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2020年是閏四月?

用戶5393314713011


今年是2020年,今年就是閏四月的年代,就說一年13月,在過去的年月,如果趕上閏四月的年代,就會年景不好,造成糧食歉收的場景,使人們吃不飽飯,只能用樹葉野菜充飢,來維持自己的溫飽問題,過去的說法,現在它不管是閏幾月,農民種莊稼照樣豐收,因為現在農民有人定勝天的精神,專門研究這些天氣的變化,來決定種植任何的莊稼。

記得在過去的年間,那個年間真是困難,一家都有五六個孩子,真的吃不飽飯,只能用一些樹葉,榆樹葉,還有榆樹錢進行充飢,想當年我就吃過這些野菜樹葉,吃楊樹葉,在楊樹葉很小的時候,把這些楊樹葉摘回家去,用涼水泡上一些時間,去去楊樹的味道,再把楊樹葉放在鍋裡用水炸一下,用這些楊樹葉蘸大醬,吃大餅子,也是非常香甜的,如果有榆樹葉那是更好,榆樹錢根本看不到,因為第一時間就讓摘走了,吃點兒魚樹葉就不錯,把榆樹葉摻在苞米麵裡,用它貼大餅子,也是很好吃的。

現在人沒人吃這些樹葉了,就是今年是閏月年,也沒人吃這些樹葉,現在農民條件好了,家家戶戶都有存的糧食,有的都存兩三年的糧食,就是今年顆粒不收,這些農民們都不會餓著,城市人也餓不著,因為國庫還有很多糧食,也能夠吃上幾年,這個都大可放心,如果想吃榆樹錢的,都是想改善一下生活,吃一些野菜和榆村錢,這是現在養生的食品,也算是美味佳餚。

今年是閏四月,按照過去的推算,今年的年景不太好,都是老話題了,也是老掉牙的俗語,“閏四月,吃樹葉”,根本追不上現在的形勢,現在有新一代的農村人,他們不會信這些俗語的,他們有戰勝這些俗語的信念,把今年的莊稼種好,照樣是個大豐收年。


三農剛子


我是農村人,“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是一個流傳甚廣和流傳時間很久的俗語。主要意思在以前,我國大部分農作物在五六月以後成熟,在農曆三四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的時間,舊糧食快吃完,新糧食還沒有成熟收割,如果有“閏四月”就是兩個四月,農作物成熟收割時間要延遲到五月左右,如果家裡糧食貯備少的話,糧食就不夠吃了,要捱餓。

那麼“閏四月,吃樹葉”,就是當時困難時期一些糧食不夠吃的人們的真實寫照,在閏四月採集樹葉充飢,也是確實存在的。



2020年就是閏四月,但現在情況和以前不同了,人們的生活得到很大提高,首先糧食是夠吃的。因此不會出現“吃樹葉”的情況了。


在農村如果自己的糧食不夠吃,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市場糧食供應是充足的。

由此可見,“閏四月,吃樹葉”是一個古代俗語,也是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不存在“閏四月,吃樹葉”的情況了。


老姚談植物


2020年閏四月。閏四月在從十八世紀開始到現在,一直是常見的閏月,其閏月數僅次於閏五月。

關於曆法中的閏四月

農曆有的年份有十三個月,但沒有十三個月的說法,只有十二個月,多出來的這個月叫閏月。秦朝至西漢武帝時,閏月比較固定,放在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個月,即九月之後,稱後九月。秦國使用的是《顓頊歷》,一統中國後,統一曆法的就是此種曆法。也就是說,當時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已有多種成熟的歷法,但為了正統大局,秦用秦歷,即《顓頊歷》。

《顓頊歷》以九月為歲尾(相當於現在的臘月),十月為歲首,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月(相當於現在的正月,但仍稱十月)。《顓頊歷》的缺陷是,十五的月亮不一定圓,可能在初幾或二十幾才圓。西漢前期仍沿用秦曆法制。漢武帝時,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受命議造漢歷。以後歷朝歷代有多次修正,成為現有的農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佈實施《太初曆》,採用十九年七閏法,閏月不再固定在歲尾,而是根據實際計算排序,也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今年閏四月,就把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閏四月從十八世紀開始頻繁出現,如十七世紀只有四個閏四月,十八世紀就有七個閏四月,十九、二十世紀有六個閏四月。本世紀(二十一世紀)有八個閏四月,即2001年、2012年、2020年、2058年、2069年、2077年、2088年、2096年。在以後的世紀閏四月也一樣常見,只是有多有少,都是依算法而來。

