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全省“優秀”等次市州

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大力弘揚新時代武威精神,積極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加減法”,全面加快全域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2019年度)》考核結果進入全省“優秀”等次市州。


一是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始終堅持源頭治理的精準導向,緊盯重點汙染源,統籌推進“控煤、管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措施,精準調度,靶向施治。涼州城區優良天數達到333天、優良率91.2%、同比增加12天;剔除沙塵影響後,PM10平均濃度達到61微克,較2018年同期分別下降4.6%,PM2.5平均濃度達到29微克,較2018年同期持平;4項氣態汙染物平均濃度均達到省級考核標準;環境空氣質量邁入達標城市行列。


二是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始終堅持“南護水源地、中保水環境、北覆水生態”的總體思路,採取全流域“五水”共治,少採地下水、管好地表水、蓄好天上水、用好外來水、淨化排放水,實現淨水集約化、中水資源化、汙水減量淨化利用,有效緩解水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全市3個國控、2個省控和2個聯合監測地表水斷面中除扎子溝國控斷面外,其他全部達到考核目標;7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和6個國考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均達標;涼州城區及三個縣城均無黑臭水體。


三是土壤環境總體穩定。始終堅持減量化、有機化、水肥一體化的治理舉措,全面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強化預防管控,狠抓環境綜合整治,有效防範安全風險。核實農用地詳查點位354個,確認土壤汙染防治重點行業企業26家,核定涉重金屬汙染物排放量企業3家。根據土壤汙染詳查初步核實結果,全市無受汙染耕地,無疑似汙染地。制定出臺了《武威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積極探索人工溼地汙水治理模式,率先在涼州區金山鎮崖灣社區成功組織試點汙水處理景觀化人工溼地項目。


四是突出問題整改有力。始終堅持不護短、不遮掩的問題導向,強化督導檢查、調度通報和預警預告,從嚴從實從細抓好整改。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25個問題,已整改18個,正在整改1個,按時序進度整改6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信訪投訴114件,已辦結99件;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51個,已整改30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150個生態環境問題市級已全部認定,完成省級複核92個;“綠盾2019”強化監督指出63個問題,已整改62個。


五是執法監管持續加強。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實字託底的基本要求,嚴格執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探索實行錯峰執法機制,綜合應用新型執法手段,統籌運用教育懲戒措施,主動加大幫扶指導力度,引導企業落實治汙主體責任,有效防止“一律關停”,堅決杜絕執法“一刀切”。全年共查處環境行政處罰案件60起,罰款1943.95萬元,其中按日連續處罰1起、查封扣押1起、停產整治3起、移送公安機關6起;受理環境信訪投訴291件,年內辦結282件。


六是高質量發展保障有力。始終堅持敢於創新、敢於突破、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制定出臺了《武威市城市社會生活噪聲汙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規。建立健全行政審批事項權責清單,全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按期完成蘭張三四線中川機場至武威段等20個重大項目和規劃環評審批。積極向上彙報爭取,年內28個項目列入中央和省上計劃,下達環保專項資金3602萬元,較2018年增長54.6%。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被表彰命名為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市生態環境局被確定為國家級地方生態環境政策聯繫樣本點,“六·五”世界環境日專題宣傳片《天馬故鄉的綠色傳奇》榮獲“2019年全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品質之星”優秀獎,市生態環境局民勤分局被生態環境部表彰為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辦案單位,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榮獲全省執法大練兵團體三等獎,市汙普辦、涼州區和民勤縣汙普辦表彰為全省汙普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落實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緊盯“十三五”收官之年責任指標,精心謀劃“十四五”重點工作,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抓重點、解難點、樹亮點、盯節點,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全面完成“三大戰役”重點任務,如期實現“十三五”和年度環境質量考核目標,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