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

每日新况


问: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

答: 肯定会有部分人愿意的,有部分人不一定会愿意。


首先、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同样只有部分农民会愿意退出。

一般来说,很多将户口已经迁出农村,而且已经在城市有住房,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都会选择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土地,只要有人愿意给出合适价格,这部分人多半会选择有偿退出。对于靠种地为生活来源的农民,即使有人愿意出钱买土地和宅基地,他们也不会卖地的,因为土地可以一直种,卖土地钱用完了就没法了。


其次、用转让土地的钱反正也是买养老保险。

对于那些想卖土地人,其实大多都是已经有养老保险的人,他们卖土地根本不是为了买养老保险,而是为了将土地转让变成现金使用而已。对于小部分有稳定收入,又没有养老保险的人会考虑用卖土地和宅基地的钱购买养老保险。与其都是买养老保险,将土地和宅基地转为养老保险也是一样的,所以,有小部分人会愿意将土地和宅基地转为养老保险。

再次、不想有偿转让土地的人即使可将宅基地和土地转为养老保险他也不会愿意。

对于一部分农民来说,宅基地是他们的窝,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而且他们的下辈人也得依靠土地吃饭,还要在农村居住。再说,养老保险只能管自己一个人,土地换成养老保险,下辈人没有房子,没有土地怎么办?并不是所有人不种地都能立足生活的,有些人一辈子就只会种地,叫他打工不行,做生意也不行。所以,这部分人即使可以将土地和宅基地换成养老保险他们也不会愿意。

总之,如果达到宅地和土地可以换取养老保险,实质上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已经全面放开入市了,土地和宅基地不入市,土地换成保险,保险公司不可能把土地收回去丢荒,保险公司最终还是要靠土地转让赚钱的。虽然曾经有人提过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的设想,但真正能实施估计时间还需要很久。

感谢阅读!以上回答代表个人观点,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发表个人看法。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第一,愿意卖,还得要有人愿意买

如今,都热议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但是,似乎没有人问: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钱从哪里来?!是政府出钱,还是村委会出资,亦或是社会资本进入……。如果没有钱,那么有偿退出就是一句空话。言外之意就是:

——政府出钱?既不符合政策,也不现实。这是由我们国家财政资金的性质决定的。详细的不说了。现阶段,国家财政可以出钱对种地进行补贴和补助,但是肯定不会出钱回购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至少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不现实。

——村委会出资?前提是村集体要有收入。如今,全国有多少个村集体经济有收入,可以回购村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估计大家想想就知道了。而且,村集体经济收入本身就是村民的红利,村民可以直接分配(红),又何必去回购宅基地和承包地呢?!

——社会资本收购?前提是,收购后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要能创造足够的价值。俗话说无利不起早。社会资本,包括个人投资的特点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出钱收购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地(承包权),前提是要能挣钱。

综上所述,至少在现阶段,对于绝大多数村来说,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仅仅就是一项政策、就是鼓励。能实现有偿退出的还是那些位置好、环境好、升值空间大的村。而这样的村,即使不有偿退出,拆迁也是早晚的事!

第二,养老保险,更多的应该是锦上添花

一个人有100块钱,他是解决眼前饿肚子,活下去的问题,还是去买保险,解决几十年以后的养老问题?!

如今,很多人都说农民目光短浅,因为农民不愿意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实际上,这些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比如题主所说:“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如果农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达到了温饱和富裕,那么答案是肯定的——愿意。问题是,如今有多少农民达到了温饱和富裕,衣食无忧?!如今,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挣的钱还不够一家人交新农合……。

所以,对于如今的农民而言,养老保险还是锦上添花。他们更多需要的还是——雪中送炭。“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个人觉得:现阶段,绝大部分农民都不会愿意。


二胡的世界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把这些转化为养老金,农民会不会愿意?对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得从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几个方面去阐述回答。

