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閻崇年特別推崇清朝?國內的學者對他提出的清朝十大貢獻認可嗎?

大唐之風changan


多圖預警!

不管是清粉還是明粉,偏愛哪個朝代都是個人選擇,與人無尤。但凡事得擺事實講道理,憑空捏造,亂扣帽子,那是王八蛋行徑。

評價一個學者,至少看看他的書,不願意看書,起碼看看他的講座視頻,這才是獨立思考的應有之義。道聽途說一點不知真假的隻言片語,就高舉大旗扣帽子,你長腦袋幹啥用的?

有些人說閻崇年特別推崇清朝,對明朝極盡詆譭之能事,是個粉清黑明的“包衣奴才”。但以老衲所見所聞,對這種說法不敢苟同。可能閻崇年有自己的偏愛,但至少在公開發表的觀點中,還是保持了比較客觀的立場。

隨手舉幾個例子,把這些例子看完,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


閻崇年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談及崇禎皇帝煤山自縊:

崇禎皇帝當年,北京形勢很危機,有人勸他遷都,他不去,有人勸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忠於社稷。咸豐你不守國門,你做什麼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被部分明粉罵成包衣奴才的閻崇年是這麼說的,而被一些明粉捧成良心史學家的顧誠是怎麼說的呢?

顧誠·《明末農民戰爭史》:

直到這時,他(崇禎)還妄圖突圍逃命。他先要皇親國戚鞏永固、劉文炳等召集家丁護駕,得到的答覆卻是人心已散,無法可想。他仍不死心,自己手持三眼槍帶著一批內官象沒頭蒼蠅似的向齊化、安定等門亂竄,但卻碰壁而回。最後,他領著太監王承恩爬到煤山頂上四處瞭望,看到城外烽火連天,已經插翅難逃了,才下了狠心上吊自盡。


有人說閻崇年鼓吹『剃髮易服』,但在其所著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中,閻崇年明確把這兩項舉措列為弊政:

福臨戲劇性地登上了政治舞臺,並在這個舞臺上活動了18年。這18年,他做了8年傀儡,其間主要是攝政王多爾袞在發號施令;後10年才逐步實現乾綱獨斷,當上了主角。順治朝的18年: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護皇宮;攻佔南京,統一中原;廢除三餉,興利除弊;親善蒙古,治理西藏;懲治貪官,整頓吏治;崇文興教,傾心漢化,則是其六大功績。歷史學家對這段歷史的評價可說是譭譽參半。


有人說閻崇年歌頌屠殺,洗白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在《百家講壇》節目中,以及後續出版的《明亡清興六十年》中,閻崇年有過明確的闡述:

……其(多爾袞)過——我概括為六過:“六大弊政”,即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擾亂社會秩序,破壞中原經濟,挫傷漢人情感,帶來嚴重後果。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人數字可能有出入,但多爾袞違背皇太極對漢人的政策,殺人過多,是其重大錯誤。200多年後,辛亥革命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就是對這些政策的不滿與反抗。


有人說閻崇年洗白『文字獄』,閻崇年在其所著《康熙大帝》中明確表示:

總之,清朝的文字獄,貽禍之烈,懸垂久遠!


譴責道光自毀長城,喪權辱國。


評價咸豐皇帝

咸豐這個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是一位很不稱職的皇帝,因為他不稱職,因為我剛才說這個四無,所以他就接著發生第二個錯誤,就是咸豐皇帝的第二個錯,就是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錯逃離了皇都北京。咸豐皇帝登上寶座之後,面臨著內憂,陽九之運,和外患明夷之變。


評價慈禧太后。

慈禧沒有文化,有人打電話跟我說慈禧很有文化,字寫得很好。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來說,我認為是優秀的,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來說,作為一個四萬萬人口,一個國家的決策者來說,慈禧是不夠格的。慈禧的懿旨硃批我看過,錯字連篇,字寫得不成樣子。慈禧不懂工,不懂農,不懂軍,不懂商……


批評乾隆皇帝


月下沒有花


閻崇年就是一個小人,北京滿學會會長,在百家講壇出名後,陸陸續續參加了一系列的歷史活動,他的言論多次受到人們的質疑,覺得有意為清朝開脫。有一次,在無錫賣書,一位年輕人實在受不了他的言論,當場打了他,各位感興趣的可以搜下這件事情。我們不妨看看這位“北京滿學會會長”提出的清朝十大貢獻:

1,建立大清帝國。閻崇年認為清朝是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這在當時世界上也算強國,應該受到尊重,這句話只能說中規中矩,但是說貢獻?建立王朝就能算的上貢獻了?五胡亂華時,少數民族也建立國家了啊?豈不是一個個都對中華民族有貢獻?

