充被击败以后,单雄信选择投降敌人,而且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反抗,很快就成开始王世充卖命。而徐世绩等人则是选择投奔李世民。后来王世充在和李世民作战时大败之后,单雄信才积极的表现出来投降李世民的意图。可见,善雄性是一个投机之人,多次易主毫无半点忠义可言。

《旧唐书》: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

综上所述虽然李世民求贤若渴,但绝对不是愚昧之人。像单雄信这种投机而且冷血之人,即便是招募到身边,也是为将来留下祸害。所以单雄信必须死,即便是徐茂公求情也不行。

参考:《旧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