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開幕式現場

2015年6月16日上午9點30分,“後工筆與新境象”曾景祥工筆花鳥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科技大學主辦,博寶藝術網、湘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湘潭市文體廣新局承辦、湘潭市美術家協會、《藝術中國》雜誌社、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協辦。此次展覽共展出曾景祥工筆花鳥題材的畫作31幅,創作時間跨度近23年。開幕式後舉行了學術研討會,下面是著名美術理論家薛永年先生髮表的講話。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研討會現場

學術研討會上薛永年先生髮表講話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薛永年

湖南是工筆畫的大省,曾景祥先生不僅是技藝嫻熟的工筆畫家,同時也是很有建樹的美術家,同時也是修養全面的學者,他不斷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修養,圍繞著教學著書立說,他的著作不僅有《工筆畫技法理論研究》,而且有《水彩畫基礎教程》、《包裝設計研究》等等。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工筆畫技法理論研究》

我認識曾先生是在世紀之初,我們大學同班同學參加了馬王堆發掘的陳慰民先生介紹的,我那會看了他工筆畫,而且拜讀了他《工筆技法理論研究》,這部書稿以探討工筆技法為主,不僅談畫理畫法比較詳盡,而且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總結了新的經驗。出版了之後,我看陳傳席還給寫過序言。這部書有四個特點,一個講授技法和剖析畫理結合在一起,特別講中國畫主客觀統一學理。第二畫法畫理和畫史還有分析佳作結合在一起,沒有空泛玄妙的議論,很實在。三是講基本功相關的技法媒材和教授創作結合在一起,能幫助後學有法而化進入創作過程。第四,集前人大成又總結新鮮經驗結合在一起,提出工筆畫創新“三性”:觀念上的開放性、材料上的多樣性和技法上的包容性。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畫展現場

今天我們看了他的畫展有三個明顯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詩情濃郁,而且是有新意的詩情。傳統的中國畫不管工筆寫意都以詩為魂,在畫上題詩句,做到畫中有詩情,當代不少中國畫重視生命活力和視覺張力,但是詩情不濃。曾先生的畫有的題詩、有的題句,像《冷豔》這張畫構築了詩畫交融,他說“未盡春寒二月天,枝枝葉葉尚冬眠,唯有白蘭多傲骨,努放懸崖冷月邊。”用擬人的手法,藉助傳統的“比德”觀念,以自己的獨特感受歌頌了白玉蘭傲寒怒放的品格。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冷豔》93×186cm 2005年

《細語話來年》,描繪紅楓滿樹秋光一片,楓葉間兩隻小鳥的對語,題詩句“相伴今秋裡,細語話來年”,本來小鳥畫得很生動,詩句激發了想象,增加了境界,拓展了生活情趣。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細語話來年》136×68cm2010年

剛才在展場採訪,我和他們講《春風楊柳》很有新意,這個畫垂楊柳剛發嫩芽,上面有喜鵲翻身要飛起來,題個詩“詹溪汩汩流溫水,楊楊柳依依發嫩芽。且喜春風無世態,驅寒送暖顧千家。詩中的“詹溪”有可能是湖南的某條溪水,我沒去過,詩中的“世態”講世態炎涼,畫是前人常用的構圖,但一經題詩,便具有了富於時代感和廣大胸懷的詩意。

第二個特點:所取精粹,實中求虛,而且空間廣大,是一個大境界。自古以來花鳥畫是畫微觀世界的花花鳥鳥,傳統的構圖有叫叢豔,畫一堆在地上長的,有折枝,還有清供,像靜物似的。近現代以來,花鳥畫不斷髮展,在花鳥畫裡畫出生命感來不難,畫出與人生密切相關的情趣已經不容易,更難畫出大境界,畫出像曾先生叫“雲天無際”,甚至還有宇宙深邃,給人這種聯想,所以構圖上很少留白,有個別留白,其他換成染天,有的是夜裡的,有的是雲天,就把原來虛的變成了實的,實的也還是實中有虛的。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三月風》65×65cm2002年

《三月風》,畫春天的晚上,竹簾子外夜氣茫茫中盛開著黃玫瑰,竹簾半垂半卷,黃玫瑰也是半藏半露,有清晰美與朦朧美的對比,又有花與夜在夜中層層推進的層次感,畫出空間的幽深,這都是前人沒有的。《月朦朧》畫全株棕櫚挺立在夜色朦朧之中,很像唐人構圖,唐人喜歡中軸線構圖,但是他畫出前人沒有的光感和朦朧感。畫中的雲海瀰漫,把圓月擋了一半,又像薄紗圍繞棕櫚樹纏繞著飄動,棕櫚樹我採取的是焦點透視,畫得十分高雅,突出了棕櫚葉強光的照射,強光照在前面的棕櫚葉上,還有小鳥,後面的葉子變虛,最後消失在夜空裡面,層次感很豐富,空間感很明顯,運用了冷遇暖、清晰與模糊,暈染與構線的對比,把花鳥和雲月結合起來,當然還題了趙之謙的對聯,體現了大的境界醉人的新意。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月朦朧》130×65cm2010年

