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上有黄斑,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随风276971051


2020年暖春,阴历一、二月气候不稳定,全国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倒春寒,而以南方柑橘种植的中晚熟品种,如沃柑、春见、蕉柑(芦柑)等品种农户居多反馈,柑橘果实果面不同程度出现了果皮油胞破裂、下陷,个别严重的甚至出现了黄色油斑晕圈,俗称“油斑病”,这是柑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图一、柑橘油胞内陷

图二、柑橘油斑病

油斑病一般是由柑橘果皮表皮细胞破裂,逐步扩大演变而来的症状。一开始主要是因为病区的果皮细胞遇到外界因素刺激导致破裂,细胞液溢出,

(1)对于还未成熟的果实,病区细胞破裂的油脂流出腐蚀周围表层细胞,形成绿色或浅黄色的晕圈,造成转色受阻,随着时间推移,病区果皮细胞下沉和颜色变深明显,甚至有油胞突出明显症状。

(2)对于已经转色后期的果实,病区细胞破裂后溢出精油、色素等,侵蚀周围细胞,病区和周围细胞萎缩逐渐褐变,或遇到天气干旱,果树缺水,形成干燥的纹理。

果柄处油胞内凹



造成油斑病可以有多种外界原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可能:

(1)刮风下雨造成果实机械摩擦,表皮细胞破裂

(2)极端天气条件,如冻害、霜冻、日灼可以引起细胞破裂

(3)果实水分失调,吸水过多胀裂,轻度裂果等

(4)刺吸类害虫叮咬吸食果皮细胞汁液造成伤口

(5)人为针刺油胞细胞破裂

(6)粗暴套袋,损伤果面细胞

(7)果实转色等敏感期喷洒矿物油等油剂农药

外因是刺激内在本质原因表露的原因,当果皮表层细胞的膜系统脆弱不稳定,是油胞细胞破裂的本质原因,影响细胞膜系统又关乎到关键营养元素含量是否到位,即钙硼:

钙是组成细胞膜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硼是促进细胞伸长和增强细胞壁对水分的控制,从而增加抗寒抗病的能力。

当钙硼营养元素补充充足的情况下,细胞壁膜厚实,面对外界风雨的导致的摩擦或者害虫的叮咬,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遇到不良天气或者外界药物时,果皮抗逆性好,不容易受伤害。



大果型柑橘生长营养需求量旺盛,类似沃柑花果量大、树势旺,1年抽4到5批梢,钙硼消耗的比其它柑桔品种更多,平均分配到每个细胞中钙硼量就会不足。

建议

按微补方案从幼果到成熟期,每月喷1-2次微补盖力+微补硼力,这种现象就可预防和大大减少。


果柄处油胞内凹


会种田的农嬷嬷


柑橘果上有黄斑,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柑橘有句俗语是南方橘子北方枳,说明柑橘只能在南方种植,柑橘营养丰富,汁多味美,深为大众喜爱,近年来,柑橘大幅种植,柑橘病害也是很棘手的事,题主上附图片我仔细辨别,叶片深绿、有药斑、厚实有光泽,柑橘果皮黄斑为向阳点,我认为应是日灼果,这多于前期果园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当造成。



我们知道柑橘果树进入六、七月,柑橘已经进入中期生长期,今年一直高温、干旱,柑橘适宜温度为20℃左右,30℃以上的连续高温灼伤向阳的果皮,水份的不足,迫使向阳处果皮叶绿素分解,呈现黄色,这不是催熟,而是病果,日灼果果皮粗糙,汁少味淡,品质下降严重,经济效益大打折扣,目前正是发病期。


下面小哥就谈谈柑橘日灼果防治技巧,以供参考。

一、日灼果发生原因

1、管理粗放

之所以发生日灼果,这与我们在坐果期没有及时追肥有关,由于肥料的不足导致柑橘根系提供养份及水份不足以供应柑橘生长生殖需要,极易发生果实脱水,日灼严重。

春季雨水较少,开花坐果期没有及时浇灌果园,以致果园处于缺水状态,根系呼吸微弱,加之夏季高温干旱,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导致柑橘果实水份蒸发,叶绿素分解而成黄色。

