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线条的方硬质感怎样表现?

神韵轩书法


(一),书法线条,只能在行草书法中有这样的提法,在其他的书体中叫作《笔划》,不可通称线条。

(二),书法线条在行草中要有可控性,就是说一个汉字或一幅书法作品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线条,特别忌讳失控的书法线条,在一个汉字或一幅书法作品中全部或大部由线条组成,而没有其他的汉字笔划的表现,就是难怪观众说的像一碗面条。

(三),书法线条的硬质感,可以表现在笔法的棱、角、直粗等,也可以表现在墨法的重墨、浓墨、飞白等。



海岱山夫


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线条是书法艺术作品主要构成要术,是书法艺术语言,直接表现书法作品的观赏艺术性。

一是线条的形或方或圆。“方”的线条表现为棱角分明,多由露锋入笔和收笔,侧锋行笔。“圆”的线条则是藏锋入笔和收笔,中锋行笔。

二是线条的力度:硬、弹、磨。“硬”的线条外形多为方和转折,也可谓线条方硬,古人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就是强调字要具有骨力、有硬度。字若无骨,风采全无,在魏晋碑中较多采用。“弹”的线条体现的是一种韧劲,如同拉弯的弓,充满势能。如褚遂良,宋徽宗等书法中体现充分。“磨”则表现为线条表现为一种阻力,常以飞白,枯涩的线条展示,常常体现出创作者书写的节奏甚至心理表现。

三是线条的韵律。书法韵律是指书法艺术作品中持续出现的某种艺术特征,在书法线条上表现为连续、间断、流动、止息、急促、和缓、激动、平和等视觉形式,这些形式达到视觉冲击,引起某种心理的体验闪现,调动阅读者情绪,与之形成精神深处的共鸣的效果。


崟岌居者


方笔,侧则方,瘦则硬。

圆润笔则笔锋中达,笔画瘦硬,彰显笔画坚挺而直拔,比如柳体笔翰瘦硬而方折笔画多。魏碑楷书方笔取劲险,欧体是为险峻,笔力坚挺,兼善隶意而园转。一如颜体,圆方兼之。

草书,怀素,瘦硬,取中锋而显得丰满遒劲。张旭草书肥而丰腴。章草尽波磔方笔。王羲之的十七帖,奇倔不群,属于方笔多与圆笔。

由此线条笔画表现的方硬取决自己的用笔功力。

中锋瘦硬,亦乃表现出坚挺劲道。

侧鋒偏锋,方笔折笔,亦乃体现方棱之貌。

线条的方笔,瘦硬,皆在书写形式的不同,用笔的不同。

最关键还是一个笔力功底,仅仅趋硬笔,并不是丰满的笔力,取方笔,不尽笔墨的丰腴。

理该是瘦硬且有遒劲之力。

方笔皆得适宜用之,即該方则方,不该方笔就不能方笔运夺。

尽一切顺其硬用笔内力取瘦硬及方折之妙。

一言蔽之,还是一个书者的笔墨功夫。瑧熟否?

骨力洞达,劲瘦必有健。简散与内敛之处理关系,方可得简洁有力之痛快淋漓。

取其方折,魏碑习练必有课业。纵观方笔源泉来自碑学。由此学书具有一定的各种书体的兼修。得方笔瘦硬笔意。

运笔技法,瘦硬方笔,俏拔遒丽。


狂喜淡墨a


所谓方笔,实际上是巧用侧锋法,自然书写即是。中锋易出圆形,侧锋易出方角,这是基本笔法固有的造形功能特性,掌握好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效果显著。

线条的方硬实际上说的是力度感,它是用侧锋法与行笔节奏、速度完美结合制作出来的。如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77000322eab7bc4b1c\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题主问的应该是魏碑的笔法。魏碑的起笔收笔多用切笔(也叫截笔),不同于唐楷的逆起回收,主要就是以顺锋入纸,收笔则切锋以成棱角。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表现出金石味。


西廨七叔


这是一个书法学习者都应该掌握的技能。我们学习魏碑的时候,练习方硬质感的书法线条,是依靠“切翻”的笔法,塑造点画的外形为起收、转折等为方笔。如龙门二十品里面很多碑,都有这个特点。

其实,“切翻”笔法不仅仅是存在于魏楷,在楷、行草、隶书等字体里都有应用,与圆润质感线条相对,在一个字或整篇里综合应用,构成书法艺术里丰富对比和变化,所以是学习书法都应该掌握的一个用笔技巧之一。

具体的笔法操作,以起笔为例:垂直于笔画方向入笔横切,然后原位置把翻转为垂直方向,也就是调整为笔画的方向,然后行笔。

切锋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这样笔法既写出了方笔的外形,也保证了行笔的中锋运笔。

通俗一些讲,就非常像我们用板刷刷一个笔画,为了保证起头(或收尾)的整齐,要横向划一下。如图所示。

掌握这样的用笔,在其他的电话撇捺横竖等,都是一个原理。每个点画都有八个方向的变化,这是所谓的“八面出锋”。

其实这种“方硬质感”,更多的是和圆笔的浑厚共同使用,即便在魏碑里,也是更多的在同时使用,形成了方圆、阴柔阳刚等等对比关系,丰富了视觉内容,带来书法的魅力。我用了李璧墓志的“彭”字做个简单的说明。最后也放上自己刚刚临写的李璧墓志,请方家指正。


赵国林


宜中锋。



又一村206222705


书法硬方 通神




我想偷走你的心


用折笔


老无忧浪子


转折处、起收处都可以体现方笔,可以看一下张迁碑。行笔过程中多用中锋行笔,控制行笔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