一,首先说进城务工的农民,户口已迁入城市,在城里买了 楼房的,而且有稳定工作的,能够养活妻儿老小的。村里也没有合适的人帮你经营,就算国家不强迫你交回土地,土地承包期一到估计也就没有你的份儿了。与其到期自动无偿收回,不如有利先得退出。免的落个钱地两空,后悔莫及。二,如果你在城市里不足于维持你的正常生活,户口没迁,那就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好歹村里有房有地,不置于把你逼的死无葬身之地。

三,常年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朋友们有偿退地退房,我想不可能在他们能干活儿时就有偿退地退房吧。如果是他们老的不能动了,也就是说六十岁,该退休了,如果房地的补偿金足够他们养老,不拖累儿女们,我想这个方案也许可行能够接受。需要说明的是房子给钱归集体,但总的让老人家养老住只到去世归集体。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房子是农民遮风挡雨的休息场所。两者都是农民们的命根子。如果国家能够在农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房,让农民们安心居住种地,老了国家发给退休金,叫他们安心养老。去世以后,你想怎地就怎地,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既不存在矛盾纠纷,国家集体个人都满意省心,不知道我这个想法能有多少人同意?


三农孺子牛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与土地,这是实事。土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愿不愿意两者都是假设。用前一个假设去推测后一个假设,本身就不合理。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与土地,这是基于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的,其实质是让农民生活得到提高,从而也使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是好事。那么问题来了,有人愿意退出,有人不愿意,那么好办,采取自愿。

不愿意有不愿意的想法,那么这个愿意的国家会给与什么样的补偿呢,农民又凭什么愿意呢?毕竟土地是农民的根哪。

以下是我个人的想法与推测,不代表国家政策,个人看法而已。

有偿退出宅基地与土地,不是单纯的一次性的补偿农民多少钱。我想,国家会建立一个保障体系,让退出土地的农民生活得到保障,这个保障不同于养老保险。这个保障可以兼得,有养老保险的农民不必担心会失去应有的利益。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不要把其看成养老保险,也就是把土地与宅基地转化成养老保险不可能,可能转变成一种生活保障。

那么不愿意的农民怎么办,当然是采取自愿。不愿意那就按原来那样按部就班进行,继续承包经营土地。但我们大家都知道集体土地只有承包经营权,经营承包权是三十年。集体土地没有继承权,没有出售的权利,也就是土地是所有农民的根,不是某个农民的根。我们知道,住宅房有两种产权,一种是国有产权,一种是集体产权,国有产权有70年50年40年产权,允许自由买卖。农村宅基地是集体产权,个人拥有使用权,产权无年限,但房子倒塌或没有居住用处,使用权将被收回,所以农村宅基地没有自由买卖的权利,也没有继承权。农村实行的一户一宅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但国家今年出了新政策,允许集体土地入市,我想集体土地入市就会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买卖,并可以合法继承,这也会使农村宅基地产权明晰。所以我认为宅基地愿不愿有偿退出没有多大区别,但土地如果不愿有偿退出,肯定要吃亏的。

这都是我的分析,我的看法不代表别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看法可以讨论。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农业空间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啥叫做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其次,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缺少养老保险吗?其三,缺少养老保险的是些什么人?最后,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该怎么办?

1、啥叫做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

经常在网络和媒体上看到,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那,啥叫做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其实,所谓的,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就是已经在城里安家的农民工。或者是,在城里打工和经商的农民。他们不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在自愿的基础上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这些宅基地和承包地由村集体收回,再由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2、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缺少养老保险吗?

其实,那些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人。大体有3种情况,其一,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其二,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在城里买房子了,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其三,在城里经商的商户,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这些人已经解决了自己的养老保险,是不需要把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转化为养老保险的。

3、缺少养老保险的是些什么人?

其实,在农村真正缺少养老保险的大体有3种情况。其一,老年农民,他们儿女靠不住,而又不能被评为贫困户或五保户。其二,伤残农民,这些人往往有伤残在身,失去一些劳动能力,不能赚钱,但又不能被评为贫困户或五保户。其三,长期生病的农民,他们由于长期生病,没有能力赚钱,又不能被评为贫困户或五保户。所以,这些真正需要养老保险的农民并不是要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

4、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该怎么办?