柑橘坐果时,为灭虫或杀菌喷施农药浓度不当,导致药害,或高温天气喷施农药,造成阳光与农药混合药害,加重日灼果现象。

2、肥水管理不当

柑橘初坐果时,没有及时增施钙、镁、钾、锌、硼等元素,一致柑橘果实抗晒能力弱,果树运输水份下降。


二、日灼果防治

1、果园浇水

早晚天气温度不高的时候,对果园浇灌,叶片喷雾等,提高果园湿度及水份供给,同时疏松土壤,促使根系生长,必要时可在柑橘树下根部叠放新鲜草,保持地面湿度,营造果园小气候。

2、涂白

在发生日灼果的桔树上涂抹石灰水,石灰水一定处理好,不然会吸水加重日灼,涂抹时要求水滴不下滑,均匀,在果树中上部或向阳果实上薄薄一层白膜即可,可大大降低日灼现象。



3、套袋或贴纸

对容易发生日灼果的柑橘进行套袋,注意套袋用柑橘专用袋,贴纸也可防治日灼果现象。


4、喷施生长调节剂

对于日灼果也可以喷施生长调节剂,如低浓度胺鲜酯类的植物生长调剂或芸苔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缓和日灼果现象。

对于日灼果现象,有条件的果农也可以在柑橘园东南方栽植防护林遮阴,或栽培剪枝时留些长枝下垂遮荫等。

综上所述,日灼果现象的发生与我们前期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当有关,我们要及时关注果园果实变化,相应进行对症预防,喷施农药避开高温时段,即可减少日灼果的发生。


田园小哥


①柑橘非常的好吃,水分多,果肉也饱满,而且还透出一股橘香味儿,是老人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吃,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探望病人,人们总是喜欢捡上几个柑橘,再拿上几根香蕉和苹果,还有其他品种的水果,总是能让别人喜笑颜开。

②柑橘确实好吃,也给人们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但是柑橘树的防病,防治方面特别的不好管理,要给它施肥、浇水、除草、修枝剪叶,这些一摊子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含糊,光这些也就罢了。

③果农种柑橘和各种果树怕就怕在果树生病,果树生病了会影响果实的产量,也会影响到果实的口感,甚至会没有收成,这是果农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果农们也会时常的注意果树,果实的变化。

④柑橘果上有黄斑,这是一种叫黄斑病,这种柑橘黄斑病大多发生在果树七八年的老树上,但也是果农们管理比较松散,病虫害防治的方式方法不到位和时间不当,导致黄斑病的发生,发病后严重影响果树的长势,如果实受到伤害后,在果实的表面会形成淡黄色的花斑,严重影响果实的存放与销售。

⑤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怎么防治,其一,首先是我们的管理要到位,要时常的观察树的叶子、树干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其二就是及时的喷洒药水,按时给果树喷洒农药。

⑥柑橘黄斑病应该用波尔多液,在花谢2/3的时候,用0.5%的等量波尔多液,对果树进行喷洒,后隔6一8周再喷一次,如有其他的病虫害,也可临时增加其他药物的喷洒,要按要求操作。最后请将地面的落叶及时的清理干净,以防止其他的病源对果树果实的侵害。










南充三农柳哥


柑橘的种类繁多,但是很多柑橘种植户都遇到过柑橘黄斑的情况。这是真菌性的病害,如果防治不当会出现大面积的落果。

如果是病虫害引发柑橘黄斑最后落果的损失是较大的,整株整片的柑橘树体营养失衡,落叶、落果直接导致柑橘产量和果品下降,或者柑橘果树枯死。但是题主所反映的并不真菌病虫害。