他的不少花鳥畫都把花鳥畫在夜色和雲氣之中,很多,《即便無情也動人》,扶桑的;《輕黃淡白染秋容》菊花的;《立水芙蓉晚更明》,荷花的;《露葉幽香》畫野菊花的等等等等,能夠把襲人的香氣和幽深縹緲的空間結合起來,也有的花鳥畫不是在夜裡面,是在白天的雲氣裡面作為襯托,這種構思同樣是把花鳥畫花到天地之間去,而不是像古代後期已經脫離了大自然環境的單擺浮擱的八股符號了。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即便無情也動人》68×68cm2010年

第三個特點:是講求骨法用筆為主,但是不拘一法,廣取博收,傳統的中國畫非常強調骨法用筆的,是以書為骨,極大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但是後來只畫符號了,代替了精心的觀察感受,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曾先生的花鳥畫很重視用筆法線條描寫造型,但也還有一定裝飾性。他用筆和造型的結合很好,又能夠融合水彩,充分發揮用水,也還有一些噴灑的技法,就避免了勾勒渲染的畫法的單一,畫出了光感、質感,也造成了各種機理,實現了氣韻生動。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輕黃淡白染秋容》 62x92cm2003年

總體來看,曾先生的工筆花鳥畫可以說是瑰麗中的祥和、唯美中的真情、寧靜中的生機、開拓中的堅守、豐富中的單純和包容中的消化。那麼有沒有什麼今後畫的時候可以進一步提高的?可以商討的這方面的意見呢?我也提一點。

一個就是題詩,整個的詩意非常濃郁,有的詩寫得非常好,而且不艱澀,明白如畫,很容易觀賞。但是有的題詩,比如說《三月風》這個詩是這樣寫的“三月黃花三月風,翠湖村外小橋東。有心卻被無心擾,怎奈窗前鳥驚魂。”這個“風”和“東”平水韻的1東,2冬是“冬天”的“冬”,“魂”是13元的,不是一個韻,在古代不是,現代也不是,怎麼把韻腳調節一下就更琅琅上口了。

第二個問題,充分地描寫空間的幽深,表現這種朦朧感都是在傳統上的一種新的突破,而且他在色彩和墨的使用上有新的追求。過去的傳統工筆花鳥畫,除了拿墨勾之外,上面還要罩顏色,對於墨的發揮是很有侷限的。在曾先生畫裡面,對墨做了更多的發揮,有的畫甚至於畫夜天,墨佔得份量還比較大,這樣有的增加了畫面的統一的水墨協調的感覺。但是我覺得進一步發展的話,傳統花鳥畫、傳統工筆畫裡面,既重視黑與白的對比,包括墨的各種層次,還重視一種補色的對比,這種補色的對比,比如橘黃和天藍,這些東西以後曾先生再畫可以適當在花鳥吸收一些,這樣把黑顏色適當的再壓縮一點,我們可以畫夜空,這樣就更增加一點瑰麗。

另外不增加也沒關係,這個畫,太大的畫裡面可以把畫夜天的墨小一點,小的倒沒有關係,我就提這麼點建議!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名美術理論家

薛永年

2015年6月16日

藝術家曾景祥簡介:

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 薛永年《曾景祥畫展三個特點》

曾景祥,漢族,1949 年3 月生於湖南桃江,1973 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第六、七、八屆理事,湘潭市文聯榮譽委員,湘潭市美術家協會榮譽主席;歷任湘潭師範學院美術系主任,株洲工學院藝術分院榮譽院長,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曾受聘擔任長沙大學雙聘教授,湖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擅長工筆畫、寫意花鳥畫與水彩畫,熱愛古典詩詞,熱心理論探討。其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性大型展覽,並有部分獲獎,還有不少作品被國內外相關機構及個人收藏。發表專業論文30 篇,詩詞200 餘首,在人民美術、高等教育、榮寶齋、天津楊柳青、天津人民美術等12 家出版社出版畫冊、專著、教材23 部,完成一項國家級和六項省部級社科項目的研究工作。2015 年6 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曾景祥工筆花鳥畫展》。

2016 年12 月由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文聯、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工業大學及湖南科技大學聯合主辦《山花浪漫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曽景祥花鳥畫展》。2018 年4 月在桃江縣舉辦“扶貧助學·曾景祥花鳥畫專場義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