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终身雇佣制为首,加上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制

被称为日本经济的“三神器”,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失业人口激增,很多人都会羡慕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在大幅变化的大环境下给与人们片瓦遮身。

但事实上,终身雇佣制并不是日本特有的制度,甚至不算是日本发明的,97经济危机前的韩国,欧美发达国家的部分企业,还有绝大部分的军队、政府机构都是终身雇佣制。

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对终身雇佣制执行如此普及,甚至在经历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日本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

在现代日本社会,“猎头”这个行业依然不盛行,因为职场跳槽变动的量跟不上,自然无法产生需求。

当日本的大学生毕业后,想要进三菱、三井住友、日本钢铁这样的大企业,要经历最少6轮最多10轮的笔试、面试,测试,这也是在终身雇佣制环境下雇佣方格外的“谨慎”。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要知道,在90年代初期,日本社会就盛传“终身雇佣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一直过了30年,大体上依然保留了这种体制。

日本的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终身雇佣制在日本已经不是一个法律法规去约束的规则,而是基于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一种默契。

那么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是怎么形成的,又如何演化为现在样子?

终身雇佣制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主要起始于二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对日本进行民主化多方面的改革,通过“劳动三法”(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关系基准法),使得企业解雇劳员工的成本非常之高,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

但是,能让这个制度在日本如此顺利的实行,并得到各阶层的共识,仅靠美国制定的法律是不可能的。

最终能让终身雇佣制形成则来自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基础——“和”思想,其最为核心的部分便是“忠诚”。

自江户时代开始,形成了具有严格等级秩序的军事集团,被称为“藩”,藩的治理和维持主要依靠“主从制”,藩主与家臣本质上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臣与武士的效忠对象从“藩”扩大为“家”,再到“国”,日本上下对于忠诚的需求不仅是统治阶级的需求,也是下层的需求。

当一个武士失去效忠对象,那么他的价值将会丧失,要么作为地位低下的流浪武士,要么极端地选择自杀,“效忠”对于雇佣者本身也是一种需求。

到明治维新时期,资本大工业开始在日本建立,日本政府兴办了一大批官营工厂,实行包工制,虽然之后进行了民营化改革,但是在官营的背景下,此时的工厂已经有了终身雇佣的影子。

当时的日本社会,崇尚的是涩泽荣一“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的商业思维,而三神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工会恰恰也是最符合儒家中的,忠诚、等级观念,能力平等及内和外争等思想。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劳动力需求激增,由于熟练技术工人的稀缺,同时在“劳动三法”的前提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天平产生倾斜,企业主向员工提出更多的保障,以谋求获取稀缺劳动和维持雇佣稳定。

终身雇佣制开始形成,在后来的20年里,熟练工制度使得技术工种一般只适用于一个企业,日本的劳动力市场成为相对封闭的环境,终身雇佣制开始成为日本大企业的重要特征。

根据日本劳动省1976年的一项调查:

制造业大企业的男性工人在一个企业工作10年以上者,45~49岁占87.7%,50~54岁占91,5%;

连续工作20年以上者,分别占据68.8%和78.8%。

终身雇佣制的优与劣

在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对日劳动报告书》中将以终身雇佣制为首的“三神器”归纳为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而日本在战后重新与经济的再度腾飞,终身雇佣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终身雇佣制下,整体的雇佣环境较为稳定,不用担心人员快速变动的问题,企业一方面节省了反复培训、适应、招聘的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放心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投资,为自己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这同时也是“工匠精神”产生的大背景。

雇佣环境稳定之后,日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产品、技术的打磨中,而劳动者也不用担心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动,可以更专心的投入本职工作中,为企业奉献自己的一生,成为你情我愿的良好愿景。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其次,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特点主要在于生产工序的创新,劳动者技术熟练度高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终身雇佣制为大前提,企业引进新技术或者新设备不会威胁到劳动者的就业稳定,相反,伴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劳动者也会获得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积极接受新的培训与学习。

最后,有效缓解了劳资矛盾,不同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会更多是作为掣肘企业生产的存在,罢工、劳资纠纷层出不穷。

三神器下的企业内工会,更多的是作为劳资双方的缓冲器,终身雇佣制基本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牢牢捆绑在同一个利益链上,企业愿意长期投资员工,员工也乐意耐心钻研业务。

可以说,日本的战后复兴、社会稳定,终身雇佣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84年-1994年的日本平均失业率为2.3%,而美国为6.2%,英国为9%,法国则有10.4%之多。

既然终身雇佣制这么好,为什么在步入90年代后,各方面都开始唱衰了呢?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终身雇佣制出现了什么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泡沫,1992年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进入长期衰退时期,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