柑橘黄斑的病症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柑橘溃疡病、脂点黄斑病、疮痂病和黄龙病等,它们的病理、病症与相应的防治措施也不一样。但是从题主的照片来看,这种柑橘黄斑并没有太大问题,不要太担心。

题主所拍照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柑橘的树叶是非常翠绿的、也很完整,相当的健康;同时柑橘的果实硕大,虽有黄色部分却没有斑点,果皮比较光滑。这就是日灼病,并不是什么大病。


日灼病是柑橘类的柑、橘、柚和橙等水果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常在夏季病发。主要是受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影响,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的柑橘树体养分难以协调,难以满足果实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一般情况下实在气温达到35℃以上柑橘就极有可能造成灼伤,果实越大就越有可能出现这种黄色斑,并且不及时降温补水可能造成裂果和落果。


对于柑橘日灼病的防治也是相对简单的,就要要解决高温和补充水分的问题。在此农计君并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也不利于有机柑橘的栽培。最简单的防护措施就是用水喷雾柑橘叶面和果实,同时用稻草、杂草覆盖果树的四周,以利于降低土壤温度和增强储水。还有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就是给柑橘套袋,不要用黑色、红色等深色袋子,加强果树护育。


农纪


柑橘果上有黄斑,是什么原因?什样防治?

柑橘果上有黄斑很可能是油斑病造成的!油斑病是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生在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上,产生不规则形的淡黄白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2~3厘米。一般发生在接近成熟的果实。初期果皮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淡黄色或淡绿色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内油胞显著突出,油胞间的组织凹陷,后变为黄褐色,油胞萎缩。

油斑病发生的原因分两类:采收前果实成熟期受红头叶蝉为害刺伤,或则成熟期间刮大风、雨水较多引起;由。当地中熟柑橘成熟期,出现刮大风、下大雨两次,其余是日暖夜凉露水重天气,故容易感染此病。

防治的方法也要分开,一若是由虫害引起的就用吡虫啉或噻虫嗪喷药防治。二在果实着色期时要多喷些钙,喷施络合钙1000倍十海藻酸1000倍,15一20天一次。


品佳----柑普茶


发病原因:

病菌孢子通过风雨传播,附着在柑橘的新叶上,新叶幼嫩,经过风吹雨打易破损,留下伤口,病菌趁机从伤口侵入,致新梢叶片染病。该病在6月中下旬进入盛期。雨后发病迅猛。一般春梢叶片重于夏秋梢,老树弱树易发病。冬季清园不到位,老病叶多的果园,当年发生病害就会严重。持续降雨、洪涝灾害等天气状况发生时发病重;受过冻、日灼、弱树、老树、果园郁闭、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地面落叶。改善土壤通透性,破坏病菌大量繁殖的条件。

(2)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奥农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加强栽培管理。每次抽梢时候用靓果安、沃丰素喷雾,促进枝条老熟转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树势。

(4)大雨来临前用靓果安+大蒜油喷雾提前预防,减少菌源基数,提高柑橘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提高上述药物浓度,连续喷雾3次,缩短间隔期。可适当复配化学药。




秦岭VLOG


我国种植抽橘、食用柑橘历史悠久,并在漫长的柑橘栽植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抽橘文化。今年来随着果农越来越认识到柑橘的经济价值,柑橘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大,各种病虫害也随着发生。柑橘园柑橘脂点黄斑病虽是局部性发生,但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柑橘的品质和产量,成为柑橘生产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的隐患。

柑橘脂点黄斑病又名黄斑病、脂斑病、腻斑病、褐色小圆星病,过去称落叶病,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小枝和果实,近年来,在柑橘各大产区爆发流行,但因其症状和肥害相似,许多果农将其误认,所以柑橘脂点黄斑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治,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症状特点,并普及一下它的发病规律和发病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它的防治方案,希望能给广大果农朋友们带来帮助。