2,奠定我國版圖。這個確實能夠算的上清朝做的貢獻,但是被俄國侵佔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清朝實際統轄範圍是很大的,咱們也不能故意找茬。

3,多民族的統一。這個嗯哼?武力鎮壓就能算是統一了?為了多民族統一實施嘉定三屠?剃髮令,留頭不留髮,這都是清朝採取的民族政策啊!“滿蒙聯手治漢,再以漢治諸夷”,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4,創建滿洲文學。這個算是清朝貢獻?假如要沒打進山海關你們就不搞文學了?把這個強加在清朝的身份上不好吧?

5,編纂文化典籍。算是清朝做的貢獻吧,如《四庫全書》,每個朝代其實建國之後對前朝以及古代的文化進行一次修補,並且《四庫全書》本身這本書就褒貶不一,不管是為了美化朝代,閻崇年說是就是吧。

6,人物英傑輩出。看到這個我本身都有點想笑,我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哪個朝代沒有英傑人物?還說滿族是少數民族中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的民族,你怎麼好意思比的呢?你是統治者,什麼都不缺,各種資源都在向著你們傾斜,再不比其他少數民族多,好意思嗎?

7,我國人口增加,這個是從明朝開始,人口就已經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了,番薯,玉米是在明朝就開始引進的。愚昧的清朝人只是會說話的畜生。

8,吸收外國科技。我記得歷史課本上說清朝對待西方科技,應該是“奇技淫巧”吧?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還讓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去與列強抗衡,這就是清朝所謂的吸收外國科技?你吸到哪了呢?

9,興建皇家園林,如圓明園等。興建這些是漢人修建的啊,你把民脂民膏搜刮來,用來自己享樂的,怎麼轉眼間成為就成為了清朝的貢獻呢?

10,保護歷史文物。這個不加以評說,不能說佔了紫禁城就算保護了文物。

用雍正皇帝的話來說,閻崇年這個人,“其心可誅”。


歷史深度揭秘


為何感覺閻崇年特別推崇清朝?國內的學者對他提出的清朝十大貢獻認可嗎?

閻崇年為何推崇清朝,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1、身份認同的問題

閻崇年是滿族人,回到“清王朝”,他就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貴族”。在政治上、經濟上可以享受各種特權。所以他懷念“大清朝”是蠻正常的事情。

而對於廣大的漢族人而言,蒙元、滿清的入侵意味著殺戮與毀滅,是民族歷史上的一道傷疤,自然看不慣閻崇年的說法。

2、閻崇年抬高清朝也是為了給自己“貼金”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是做攝影內容的自媒體,那麼我對目前主流的“手機淘汰相機”說法肯定是持牴觸態度,而且會在不同場合向大家宣傳、介紹相機的優勢。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手機淘汰了相機”,那麼我掌握的攝影知識、相機知識就變成無人問津的垃圾知識。但如果大眾普遍認為相機拍照更專業、更藝術,那麼我在這個領域的知識積累就是有價值的。(在這裡舉個例子,看官見仁見智,不強求認同)


同樣的道理,閻崇年是搞“滿族文化”、“清朝歷史”研究的。

如果把清王朝的歷史地位抬高到漢朝、唐朝的高度,那麼閻崇年的學術研究就是高大上的研究。搞不好寫一些“清史對大國崛起的啟示”之類的跪舔文章,他就可以“登堂入室吃皇糧了”。

反之,如果我們把“滿族文化”評價成通古斯的野人文化,把清朝評價成“野蠻對文明的最後一次反噬”,那麼閻崇年的研究就跟在“糞堆上淘金”差不多。

3、閻崇年的“清朝十大貢獻”有對有錯

1、作為大一統國家屹立東方

這一條我是認可的,歷史上中國王朝完全掌控農耕區與遊牧區的只有西漢、東漢、隋唐、元、清。

2、奠定中華版圖

這一條牽強了。滿洲前期武功赫赫,征服了蒙古、中亞、青藏地區,這固然為現代中國的版圖提供了法理依據。但一個國家的領土疆域,更多的是由實力決定。現代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與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疆要歸功於全國各族先烈,而不是滿清!