“閏四月,吃樹葉”是一種警示

“閏四月,吃樹葉”從表面上看,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有人認為帶有傳統的迷信色彩,其實不然。這句俗語恰恰帶有農業生產方面的氣候和災害的預測性質,就比如現在的天氣預報、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預測等。

閏四月是常見的閏月,我國過去是農耕社會,農耕生產對氣候和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強,也就俗話說的“靠天吃飯”。古代農民對農業生產的認知主要是通過在實踐中的觀察,不斷積累經驗,並加以總結,並用簡練通俗的語句表達出來,這就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和諺語。如,“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瑞雪兆豐年。”等等。

“閏四月,吃樹葉”,說明人們在過去遇到閏四月時,農業生產年景不好的年份比較多,如水旱災害、病蟲災害頻發,至少也是屬於水災或旱災、病蟲災偏重的年份,給糧食生產造成過欠收的現象。過去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糧食產量很低,大多農民靠天吃飯,一旦出現糧食減產或絕收,家中無糧,只能吃野菜和樹葉求生存。因此,人們才有“閏四月,吃樹葉”的深刻印象,併成為民間的對閏四月年份的警示語,就是告訴人們,在遇到閏四月的年份時要有所警覺,未雨綢繆。一是在農業生產中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做好防天災與防治病蟲害的思想準備。二是勒緊褲帶,儘量節約糧食,為閏四月之年的糧食欠收,提前儲備糧食,準備過吃樹葉的災荒之年。

今年農業專家的預測

今天,我國農業科技發達了,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再說市場經濟能合理配置資源。因此,今天即便出現大的自然災害,也不至於讓人們吃樹葉過日子,但古人的憂患意識還是值得肯定的。

今年春耕生產開始,農業部專家於3月22日已給出病蟲害預警:據專家預測,今年我國農業的病蟲害是屬於偏重的年份,具體到小麥就是條鏽病和赤黴病,從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貪夜蛾的威脅。


關山聽風


三荒四月最難捱,何妨又逢閏四月。四五月是青黃不接,舊時人常鬧飢慌無食,所以會有“閏四月,吃樹葉”一說。意為饑荒多了一個四月,飢餓日子特別加長,人窮缺糧無食,只好吃樹葉代歺過饑荒了。過去人習慣用陰曆,陰曆有閏月,所以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閏月年特長,特難捱,特別閏四月,正是青黃不接時,是饑荒之月,饑荒月又逢閏是加長一倍,日子更難捱了,要吃樹葉充飢過饑荒了。今年正好又是閏四月,但現在已小康,不缺錢糧,不鬧饑荒,不必吃樹葉,只足今年鬧病毒疫情,不但閏四月不好過,春夏都不太好過了。

我們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節氣歷是陽曆,陰曆是月亮歷。節氣歷一年時長365天5小時48分46秒,因曆法天數要計整,所以平年陽曆計365天,四年一閏日,閏日年就366天。陰曆是依月相變化而制定的,月朔望圓缺盈虧一次用時29天12時44分3秒,也因天數要計整,所以陰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個月,是354或355天。陰陽曆合用,有個年日差要解決,於是就讓陰曆閏月來遷就,經計算,19年置7閏基本合適。有關閏何月,則要看節氣排時而定,不可胡來,其特點規律是,閏月無中氣,要推算計算到沒有中氣那個月才設閏。依據這特點,夏至前後節月比冬月長,所以閏最多是五月,次之為四六月,再次之為三七月,二月,八九十月很少,正臘月之閏更是百年無一。閏五月,19年裡常有兩次,四六月肯定有一次,也有見兩次的,所以閏四月不算少,一個甲子六十年常有四五次。從2O01辛已年閏四月,2012壬辰年閏四月到今年2020庚子年閏四月,才二十閏了三次。所不同的是,今年既閏月又閏年閏日。

陰曆閏月就有十三個月,即有十次月圓缺,有384天。但節氣歷還是以一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計,所以閏月年會有兩頭春現象,即正月立一次春,臘月又立一次,一年現雙春,有雙春就有無春,這就使人易生錯覺錯想而生種種說法了。其實陽曆節氣歷是以太陽迴歸年的規律做的,陰曆以月相變化規律做的,為使陰曆配合陽曆使用而設閏月,是曆法要求,而一些人不解,錯覺不少,明白出理,就釋然不怪了。


樹德漢碩


2020年正值閏四月,今年開局確實不利。在我們這邊有著“五年二閏”的說法,也就是說每五年便會有兩年會有閏月的情況出現。存在閏月的年份稱為閏年,沒有閏月的年份稱為平年。



