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倫薩修女的一句話發人深醒

我們無法成為偉大的人,我們只能心懷偉大的愛做細微的事情。

特里莎修女1910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因受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影響,她18歲時離開家鄉來到印度,投身於慈善事業。1949年,特里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創立了慈善機構——“慈善會”,並且以此為基地,在印度開展救助孤兒、窮人、老人和麻風病患者的慈善工作。 特里莎修女先後在印度和其他國家創辦了50餘所學校、醫院、濟貧所、青年中心和孤兒院。她曾先後獲得印度尼赫魯獎金、美國約瑟夫·肯尼迪基金會獎金和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和平獎金,並獲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 1997年9月5日,特里莎因心臟病在加爾各答逝世,享年87歲。 補充: 1910年, 特里 薩修女生於 馬其頓 一個富裕的家庭。12歲時萌生了做修女的願望,18歲遠赴印度受訓成為修女,27歲發終身誓願並升任女 修道院 院長。自38歲起,她開始了在 加爾各答 貧民窟 為赤貧者、瀕死者、棄嬰、麻瘋病人服務的生涯。在她的心目中,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尊嚴,窮人在價值的等級中至高無上。40歲時,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她獲得過多個國際性獎項,1979年獲 諾貝爾和平獎 。1997年,這位 身材矮小 、廣受 愛戴 的修女,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1948年,38歲的特里薩修女離開 愛爾蘭 的 羅瑞 託修道院,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了羅瑞託修女穿著的藍色的 道袍 ,改穿印度平民婦女常穿的白色 棉紗 麗。 特里薩修女是在車站後面的貧民窟展開工作的。這裡到處是 破爛不堪 的 小木屋 和衣衫襤褸的髒孩子。有一天,一個說 孟加拉語 的小孩,向特里薩修女要東西,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腿,而且斷肢處還在流血。特里薩修女準備取藥給他包紮時,小孩卻說他想要吃的東西,邊說邊做出吃東西的樣子。此時她身上只有五個 盧比 ,於是很抱歉地對小孩說:“我是個窮修女,我只能替你包紮傷口。”正準備幫他塗藥的時候,小孩突然抓過藥品,叫著“這個給我”,便拄著 柺棍 向貧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薩修女緊跟著小孩跑進一個小窩棚,窩棚裡面漆黑一片, 隱隱約約 地可以看見木板上躺著一個婦女,在她身邊還有一個嬰孩和一個約五歲的女孩,三個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滯,非常虛弱。她用孟加拉語與他們交談,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歲了,那個婦女是他的母親,患有 結核病 ,窩棚裡的另外兩個小孩是他的弟 弟妹 妹。特里薩修女只能把她所帶的維生素丸給了他們,那婦人十分感激,向她行 合掌 禮,並說:“這裡邊還有生著病的 老婦人 ,也請你看看她。”特里薩修女聽到這句話,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為什麼窮人會有那麼善良的心?自己患著病,還關心著別人呢! 那一天,特里薩修女連續看望了許多家庭,獨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隨著她。巴布還請求特里薩修女第二天再來。 白天的經歷讓特里薩修女難以入睡,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不但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不會數最簡單的數字,將來長大了怎麼辦?要從根本上解救這些孩子,莫過於讓他們掌握知識!於是,在貧民區裡辦一所露天學校的想法,在特里薩修女的頭腦中成熟了。 補充: 第二天,在一塊大樹下面的空地上, 特里 薩修女宣佈那裡就是教室,地面就是 黑板 ,願意唸書的就坐下來。經過她的耐心說服,巴布首先坐了下來,接著又坐下了四個孩子。特里薩修女饒有趣味的講課,漸漸地吸引了他們,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樹。等到第二天特里薩修女再次來到大樹下的時候,發現這裡已經用破布、 木板 等物搭起了一座 帳篷 ,坐在裡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訴她,“這個棚子是大家幫著蓋的,我把朋友都找來上課了。” 修女們不僅收養丟棄在 修道院 門口的 嬰孩 ,還抱回了其他地方所見的棄嬰,有些窮人甚至還將自己養不起的孩子也送過來。棄嬰收養的數目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於是 購買藥品 、 奶粉 及 糧食 的經費就出現了經常的短缺。但奇怪的是,每當發生這種短缺的時候,必定會有人送來金錢、食品、藥品、衣服等,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總之,住進 康復中心 的麻瘋病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能享受到正常人的樂趣,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們重新享有了正常人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