一、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发症状

1. 叶片发病类型

1) 脂点黄斑型

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小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蔓延形成黄色斑块,并在病斑上出现淡黄色突起的小颗粒,呈疤疹状;随病斑扩展和老化,小颗粒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发展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的脂状斑点,与该斑点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形成黄色不规则斑块;病斑在病叶上分布不均匀,往往偏向叶片主脉的一侧,另一边很少甚至没有;病斑边缘模糊,中间有淡褐色至黑褐色的疤疹状小粒点。

2) 褐色小圆星型

该症状是典型的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叶片老化后被侵染的症状。开始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芝麻大小的斑点,近圆形,后期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直径在l~3毫米左右,病斑边缘颜色深且稍微突起,中间颜色浅,稍微凹陷,后期颜色变为呈灰白色,并在病斑上长有黑色小粒点。一般每个叶片分布数个到数十个,分别分布于叶片的两面。褐色小圆星最常见的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少数的春、夏梢叶片上的脂点黄斑在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凹陷坏死,成为褐色小圆星;另一种则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直接表现出来的症状。

3) 混合型

在同一个叶片上既发生脂点黄斑型又发生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被称为混合型病斑。

2. 果实症状

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果肉一般不受危害。发病初期形成黄白相间的“花斑”或疱疹状污黄色小突起,在约0.5~2平方厘米的果面上分布着数个到数十个病斑,随着病斑的不断蔓延和老化,隆起和愈合程度加强,点粒颜色变深,病斑分泌脂状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病健界限不明的大脂斑,或呈褐色小圆星。

二、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规律

(一) 病原

引发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原为柑橘球腔菌,其球形,卵形或丝状的单胞分生孢子着生于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中,球形、单生或簇生的子囊壳埋生于黑色子座中,长棒形的子囊无色、无柄。单胞的子囊孢子梭形无色。每个内子座可以超过8000个/小时的速度释放子囊孢子。

(二) 发生原因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抗性、树龄以及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1. 气候条件

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温湿度都非常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如果防控不当,就会造成暴发流行,此时是防治该病越冬病源菌初侵染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时做好防治工作,可大大减轻全年该病的发生流行。冬季有冻害的年份,来年发生也相对较重。

2. 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感病成都有一定差异,以椪柑、蕉柑、晚芦柑、蜜柚、红肉蜜柚、胡柚、葡萄柚、香柚等发病较重;温州蜜柑、沙糖橘、南丰蜜桔等其次;夏橙、脐橙、冰糖橙、锦橙等发病较轻。

3. 树龄与树势

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树龄大发病重,幼龄树和成龄树发病轻。一方面树龄大的植株代谢能力更弱,抗病性也更弱;另一方面,树龄长的果园,由于种植时间长,病源菌也积累得相对更多,因此发生会更重。夏、秋梢比春梢发病轻。

4. 栽培管理

果园栽培管理合理,通风透光好,树势强,则发病轻,落叶不严重。相反,果园管理不细致,树冠郁蔽,柑橘长势弱,就会导致发病重,落叶多。

三、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时间

该病原菌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潜伏在树枝上越冬。病原菌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由于在4~9月落地的病叶都能够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因此春、夏、秋梢叶片都能收到危害。每年6~7月是果树被侵染的主要时期,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10月。3~4月进入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清明前后雨水增多,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危害春梢。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危害叶片时一般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潜伏期为2~4个月。5~6月炎热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侵染夏梢,此时春梢达到发病高峰期。6~7月是入侵幼果的重要时期。8~10月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侵染秋梢,也是夏梢的发病高峰期。

四、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措施

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1. 冬季清园

冬春季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结合清园,疏剪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集中深埋或烧毁,结合果园撒施适量石灰(50~75kg/亩),树干涂白,树冠喷0.8~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50倍融杀蚧螨,消灭越冬病原菌,减少病菌初侵染源。

