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媒主婚借貪刀,假途滅虢報冤仇:明代“主僕遠遊遇害案”破解

明朝成化年間,西安府商州有位家中排行第二的男子,不知姓氏,以負販為業,整天早出晚歸,獨行無伴,毫不在意途中可能的豺狼鬼魅。某晚,他回家特別遲,時值深秋,白楊風起,道旁叢墓彷彿發出呼嘯聲,實則是林中落葉與秋風互相唱和。老二直行無忌,忽然有朗朗讀書聲隨風飄來,起起伏伏,或快或慢,似斷實續。他心覺怪異,大聲喝叱:“天青星皎,何處鬼魅敢在此作聲,驚我行程!稍後必讓你飽嘗一頓老拳。”尚未說完話,讀書聲戛然而止。

片刻之間,一股非煙非霧的氣團從墓地冒出,老二趕忙趴在草叢裡窺探。只見有位書生打扮的人走出,依稀身穿寬衣峨冠,微聞其言帶有荊楚口音:“此處夜深路僻,不該還有行人。剛才聽有狗叫聲,似在怪我讀書清擾,不如拿燭火照看一番。”他接著呼道:“徐姑娘,麻煩你儘快掌燈來。”一道嬌柔聲隨之答應,伴隨一股火光從墳地鑽出,閃動跳躍,火焰青白慘淡,應是鬼火無疑。

尋媒主婚借貪刀,假途滅虢報冤仇:明代“主僕遠遊遇害案”破解

光影移近,原是一位少女提燈而至,燈火與尋常百姓家用的並無不同,“絕不類幽壑所吹者”,老二內心更覺奇怪。書生向少女說明緣由,準備細搜,少女突然笑道:“你不是要找人麼,這人已經來了,何故反如此震驚?”書生也笑道:“卿言極是,草叢裡的這位不就是媒人?”兩人走近草叢,作揖請道:“你既不怕我們,為何匍匐其中,還望莫要多疑,請出來一見。”

老二果然坦蕩無懼,起身拱手,他餘光微瞟,書生年方二十,俊如冠玉,氣質不凡,徐姑娘執燭侍立身旁,神態頗為恭敬,衣飾淡雅,容色絕美。老二從未見過如此才貌雙全的人物,心知兩人絕非俗鬼,急忙客氣道:“在下歸途過遲,忽聞清吟之聲,誤以為有人揶揄嘲笑,沒想到是位翩翩君子以讀書消此漫漫長夜。我適才亂語唐突,還望多多海涵,切勿見怪苛責。”書生笑道:“我輩何人,豈會作祟害人,兄臺似乎多慮了。不過,我們有事相求,也算不虛此遇了。”隨即請老二在林中小坐,說起緣由。

尋媒主婚借貪刀,假途滅虢報冤仇:明代“主僕遠遊遇害案”破解

原來,書生本是湖北襄陽人氏,商州知州乃其父至交,書生應試不利,內心鬱悶,想去京師通過其它方式求取功名。他特地繞道商州,欲向知州叔叔索些費用,好在京城打點相關事宜,然由於年少遠行,涉世未深,江湖經驗不足,不免輕裘駿馬,著意講究排面派頭,結果不慎被奸人覬覦。途經這片樹林,眼看暮色已沉,他正要策馬疾行趕赴州城,猛然伏兵四起,早已預謀好的強盜群擁而上,殺了他與兩位隨行僕人。

知州自然不知此事,強盜行兇解囊後,大失所望,因恐洩露形跡被官府偵知,故挖開林中一座墳墓,把屍體塞入墓穴,最後瓜分所獲的幾兩碎銀,四散逃離。說到這裡,書生不由潸然淚下,一旁的徐姑娘黛眉微蹙:“你別再絮絮叨叨的,聽得讓人心如刀絞。”書生這才從悲痛中迴轉,指著她對老二解釋:“這位姑娘便是這座墓穴的主人,生前遭妒婦所害,葬於此處。我與她邂逅九泉,見她嫻靜溫雅,且與我同病相憐,因此互生愛慕,只是憂慮無媒人牽線,以致沒能成親。如今遇到兄臺,我們當可了卻這樁心願。”言罷起身長揖。