3、多民族的統一

我認為“多民族的統一”應該是在統治期間,消除各族差異,融合成全新的群體。而滿清與某些朝代的做法則是加強了民族差異,增加民族隔閡。這就不配叫“多民族統一”,這叫“多民族奴役”。

例如滿清對旗人的特權、禁止滿漢通婚、禁止漢人開發東北等等,都明顯與“多民族統一”搭不上邊,明顯屬於倒行逆施。更有甚者,整個準格爾蒙古被屠殺滅族了……這滿清的“多民族統一”就是靠鋼刀來執行的?

也許閻崇年的真實想法應該是“滿清牛逼啊,成功的征服、奴役了多個民族”。

4、創建滿洲文字

“創建滿洲文字”算什麼貢獻呢?也許某一天滿族人要搞獨立自治,就有現成的滿文、滿語可用,對滿人算是一個貢獻吧。

而滿文對中國其他民族毫無意義,滿洲文字本身就是為了對抗“漢化”而創造的,而缺乏文化底蘊的文字毫無生命力,“滿文”作為“正在死去的文字”,只配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裡。

5、興建皇家園林

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挖大運河,都是歷史功績。因為這些大工程都是基於國家整體的國防、經濟利益出發的。而興建純屬權貴享樂的皇家園林也能成為“十大貢獻”?

閻崇年估計是把自己代入成滿族皇室了,如果讓他去搬磚抬石頭,或許能讓他清醒清醒。

6、傳承中華文化

純屬湊數的廢話,中華不滅,任何一個王朝都可以自詡“傳承五千年中華文化”。

7、英傑人物輩出

純屬湊數的廢話,中國地大物博,哪一個朝代不是“英傑人物輩出”?

8、中國人口激增

在歷史上,只要有一定時間的和平年代,中國的人口一直都是佔世界人口的1/5~1/3之間。滿清時代的人口激增,有清朝強力統治的因素,但也離不開外來作物“玉米”、“番薯”的作用。

拿這個給清朝貼金,略牽強。但依然要承認人口的翻倍增長是滿清統治的功績之一。

9、遷都盛京瀋陽

瀋陽本來就不是女真人的地盤,是天啟元年被努爾哈赤攻打下來的。遷都盛京是努爾哈赤進逼明朝,在東北搞分裂割據的政策。在當年屬於妥妥的“地方叛亂”+“國家分裂行為”。這一條也成為“貢獻”,同樣莫名其妙。

10、保護文化遺產

這一條明顯是閻崇年腹誹某朝,在此呵呵不評論。


4、個人的觀點

我不想評論閻崇年的學術水平,也沒資格評論他。但我認為他有很多“譁眾取寵”的奇葩言論實則是由他的“身份認知”造成的。

簡單的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滿人,把認知後退300年,回到那個滿人把漢人當成敵人、奴隸的時代,那麼閻崇年的那些奇葩言論就可以理解了。所以閻崇年何止是推崇清朝,他簡直是把“滿清”當成“故國”一樣在懷念了。

至於這類“觀點有明顯問題的專家”傳播片面的歷史觀我認為是不妥的,一方面傷害了廣大漢族民眾的民族情緒。另一方面也慫恿、縱容了異族分裂勢力。


從耗子胖成豬


歷史,頗具爭議,所以有人趁機混水摸魚,甚至大是大非上面,也企圖以小掩大,就為自己出名,得利。

滿清好不好,不用說什麼生活,海禁,發展等等。就舉例一個。

日軍在東北時期,當世時,那可是東北發展最好的時期,日本本心也是大力發展東北,想把東北作為自己新的大本營國土,所以管理確實有效!經濟不斷髮展,人的衣食住行,都好過其他大部分省份的人。東北人在那時,排隊就能很有次序,雖然是鞭子抽出來的!但是看起來,確實是安居樂業百業俱興,比起滿清末年,真是天壤之別!正因為此,所以後續很多人看到這樣的例範,心甘情願,做了漢奸。包括很多有名的人。

就問問閻崇年,按照你的邏輯,是不是,當初的日軍,也是有十大貢獻?