農曆是我們國家古代勞動人民經過對天文變化不斷觀察和總結而來的歷法。主要依據的是月亮的陰晴圓缺(朔望月),再加入二十四節氣和太陽迴歸年為時間長度,因此被稱為陰陽合曆。農曆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

回到題幹本身,題目中提到“閏四月,吃樹葉”,也就是說如果出現閏四月,則意味著這一年的收成不會太好。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有些過於絕對,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今年的農業生產確實會出現許多困難和麻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去年的冬天並不算冷,整個華北平原地區甚至沒有出現像樣的冰凍天氣。土壤都沒有出現凍土現象,這也就意味著蟄伏於土壤之中的病蟲害卵得以存活了下來,因此今年的農作物病蟲害會比往年整體偏多。

而這樣的情況如果放在古代時期,在那個缺少農藥和各類現代化機械的年代裡,病蟲害確實會直接威脅到農業生產的產量問題,嚴重的話甚至會發生蝗災或者蟻災等等。出現糧食絕產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因此中國古代的人特別害怕暖冬天氣,反而喜歡寒冬臘月時天寒地凍,一片蕭瑟肅殺的景象!



那麼閏四月和冬天天氣溫暖又有什麼關係呢?今年農曆的正月十一才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節氣。再就意味著今年過年之後的春天會比較漫長,尤其是閏月出現在四月,那麼也就意味著夏糧的收穫會比較晚,夏糧收穫晚就很容易造成青黃不接的現象出現。

而青黃不接的現象正好出現在春天,因此古代歷史時期那些缺少糧食的農民便會將目光放在春天新發出來的樹葉之上。各類樹葉和野菜便成為底層老百姓用來果腹的主要食物,榆錢樹、槐樹、桑樹、柳樹葉都可以用來充飢。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現在的人們已經可以通過農藥、化肥、各類農業機械,以及人工修建的農田水利工程來改變靠天吃飯的歷史。大大的降低了病蟲害對於農業作物的危害。因此,儘管今年相比往年來說,更容易出現糧食作物減產的情況,但是也不會再出現吃樹葉的悲慘生活。


珞珈山的貓


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 2020年是閏年,並且恰好是閏四月,當然不會吃樹葉充飢了,有的也是摘些榆錢之類的樹葉嚐個鮮兒,可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首先,先普及一下閏年閏月的含義。其實也並不玄虛,之所以會出現閏年閏月,就是為了平衡陰陽曆不同紀年法,而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週期的時間差而特意設置的。

大家知道,在咱們國家農曆紀年中,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而閏年呢?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

為了契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當然了,不管農曆還是陽曆上都沒有13月的紀月。因此,按照曆法的排序規則,人們便會在2月至10月間重複其間一個月,這個月便稱為閏月,如四月重複了便是閏四月。


那麼,為什麼民間會有“閏四月兆年荒”的說法呢?這是人們依據長期的過往農事活動中,而總結出的經驗和預測。

過去,科學技術相對落後,對氣候的判斷大都根據主觀的判斷,缺乏專業的應對方法,根本不能準確地指導農業生產,收成的好壞,全部指望著靠天收。

閏四月意味著春天延長,暖冬的可能性大,尤其如果再發生倒春寒的極端天氣,會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傷害,很有可能造成糧食減產的結果。

為此,過去的人們,每逢閏四月,難免會憂心忡忡,擔心出現不好的天氣,祈盼上天保佑風調雨順,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否則,一家老少溫飽難以為繼,只好吃樹葉填飽肚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閏四月便意味著荒年的觀點,已經時過境遷,不合時宜了。例如2012年也是閏四月,也沒有什麼異常事情發生。

不過,近日,中國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佈會,明確表示2020年農業病蟲害偏重。

2020年冬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09℃,是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為暖冬年份。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3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多。


由於暖冬年份氣溫高於害蟲或病菌最低越冬溫度,冬季病蟲基數顯著增加,病蟲安全越冬北線較常年向北擴展,病蟲安全越冬的區域和範圍擴大,增加了2020年病蟲害偏重發生的風險。

雖然今年病蟲害形勢嚴峻,但是大家也不必過於緊張,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已經有了大的飛躍,病蟲害監測預警和防治工作今非昔比。

提前預防,聯防聯控,將病蟲害防控關口前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減輕各類病蟲害擴散蔓延,保障了我國春播生產及夏糧生產安全。


綜上所述,我認為“閏四月,吃樹葉”這句民間俗語,是為了應對有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而作出的一種經驗性的提醒,卻非就是要“吃樹葉”了。

