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2小時血糖10.8,問題大嗎?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oO飛兒Oo


餐後血糖可以反映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和各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一半都有餐後血糖升高的情況,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大約有70%也有餐後血糖升高的情況。大量研究已經證實,餐後血糖升高是導致大血管病變(如主動脈、頸動脈等)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餐後血糖的檢測同樣非常重要,其中餐後2小時的血糖最具有意義,因為正常情況下這時的餐後血糖達到最高峰。

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問題大嗎?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如果單單就看這一個指標,則提示存在糖耐量異常的情況。如果餐後2小時≥11.1mmol/L,需考慮糖尿病。所以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還不足以診斷糖尿病,但是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因為空腹血糖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而餐後血糖未達到的情況也有很多。所以建議加做空腹血糖,以免造成漏診。有條件的可以做OGTT試驗(即靜脈檢測空腹血糖和服糖75g後2小時血糖),可以明確有無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單憑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不能確定有無糖尿病,但即使沒有糖尿病,也提醒你需要建立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健康的體重以及戒菸限酒等良好的生活方式。

所以不管問題大不大都提醒你需要重視起來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有可能哦!

血糖的正常範圍是:空腹(3.9~6.1)、餐後1小時(<11.1)、餐後2小時(<7.8)。你這個明顯高了不少哦!建議你一定去檢查下。

糖尿病確診過程是這樣的:

1、先抽空腹血

2、喝一杯葡萄糖水,具體多少量不太記得了,反正就是一次性水杯滿滿一杯。

3、喝完後分別在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各抽血一次,檢查你的血糖值。

當然還不止查這些單純的血糖值,還要看你的糖化血紅蛋白值、胰島素功能檢查,對了,還要查尿常規。

(下面圖1是我去年11月確診糖尿病做的檢查項目和結果照片。)

不過就算得了糖尿病,也不用過於緊張,我現在控制得不錯,基本沒吃藥了。經驗分享給你:

不過到目前血糖控制得很好,個人親身經歷現在分享給你,希望有用:

第一點: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主食,例如米、面以及澱粉含量高的土豆、芋頭等等。這可是血的教訓啊,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碳水化合物絕大部分會轉化成葡萄糖,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轉化成葡萄糖,這就是血糖飆升的關鍵,而脂肪、氨基酸則是在需要時可以轉化為糖。所以總結一句話就是:一定少吃碳水化合物。以我個人的經歷:吃主食的話血糖會到9左右,但不吃主食血糖一般都在7.5左右,這個對比非常明顯。

第二:進食順序很重要。

人吃了東西不會馬上有飽的感覺,所以為了讓吃進去的東西負擔小一些,建議是喝湯——吃菜——吃肉——少量主食的順序,我一直這麼堅持的,到吃完菜之後就不太想吃主食了,因為已經差不多飽了。

第三:一天三餐變成5頓。

在生病期間,我看了很多專業書,也算久病成醫了。控制血糖真的不是減少進食次數啊,但還是很多人這麼認為!這裡我貼張每天進餐不同次數對血糖的影響圖片大家就知道了。如果你是上班族,上午加餐和下午加餐比較麻煩的話,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點小零食,但應該是無糖的或者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東西,比如小番茄、木糖醇餅乾、粗糧磨成的速溶粉,都可以的。

以上三點就是從吃的方面怎麼降低血糖的經驗了,說實話,堅持運動很難,但是在吃上稍微注意下,其實效果就很好。

圖2和3是我最近兩天測的餐後2小時血糖,基本正常了。





健康控糖


是否為糖尿病,主要看兩個時間節點的血糖是否達到診斷標準,一是空腹血糖,二是餐後2小時血糖。那麼,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嗎?有無大礙?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出現典型症狀,包括排尿增多、飲水增多、食量增大以及體重下降,但在糖尿病早期,很多病人可無這些症狀,因此糖尿病的早期發現依靠血糖監測,重點監測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空腹血糖是指空腹至少8小時的血糖,其正常範圍為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進食第一口食物開始計時,2小時所測血糖,其正常範圍為4.4-7.8mmol/L。由於指尖血糖測量存在一定誤差,因此發現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高出正常範圍後,應及時就醫測量靜脈血糖。若靜脈測得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或任意時間點血糖≥11.1mmol/L,同時存在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時應診斷糖尿病,無糖尿病典型症狀時應隔日再次測量,依然達到上述數值也應診斷為糖尿病。因此,若空腹血糖未達到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時不能診斷為糖尿病。