我個人判斷,閻崇年如果是真心持有讚美滿清的觀點,那他肯定唯汪精衛馬首是瞻,因為,滿清的所謂貢獻和日軍在東北如出一轍。

如果,閻崇年僅僅是認為自己是滿人而吶喊滿清,那他還是值得尊重的,他這麼做,到底還是滿人的英雄!這是一種敵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式的尊重。

閻崇年作為滿人尚且如此,那麼漢人呢?難道也去替滿清吶喊,滿清可是正兒八經的金人!和岳飛幹仗的那個!這麼做,和秦檜有什麼區別?秦檜還不跳出來給自己喊冤??人家秦檜,可是早就早就支持滿清的啊!憑啥他就一跪那裡百年千年?

我就不相信了,嘴裡唱著精忠報國敬仰岳飛,眼裡看著現在與國共度時艱,卻還在為滿清吶喊,這種人,得是有多大的精神病啊?

對吧?!


虎虎有點威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只針對問題本身,不做過度解讀。

閆崇年崇尚清朝,因為它本身就是研究清史的,同時也是滿學會會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滿族人的文化吧。

還是之前我的觀點,清朝在大多數國人眼中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入關的時候殺戮太多,動不動就屠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充滿了漢族人民的血淚,可以說,滿清的征服史就是我們漢民族的血淚史。其次,在文化上加以摧殘,文字獄啥的都不用說了,尤其是要我們漢族人扎辮子,這很明顯是不符合我們漢人的審美觀的,今天看起來都覺得很醜。再次,晚清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對外戰敗太多,簽訂不平等條約太多,屈辱太多。

針對閆崇年的十大貢獻,再次我一一駁斥。

1.屹立世界東方。請問,對外戰爭一而再再而三的戰敗,對外一而再,再而三的簽訂不平等條約,被人恥笑為東亞病夫,怎麼就算是屹立世界東方了呢?首都都被人家兩次攻破,皇帝落荒而逃,這叫屹立東方了?笑話。

2.奠定中華版圖。中華的版圖是千年以來我們中華民族不斷開疆拓土的結果,西域首先是漢朝打下來的,漢朝開始我們統治的西域地區,北方蒙古遊牧民族地區,也是從漢朝的匈奴時代開始千年來不斷地征戰融合奠定的,前人種的樹,大清乘涼,怎麼就成了大清的功勞了?前面就一點都沒有?

3.多民族的統一。笑話,多民族統一,這個在大清之前就有了,大唐不就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麼?難道這就是大清的專利?

4.創制滿洲文字。這種文字現在誰還用?就你滿族創造了文字?西夏都創造了文字,蒙古也有文字,藏族也有文字,怎麼唯獨就是你滿族創造了文字就成了功績,其他民族創造文字就不是了呢?

5.興建皇家園林。這是皇家奢侈生活的象徵,一個皇家園林,要剝削多少民脂民膏,要慘死多少民夫呀,況且,這皇家園林你們有能力保住麼?不還是被英法聯軍給一把火燒了?這皇家園林最後成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怎麼就成了功績了?我看這個功績就是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恥辱,至今還留存在那裡教育國人,不要學大清。

6.傳承中華文化。歷史上搞文字獄搞的最兇的就是清朝。其他的朝代,那個有清朝這個 麼搞文字獄的?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句詩詞,殺死了多少人?還有人寫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樣的詩詞,明明是唐朝人的詩詞,你大清抓個屁呀,那會兒還沒有大清好不好?在這種高壓之下,文人是過著多麼悲慘的生活?中國的文化被壓抑成什麼樣子了?我們對比一下,宋朝,祖宗遺訓就是不準殺文人士大夫,對文人極為寬容;唐朝,熱情而奔放,除了你直接公開點名道姓地罵皇帝,其他情況,也沒聽說過因為寫文字而下獄的,這種情況只有大清。

7.英傑人物輩出。請問那個朝代沒有出英傑人物?明朝就沒有?宋朝就沒有?唐朝就沒有?中國這麼多人,你一個朝代統治了300年,人口這麼多,不出英傑?怎麼可能?

