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诗的理解是什么?

用户8447433467141


我对“诗”的理解是:“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学样式,是人们抒发情怀的文学样式。另外,“诗”是当时生活的“凝练”记载,也是当时社会语言思维习惯的再现。

第一说它“古老”是因为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就是《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三千多年左右了。

第二,说它“有节奏有韵律”是因为追本溯源,据说诗的产生与人的劳动有关,原始社会,语言还不太丰富,原始人一边劳动,一边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一是为了振奋精神、协调动作;二是为了忘却劳动带来的痛苦。《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见在古代诗也是一种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所以常常有“诗歌一说。”鲁迅先生也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因此,我认为“诗”是一种有节奏感而且是从心底发出的能振奋精神又能忘却痛苦的“心”语。

第三,说它抒发情怀更是有据可查。诗歌权威论著《毛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里的“志”是指志向志愿,就是美好的追求!所以把心中这份美好的愿望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所以诗句给人的画面总是那么唯美,总是能给人启迪和力量!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任尔东西南北风”“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

即使在发展中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诗来表现,但悲伤消沉的情绪在诗里的表现也不单只是悲伤,常隐含有另一种积极的情愫。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深秋季节,漂泊在外,身体多病,孤独无友…够凄惨的境遇,但这份情感给人的不知是悲伤,还有一种不甘的豪壮。

第四,说它是生活的凝练和当时语言思维习惯的再现,是因为,任何一种文学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生活的典型化,所以,“诗”也不例外。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再现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有日常生活、有爱情生活的还有各种祭祀宴客的场景等等,但不论是什么生活都是“凝练”化的再现。“凝练”除了生活的凝练外还有就是语言的“凝练”,诗的语言是高度精炼的语言,每一字都是高度准确的,多少诗人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经历,才有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名句。

语言思维习惯嘛,可以从诗的发展来看,从《诗经》的四言,发展到《楚辞》的五言七言,到汉乐府使诗的五言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唐时七言发展到了顶峰。这些诗句的发展固然是因为表达的需要,但我认为和当时的语言思维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现代人们的语言思维习惯是白话文字词句,而在诗发展到顶峰的唐代,思维用的语言肯定是“诗”的语言。

正由于诗是抒发情怀的有节奏能吟能诵能歌能和的文学样式,所以才成了人文精神寄托的一种雅志。而今在国学复兴的路上,诗的创作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追求,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旅途写意


离开苏州十年后,我还一直觉得,十全街与凤凰街的十字路口,就是我青春世界的中心。我从苏大南门出来,走过东吴饭店门口的普罗旺斯咖啡馆,走过车库音乐和摇摆廊,走过同学工作的十中,往带城桥稍拐几步又折回,最终坐在静思书轩的阴凉里等朋友来。这短短的路上,无穷的春意、璀璨的光影、炒肉团子和炒栗子的香味,与我我青春时代所有关于诗歌、音乐、美术和爱情的话题,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多年以后,当我写出这本《诗人十四个》,我才发现,是苏州教会我认识中国诗歌中独特的的轻盈、柔和、美妙和感伤。

1.诗与春天的江南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我是在二十五岁才离开江南的。第一次去天津是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回来的时候北方还是漫天大雪。当时没有 高铁,火车到达苏州站,车门一打开,车厢在往下滴水, 我顺着水滴看到铁轨下面铺着的碎石中间有非常嫩绿的一 丛草长了出来。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人看到这丛草,但是就在那个瞬间,那种“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感 觉就活了起来。其实,当时是一个等待考试结果的忐忑不 安的时刻,但我忽然就有了一种优裕感,好像作为一个江 南人,哪怕一无所有,也会比别人更多地享有春天,甚至 可以把春天毫不寒碜地馈赠给他人。

2.后庄的陶渊明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上大学时,宿舍里很热闹,我常等同学都出门了才搬 张椅子坐在阳台上看书。春天时,往阳台下看,潮湿的地 面是深灰色的,往远处看,各个方向同时变得昏暗,这就 是“八表同昏”,然后雨渐渐下下来,四处的道路因为积 满雨水都不好走了,这就是“平路伊阻”。其实这种感觉 并不十分糟糕。既然下雨,我不方便出去,别人也不会来,天地之间,忽然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居所。一方面好像不 能够去做些什么,可是一方面,在被迫停止的时间里,一 个内在世界的活动空间被创造了出来。(《春云的思念:陶渊明与辛弃疾》)

3.流虹桥的朱彝尊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 断肠人在楼阴

如果你曾经在四五月份到过苏州的古镇, 而且是在一个游人并不很多的工作日的早上,就会看到“桥 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的景象。其实江南四 季中,春、夏、秋三季植被都没有太多不同,微妙的差异 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光线。一个在苏州住了四十年的朋友说:“每年 4 月 5 号左右,会有一年中最清亮的一天。”而“流 虹”“映雪”“翠帘”三者间体现出的清亮的光感,就是这 种天地焕然一新的感觉。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会有一种 春天到来的狂喜,也会产生一种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春闺的伤逝:朱彝尊与俞樾》)