2. 合理修剪

冬季修剪:采果后开天窗,剪除交叉枝、枯枝,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春季修剪:在花蕾露白时进行,短截结果母枝,疏掉过密春梢,按5除2、3除1留强去弱;回缩内膛钓鱼枝,留桩1寸,促发春梢。

夏季修剪:剪除落花落果枝,对结果多的树,剪除树冠外围顶生单果,适时放梢,先下后上,即7月上旬先剪树冠中下部,控制树冠顶部,促发晚夏梢,7月下旬至8月初修剪树冠上部,促发健壮秋梢,粗枝梢留6~7张叶、弱枝留4~5张叶短截,分层放梢,及时疏芽,培养上小下大的自然圆头型丰产树形。

3. 水肥管理

做好橘园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开展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科学根外追肥,注意Mo肥(早春)、B肥(花期)、Ca肥(果实膨大期)的补充,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植株抗病力。有机肥可选择扩穴深施,在树冠下两旁进行挖大穴,每株可施有机肥20kg。此外,还应施好萌芽肥(春肥)、壮果肥和采果肥,全年化肥施用量不低于5kg

4. 药剂防治

在叶片展开前夕至叶片老熟期和幼果期,特别是新梢转绿期,及时选用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每十天左右均匀喷雾一次,连续2~3次进行保护。

而在叶片刚展开后或第2次生理落果开始后,以及降雨初晴等发病初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1~2次进行治疗。






老张的农村生活日记


柑橘脂点黄斑病又名黄斑病、脂斑病、腻斑病、褐色小圆星病,过去称落叶病,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小枝和果实,近年来,在柑橘各大产区爆发流行,但因其症状和肥害相似,许多果农将其误认,所以柑橘脂点黄斑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治,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发症状

1. 叶片发病类型

1) 脂点黄斑型

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小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蔓延形成黄色斑块,并在病斑上出现淡黄色突起的小颗粒,呈疤疹状;随病斑扩展和老化,小颗粒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发展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的脂状斑点,与该斑点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形成黄色不规则斑块;病斑在病叶上分布不均匀,往往偏向叶片主脉的一侧,另一边很少甚至没有;病斑边缘模糊,中间有淡褐色至黑褐色的疤疹状小粒点。

2) 褐色小圆星型

该症状是典型的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叶片老化后被侵染的症状。开始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芝麻大小的斑点,近圆形,后期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直径在l~3毫米左右,病斑边缘颜色深且稍微突起,中间颜色浅,稍微凹陷,后期颜色变为呈灰白色,并在病斑上长有黑色小粒点。一般每个叶片分布数个到数十个,分别分布于叶片的两面。褐色小圆星最常见的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少数的春、夏梢叶片上的脂点黄斑在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凹陷坏死,成为褐色小圆星;另一种则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直接表现出来的症状。

3) 混合型

在同一个叶片上既发生脂点黄斑型又发生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被称为混合型病斑。

2. 果实症状

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果肉一般不受危害。发病初期形成黄白相间的“花斑”或疱疹状污黄色小突起,在约0.5~2平方厘米的果面上分布着数个到数十个病斑,随着病斑的不断蔓延和老化,隆起和愈合程度加强,点粒颜色变深,病斑分泌脂状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病健界限不明的大脂斑,或呈褐色小圆星。

二、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规律

(一) 病原

引发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原为柑橘球腔菌,其球形,卵形或丝状的单胞分生孢子着生于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中,球形、单生或簇生的子囊壳埋生于黑色子座中,长棒形的子囊无色、无柄。单胞的子囊孢子梭形无色。每个内子座可以超过8000个/小时的速度释放子囊孢子。

(二) 发生原因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抗性、树龄以及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1. 气候条件

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温湿度都非常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如果防控不当,就会造成暴发流行,此时是防治该病越冬病源菌初侵染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时做好防治工作,可大大减轻全年该病的发生流行。冬季有冻害的年份,来年发生也相对较重。