其实,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应该尽最大所能做好3件事。其一,努力缴纳或补缴养老保险,其实,新农保(后改称城居保)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农民收入少的问题。所以,交费标准分为15个档次,最少一年100元,最多,每年5000元。你不能缴纳多的,可以缴纳少的。其二,努力储蓄,老了靠储蓄养老。其三,每年按时缴纳新农合,做到疾病或意外有依靠。


聚焦三农热点说


我想对这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1;首先得确定农民的地位问题,农民也是国民,他们和城市的市民一样,也是有所属的,有他们自己的管理单位,当然那就是村委会,然后是乡政府,县政府,市政府,一级一级往上捋,最后和市民一样落到一个单位。

2;市民绝大部分都有养老金,不论多少,以前谁给代缴的,或者是自己补缴的,总之因为过去那些年,市民收入相对好一点,毕竟就算补缴养老金也能交得起,解决了年老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那就是退休金养老金。

3;农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过去那些年,收入并不很高,也没有任何单位为他们代缴过,关于养老金退休金之类的防老费用,他们自己也交不起,没有单位接盘,这就造成了所有农民都没有养老保障经济来源,尽管后来很多农民自己也买了养老保险,那个比例很低,也仅限于有经济条件的家庭。那没有养老保障的农民,他们老了依赖于什么得到保障呢,在大多数人看来那就是承包地和自己的房屋和宅基地,转来转去,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些。

4;他们如何把现在能拿在手里的这些资产,转化成既能维持当前生存延续,又能得到未来保障的利益呢,城市市民是有的,因为他们得益于早期的生存环境好,收入高,日积月累多少年下来,就得到了老年保障,而农民目前都在嗷嗷待哺,事实上国家也真没那个气力一下子把所有农民和市民待遇拉平,政策压到地方,地方也都摇头晃脑踢皮球,实际上他们也没那个实力。于是又催生出了土地流转这个问题,土地流转本意是好的,目的是农民把承包地租出去,得到等同于种地的收入,以保证不因失去土地而减收,从而保证起码有土地带来的现实生活需要,有能力的就可以轻装上阵去赚自己能赚到的钱,没有了承包地不用投工,就有更多的时间多赚点,从而增加收入,改善当前的生活水平。

这样一来,农民就必须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以前,拥有承包地持有权,他才能保证租金不会泡汤,年年拿到手,不减收。(退休年龄以后的事放在后面讨论)

5;农民的房子和宅基地,这是他们居住的的地方,谁也动不得,谁要想动,那就得给他们建一处他们满意的安置房,只有保证他们比原来住得好,提升生活质量,让他们不觉得吃亏,而且保证他们的后代也有住房,他们才愿意交换,不然他们的房子和宅基地就是他们后代的住所,其实就是解决所有农民的安置房房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得好,农民愿意交换,那么农民就有了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生存水平。单从现实生存条件上实现这个水平,他们不觉得委屈,毕竟用老房子老宅子换得了全家满意的住所。承包地还在那,还有收入,没吃亏。

6;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在城市,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前,不工作也是没收入的,也是没人管的,农民也一样,就算有土地,你不去种一样绝收,没收入,农民市民在这个阶段,性质是一样的。问题出在退休年龄以后,市民绝大多数都有养老金退休金,不论多少,那是他们早期交了钱了才有的,而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就是因为前期没交钱,实际上前期他们也交不起,怎么办?人老了,没有养老金退休金,靠什么生活,他们唯一的依赖还是那承包地,因为他有承包地持有权,他就能拿到转租费(这就跟城市租房子一样),如果谁想拿走他的承包地,那就得给他和土地对等的养老金,甚至按照市场消费水平再提高一些,问题就出在这里,土地租金和养老金之间差距不是一点点,相差十几倍,谁来买单,只能政府去解决。就像问题提到的,拿承包地换养老金,那必须在到达退休年龄以后,以前不行,否则农民会失去生存保障。