可是不管怎麼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什麼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手中有糧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啊。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今年比較特殊,既是十二生肖的頭一年鼠年,還是閏月雙春年,因為今年是閏四月,再加上今年會有兩個立春。由於今年有兩個立春,兩個四月,在人們眼裡今年好事成雙,適合結婚,但是在老一輩人們的眼中,今年兩個四月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農村有“閏四月,吃樹葉”的說法,那麼為何在閏四月要吃樹葉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閏四月的由來,閏四月可以更準確的來說為閏農曆四月,雖然現在人們常常把陰曆和農曆混為一談,其實陰曆和農曆還是有差別的,更準確的說,農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之上,加入陽曆後的一種新的記錄時間的歷法。

陰曆是按照月球圍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也就是按照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一年為十二歷月的歷法,全年共有354天。陽曆又叫做太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而制定的,一年12個月,共有365天或366天。由於陰曆並不考慮一年四季的變化,所以人們將陰曆和陽曆結合在一起,但是由於陰曆全年和陽曆全年每年都想差11天,為了減少兩者的差距,每19年中會有7個閏月,也就是老人們所說的“十九年七閏法”。閏月出現在哪個月則是根據二十四節氣而定,二十四節氣可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從冬至開始算起,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由於今年農曆的四月沒有中氣,所以今年便是閏四月。

在瞭解了閏月的來歷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為何會有“閏四月,吃樹葉”的說法。閏四月,吃樹葉的意思是,如果當年有兩個四月的話,那麼農作物的收成會很不好,很有可能要吃樹葉度日。農曆的四月屬於春季,如果是兩個四月的話,那麼今年的春季會比往年長,出現倒春寒的可能也會很大,倒春寒對於農作物的影響最大,在倒春寒嚴重的年份,還有可能會出現顆粒無收的局面,人們只能靠吃樹葉度日。

在以前農村人幾乎是靠天吃飯,年景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當年的收成,所以人們才會總結出了一個個關於收成的俗語,就是讓人們在可能收成不好的年份要做好準備,以免靠吃樹葉度日。近幾年隨著農業種植技術越來越高,農作物收成越來越好,雖然大家不用擔心會吃樹葉度日,但是在閏四月的年份中依然要做好預防倒春寒的準備工作。


悠悠鄉村路


這個俗語我倒是沒有聽說過。也不知道閏四月為何要吃樹葉呢?難道是閏四月的年景不好?糧食歉收?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資料上說1982年, 2001年, 2012年和2020年都是閏四月。今年才剛剛開始,我們就不以今年為例來說問題,我們就以1982年, 2001年, 2012年來說問題比較合適。

1982年的全國糧食總產量是35450萬噸;2001年的全國糧食總產量是45262萬噸;2012年的全國糧食總產量是58957萬噸。從這些數據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糧食總產是在逐年遞增的。姑且說沒有遞增,在1982年的時候,我國人民也沒有因缺糧去吃樹葉啊!何況到了現在,我國的糧食儲備已經成了世界第一,怎麼會出現吃樹葉的狀況呢?

在民間,會有一些閒人因“閒來無事”而對各種自然現象進行總結。譬如,我們村就有一個“張半仙”,他整日遊手好閒,不思勞作,就喜歡瞎琢磨。有一年年底時他對眾鄉親說,明年會出現旱災,全國的糧食產量都會很低。因此,糧食會大幅度漲價。於是,一些對他偏聽偏信的農戶便開始大量購進糧食,用以預備災年。誰知,當年根本沒有發生旱災,全國的糧食都獲得了一個大豐收。這可苦了那些大量購買糧食的農戶。如果將購買來的糧食賣掉,肯定是要賠錢的;如果不把購買來的糧食賣掉,當年新打的糧食就無處盛放。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一些農戶只有低價出售了購買來的糧食,從而使自己的經濟遭受到了較大的損失。從此以後,我們村的這位“張半仙”便被人們稱為:“張忽悠”。

在上一個問答裡,我還專門講了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別說今年不一定會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糧食不會減產,即便是今年遭受了各種自然災害,我國的貯備糧也足夠全國人民吃一年的。怎麼能夠到吃樹葉的地步呢?因此,大家別信這一套,儘管今年是閏四月,我國人民也是不會吃樹葉的。

當然,如果大家想嚐鮮,有些樹葉也是可以吃的。譬如,嫩榆樹葉、楊樹葉、槐樹葉等。不過,這些樹葉的味道都不是太美,還是少吃一些為好。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對於“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也不知道是哪位老先生信口雌黃“噴”出來的。更不知道它的科學道理和事實根據是什麼。但我是不會相信的。因為,我們已經有過許多次閏四月的經歷了,但我們從來沒有過吃樹葉的經歷。