2. 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感病成都有一定差异,以椪柑、蕉柑、晚芦柑、蜜柚、红肉蜜柚、胡柚、葡萄柚、香柚等发病较重;温州蜜柑、沙糖橘、南丰蜜桔等其次;夏橙、脐橙、冰糖橙、锦橙等发病较轻。

3. 树龄与树势

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树龄大发病重,幼龄树和成龄树发病轻。一方面树龄大的植株代谢能力更弱,抗病性也更弱;另一方面,树龄长的果园,由于种植时间长,病源菌也积累得相对更多,因此发生会更重。夏、秋梢比春梢发病轻。

4. 栽培管理

果园栽培管理合理,通风透光好,树势强,则发病轻,落叶不严重。相反,果园管理不细致,树冠郁蔽,柑橘长势弱,就会导致发病重,落叶多。

三、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时间

该病原菌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潜伏在树枝上越冬。病原菌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由于在4~9月落地的病叶都能够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因此春、夏、秋梢叶片都能收到危害。每年6~7月是果树被侵染的主要时期,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10月。3~4月进入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清明前后雨水增多,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危害春梢。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危害叶片时一般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潜伏期为2~4个月。5~6月炎热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侵染夏梢,此时春梢达到发病高峰期。6~7月是入侵幼果的重要时期。8~10月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侵染秋梢,也是夏梢的发病高峰期。

四、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措施

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1. 冬季清园

冬春季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结合清园,疏剪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集中深埋或烧毁,结合果园撒施适量石灰(50~75kg/亩),树干涂白,树冠喷0.8~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50倍融杀蚧螨,消灭越冬病原菌,减少病菌初侵染源。

2. 合理修剪

冬季修剪:采果后开天窗,剪除交叉枝、枯枝,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春季修剪:在花蕾露白时进行,短截结果母枝,疏掉过密春梢,按5除2、3除1留强去弱;回缩内膛钓鱼枝,留桩1寸,促发春梢。

夏季修剪:剪除落花落果枝,对结果多的树,剪除树冠外围顶生单果,适时放梢,先下后上,即7月上旬先剪树冠中下部,控制树冠顶部,促发晚夏梢,7月下旬至8月初修剪树冠上部,促发健壮秋梢,粗枝梢留6~7张叶、弱枝留4~5张叶短截,分层放梢,及时疏芽,培养上小下大的自然圆头型丰产树形。

3. 水肥管理

做好橘园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开展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科学根外追肥,注意Mo肥(早春)、B肥(花期)、Ca肥(果实膨大期)的补充,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植株抗病力。有机肥可选择扩穴深施,在树冠下两旁进行挖大穴,每株可施有机肥20kg。此外,还应施好萌芽肥(春肥)、壮果肥和采果肥,全年化肥施用量不低于5kg。

4. 药剂防治

在叶片展开前夕至叶片老熟期和幼果期,特别是新梢转绿期,及时选用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每十天左右均匀喷雾一次,连续2~3次进行保护。

而在叶片刚展开后或第2次生理落果开始后,以及降雨初晴等发病初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1~2次进行治疗


戏中人z


黄斑病常见的有两种症状: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斑型。黄斑型初期在叶背有油浸状小黄斑,随着叶片长大,形成疮痂状黄色斑块。褐色小圆斑型初在叶面产生赤褐色凸起小病斑,后期病部中央变成灰白色。

防治方法:

1.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地面落叶。改善土壤通透性,破坏病菌大量繁殖的条件。

2.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奥农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加强栽培管理。每次抽梢时候用靓果安、沃丰素喷雾,促进枝条老熟转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树势。

4.大雨来临前用靓果安+大蒜油喷雾提前预防,减少菌源基数,提高柑橘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提高上述药物浓度,连续喷雾3次,缩短间隔期。可适当复配化学药。


黄海彬中华土蜂哥


看图片考虑是日灼果。管理上多留内膛果,少留顶端和外膛果,可以留一批晚夏稍,夏稍可以挡住部分阳光,减少阳光聚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