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作者 :朱自清

冬至之日的古城西安,阳光温暖的像个姑娘,然而内弟一个电话却让我无条件的急匆匆地回到了已经阔别了二十年的塞上江南青铜古峡,虽然刚刚进入一九,塞上古峡已经不负寒冬腊月的称赞,三天前的那场寒风,带走了初冬咋寒咋暖的气息,也带走了我八十三岁岳母杨淑琴的身子。她不舍地丢下了我们一大堆子女走了。我的岳母走了,她的确是走了。她没有来得及看学业优秀的孙辈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来得及看桃花满盛开,春色满园,走的那么急,急的没有来得及向任何子女打个招呼。走的那么的轻,轻的像一片落叶无声无息。内弟告诉我们,她是吃过午饭睡觉,就没有醒来。我爱人和她最小的妹妹在回家的车上哭了一路,两只眼睛都哭红了。我一声不吭地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把泪水压在眼眶里,右手扯着自己的头发,坚持紧咬着牙。像似要咬断那潮水般的回忆,更像似要咬断自己的一根筋骨。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在我那些泛黄的记忆里,仍然清晰地有着岳母过往的影子。一想起这些,我的心里总是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青铜峡的夜晚寂静的让人可怕。时光在静谧中缓缓的流淌着。那个时候一个毛头小伙子的我,也是在岳母的关怀下,让我望着夜晚的月光,和未婚的妻子促膝交谈着我们的未来。内心溢出的幸福,像满天的星星,撒满了整个夜空。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营门外的那片沙枣树沉睡着,等晨露的第一声问候。岳父总是早早地骑着那辆破旧的不能再破旧的自行车,岳母也总是背着塑料袋,一声不响地跟在后面。他们一同走向戈壁。一同走进那片部队、工厂倒出来的炉渣里。岳母背上塑料袋里的煤核就像一粒粒种子,像是装满着岁月的花雨。她想在煤渣里培植一朵朵绽开的梦想和希望。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再后来呀,我和妻子结婚了。我用84元钱从部队价拨了一张钢丝床。搬了两个废旧的四零火箭弹箱子,准备给妻子改成一个装衣服小箱子,作为结婚的家具,谁知道五十年代初就加入了共产党的老党员一直倔犟地认为废旧四零火箭弹箱子是公家物品,怎么也不让搬进家门,她和岳父的批评就像那个时候的雨水,淅淅沥沥。至今还有些许的凉意。浇灌着我如一棵青豆苗羞涩地成长着。她那严厉的面容,像一朵桃花,开放在我心的炊烟深处。她那责怪的目光就像深夜的星星。就这样,一路陪着我们走着,走过春秋,走过冬夏。走过我在部队近四十年的历程,使我帽檐下清瘦的脸庞挂满汗珠。使我的躯体始终带着火药的味道,滋润着训练场上的香甜,洗去钢枪上的尘埃。风带着风一吹就是几十年,吹廋了她单薄的身体,吹醒了我们姊妹懵懂的灵魂。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我岳母走了,她这次走了再也不能回来了。我们把她已经深埋在我们的记忆里,深埋在她日夜牵挂的大漠戈壁里 ,哪里有从解放初期就陪她一起从陕西富平支援宁夏建设几十年的老伴。有从他们额头上流淌并在戈壁滩摔成八瓣的汗水合成地泥土。如今她和岳父曾经挖过的哪些不知名的野菜,已经在她们的头顶生长着。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快三个多月过去了,我们依然会像当初一样想起她,我的岳母大人。她走的时候,是在疫情爆发之前,我至今没有弄清楚她为什么要赶在疫情爆发之前匆匆地走了,是她怕染上新冠病毒,我妻子说岳母这一辈子就从来不给大家添麻烦,包括她的离别………

反正她走后不久,就爆发了新冠肺炎,武汉就封城了……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朱自清,

1956年出生,1974年12月从陕西省兴平市入伍,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历任某特种部队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部某部副部长、兰州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大校军衔。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在兰州总医院任政治委员期间带领医疗队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甘肃省作协会员,著有《雪地上的脚印》、《好雨无声》等著作。作品多在军内外刊物发表。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写给天堂里的怀念  文 朱自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