既然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不能診斷為糖尿病,是不是意味著影響不大,或者無需治療?當然不是。餐後2小時血糖位於7.8-11.1mmol/L時為糖尿病前期,是健康人群與糖尿病的分水嶺,此期大約6%-10%的患者可能進展為糖尿病,因此需要給予合理的治療措施,但治療以改變生活方式為主,尚無用藥指針。包括少吃、多動、減輕體重、戒菸限酒等。飲食方面,過多攝入畜肉會使糖尿病發生風險增加約20%,每日攝入1-2兩全穀物食物,糖尿病發生風險可降低26%,同時應適當增加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適量進食優質動物蛋白,合理控制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食物的攝入。運動方面,堅持運動2月以上可有效降低血糖,運動12年以上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整體死亡風險。糖尿病前期患者至少應減輕體重的7%,也可預防進展為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增加心腦血管、腎臟、神經、視網膜損害,損害程度與血糖升高幅度、病程長短、血糖波動幅度密切相關。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雖然升高幅度不大,但依然會對靶器官造成輕度損害,只不過此期不會出現顯著症狀。若以後進展為糖尿病,對靶器官的損害則可能進行性加重,這也是為什麼部分糖尿病患者明確診斷後,經過合理、穩定降糖,依然避免不了併發症發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雖然給予了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但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部分患者依然會進展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前期患者依然需要定期監測血糖,包括對空腹血糖的監測,發現血糖持續升高時,必要時可給予藥物干預,比如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

綜上,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屬於糖尿病前期,尚不能診斷為糖尿病,此期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預防或延緩進展為糖尿病。由於血糖高於正常範圍,因此該期依然會對靶器官造成輕度損害,但通常不會出現顯著症狀。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上升不降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病。

世衛組織表示,我國約有1.1億糖尿病患者,近5億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

餐後2小時血糖10.8,問題大嗎?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首先不知道你是怎麼測的,只是以10.8來看的話,明顯是超過正常班標準的,正常人血糖應該不超過8.所以需要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確定

身體出現4種異常,警惕血糖過高,謹防併發症

一、失眠、起夜頻繁

糖尿病患者,多會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起夜頻繁。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會使得糖友口渴煩躁、多飲多尿,尤其在睡前異常口渴而大量喝水,這樣就會造成頻繁起夜而影響睡眠。並且臨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還容易併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睡覺時容易憋醒,繼而影響睡眠質量。

二、睡覺心慌、冷汗

高血糖患者,如果晚上睡不踏實還出汗,就一定要小心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因為進入冬季身體為了保暖,需要消耗更多血糖來滿足身體需要,特別是夜間對血糖的需求比平時更多,就會造成血糖偏低,表現為睡不好覺、出冷汗、心慌、手抖等。這些現象出現的時間可能很短,所以常常被糖友們所忽略。

三、皮膚髮癢、不適

晚上躺下睡覺時,很多人會因為皮膚各種“發癢”而難以入眠,其實,這很可能不是簡單的皮膚病問題,而是血糖太高所致。糖尿病如果併發周圍神經病變,就可引起皮膚瘙癢、肢體麻木等感覺,此時身體的糖分無法被及時代謝,就會刺激皮膚髮癢,或因皮膚長期處於慢性脫水的狀態,出汗減少,皮膚因過度乾燥而發生瘙癢。

四、睡前虛弱飢餓

很多人即使吃了晚飯,也是很容易飢餓,並且精神狀態很差,這多跟自身血糖代謝異常有關。因為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導致精神狀態萎靡,提不起勁,而且自身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人就會變得容易飢餓,需要加餐。

血糖高平時吃什麼好?