7;问题提到拿宅基地换养老金,问题没那么简单,(首先得找到接盘者),他们得首先换住房,先保障住房,再说养老金,政府只需要提供办理机构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一来就又有了问题,承包地人人平等,但宅基地却等等不一,所以承包地承担一部分(也就缩小了那个十几倍的问题,解决起来容易些),宅基地承担一部分,这样一来,由于宅基地的不同,自己愿意交换的多少也有差距,甚至很多就没有,那么养老金领到手的多少就不同,这怨不得谁,宅基地是继承来的,换多换少是你自愿的,但承包地是固定的。这样一来就和城市的市民一样,有的单位领的多,有的少,后来补缴的就多,没补缴的就少,这样就又拉平的市民和农民的差距感。

8;最后说一下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实际内在实质就是财富转移,财富有序渐进的在从城市流向农村,本质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只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农村之所以不如城市富裕,就是因为过去几十年,一直是农村流向城市导致的,不过在十年前城市流向农村就开始了,只是人们没有那个概念而已,房地产经济就是这个作用,修公路铁路等等各种基础建设的占地用地都是这个作用,只不过是局部地区而已。如果你有心你就会发现,凡是占地用地的地方,那里的农民都改善了各种生存条件,这就是例证不是吗。现在很多人天天叫着喊着,这个那个这个那个,如果你不是别有用心,那就多想点实际的东西,财富不会因为你喊的凶就是你的,农民是个大群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需要时间,不服你去干干试试,保你解决不了。


驿动星期六


农民种了一辈的土地默默无闻的为国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农民种地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有一点谁都不能否认共和国能有如今辉煌,农民的贡献一点也不少,可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配,专职的农民也越来越少同时也越来越弱,弱的让人可伶让人心碎。

如今,行走在农村的前前后后除了村头那几栋飘零的小楼,在孤单的散发着现代社会的气息外,也只有那一条新修的窄窄的水泥路蜿蜒的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农村老了,迎面而来的都是银发老人,他们匆匆而来又忙忙而去,原本碧绿飘香的原野里如今荆棘随处可见,偶尔惊起几只鸟儿又一头扎进不远处的荒野,举目四望却是满目苍凉。

驻步和那些留守老人聊天,从中透过他们的话语发现,他们心中还是对农村充满了依恋和热爱。

兜兜转转许多年,到最后农村还是农民最后的港湾。

对于题主的有偿退出农村的宅基地和可耕地用来养老的话题,如果没有天价或者强迫估计很难推行,因为那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荒芜,但是它却是农民心中最后的抚慰。

卖地,那可是绝大多数农民的忌讳。


乡村光头哥


惠农圈为你解答疑惑!去年,土地确权一事落下帷幕,农民纷纷对土地确权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有的农民说,土地确权后,将来国家要规划成小区,自家的房子到时候都会被拆除,对此,其实言论并不属真实。国家确实在规划,但至于如何规划,还要看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规划;而不是盲目的把农村都统一规划成小区。

在有些地区,国家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与承包地。这是因为,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所以有很多村民都搬去了城里生活,对于自家的宅基地跟承包地就进行了闲置,没人管了,一家人都去了城里生活,自己家的宅基地当然就闲了起来。对此,国家才会鼓励这部分人退出宅基地跟承包地,以此来分配给更加需要的农民朋友。所以说,对于这件事情,国家是本着对土地资源的节约而下发的政策,并不是为着国家的利益,而是完全为农民的利益考虑。

所以说,这个问题,其实,说不上对这类农民是好还是坏。国家在发布这项条例的时候,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要根据农民朋友的意愿;对于退出宅基地与承包地一事,必须是农民朋友自愿退出,才可以,否则,宅基地跟承包地还是属于农民朋友自己的。

因此,对于这件事,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有益还是有害。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愿意退出,想保留自己在农村的宅基地跟承包地,那么你大可以不用退出的。


惠农圈


如有这样的想法,特别是负责农村丶农业、农民三农工作的决策者有此想法,大家探讨应是可以的。

总体来讲楼主有此想法,也不错,围绕三农集思广益,真心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就按这种思路去分析利幣应该说大方向没有错。下面我就顺着这种思路谈想法。