4.沧浪亭的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楼

沧浪亭南面有一座假山,从假山内部 藏着的石阶爬上去,上面是一座戏台,匾额上写着“看山楼” 三个字。特别是在春光明 媚的四五月份,从阴暗的洞穴中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一 下子看到天光时,真有“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的解放之感。“楼上晴天碧四垂”是说在一座高台上向四方观览时, 只有春色无穷无尽的天空,可以往任何一个地方翱翔。“楼前芳草接天涯”是说试图踏出楼阁时,面前是无边无际的 芳草坦途,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策马远行。这两句都表达 出我们只有在年轻时代才会有的那种感觉——世界存在着无数的希望,都在向我们敞开。(《春去的遗响:周邦彦与晏殊》)

5.北寺塔的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01 年,我正在读大二,对于人在世界上能够追求什么, 想要找出最可靠的答案。那年我有两次暗室逢灯的经历, 一次是被苏州北寺塔廊间书写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震惊,另一次就是偶尔看到了叶先生的书。《金刚经》讲的道理是万有皆空, 而叶先生开篇即说 :“我以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 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我在图书馆幽暗的书架间 席地而坐,看叶先生从陶渊明讲到杜甫,又从杜甫讲到 李商隐,直到丰厚高贵的人类情感在我心中激起的共鸣 盖过了对空无的知觉。那是江南仲春,半城花开,半城 花落。走出图书馆时,我似乎感到无常之中,有一贯之 物,在流转之中,有坚刚之气,因之,短暂的生命也值 得认真度过。(《代后记:春日忆迦陵师》)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读写号


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各种诗歌网络平台也如雨后春笋,对于什么是诗,诗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于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尚不了解。

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它是用比较精简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在古代,不合乐的是诗,合乐的一般称为歌。诗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的特点。诗大多短小精悍,重修辞、自由、开放。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蓝天白云山川桃李是诗,莺飞草长桃红柳绿是诗,海上明月蓬来仙阁是诗,春夏秋冬春华秋实是诗,小桥流水江南人家是诗,大漠孤烟平沙落雁是诗,钟南山与抗疫医护是诗。天籁、人体、旋律、线条,恬静与闲适,事业与理想,童趣与天真,淡泊与宁静,一切美好的都可以用诗事表达。

诗,分古风诗,近体诗和现代诗。唐代以前的诗一般称为古体诗,它较少受格律限制,如乐府民歌等,押韵也较自由。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有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称五绝,四句七言的称七绝。另一种称律诗,每一首八句,五言为五律,七言为七律,超过八句称长律。律诗格律要严格,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音韵定位,字有定声(平仄固定),联有定对。

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重修辞。现代诗,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鲜明,抒情浓烈,分行排列。

总之,诗歌上下几千年,来之于生产生活中,用之于生产生活,每个时代的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用户晓月望云


看我的名字,诗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诗人情感的表达。诗用文字做皮肉,用感情做血骨,再用意境充填作为灵魂,把自己的极致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诗。

诗以言情,诗以言志,诗作为人们表达的一种形式,说出诗人的内心。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的气吞万里如虎,这些都能看出,诗表达的个人感情。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发的几篇解诗,让你能从情感意境角度来看诗,把词句文字那层皮给扒开,让你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诗词。



诗是情之极


这是一个过时的文学创作方式,由于,现在时代的更迭,文化在做相应的调整,诗歌这种形式不太适合于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大多数人被生活压力所负担,没有闲情逸致去体会这种文学方式,所以他已经被淘汰了,但是诗歌又拥有的另外一种形式,在现代表现的非常好,那就是歌曲,举两个例子,美国乡村民谣的宗师,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就是崔健的一些歌词入选了20世纪伟大的诗歌,所以我认为,诗歌会以歌词的形式更加融入现代社会。


寒泪疯笑


我理解:

诗,是

灵魂的感悟、感受、感伤、感叹,

用心、用血、用泪、用情诉说,

用优美、律动、幽深、意远的文字书写,

让人欣赏、诵读、共鸣、联想的词句。


九思堂笔记


诗是“千帆过尽皆不是”的期盼

诗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寂寞

诗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壮

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诗是忧愁、悲伤、愤怒、失落,是诗人情感的呐喊

诗是歌者的歌、舞者的舞、画者的画,读者的精神飨粮

诗是叙述、是描写、是抒情、是议论,是托物言志、是借景抒情

诗是断线的风筝,是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浮想联翩

诗是语言的精华,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沉淀。





意象芸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古典诗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我们都会从语言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作为鉴赏古典诗词的切入点。