尋媒主婚借貪刀,假途滅虢報冤仇:明代“主僕遠遊遇害案”破解

老二詢問如何能為之主婚,書生答道:“我有一紙文書,其內說明我與徐姑娘願結夫婦,我已代擬你的名字,表示同意證婚。麻煩兄臺代我們拿到城隍廟焚燒,如此這樁婚姻無媒之嫌可免。另外這有兩錠我從前偷偷藏下的銀子,請兄臺置辦一具棺材,深夜來此,開冢出屍,將我殘骸收殮入棺,與徐姑娘同葬墓穴,我當數世不忘此恩,不知兄臺肯否施以援手?”老二面無難色,滿口應承。書生再三拜謝,交付銀子與牒文後,與徐姑娘一起隨燭光瞬滅而消失。

老二炫目回神,但見“四野蕭森,慄不可留”,登時不敢多作停留。回家後,他拿出銀子細看,閃閃扎眼,質感實在,確係真金白銀,當即失笑道:“這痴心鬼給我錢,居然想打副好棺材、娶位好媳婦。豈不知私開棺槨,按律當死!我不想做好事,也不想受連累(予不任受功,亦不任受過),得了這些銀子已然足夠,其它的事我才懶得管!”居然私吞書生的銀子,不去置辦棺材,又藏匿牒文,不拿去焚燒。

原來老二受銀之時,貪念就已萌生。不到十天,不義之財幾近用完,他只好重操舊業,繼續出門負販,不想路遇州衙公差,被當場拿下。老二被抓時滿臉發懵,“茫然不知其由”,押到公堂後,數位賭場老手都在。原來老二拿書生的銀子償還賭債,沒過多久,銀子都變成了錫箔,因此被人指控以妖術騙人。老二最初不肯承認,然證據確鑿,無法隱瞞,他只得交代實情,供述銀子來由。

尋媒主婚借貪刀,假途滅虢報冤仇:明代“主僕遠遊遇害案”破解

州官怒其荒誕,準備動刑,忽然在場有人瞪眼直視,大呼道:“殺死襄陽書生的,就是這位姓曹的,大人可對這兩人用刑。”州官深覺駭然,他正是書生父親的至交,原先得知故人之子將至,內心非常喜悅,每日派人在城外迎候,但始終杳無音訊。正疑心是否發生變故,此時聽聞書生遇害,驚問緣故,那人對道:“詳情都在文牒裡,文牒在老二手中,我乃城隍司的捕快,不能面述,告辭!”說完,此人頓時倒地。

州官掃視堂下賭徒,無不嚇得臉色蒼白,當即假裝笑道:“哪有什麼鬼,不過是老二唬人的把戲!”呼左右將老二另關一牢,噴上黑狗血,待明日嚴審,實則派人押其回家取出文牒(實則陰使之取牒也)。眾賭徒果然心安,州官又吩咐道:“案子尚未查明,你們也不必回去,留此等待被告償清你們的債務。”不由分說,將眾人分開強留在不同的房間,暗中調集精幹士兵巡邏守衛。半夜,老二取來文牒,州官翻開審閱,並非什麼婚書,竟是一紙血淚訴狀,歷述劫殺慘狀。

尋媒主婚借貪刀,假途滅虢報冤仇:明代“主僕遠遊遇害案”破解

州官勃然大怒,“亟升座”,立命公差械押眾賭徒到堂。嫌犯們尚在夢鄉,就被驅至堂前,一番嚴加拷掠,悉數伏罪,無一漏網。案子審定,州官率人親到城外林間開棺起屍,書生面目如同在世之時,尚無腐爛。鑑於老二所言,知州安排一具上等棺材,將書生收殮後與少女的棺木並列合葬墓穴之內。事情料理完畢,老二才被允許回家,臨走前,知州笑道:“以後你要好好做媒人,可不能再耽誤別人的好事!”堂前眾人大笑。此後,老二的膽子依舊,然義利之分頗為分明。

作者文末留言:最初書生並不急於復仇,反而急於成親,我內心不免有些鄙視他。後他借用假錢,揭發殺害自己的真兇。談笑之間,借刀復仇,而佳人絕配的有無,也不用多問。可見他一開始向老二提出做媒之事,不過是假途滅虢之計,實是聰明至極!像老二這樣起先貪財壞事,最後竟成了破案關鍵,也促成書生與少女的婚姻,真是庸人僥倖反辦了一樁好事啊!

------------------

此案譯自《螢窗異草》中【鬼書生】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