首先、蕎麥麵

蕎麥麵也就蕎麥在經過加工之後形成的麵粉狀食物,其中含有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有相關研究發現,在蕎麥麵當中含有二十幾種氨基酸,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形成,自然也就可以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其次、燕麥

燕麥的降血糖效果以及降血壓效果是非常好的,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即便是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協同出現,也可多選用燕麥做主食,比如燕麥飯、燕麥粥等。

糖尿病雖然可以吃上述主食,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這類食物也要少吃,當然想要讓血糖在短時間之內保持穩定,在飲食方面就需要注意多個方面。

糖尿病者,控制血糖,做好這幾點:

一:補充硒元素,降糖,防併發症

補硒補硒可以保護、修復胰島細胞免受損害,維持正常的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醫學專家提醒:營養、修復胰島細胞,恢復胰島功能,讓其自行調控血糖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

日常哪些食物有硒?接觸到的有各類海產品、動物肝臟、紅肉等,少量的紫菜、海帶、蘑菇,也有,但是硒含量高的肉類,內臟等吃多了很容易引起痛風三高等症狀

所以還需要忌口。所以也可以選擇一些我們富硒地區的農作物,例如富硒地區的米,富硒紫陽毛尖,等等。

煮飯的時候吃點,或者喝水的時候放點紫陽毛尖,都很簡單,硒含量高,補充更迅速,避免三高困擾

二:吃對很重要

3餐規律

定時吃飯,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吃早餐是控制血糖很好的方法,早餐可選全穀類麵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若不吃早餐易引發低血糖,因人一宿代謝,約8-10個小時沒有近視,血糖處於低水平,這種狀態下活動血糖繼續下降,易出現疲勞、暴躁、反應遲鈍等情況。

其次,不吃早餐會導致中午飯吃得過多,不利血糖控制,同時容易導致肥胖。

先吃菜後吃飯

一項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主食(即碳水化合物)前,喝兩勺醋,餐後血糖升幅會低些。

吃飯之前先吃些菜,也有助於血糖控制。

少吃快餐

一項調查中,3000名18—30歲的人,發現每週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體重至少長了6公斤。

也就是說,經常吃快餐的人,容易肥胖,同樣容易患糖尿病。

三:適量運動,切莫懶惰

研究表明,長時間久坐的人,比經常活動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或早亡危險高2倍。

所以,適量的運動可預防、延緩糖尿病發生。

糖尿病防治運動指南建議,遵循“1357”原則:

具體是,1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每週運動不少於5次;

運動強度應該以渾身發熱、出汗但不大汗淋漓為宜,脈搏應控制在:(170-年齡),這樣運動則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者運動,以走路為宜,最好是餐後1小時運動最佳。

四:不熬夜,保證睡眠

熬夜,可導致內分泌紊亂,生物鐘異常,降低身體的免疫力。

並且,熬夜也會導致血糖的波動增大,是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血糖的負擔,從而誘發疾病的產生。

糖尿病者,更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促進身體的修復功能。

五:定期接受檢查,莫忽視

糖友,除了要自我監控血糖變化以外,還要做些相關的檢查,如眼底檢查、胰島素、糖化血紅蛋白等。

還要做下肢血管神經檢測試驗:用尼龍絲刺激腳指頭的趾腹,可排查神經病變。

定期的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併發症,及早進行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營養學王先生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已經遠遠超過了正常值的上限,問題大不大?是不是可以診斷為糖尿病?憑此一個數值還不能下最後的定論,需要通過標準的糖尿病診斷方法來明確。但要提出表揚的是:能注意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對及時發現糖尿病意義重大,為什麼這樣說呢?

