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兩世歡》結局,景辭和風眠晚相攜,穿過桃林,來到了蒹葭蒼蒼的渡口,準備共赴桃源伴山水,讓人豔羨萬分。

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相攜渡口,相伴山水

01

《詩經》中,不論是蒹葭還是關雎,伊人還是淑女都超凡脫俗。那這意境到底有多美?風起時,白絮紛飛,此時,湖上小舟上,一姑娘衣袂翩翩,清揚婉兮,鶯歌婉轉,如此畫面,怎會不心動,怎會不輾轉反側。

屈原《九歌》中,滿堂兮美人,吾獨與餘兮目成。撇開所有的美景,光是這大庭廣眾之下的眉目傳情,便已成一道風景,難怪等人時,要說望穿秋水了,能攪亂這眼波的,可不只能是款款情思了。

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相觸眼神,剩下你和我

02

再來看看皇甫松的《採蓮子》,“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湖水瀲灩,看到遠方氣質不凡的少年,姑娘心起微瀾,不經意起拿起蓮子往遠方拋去,即使很遠,但還是擔心心事被看破,免不得為剛才的舉動羞怯萬分。就連這暗戀的情景也是惹人無閒暇想,也不免逗笑了眾人。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蘇軾的《赤壁懷古》中以小喬突出周瑜青年將帥的天人之資,可小喬也是天姿國色,這樣一代名媛和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到底有何故事,史書上無半點記載,但“東風不予周郎渡,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至少見證嫁給周瑜來說,比鎖在閨院好太多。

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沉思許久的是你的笑容

03

再到元曲,不免要說說西廂記,張生與崔鶯鶯衝破封建牢籠,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是一代絕唱。光張生的思戀,都離不開溶溶月色,撩人花陰,無非是更加重了思戀。

到了西廂記,自然而然點到紅樓夢,通篇觀之,寶玉和黛玉共賞西廂,無疑是最動人的畫面。風在吹,花在落,我們就這樣靜靜看書,不說話,原來就很美好。

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畫中影,雙人為佳

04

民國時,才子佳人的故事還在延續,一曲《圍城》,看破了人世間的情事,可作者本人卻是遇見便是終身,他對楊絳說:“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跟別人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我沒有想過別人。此後的故事只能是傳唱,在茶米油鹽上嚐出了不平凡,在與你同著中紀念了歲月。

到了現代,擦肩而過不需要前世500年的回眸,或許僅僅一天,便可換回下世的擦肩而過。一次歡談,便是相戀的紅線,一次無言,便是各自相安的開始。相遇的人事物太多,我們開始辨不清楚心意,忘記只需刪掉所有或是重新在心上換一個人。

誰說忘記是不可能的事,當離開的那刻,便已開始淡忘,也許說是無情,不如說是現代一種淡然的李白式愛情,灑脫肆意。

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蒹葭蒼蒼,伊人得伴

05

人與人的相遇本就是一切美好的開始,能在心中綻放,無疑是遇見了春意般的欣喜。

情之何物,從詩從史從現實皆是美

桃源盛景,唯有你我

有人說暗戀苦,其實不然,苦與樂是相對應的。那種乍見之歡,只有遇見對方,才有,而過往種種,不過是心之死湖。

有人說失戀苦,其實更不然,有過轟轟烈烈的愛情,自然才有刻骨銘心的傷痛。那種忘卻日月星辰、花鳥河湖,僅留下對方的日子,才是走不動時,越容易憶起的往事。

其實不戀才苦,看著活得瀟灑肆意,夜深人靜時,不過是寒潭鶴影。偶見藍天下盤旋的雙鳥,突覺,這種自由似有點無法言語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