老胡說三農


村裡年紀最大的農村老人劉奶奶說:今年是十二生肖中新輪迴,鼠老大年頭,又恰好遇見雙春、雙閏年,本來應該是大好年頭,可惜今年閏四月,按照以往的經驗,閏四月的年份,農村又該缺吃少穿。

劉奶奶說的意思其實就是俗語:閏四月吃樹葉。本來閏月是平常事,因為陽曆比農曆總會多一天、兩天的,所以為了倆年份的月份不要差距越來越大,於是就用閏月來解決這個問題。

只不過閏四月卻並不那麼容易,四月是春天,在很久以前,農村老人總覺得四月閏月是預示著莊稼收成不好的意思,為了提醒農民們有計劃過日子,特別是春天,在樹上長了樹葉後,那就添著樹葉吃糧食,萬一到了秋天莊稼沒得收可怎麼辦?

所以閏四月的話,趁四月樹芽新嫩時,農民們會用樹嫩芽做玉米麵菜餅子,這樣的話能省出最少一半糧食,到了秋天,哪怕莊稼缺少收成,最起碼有省出來的一點糧食來維持生計。

而事實上我們現在才不用在意閏四月這個事情呢,因為現在的俗語對於現在的天氣以及莊稼生長沒啥可關聯性,全世界普遍性氣溫變暖,冬天沒有冬天的樣子,該冷時不冷,該熱時還熱,所以俗語對於現在的莊稼生長也沒啥說辭了。

我們目前大概要知道的是:今年春天比往年多一個月時間,種蔬菜可以稍微晚一點種。


看農村說農事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閏八月兆兵荒 ”,意思是說遇到有閏四月的年份,往往意味著這一年收成不好,要鬧饑荒;如果遇到閏六月的年份,那麼這一年不適合結婚;如果遇到閏八月的年份,那麼意味著這幾年可能會出現兵荒馬亂的情況,社會動盪不安。而偏偏今年就是咱們說到的閏四月,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閏四月,吃樹葉”,似乎也意味著今年收成不好,那麼到底是不是真的會今年收成不好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閏月是怎麼形成的?閏四月又是怎麼形成的?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年有十二個月,按照正常的分佈的話,一個月剛好有兩個節氣。不過有的時候,因為陽曆和農曆存在者幾天的差別,所以就造成了其中某些月份只有一個節氣,那麼這樣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我們所用的歷法就會亂套,所以我們古人就發明了“閏月”這種說法,說白了閏月就是用來安排那個沒地方去的節氣的。

所以今年有兩個四月,本來第一個四月是本來要安放小滿和芒種這兩個節氣的,但是今年想買的時間是農曆四月二十八,實在太晚了,一般兩個節氣之間相隔大概半個月左右,所以到忙中的時候就到了閏四月的十四這一天,跑到下一個月去了,所以不得不今年多加出來一個四月用來安放“芒種”,所以這就是閏四月的來歷,實際上是由於古代曆法不夠嚴謹,對於地球公轉的週期認識不全面,有所誤差的補救措施。

通過上邊的解釋,相信朋友們都已經知道了,凡是閏月必定是單節氣的月份,雙節氣的月份肯定不會出現閏月。對於“閏四月,吃樹葉”這種說法這是源於咱們老祖宗對自然現象認知不全面的緣故,因為出現閏月的年份,意味著這一年春節來得早,也就是說過年過得早。咱們古代老祖宗種莊稼,沒有準確的天氣預報,更多的是依靠時間來把握,比如說每年到了農曆幾月幾日前後,他們就該種什麼莊稼,但是由於過年過得早春節來的早,相當於咱們這一年實際上是種莊稼種的有點早。

要知道氣候是不受到人為意志力所支配的,如果莊稼種得太早,或者說追肥提前,這樣莊家就容易遭受到倒春寒甚至病蟲害的襲擊,自然莊稼和糧食的產量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這樣大家肯定糧食不夠吃,只能夠摘樹葉充飢,所以以上才是“閏四月,吃樹葉”的正常理解方式,你學會了吧?根本和封建迷信沒有什麼關係,是咱們老祖宗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誤以為有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在其中作梗,作為一個現代人,咱們應該有自己正確的理解和認知。

不過今天農村農業部專家給出預警:今年農業病蟲害偏重,尤其小麥調休病和赤黴病發病概率比較大,玉米可能遭受草地貪夜蛾危害,這個也需要大家注意提防,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和準備,否則的話到時候真的成了要吃樹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