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豬場生產技術規範—保育和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1 保育仔豬的飼養管理

1.1 保育仔豬實行群養,組群時應和育成豬組群結合起來,最好在保育、育成期只進行一次組群。可原窩飼養不重新組群,也可幾窩組為一群,還可幾窩仔豬按性別組群,但應避免隨機組群以減少仔豬合群時的打鬥。

1.2 應在仔豬轉入前對保育豬舍及飼養用具等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乾燥。

1.3 仔豬斷乳後應繼續飼餵教槽料7~10 d,以避免換料應激,並設法提高仔豬的採食量。

1.4 斷乳7~10 d後逐漸過渡到飼餵保育仔豬料,自由採食。

1.5 要保證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

1.6 要保證保育仔豬舍溫度和溼度適宜。控制剛轉入仔豬的保育舍溫度為25~27℃,保證保育舍清潔、空氣清新。

2 生長肥育豬的飼養管理

2.1 如需組群,應按體重、性別進行合理組群,要求同一性別、體重差異在5 kg以內的個體編入同一群,且組群后要相對固定。

2.2 應在豬隻轉入前對生長肥育豬舍及飼養用具等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乾燥。

2.3 如為實體地面、局部漏縫地板豬欄,應做好調教工作,使豬隻養成在固定地點排洩、趴臥、採食的習慣。

2.4 要保持豬舍溫暖、乾燥、空氣清新、光照適宜。

2.5 應根據生長肥育階段飼餵相應的飼糧。

2.6 飼糧可以調製成乾粉料、潮拌料飼餵。乾溼料槽即可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採食量,又可減少飼料調製的麻煩。

2.7 生長肥育豬可全期採用自由採食的飼餵方法,也可採用前敞後限的飼餵方法。

2.8 要保證供給豬隻充足清潔的飲水。

2.9 應根據豬隻的增重速度、飼料利用率、屠宰率、胴體品質和豬肉市場的供求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確定適宜的出欄體重。肉用型雜交商品豬的適宜出欄體重一般應為110~130 k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