8.中國人口激增。這個就是清朝的功績?中國人口在那個朝代沒有激增過?就清朝激增了?首先,漢朝人口,從之前的2000萬激增到了6000萬的水平。之後中國人口一直在6000多萬是鼎盛,後來在宋朝的時候突破了這個瓶頸達到了1億。再之後的明朝也是1億以上人口的情況。只不過到了清朝,很多農產品從海外引進,增加了農業產量,才使得人口增加,這點來說,只是小功績,能算上大功績麼?

9.遷都盛京瀋陽。這也算功績?怎麼不把全國的首都放在瀋陽呢?這樣國家會更好的治理呀。

10.保護文化遺產。我看是摧殘文化更多。比如修四庫全書,把全民族所有的書籍都收上來,絕大多數的書籍在收上來的時候不是燒了就是改動了。歷史上和這個“功勞”能夠媲美的也就只有焚書坑儒了,明明是歷史犯罪,文化犯罪,怎麼就成了功勞了?

根據以上所述,作為清朝的腦殘粉,閆崇年我不好說他什麼。對於所謂的十大貢獻,我根本就不認可。


老威觀史


閻崇年就是個滿清韃子的餘孽,明末清初滿清韃子入主中國,姦淫擄掠,肆意殘殺,我漢族同胞被殺何止千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罪惡滔天。四川漢人幾乎殺絕,還把屎盆子扣給張獻忠。這他媽的就是赤裸裸的侵略,何來民族正義?要不是我漢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早被這幫孫子給滅了。剃髮易服,幾千年的華夏服飾,精美絕倫,流傳千年。再看看滿清韃子的服飾,奇醜無比。噁心!


超凡電腦科技007


很正常啊,閻崇年是清史學家,中國清史學的領軍人物。他從不來掩飾和避諱他對清朝的喜愛。這正如當年明月對明朝的喜愛一樣。

閻崇年推崇清朝,當年明月推崇明朝,為什麼要推崇?因為他們喜歡啊。如果要問閻崇年為什麼喜歡明朝,當年明月為什麼喜歡明朝,這應該去問他們,我不便替他們回答。

閻崇年對清朝的偏愛是非常明顯的,他提出的清朝十大貢獻,我只能部分認同。閻崇年過分誇大清朝的貢獻,有意掩蓋清朝的某些缺點和缺陷,甚至是罪惡。這一點,確實讓人詬病。

清朝對中國歷史所做的一些貢獻,我個人是認可的。只不過清朝某些黑暗的一面,我是很反感的。閻崇年當然更清楚,清朝那些黑暗面,黑暗在什麼地方,但他就是不說。有意掩蓋清朝的黑暗面,這一點我無法認同。

其實當年明月和閻崇年有一樣的毛病,那就是對自己喜歡的東西過分偏愛,故意無視它的黑暗面,或者乾脆視而不見。清朝有黑暗面,明朝當然有。當年明月心裡也清楚,但他犯了和閻崇年一樣的錯,把明朝描寫成了一朵白蓮花,彷彿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聖潔的王朝。

明朝大搞特務統治、宦官亂政、鉗制百姓思想、禁止百姓遷徙、禁止百姓換職業、縱容藩王禍害百姓、官員只會打嘴炮不會做事情、君臣之間只會爭鬥無視百姓疾苦...

明朝這些黑暗面,當年明月選擇了視而不見,正如閻崇年對清朝的黑暗面視而不見一樣。只不過,閻崇年是專業的歷史學家,而當年明月只是歷史愛好者。這一點,還是有區別的。


袁衛宇


閻崇年因為媚清,在講壇上被人打。

滿清給洋人當狗,“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簽訂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

前期慘絕人寰大屠殺。政治上狹隘民族政策,經濟上重農輕商,遏制資本主義萌芽,科技上逐漸落伍。文化上大肆銷燬古籍,篡改歷史,知識分子敢怒不敢言......“康乾盛世”是自封的。乾隆自評“十全老人”。“ 康熙康熙,吃糠拉稀”,就是當時的民謠。雍正“勤政”被誇大了!