维持终身雇佣制最主要的条件便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从50年代中期到日本经济起飞到90年代,已经经历了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两个阶段,如今已经处在第三个阶段——整体成熟期。

在日本的高速增长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10%,稳定增长期也达到了5%,但是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只能维持在3%甚至更少。

即使在2002年日本摆脱了经济泡沫的影响,也很难达到之前的增长水平。

与终身雇佣制相配套的教育培训制、退休金制度都是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为物质基础,经济萧条使得终身雇佣制的根基部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也让终身雇佣制变得格格不入。

全球化的大环境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壁垒大大降低,日本劳动力问题浮出水面。

一方面由于资本的流动性,总是会走向利润最高的覅昂,使得日本资产大规模外流到新兴工业国家,甚至在80年代左右,日本还有一波赴欧美的投资热潮。

另一方面,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大举进入日本市场,东南亚诸多国家的务工人员,在日本新宿、神户等地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务工群体,这还不算一些“黑劳工”。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信息化的革命使得日本原来那套“闭门造车”也开始行不通了,单纯依靠企业内部技术积累实现技术领先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在信息化的国际市场下,产品、设备的寿命缩短,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趋于“快速迭代”。

更为严重的是,日本老龄化趋势严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日本年轻人的婚姻、生育观都发生了变化,不愿意生育后代,甚至奉行“独身主义”。

伴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人口估算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达到35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升至28.4%。预计今后该比例还会上升,2025年可达30.0%,2040年达35.3%。——人民日报

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日本未来的重大问题,在内外冲击之下,日本原来的封闭劳动力市场已经不复存在。

三神器的改革

目前日本的“三神器”制度依然存在,但是不得不说已经开始逐步瓦解,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无比坚定。

在70年代初期,终身雇佣制就开始出现松动,丰年制油、福田工业率先拿管理层开刀,提出“任职标准”的问题,即即 超过56岁的部长、53岁的次长、5 0岁的课长、47岁的课长代理,必须脱离管理层。

1978年,日本板硝子、小西六、味之素等公司都采取了各种程度的“定年制”,即超过一定年龄的员工逐步减少年金和退休金。

与此同时,大财团三井物产,三菱商事都规定了40岁以后停止发放年金。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大部分的日本企业虽然维持着终身雇佣制的大前提,但是三神器制度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更改。

其中最被人诟病的便是年功序列制,虽然说根据资历与年薪决定员工的薪酬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整体雇佣的稳定性,但是对于激励员工和提高生产力有着很大的阻碍。

90年代后,为了摆脱经营困境,日本企业坚定的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和内部竞争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与年功序列制这种强调资历年限的死板制度比,绩效制度更在乎员工个人能力的开发,以及一切以能力为前提的大原则。

2004年,日本《经济学家》杂志介绍了成功引进绩效制度的60家日本企业,涵盖了各个行业领域,其中包括三井住友、三菱电机、丰田、东京电力、角川书店等等。

从2013年开始,终身雇佣制则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日本富士通当在4月-12月宣布减薪10%-50%,同时将在未来多年逐步对全公司上下进行人员缩减,当年便有1900人被裁员。

而东芝则宣布从2019年开始,五年裁员7000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认为公司50岁以上的员工太多了,急需换代。

多个在东京证券上市的大型公司,包括NEC、千趣会、昭文社等等都宣布了裁员的通报。

就连著名的丰田汽车的社长都发表了“终身雇佣制”需要修改这样的言论。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91家公司里面,只有9.5%的公司仍在坚持“终身雇佣”制度,而38.3%的公司认为“终身雇佣”制度已经是时候抛弃了。

终身雇佣制为首的三神器制度,完全是一个明治维新式的产物,带着浓郁的日本本土文化去适应资本主义的时代大潮,经历70年的兴衰沉浮,如今看来似乎已经摇摇欲坠。

结语

虽然唱衰终身雇佣制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目前的日本企业依然大体上还是保留了这种制度。

就像在日剧《半泽直树》中,在东京中央银行的职员们,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最大的惩罚也就是调离核心岗位,发配到偏僻的地方。

但是,由于根据局势的不断变化,在90年代日本便通过了派遣制的法律,也就是派遣制和终生制可以共存。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日本雇佣工和派遣工变化


这样的环境下,使得一份雇佣制的合同非常难以获得,银行、国有制企业、大型企业就这么多,能接收的人员却是有限的。

在《逃避可耻却有用》中新垣结衣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名劳务派遣的员工,无论她多么努力,多么负责,依然拿不到雇佣制的合同,最终被很简单的裁员了。


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没落,与低欲望社会相伴,“三神器”的黯然


这就是日本年轻人“低欲望”的原因吧。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