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还恩,泪尽而亡

尘世还恩,泪尽而亡

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草。

前世,因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绛珠仙子得换人形,修成女体。

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的恩情。

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批语中说:

“庚双: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

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结局,是为了贾宝玉泪尽而亡,不然《红楼梦》也就没有了意义。

但究竟是怎样的泪尽而亡呢?

在现代版本的《红楼梦》里,安排了一出李代桃僵的“薛宝钗代嫁”。

黛玉听闻宝玉要娶薛宝钗,气火攻心,一时吐出血来。

之后,闭门不见宝玉,亦不肯质问宝玉。

宝玉成婚,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此状态看上去更多的是愤怒,让报恩还泪的说法,少了几分情愿,多一些怨愤。

尘世还恩,泪尽而亡


虽然最后说,黛玉因为置气伤心泪尽而亡。

但这与之前营造的她和宝玉心灵相通,总是能懂宝玉所想,简直判若两人。

此时的宝玉,因为丢失了玉,而有些疯疯癫癫,黛玉是知道的,她又怎会一味的认为宝玉辜负了自己,而只会生闷气,致使泪干缘尽。

在第四十五回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说过:

“我知道我的这病是不能好的了。

又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可见,她对命运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更不喜欢勉强为之。

让她因为宝玉娶了宝钗,就生气泪尽而亡,显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前八十回中,原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很是到位,更喜欢为人物结局去做伏笔。

譬如,描写凤姐儿的变化时,会交待她日常劳作的疲惫状态,面色由一开始的红润再到后来的瘦黄,一步步的从细节上去变化。

黛玉这样嘎然而至的泪尽,有种一下子被气死的感觉,着实令不少人难以置信。

如果是这样,之前黛玉自小被当成假子来养,说话做事喜欢直来直往,和诙谐幽默的性格,这些铺垫好像完全失去了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