血糖作為一種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能量物質,之所以會升高是因為其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發生了過剩,在血糖利用過程中離不開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參與,胰島素的主要作用是將血糖運送進細胞中被利用,當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時血糖的運送量減少,血糖積存在血液中便導致了高血糖的發生。

由於血糖主要來源於食物,因此進餐後血糖會迅速升高,高血糖便刺激胰島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增強對血糖的利用,如果胰島細胞功能受損無法迅速增大胰島素的分泌量時,餐後高血糖便發生了,胰島細胞這種應對餐後高血糖的能力越差,餐後高血糖的程度越重,臨床上將餐後高血糖分為兩種情況:

  • 一是糖尿病前期,即餐後2小時血糖處於7.8-11.1mmol/L之間,提示胰島細胞功能受損程度較輕,應對餐後高血糖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尚能做出一定的反應。
  • 二是糖尿病,即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提示胰島細胞功能受損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致使餐後血糖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表明糖尿病已經發生。

需要說明的是:在空腹狀態下,血糖沒有新來源,即便是胰島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細胞只需分泌少量的胰島素即可滿足需要,因此空腹血糖是可以維持在正常範圍內的,結果會表現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有統計顯示:在血糖異常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屬於這種情況,因此只檢測空腹血糖而忽視對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測,可能錯過及時發現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機會。

要知道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診斷,需要同時檢測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只要其中一個達到診斷標準即可診斷,並非是兩個同時升高才能診斷。因此,發現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時應當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即在標準進食二兩饅頭或是75克葡萄糖水後,才能根據如下標準做出診斷: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指導意見:你這種情況需要精準的血糖篩查的。空腹超過5.6-6.9是空腹血糖調節受損餐後2小時7.8-11是糖耐量異常,都屬於糖尿病前期。多次空腹超過7.0餐後2小時或隨機超過11.1任一超過都可以診斷糖尿病。。如果篩查結果是糖尿病前期,這種情況先不必用藥,嚴格科學的生活方式干預會逆轉的,但必須平時忌菸酒、飲食運動科學合理、情緒穩定、起居規律。否則3-5年必然成為真正的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壓體重達標等積極科學的生活行為方至關重要。管住嘴邁開腿,持之以恆堅持不患糖尿病才是正確的且終生受益。希望你能做到。祝你健康幸福。

如何天然降血糖,防止併發症出現?

…………

近年來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治療糖尿病因具有療效好、毒副作用小並且應用前景佳的特點而備受關注。

美國斯坦福醫學中心研發的天然控血糖的-必糖穩,含有苦瓜、桑葉、大花紫薇武靴藤等天然成分,對於降血糖效果很好,副作用小,而且能有效地防治併發症,所以也是美國糖尿病協會力推的糖尿病輔助降血糖的最佳手段。

………

河南王寶民是一位十幾年糖齡的糖友,結合必糖穩,降血糖效果非常好,西藥跟必糖穩一起用的,以前空腹血糖10.2,現在降到了6.5左右了,而且特別穩定,去做了血糖監測,醫生說如果一直穩定的話就可以


奧樂眠66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接下來吳醫生就跟大家聊一聊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 具有糖尿病症狀(多飲、多尿以及體重下降等)且隨機(餐後任意時間)血糖≥11.1mmol/l,或者

2.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者

3. OGTT試驗中,2小時血糖≥11.1mmol/l

以上3個標準,滿足任意1個標準,即可診斷糖尿病,但注意達到以上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時候,需要再1次複查,予以證實診斷才能成立。注意,這裡的血糖是抽血檢查的血糖,扎手指的只能粗略估計,並不能準確反映血糖的真實水平。

餐後2小時血糖10.8,問題大嗎?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根據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餐後2小時的血糖沒有超過11.1mmol/l,暫不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還不能說是得了糖尿病。

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就放心了嗎?

雖然血糖10.8mmol/l沒有超過11.1mmol/l,但也別高興太早,雖然沒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也達到糖耐量異常的診斷標準了。正常情況下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我們把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達到11.1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稱糖耐量異常。這種情況是一種正常人向糖尿病的過度狀態,將來發生糖尿病危險性很高,可以說是糖尿病的後備軍。糖耐量異常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雖然沒糖尿病那麼高,但也比正常人高很多。

糖耐量異常怎麼辦?

