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037:西周的兵制與官制

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

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


釋讀中國歷史037:西周的兵制與官制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歡迎你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我們再說說兵制。屬於周王室的軍隊有周六師和虎賁。週六師駐紮在鎬京為中心的西部地區,所以也叫西六師,是周的主力軍。虎賁軍是周王的禁衛軍。另外還有成周八師,是駐紮在洛邑為中心的東部地區。

軍隊的人員編制,士兵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25人),四兩為一卒(100人),五卒為一旅(500人),五旅為一師(2500人),五師為一軍(1.25萬人)。一個軍的長官是卿大夫,一個師的長官是中大夫,旅的長官是下大夫,一卒一百人的頭叫卒長是上士,一兩二十五人的頭叫兩司馬是中士,一個伍也有頭就是伍長。

按照周代的規定,周王軍隊編制是六個軍,規模大的封國編制為三個軍,中等封國二個軍,小國一個軍,你要軍隊數量超編的話,那你就是有別的企圖了。


再簡單說說西周的中央官僚體系。天子下面的高級官員統稱叫卿士,首先是三公,一般講三公是太師、太傅和太保,同時又有周公、召公和畢公,他們之間的具體關係不明確,大體上三公相當於名譽稱號,而周公召公等是從建立王朝之前就有的官職名稱。

三公下面是司徒、司馬、司空和司寇。司徒一般是管土地、賦役,司馬是管軍政,司空是管築城、開溝、修路等工程,司寇掌管刑獄。再下面還有一些分管具體事務的官員,值得一提的就是太史,職責是掌管文書、典籍還有天文曆法等,後來變成專門管理國家檔案和記述歷史的官員了,提這個官是因為寫《史記》的司馬遷就是太史令,是繼承了他父親的官職。這裡有個誤解,有的書上也說這個官職是世襲的,其實西周很多官職看起來像是世襲的,實際並不是。因為當時並沒有官僚培訓體制,所以掌管某一方面的職責的官員必須掌握這一方面的專業知識,這樣很容易這種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家族內部傳承,到現在一些特殊技藝的傳承也是這種方式,另外,當時當官的都是貴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封地,所以這樣類似的官職在家族內繼承就挺自然的。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封國的諸侯有些也是兼任著中央的官員,像周公姬旦,他的封國是魯國,但其實他從來沒到自己封地就封,第一任魯國國君是他的長子伯禽。還有鄭國第一任國君鄭桓公,也並沒有到封地就封,而一直在中央任職,後來死在周朝中央的內亂中。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我是王清斌,讓我輕輕的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