康熙是清帝裡的“明君”,但政治建樹比不上秦始皇;漢武帝開疆闢土勢不可擋,康熙對俄羅斯退讓,割國土籤《尼布楚條約》;唐太宗胸襟開闊、民族關係開明友善,“王者視四海如一家”,被尊“天可汗”;康熙口說“滿漢一家”,實際“首崇滿洲”,維護滿人貴族利益。

他專制、恐怖,愚弄百姓、奴役思想,把原始、落後、野蠻的習氣,從東北森林帶到中原。他跪拜孔子,欽定程朱理學為官方哲學,排斥任何“異端學說”。他喜歡科學,僅是個人愛好,始終把科學限制在宮廷之內、隔離於人民之外。雅克薩之戰繳獲俄軍扳機擊發式火繩槍,清軍把樣品給他。他以不得中斷所授弓箭、長矛為由,留下二支自己玩,禁止清軍使用新式火槍。有人給他《阿爾熱巴法》代數新法,他不喜歡,不準頒行。

同期,沙皇彼得裝學生,到歐洲學習,回國後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改革軍事,建立正規陸海軍。

康熙十九年,名醫朱方旦發現“腦”才是思想中樞,而不是“心”。此說引起極大震撼,康熙以“妖言惑眾”罪處斬他,焚燒他所有著作。

康熙開啟愚民政策和毀滅文化的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製造莊廷銑案、胡中藻案、戴名世案。

他多次禁書,規定“造賣印刷者,系官革職,軍民杖一百,流三千里;買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

他晚期更保守,發佈禁海令,閉關鎖國。沙皇彼得為取得出海口,不斷髮動戰爭,建立新首都彼得堡,面向西方,實行西式制度。

乾隆更自大、更保守,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關閉對外交流大門,讓中國與工業文明徹底隔絕。

康熙是東西方的轉折點。明朝前,中國是世界經濟、科學最發達的國家。世界重要發明創造和重大科學成就約300項,中國約175項。康熙後一百多年,歐洲走向工業文明,中國成時代落伍者。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時,中國走向世界,蒸蒸日上震撼世界,大秦、漢人、唐人,絲綢之路帶著中國文明走向全球,民族揚眉吐氣。

康雍乾不過是封建社會迴光返照,吏治疏鬆、國庫空虛、民眾貧困,“盛世”是自吹的。

滿清閉關鎖國,隔開世界先進潮流,錯過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文字獄,扼殺民族創新力和活力,整個清代在科技方面沒有任何亮點;重農抑商,窒息明末在江南稀疏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錯過商品經濟和市場競爭,讓中國退回到小農經濟時代;民族壓迫和愚民政策,導致國民更加愚昧和落後。


頑石點頭32


閻崇年先生作為國內知名的清史研究學者,對清朝歷史不光有推崇,對清朝不光列舉了十大貢獻,還有弊端和不足!

以康熙皇帝為例,他在歌頌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美名的同時,還列舉了他的五大遺憾。這是一個歷史研究學者基於歷史史實給予清王朝的,較為客觀、理性、全面的評價。個人認為這並不是主觀推崇和盲目評價!

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對一件事如此,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個封建王朝更是如此!百家所說,百家言。不能強迫每個歷史研究學者都安排某個人的想法來傳播歷史文化,評價歷史朝代吧!

對待歷史,尤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個人認為應該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評價,而不能一味地站在批判的角度看問題!

有人不認可清朝的貢獻,我以一個例子說明一下!

閻崇年先生說,清朝奠定了現行我國國土疆域!有人說,這是歷朝歷代流血犧牲打下來的疆域,清朝只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個人認為,這有點吃不著葡萄的感覺!那,如果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如果割地賠款更嚴重,我們會不會這樣評價最後一個王朝呢?

歷朝歷代是都對國土疆域做出了貢獻,可唐朝以後,中國疆域劃分都亂成什麼狀態了,但凡有點歷史常識的都會明白!宋朝就更不用說了,這個漢族貴族建立的王朝,如果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中國疆域怕是還不到現在的一半吧!元朝又是一個少數民族,我們暫且不論!明朝的疆域又如何呢?明朝對於國土疆域的守護就那麼理想嗎?那麼厲害,不還是被清朝從北掃到南,按照批判的說法,國土盡失,更無驕傲可言!