1.飲食

糖耐量異常可以說是前期糖尿病了,飲食原則需要跟糖尿病一樣,控制飯量、避免甜食,多攝入蔬菜、水果、粗糧等含糖量低的食物。

2.運動

有氧運動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 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增強骨骼肌對葡萄糖的消耗,故而能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甚至能夠延緩前期糖尿病發展成為糖尿病,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騎車等。

3.減肥

大部分糖耐量異常的患者體型都偏肥胖,肥胖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功能,對於體型肥胖的患者適當減肥有助於控制血糖、有助於胰島功能的恢復。

4.戒菸

糖尿量異常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吸菸又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兩者疊加的損害就不是1+1=2這麼簡單了,為了減輕血管的損害,戒菸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糖耐量異常需要用藥嗎?

一般來說,只要做好以上幾點,血糖一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說糖耐量異常暫不需要服用降糖藥,生活方式干預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前期的最安全的手段。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還不能確診為糖尿病,但屬於糖耐量減低階段,是糖尿病的前期,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要經過此階段。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有典型症狀者,如多吃、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

無症狀者需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才達到診斷標準。

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時,屬於糖耐量減低,也叫無症狀糖尿病,隱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就是說此時糖代謝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

建議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正常值為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時<8.99mmol/L,2小時內血糖<7.8mmol/L,3小時後血糖恢復正常。

如果實驗後檢測2小時血糖:>7.8mmol/L、<11.1mmol/L,0.5小時、1 小時、1.5小時三點中至少有一點血糖>11。1mmol/L時,便可考慮為糖耐量減低。

此階段如何幹預:

首先要進行非藥物的干預,如果效果不佳,血糖沒有降低的跡象,需要藥物干預。

非藥物性包括飲食干預,限制飲食攝入的總熱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飲酒、少吃糖,多吃粗糧及新鮮蔬菜,高纖維食物。運動干預,加強運動量或增加體力活動,使熱量消耗增加,體重減輕。長期控制飲食及增加運動量是有可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藥物干預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最常用的藥物是二甲雙胍。


小曉醫生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單單從檢查結果可知,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這已經是超出餐後2小時血糖的正常值,但是又達不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這是屬於糖耐量受損情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以下幾個概念:正常人血糖水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耐量試驗以及糖耐量受損 :

1.正常人血糖水平

正常人血糖正常值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後1小時血糖6.7~9.4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

2.糖尿病診斷標準 :


根據WHO公佈糖尿病最新診斷標準,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下:糖尿病症狀(如1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多尿,多飲和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加:一個隨機的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11.1mmol/L或 空腹血糖濃度≥7.0mmol/L(全血≥6.1mmol/L)或 兩小時血糖濃度≥11.1mmol/L與75g兩小時後無水葡萄糖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沒有症狀的診斷不應該基於單一的血糖測定,而是需要確定的血漿靜脈測定。在另一天至少有一個血糖測試結果,其值在糖尿病範圍內,這是必要的,從一個隨機樣品或兩個小時後的血糖負荷禁食。如果空腹隨機值不能診斷,應使用兩小時值。

3.什麼是糖耐量試驗?

糖耐量試驗,也稱葡萄糖耐量試驗,是指給成人口服75g無水葡萄糖,兒童按每公斤體重1.75g計算,總量不超過75g,然後測其血糖變化,觀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認的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主要用來了解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

4.什麼是糖耐量受損?

糖耐量受損是指口服75g無水葡萄糖後,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達到11.1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這一段範圍之內的血糖值就稱糖耐量受損。 所以,從這幾個概念我們就可以知道,餐後2小時血糖10.8mmol/L,就是屬於糖耐量受損的情況,這個數值並不能診斷為糖尿病。

5.糖耐量受損問題大不大?

