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2020年的这个春节假期漫长到令人窒息,没有庆祝,只有静默。


和往常一样,有很多新生儿降临;和往常又不一样,有很多人意外离开。


所有人都回到原点,关注生命,关心健康。


对父母来说,没有人再讨论学区房与“起跑线”,更多地思考起在疫情这场大考里,自己能够学会什么,膝下的孩子们,在漫长的假期里,应该教会他们什么。


如何和孩子讨论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人因新冠肺炎而死亡?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何往常热闹的春节要“封城”,家家户户闭门而不出?假若自己也不幸感染病毒且危重,如何告诉孩子们自己的离开,从而降低对他们幼小心灵的伤害?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死亡教育一直是中国人的禁忌,在一些地方,春节里甚至都不能提到“死”这个字眼。过去只有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社会才会给多一些关注。


但今天这种因恶性病毒而死与自然死亡却又不同的,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就像人们常说的“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


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这么多年来,我们培养孩子德智体美,教育理念更新了一茬又一茬,却唯独死亡教育,我们集体缺课。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多和孩子聊聊死亡吧。如果你也头疼该怎么和孩子温和地解释死亡,这部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寻梦环游记》或许可以带给你一些思路,

让孩子在欢乐和感动中了解死亡,探寻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即便是动画长片,即使有着一个落俗的名字,《寻梦环游记》远不止一部简单的动画片,它是一场关于生与死、爱与忘记、梦想与选择的灵魂旅程。它带领我们看见和拼凑灵魂遗失的碎片,最终得到和解、疗愈、力量与完整。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01


死亡不是终点,是在另一个地方点亮光芒


鲜花、美酒、聚会、狂欢,这是看起来都跟死亡毫无关联。然而在每年10月21日到11月2日,墨西哥人总会举国欢庆亡灵节“Day of the Dead”,这甚至成了他们最盛大的节日。


不同于中国人对死的避讳,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是生命的回照,也是新生的开始,死亡和诞生一样都是一场狂欢。所以在亡灵节期间,人们祭奠死亡的方式也充满欢乐和笑声。


他们用鲜花美酒和饰物为死者布置祭坛,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分享令人难忘的故事,相信能够呼唤他们的祖先,与他们重聚,沟通和分享。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整部影片围绕墨西哥一年一度的古老仪式——亡灵节展开。


主人公名叫米格,他很喜欢音乐,却出生在了一个非常不喜欢音乐的家庭里,因为在整个家族的记忆里,曾曾祖父曾因为追逐音乐梦想而抛弃了家人。


米格因此陷入梦想和亲情的巨大矛盾中,并在亡灵节秘密追寻音乐梦时因触碰了一把祖先的吉他被诅咒而意外进入亡灵世界。


和米格以为的不同,亡灵世界真的存在,在亡灵世界里,亡魂们生活在一片美丽而又魔幻的世界。他们和生前一样继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交朋友,尽情玩闹。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更令他惊喜的是,他重逢了逝去的家族先人们,在亡灵节的那几天,他们盛装打扮,兴高采烈地穿过用花瓣铺成的桥,手挽手,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去探望仍在人世的家人。


电影中所有死去的人们都在“彼岸”重聚,大家穿着死去时的服装,一起生活在灯火万丈的城市一样,他们并没有“死亡”,而是带着他们的梦想、渴望以及对在世亲人们的挂念一直在彼岸活着。


对于墨西哥人而言,这个节日没有任何悲伤的色彩,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是坦然豁达。当地人总说,当我们死去的亲属来访时,我们悲伤哭泣难道不是很不欢迎他们吗?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这部电影要给我们传递的也是同样的信息,不要悲伤地哭泣,不要哀悼逝去的先人,死亡不是终点,只是在另一个地方点亮光芒。


我们在清明节烧纸,在鬼节放河灯,在春节祭上贡品。我们相信我们去世的亲友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我们相信每年他们都会回来看我们,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重逢。


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生活在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实现梦想与和解的道路上前行着,我们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好好地活着,去荣耀他们先前的光芒,当他们回来探访我们的时候,可以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02


爱不一定需要原谅,但不应该被遗忘


电影里设定亡灵的世界是由记忆构成和决定的。全部的一切都是记忆,所有的灵魂因为记忆而存在。


如果你的照片没有被放在祭坛,没有人供奉你的照片,你就无法去活人的世界探亲,无法走上花瓣桥,即使强行冲到了花瓣桥也会失去力气无法走动。


如果在活人的世界永远没人再记得你,那你就会从亡灵的世界消失。因为那是记忆的世界,当记忆不存在了,你也就不再存在了。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米格的曾曾祖父,也就是赫克托,因为对家的深爱超过了对音乐的追求,遭受了同伴的谋杀,因而失去了所有的机会解释,而这些事情没有任何一个家人明白。


家人误以为他抛妻弃子,撕去照片,并打算永远不再原谅他,更禁止子女再踏足音乐。


他却反反复复地尝试偷偷溜上花瓣桥,想要回到人间去再看深爱的女儿coco一眼。


拂去表面上追求音乐理想的主题后,故事在原谅、遗忘、爱中进行。只要不被遗忘,那就有团圆的那一天,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他们分离。


而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人也将那个人遗忘时,那个人就会真正地死去。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这也是每个死去的人最害怕的事情,也是每个人最害怕的事情。


那就是永远被人忘记他曾活过。


所以,让我们带着爱,去记住过去的一切,不论是人、事、还是物。我们或许会因过去感到受伤、不解和无奈,也或许甚至无法停止内心的愤怒与恨意。


但是请你记得,只要我们还有恨,那一定是我们深深地爱过、付出过。无论发生什么,爱都是不变的。


爱永远都在等待和解,就像赫克托说,我没有想要取得你的原谅,但请不要遗忘我。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大人都避讳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和孩子谈呢?


墨西哥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有太多人为了我们走上一线,甚至牺牲,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很勇敢,很乐观,把所有的祝福都给我们。


但最怕的,就是我们,把他们忘记。


去告诉孩子们吧,别遗忘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带他们回家……


也趁此机会,告诉孩子们,死亡并不可怕,爱会让我们在一起,生生世世不分离。


只有当他们懂得生死的含义之后,才懂得对世间万物的珍惜。


只有教会孩子敬畏死亡,才能让孩子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人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