一,真有这种思路大方向不错。而且这是正当时。农村目前在分田到户几十年后,己经几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农业的耕种方式确实太落后,由于田块太小丶太散,不利于规模化,不利于机械化,不利于科技化,因此何谈集约化经营,如把土地集中起来确实对我国农业上一个新台阶肯定是大有作为。2,农村现在的劳动力结构,太不合理,老的种不动田,年轻的不肯又不会种田,而且确实出现抛荒的迹象。在这个当口把农田集中起来,农业的土地资源就会很好的利用起来,把土地让给肯种田会种田的人或企业干,当然好啊!3,农民种不动田的,大多农民缺少养老保障,他们正担心养老,因此,可以肯定讲多数年老者不但愿意,而是踮着脚盼啊!所以真能这样做应是得多数人的民心。

二,如要实施必须有统一的政策,一:个宅基一算多少钱,一亩地算多少钱,农民到退休年岭每月能拿到多少钱。这必须有标准答案。这样做农民就心中有数,应让他们放心。如有标准,能放心我预计还是多数人髙兴的。

三,遇有阻力也是会有的。办好事也不能看成一帆风顺。也必须有政策,有对策,要有规则。如有少数不愿意的要用规则。这种规则在法治社会,必须有法规配套。而且宣传力度,领导力度,规则力度都少不了。这样才能顺利实施。

四,要真正有利农民。对农民的宅基地要真正能值钱,对农民的土地要真正值钱,才能把事情办好。但又要考虑资金的来源,不能办空头事。资金能否从激活上来,关键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能否让城市资金进农村,能否让企业资金进农村,或者让国家资金进农村。没有资金保证好想法是办不到好事的。当然不论什么资金进来,总之要让它们升值,这样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虎头蛇尾。

当然这些有点想当年然,但从目前三农的大势看激活是关键,激活了楼:卜


黄浩荣279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可是你的问题又有问题了,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把这些土地转化为养老保险,这都行,可是你在把宅基地也有偿退出,那就有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了,农民把宅基地都退出去了,那农民住在哪里养老哇?

所以,你的意思道是个好意思,你的想法也是个好想法,不过,有关部门早就想到了,现在有关部门在全国的几个县早就在搞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工作了,搞试点,那只是在研究,在探索,而不是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事!

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也得是一步一步的,小步慢走的,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那是大工程,大项目的,大战略,大手笔的,那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给农民的,而且那么多的钱谁来拿,让财政拿钱,财政也不能拿出那么多钱的!

就算拿出钱了,就算把钱都给农民了,那退出的宅基地怎么办?是不是得恢复耕地呀?那恢复耕地谁来恢复,恢复出来了又是谁去种哇?还有大头的呢,退出那么多的承包地又是谁来种哇?农民都不种地了,还有比农民更明白种地的人吗?能不能农民把土地都退出去了,土地又没人种了,变成荒废的土地呀?

实际的、具体的问题又来了,农民退出宅基地,承包地了,转化为养老金了,这转化的养老金每个月给农民多少钱哪?给农民的这些钱够不够农民养老的呀?刚才说了,农民把宅基地退出来了,那农民都住到哪呀?难道农民还能免费住进给农民盖的公寓吗?

我最担心就是农民把宅基地退出后,农民住房的问题了,可能不会有人能拿出那么多钱给农民盖免费公寓的吧,盖公寓也得盖高层的,或者超高层的,如果农民再拿出钱去买这样的房子住,那农民去哪里拿钱买房子呀!

如果农民没有免费的住房,那农民住在哪里,在哪里生活呀,我看还是把农民退出宅基地后,农民们新的住房的问题先解决了吧,然后再研究农民退出宅基地的事,只有这样,农民免费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事才能运行下去的!

至于你问题的最后一句,农民愿不愿意,只要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农民还有房子住,农民拿到的养老金够农民生活的,农民就一定会愿意的!如果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农民没有房子住,农民的养老金不够农民养老用的,农民就一定不愿意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