一天影音制作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一样,诗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然而,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诗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这一特征,使诗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别具灵性,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采。

我认为,诗的凝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精选切入角度,以聚焦式的镜头深入观察和剖析社会生活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诗的文字篇幅是最为短小精悍的。然而,这丝毫没有限制诗活动的空间,它所表现的内容,从个人生活琐事,到社会纵横百态,乃至国家重大变革,渗透力和扩张力无所不达。为了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诗在反映社会生活中,注重精心选择切入的角度,把观察点集中到最主要的焦点上。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从中提炼出最本质、最具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反映,力求达到知微见渐、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象揭示本质的艺术效果。

二、创造系列性的艺术形象,形象性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

文学作品是以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也毫不例外,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诗。诗的艺术形象表现为意象,这是诗的主要特色。所谓意象,就是形象与意念化合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一方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再现生活中的环境变化、人物活动的景况;另一方面,对于诗中描写的景物,赋予主观情感色彩,让它带有鲜明的主观性和指向性,含蓄、曲折地透露出诗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是,诗的意象是全面性的、连贯性的,它是意象系列一体化的展示。

三、把抒发情感作为诗表现的中心内容,集中、直接、强烈地抒发情感

文学作品无不抒发情感,但是,象诗那样集中、直接、强烈地抒发情感,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可企及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等文学体裁,情感的抒发但总是夹杂在叙述、议论当中,间或进行。而诗是集中、喷发式的,每句诗都在抒发情感,象一股情感激流毫不间断,奔泻不息。由于情感抒发异常集中,因而表现得异常强烈、浓郁。从意象到情感到思想,这是诗形成的一条社会生活的反映链,而情感是处于这条反映链的中间环节。意象会引起情感的生发和变化,而情感又会反作用于意象让意象带上鲜明的情感色彩;情感会透露、折射出思想内蕴,而思想又会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变化。这一反映链的作用,是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吻合的。正是这样,情感在诗的反映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诗的表现内容特别强调情感的原因所在。

四、运用跳跃性的语意表达,为实现诗的内容的时空扩展服务

较之众多文学体裁,诗的语意表达显得极为跳跃性。许多时候,诗所描写的空间跨度很大,较换十分频繁;所叙述的时间或者瞬息万变,或者跨越上千万年。要在如此短小的篇幅进行表现,语言必须十分精炼、简约,它不可能象小说、散文那样从容、潇洒叙述,它有时简约得连基本的语法结构都突破,以致出现不具备完整语法的词句,甚至倒装的词句也时有出现,但这丝毫不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成为了诗的一种饶有趣味的语意表达形式,它为诗语言的精炼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条件。

五、以其鲜明的节奏感、音乐感,为诗的听觉带来了美感和美的享受

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是与其他文学体裁最重要、最显著的一个特征。诗除了文字视觉外,还具有声音听觉,朗颂诗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适应吟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诗要求自身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以使在朗颂时音韵悠扬,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为此,诗采用了平仄互换的音律规则,采用了分行、长短句的多种句法形式。这是诗走向音乐化的必然过程和归宿。因此,否定、无视诗的音乐化是违背诗的创作规律的。


东升天下


中华几千年的浪淘,诗歌已经是我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唐诗宋词,其人文魅力可谓震古烁今,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了。

借题主高问,我表达一下我的理解。

一、对我来说作诗是我为数不多能快意的表达自己的情志的方式,同时也特别喜欢这种文体美。

二、它能让我在失意的社会竞争中让我得到抚慰,它能让我在快意的生活中更好的反思自己,基于前面两点,它能让我的思想更加精粹。

对于爱好诗歌的人来说,格律诗、古体诗、打油诗,现代诗这几种文体诗的争议都非常大,在这里借题主的问题稍微扩展一下,表述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首好诗最主要是有意境,给人感觉不空白,有画面感,有共鸣处。

从我这些年来看过的诗,要发现一首好的打油诗比较难,因为好的打油诗对意境要求特别高。

为什么现在打油诗那么多人看不起呢,因其本身意境不够,文体上也缺少了一种文体美,又不押韵。但是最后,不知道有谁和我一样,我发现要写好一首打油诗要比写好一首律诗还要难。

所以说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天地,需要我们这样爱好者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境地,文字般若。

爱写打油诗,也可以去尝试写一下格律绝句,爱写格律的也可以尝试写一下打油诗,心血来潮也可以写一下现代诗。看自己能写的多好,陶冶情操,撩以情志,能文能武,多好。

最后补充一点:尽量不要带着有色观念去否定一样东西的存在,因为存在及道理。

下面是我作的一首题图诗,与君共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