糖耐量受損通俗來說就是指糖尿病前期。為什麼又叫糖尿病前期呢?因為這是正常人向糖尿病發展的過度狀態,如果在這一階段沒有及時著手干預就很容易進入糖尿病階段。據有關研究報道,每年有5%~8%的糖耐量受損患者將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

另外,這類人群因為長期糖耐量受損,血糖出現異常,他們發生心血管病變的危險性也大大提高。 所以,如果出現糖耐量受損的情況而不加以干預的話,讓其進一步發展,就會讓身體進入糖尿病階段,最終甚至會發展成為糖尿病。

6.糖耐量受損可以逆轉嗎?

我們要知道之所以會出現糖耐量受損的情況,是因為胰島功能減退,像肥胖、高尿酸血癥、過量的熱量攝入、等原因造成。所以雖然說糖耐量受損有很大的機會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但是隻要經過積極的飲食調理和運動鍛鍊後將自己的胰島細胞功能恢復正常,從而將糖耐量恢復正常,是能夠將糖耐量受損的情況逆轉。

7.當出現糖耐量受損時,為避免發展成為糖尿病,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個預防措施:


1.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控制飲食:特別是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過多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水果蔬菜,而且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也可以少吃多餐。

2.生活作息規律:

避免熬夜,養精蓄銳,提高自身免疫力。

3.戒菸戒酒:菸酒會影響到血糖的正常水平,所以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戒菸戒酒。

4.適當的參加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運動不僅有利於消耗多餘的能量,促進糖原的分解以及脂肪的消耗,有利於減肥,保持體重,而且有利於恢復胰島細胞功能。 所以,當檢查時發現糖耐量受損的情況,要及時採取措施,通過“管住嘴,邁開腿”,讓自己的糖耐量恢復正常,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自己出現糖尿病。如果在糖耐量受損時而不去採取措施干預,那麼等到發展成為糖尿病時一切都悔之不及了。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這是介於血常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一個值,屬於“糖調節受損”當中的餐後血糖受損的階段;比起已經發生糖尿病的人來說,是比較幸運的,因為還有逆轉機會。可如果不重視,繼續不良的生活習慣,那麼糖尿病的帽子就會馬上落下來,日後想摘也摘不掉了。

糖尿病的進展過程是這樣的:

一、高危期

從正常到高危期一般會經歷數年時間,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高危人群或處在這個階段呢?可通過以下問題作判斷:

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是2型的也算),身材是否已走形、出現了肥胖?是否生過大於4公斤以上的巨大胎兒?是否有”X綜合症“(高體重、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胰島素血癥,只要有其中的3個高,就容易得糖尿病);是否吸菸?

二、血糖增高階段(也叫”糖調節受損階段“)

它分為三種:

  • 空腹血糖受損:指空腹高於正常,但又沒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當然餐後2H也未達到。血糖值介於6.1-7.0mol/L。

  • 餐後血糖受損:是指餐後半小時、1小時和(或)2小時 血糖在正常與糖尿病標準之間,也就是7.8-11.1mol/L區間。


  • 糖耐量受損:是指做糖耐量試驗的時候,空腹和服糖2小時都沒達到糖尿病標準,可是服糖2小時卻在7.8-11.1mol/L之間。

第2種和第3種的情況很多朋友會弄錯,覺得是一碼事,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和解釋下:糖耐量受損只能是做了這個試驗的結果;如果沒做試驗,只是餐後2小時介於7.8-11.1之間,則不能診斷成為第3種,而應該是第2種。

三、糖尿病階段

前2個時期都沒攔截住,此時糖尿病就正兒八經、大搖大擺地進來了,怎麼趕都不會走,我們只能想辦法和諧共處。建議您把他當朋友,別當敵人;要知道,這位朋友是挺特別的,拒絕大酒大肉,他需要的是清淡小菜,素多葷少;但不能餓著,要定時定量,最好一天能吃個五六餐,每頓少一點,屬於有小資情調的朋友,相敬如賓是你們最好的相處方式。

祝健康!我是想活120歲的營養師vivi,歡迎關注,一起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