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看完《我不是藥神》,我呆坐了幾分鐘,心裡特別難受。


難受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看到了一個個本是鮮活的生命在現實和病魔之前,是那麼脆弱、渺小和卑微。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但好在也不全是難受,還有一絲絲無聲的歡喜,歡喜於熱血的黃毛、老而持重的牧師、放棄調查的警察……歡喜於一個個底層的小人物,在關鍵的選擇面前,保留了人性中那本存的善意和惻隱之心。


千萬不要小瞧你內心的那一份善意,縱然它治不好這個世界,但是至少可以給人心一點光亮。


01

“藥神”的困境,是每一個人的困境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開了一間賣印度神油壯陽藥的店,四處躲交不起的房租,離婚後獨自帶著孩子,自己的老爹有生命危險卻拿不出救命的錢……


男主角程勇,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在電影的最開端,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程勇 | 徐崢飾


據媒體報道,程勇是有現實人物原型的。現實中,在網上教大家學習如何購買印度格列寧的人叫陸勇,無錫人,子承父業經營一家工廠,家境殷實。


2002年,陸勇被診斷為“慢粒細胞白血病”,兩年內為了吃藥穩定病情,花去了70多萬,如此下去,即便家境富裕,也終究會被吃空。


陸勇後來在網上看到有病友服用印度的格列寧,病情穩定住了,因此自己在嘗試之後,就開始網上教大家如何購買印度格列寧,救了很多人,因此被很多病友成為“藥俠”。


如今的陸勇,生活在正常繼續,工廠事業蒸蒸日上,還在新疆援建了一個工廠,創造了200多個就業崗位。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從現實中的陸勇,到電影中的程勇,我們看到了一箇中產人士變成了一個底層民眾,一個家境殷實的病人變成了一個落魄街頭的小商販。


也許,影片中的程勇,不僅僅是程勇本身,他更象徵了大多數人的一種普遍的人生困境。

人生行走至中年:


年少的夢還沒有來得及實現,就已經失去了再做夢的機會;

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只能咬緊牙關前行;

想放肆地哭一場,都成了中年人的罪過……

壓抑、逼仄、困頓、無力……

缺錢、缺愛、缺希望……


好像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見這樣的人生困境,我們深陷其中,我們尋求突破,但是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程勇,是你、是我、更是現實中的每一個人。

02

我們有人性的侷限,但也有神性的超越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面臨和程勇一樣的困境、一樣的誘惑、一樣的糾結,你會如何做選擇?


程勇面對癱臥在床的父親、即將被前妻帶走的孩子,他選擇了向現實妥協——砸開被房東鎖住的窗戶,跳進自己租的店鋪,在黑暗中找到那張能救父親的名片。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那張名片是一個叫呂受益的白血病病人留下的。


呂受益得知印度有種仿製的格列寧很便宜,國內一盒賣4萬塊的藥,印度帶回來才幾千塊,所以他找到程勇——經常從印度販賣(走私)神油的小店鋪老闆,希望他能幫自己帶藥回來。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呂受益 | 王傳君飾


程勇知道走私藥品犯法,所以他一開始選擇了拒絕,但是面對父難子離,他選擇鋌而走險。


這次冒險的選擇卻成了程勇人生中的重大轉折——他通過走私仿製的印度格列寧藥品,賺到了很多錢。


是的,雖然也幫助了很多白血病人,但這時的程勇沒想要當什麼救世主,他在印度藥商面前,斬釘截鐵地說:“我要賺錢”。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通過走私來賺錢,這是中年落魄的程勇最本真的初衷,他需要錢去換取父親的健康、孩子的團圓,他也需要錢來改變自己一蹶不振的人生,因此,他沒想過什麼救人。


在得知有人可能舉報自己賣假藥之後,他更是放棄了繼續賣藥,而是用賣藥積累的原始資金,轉行做了紡織廠。


我想,我們大多數人大概都會做出和程勇一樣的選擇,因為這真實而符合人性侷限:


我們在沒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尊嚴的人之前,是不會成為神的,哪怕有再多的錦旗,人,在困頓黑暗的現實面前,終究脆弱得不堪一擊。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程勇的第二次選擇是看見呂受益因沒錢繼續服藥而病逝時,走過那條被白血病人站滿的長長走廊,他從那些眼神裡看見了絕望後的平靜,這無聲的平靜,觸動了已經“奔小康”的程勇:


他決定繼續販賣印度格列寧,並且,這次不賺錢,從印度進貨500,就賣500,後來因為印度停產,更是倒貼錢從印度醫院回收藥,發給這些病人。


電影中,在程勇決定重新販賣印度格列寧的時候,他前往印度,在煙霧中,有神像經過街市。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程勇遇見的這兩尊神像,是印度教的溼婆神和迦梨女神,

象徵著暴力、黑暗和毀滅,但同時也代表著新生。


這恰恰象徵著程勇的這次選擇,是他突破了人性的限制,闖過黑暗的囚禁,接近神性的過程。


與其說我們看到程勇身上呈現出來的人性光輝,倒不如說,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也希望面對這樣的選擇,能夠展現出神性的一面,我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有力量,帶給這個世界一絲絲光亮。

03

是選擇,定義了你究竟是誰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喜歡,除了背後的現實意義,更重要的是,每一個角色都離我們那麼近:


得了白血病,從農村老家跑出來就再也沒回去的黃毛,說自己不想給家人帶來負擔;

為了給得了慢粒白血病的女兒治病,晚上要去酒吧跳鋼管舞的思慧,忍受了不知多少委屈;


把“God bless you”掛在嘴邊的牧師,為了幫助更多的白血病人,也加入到“犯法販賣藥品”的陣營;

面對一個哭訴自己因為得了白血病而吃垮了一家人的老人家,警察曹斌放了所有可能知道線索的病人……


這些人都不是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都是生活中最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都是走在街上就會被人群淹沒的普通人。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但是,這每一個普通人,都在最關鍵的時刻,堅持了自己一絲善意的選擇:


黃毛為了保護程勇,自己開著藏有販賣藥品的車,在和警察衝撞中喪生;

思慧看到賣假藥的藥販子,二話不說拿起凳子就開始打,哪怕明知敵多我寡;


牧師不顧自己安危,拆穿假藥販子的真實面目,結果被人抬出會場之外;

警察曹斌以自己無能為藉口,主動申請終止調查……


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卻充斥著衝突與矛盾的《我不是藥神》

曹斌 | 週一圍飾


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選擇,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善意,卻挽救了無數個身患慢粒白血病人的生命,拯救了無數個身處深淵的家庭。


和這幾個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夜場的領班:當他面對程勇的一堆錢時,他選擇了在公眾面前跳脫衣舞。他選擇了放棄自己的尊嚴,來換錢。


但是他也可以選擇,維護自己的尊嚴放棄錢。


這兩種選擇或許沒有現實意義上的高下之分,甚至我們無權評判他的選擇,我只是想說:他不是沒有選擇,正是他的選擇,定義他究竟是誰。就像程勇、黃毛、牧師、思慧、警察一樣,他們的選擇,也定義了他們是誰。


倘若你也面對血淋淋的現實、黑暗的深淵,希望你依舊能看見自己的惻隱之心,堅持住善意的選擇:因為它,不僅僅定義了你究竟是誰,它更可能是帶給這個世界的一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