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亂象慢慢顯現:中間商最多一單可拿70%-80%介紹費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美容已經慢慢地被消費者所接受。特別最近兩年醫美行業的競爭逐漸激烈起來,一線二線城市各種醫美機構紛至沓來。在這種大背景下,行業的亂象也慢慢顯現,其中不乏出現中間商賺介紹費導致項目收費高、從業人員不專業導致術後糾紛等問題。

當今醫美行業現狀如何?什麼原因導致醫美行業的亂象呢?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國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數屆醫美經營管理論壇主席田亞華。“快、多、大、高、亂、少”是他對國內醫美行業現狀做出的六字總結。

經過最近5年-10年的瘋狂發展,我國醫美已經發展得非常快,成為一個產業。同時大大小小的醫美機構數量也隨之增多。

醫美行業亂象慢慢顯現:中間商最多一單可拿70%-80%介紹費

整體來看,我國到底擁有多少家“合規”醫美機構仍然是個迷,且不同平臺數據差異較大。據第三方公開數據顯示,全國共有11000+醫美機構(醫院、門診部、診所類)。第三方醫美平臺(新氧、更美、悅美等)入駐機構數量約3000多家。

“國內公立醫療機構佔總數比大概在10%,其他90%在民營部分。嚴格來說,公立醫療機構是不允許有醫美部分的,過去有也叫整形外科,燒傷整形科,因為公立醫院主要是從事一些基本的醫療服務。反之醫美屬於是特需服務,是一種消費型的醫療行為,所以公立醫院基本上不做。但是由於是從整形外科裡面慢慢分出來的,所以有些順帶的也會做醫美的服務,只是佔的比重非常小。”田亞華介紹道。

中國約2200萬人進行醫美消費。根據ISAPS(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協會)公佈數據,中國目前的整形滲透率為2%(如果中國達到美國、巴西等國家平均10%滲透率,未來中國會有上億人消費醫美)。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消費者雖然接受醫美時間比其他國家晚,但是國內醫療美容收費卻並不比國外便宜,甚至高很多。“國內收費平均比美國要高2倍至3倍,比韓國要高1倍以上。儘管收費高,大多數醫院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賺錢,因為錢被中間商賺了。”田亞華坦言。

中間商是怎麼回事?田亞華告訴記者:“一些美容院和醫院合作把一些消費者介紹到醫院,渠道醫美最多的一單可以從中拿到70%-80%,所以我國醫療美容收費高主要是中間商抬高的。這也是目前國內一些資本在投資醫美行業後賺不到錢的主要原因。”

談到行業亂的問題,田亞華表示:“其實連我們專業從事醫美的工作者,也沒有統一的稱呼,有的稱醫美,有的稱醫學美容、有的稱醫療整形美容、有的稱整容,有的稱美容整形等。這就是行業亂的原因,沒有標準,沒有規範,最關鍵的是沒有學科,大學本科教育裡沒有美容醫學學科。這也直接導致國內專業人才少,雖然說產業鏈上有幾千萬人,但絕大部分是自學成才,轉行做醫美的,也因此嚴重製約了行業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醫美行業有些從業人員不專業,求美者對此又缺乏一定的瞭解,導致術後醫療糾紛事件頻出。

《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數位與醫療機構發生糾紛的消費者發現。大多數對術後效果不滿意,還有一部分造成人身損害的患者在和醫療機構溝通無果後,選擇訴訟以及在各大平臺投訴曝光的方式進行維權。但維權之路卻很漫長。一位接過多起醫療糾紛官司的律師告訴記者,“這一類訴訟,從審理到結束,最快也要一年左右,因為單是醫療鑑定就要等上幾個月。”

作為一個求美者,首先自己需要對美的知識有些最基本的瞭解。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要求明確和醫生溝通清楚,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案,術後糾紛也會相應減少。田亞華也提醒求美者,“在選擇做醫美項目時首先要結果清晰,對己負責,盲目選擇,很有可能在自己身上造成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