清朝對於蒙古、新疆、西藏、臺灣等區域的平定和劃歸,對於現行的國家疆域絕對是有巨大貢獻和深遠影響的!


正說清代十二朝


比起能把豬明吹上天的不要臉明粉,閻崇年那點真不算啥。

橫向對比豬明王朝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外患最弱的局面,一個常年四分五裂的蒙古,只在也先與達延汗兩代人短暫統一,然後是野豬皮之前同樣四分五裂的東北,最後是三百年沒有強大勢力的新疆與西藏。然而就這麼大好局面下,豬明卻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內部崩潰前棄地第一多,沒有之一,沒有之一,沒有之一,重要話說三遍。朝鮮東北,外東北奴兒干都司,長城外內蒙,新疆哈密,西藏青海,緬北越南千萬裡土地全都是主動放棄。

縱向對比同時期全世界所有主要勢力,包括西歐,毛子,土雞,波斯,莫臥爾,都在擴張,豬明是唯一一個,唯一一個,唯一一個,重要話說三遍。內部沒有大亂卻不斷萎縮,還有一群書呆子美其名曰不割地,笑死人。

豬明前期各個領域都可以說領先世界,然而掛機二百年無所作為,後期各方面都落後,文化不如文藝復興的意呆利,軍制不如古斯塔夫的瑞典,集權不如英法,航海不如兩牙,貿易不如荷蘭,結果是全世界小冰河,只有豬明一個,只有豬明一個,只有豬明一個,重要話說三遍,把自己玩掛了,應對災變能力還不如同樣遇到小冰河的毛子,大波波與土雞。豬明最後幾十年沒有拿出哪怕一個有用的政策應對危機,然後今天一群智障還在吹豬明猶如掛機一般無能的內閣體制,笑死人。

吹得神乎其神的豬明火器更是個人類歷史上的大笑話,全世界擁有火器的部隊都在毆打蠻子的時代,只有豬明被蠻子毆打,毛子依靠一些粗製濫造的火器反推遊牧的同時期,擁有所謂精銳火器的豬明被漁獵遊牧們打的只能龜縮長城,更是創造了唯一一個,唯一一個,唯一一個,重要話說三遍,火器軍隊被農民軍從外面以武力打進首都的奇蹟。然後今天一群鍵盤俠整天大明天下無敵,笑死人。

豬明財政也是個奇葩,統治億萬子民,歲入不過五百萬兩白銀,同時期法國人口1700萬,歲入折白銀六百多萬兩。三餉加起來不過兩千萬兩就把國家壓垮,為什麼呢?因為國家被書呆子們綁架,只知道欺負農民,既得利益者全部免稅,江南一片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中原西北餓殍千里流民遍地,成為唯一一個,唯一一個,唯一一個,重要話說三遍,一邊民不聊生一邊皇帝哭窮的王朝。這種一邊餓死人一邊不收稅給豬都能萌芽,笑死人。

豬明末年更是造就最壞社會風氣,一眼過去滿朝都“君子”,朝廷全“聖賢”,一個個和皇帝吵架來勁,真的國難當頭全跪迎新主子。豬明王朝更是培養了人類歷史最大規模與最強漢奸團,最強,最強,最強,重要話說三遍。兩年半就能從從山海關打到廣州,比上三百年超越蒙哥忽必烈的蒙古鐵騎,比下三百年超越擁有大炮卡車的某黨,同時精準屠殺自己全部能人,豬明末年的有能力者只有兩個下場,被自己人害死或者投降滿清,看不到李鴻章曾國藩之流,碩大的王朝最後只能靠一個土匪李定國一個海盜鄭成功支撐,體制內那群滿口正氣的大人們呢?不是已經被搞死了就是在對面跪舔滿清呢,就這個最不要臉的時代還吹噓最有骨氣的王朝?呵呵,笑死人。

就這麼一個二百年無所作為,糟蹋光中華千年優勢,敗壞民族風氣,棄地千萬裡的王朝,一群智障天天吹,我只能微微一笑,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