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孩子又不听话,但是吼了又怕孩子心里怕我,到底要怎样做呢?

用户8995333717337


这个提问中 隐含着一个背后的逻辑:孩子必须听话,孩子不听话除了吼,没有其他办法了,所以提问求助。同时说明这个家长育儿方法是无法。吼不是方法,是情绪发泄的表现。有效的帮助这个家长并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孩子应该听什么话,孩子不听的是哪些话?

或许你会说,这是什么奇葩回答, 难道孩子不应该听话吗?孩子不听话后果太多可怕都不必说,教育孩子听话这难道不是基本的吗?

错,大错特错!

我们一切思考:

1、孩子听大人的话, 那么自己话听不听?

例如:家长说今天多穿衣服,好的孩子听话多穿衣服,出门上学了,中午天气升温,孩子热了出汗了,咋办?你会说:傻子吗,脱衣服呀。

可是大人要求听话多穿,此时脱衣服,意味着不再听大人话,需要听自己感觉了。这是大脑逻辑思维过程,那就意味着,大人的话不能绝对化的刻板执行听!因此,此类事情越多,正常健康孩子的大脑思维判断越发肯定的结论:听从自己感觉的话更靠谱,更客观!家长的那句“孩子你必须听话”可信度和贯彻执行度打折扣了。

你或许会说,我在抬杠,我们家长让孩子听话是听对他好的话!那意味着:家长自己也知道不是让孩子傻子一样,机械的听每句话话。那问题又来了

2、大人的话如何筛选?按什么标准筛选?

很多家长习惯这样回复:我告诉你的是好话,为你好,这话你就听必须听。多简单!

家长这样的表达的逻辑,任何正常健康大脑的听者的思维判断就是:你声明是好话必须听的,孩子就听。你家长不声明是好话的,孩子就不必听。 可是事实现实中,家长做不到如此句句提示,都是一遍遍体会到孩子不听话了,再强调声明同时对自己不做声明的话,一定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孩子不服气,抵触抗议,家长不自知更愤怒,吼就是愤怒的典型行为呈现呀。

孩子大脑思维是自己的,更是健康正常人的大脑思维工作模式,与你家长的大脑思路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同频同步。

家长表达有漏洞,家长的话中要求随时跳跃, 类似:听话多穿,还得自己决定热了再脱;什么这句是开玩笑的,后一句才是说你要听的, 什么昨天说的要改一改,你按今天我说的听,等等, 如果是一台智能机器人,输入这样的程序,执行结果必然死机!从程序设计角度,这其中太多的BUG了!坑机器! 可是家长却要求孩子必须听话执行,孩子如何办?

3、孩子听家长的话,孩子听老师的话,按你们的话做了,但还是出现问题了,谁负责?

这个问题,现实中往往家长的结论是:我的话不可能害孩子,你出问题,就是你没好好听话,就是你这个孩子做错了! 即:无论孩子是否真的认真听话了,在家长逻辑中,只要出问题,责任都是孩子的,跟家长自己没关系! 这类情况多频发生,正常健康的大脑判断:听你的话,而我去承担所有你的话的后果,这家长的话现实检验不靠谱,给自己带来麻烦了。我能再听吗?我必须加入一些自己的调整来确保自己吧。 那看来家长的话真的有折扣了吧。还得听自己的更对自己有利。

总结上述目的是让有这个问题的家长们觉知:孩子必须听话这个育儿理念,对孩子大脑发育是阻碍甚至是混乱的。只能激发很多亲自矛盾和孩子叛逆。

家长之所以习惯 让孩子听话育儿,是因为新生儿到2岁之间,婴儿毫无生存能力,只能机械的听从家长的各类细节的照顾和养育。所以家长习惯了婴儿对自己的听话,家长认知系统形成了固化甚至僵化的理念,孩子就得听话。家长从新生儿到2,3岁的几年时间育儿过程中,虽然看到了孩子机体体征的长大,更多忽略了孩子的大脑思维的独立发育。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大脑思维发育意味着无论年龄大小,都具有自己的独立个性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

家长育儿,不能使用机械僵化式的养育,是需要利用 日常的琐事事件,促进孩子大脑功能模式形成一个良好的 从观察、到自主思考到自主分析辨别,到自我判断,最终指导进行好行为,远离不良行为。也就是说:只听家长话的看似好孩子,这个孩子的大脑思维是缺乏自主能动能力的,缺乏自我分辨能力,更没有自我创新修正调整等大脑的拓展能力。对孩子学业,对孩子处理伙伴关系,对孩子辨别是非等等 都是阻碍式培养。

最后,健康教育理念的家长培养孩子需要做的是:当感受到孩子不听自己的时候,先想想孩子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什么坏处,这个坏处孩子感受到了吗?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受损与自己的行为是因果关系了吗?这些家长思考在前,然后引导孩子去发现和体会,然后相信孩子自己可以纠正,给孩子自己纠正的时间,如果事实验证孩子没有有效的纠正方法,家长再教给孩子纠正的技巧,鼓励孩子自己尝试着运用父母教的法子,即:从不懂,到犯错中发现错误根源,到纠错的方法,最后变成孩子自己具有了一种多发生好行为有利自己,避免减少不利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铃兰王强


答:个人认为就要让孩子怕你,不哼孩子是孩子学习时不要哼约哼越傻,在说孩子跟孩子还不一样例如…

1、很多人说不要打孩子不要哼孩子,但是你不打不哼孩子有时真的很气人,话说孩子一点怕局没有还无法无天了,这个也要看孩子,我家俩孩,老大从小你不哼不打她就不听,老二呢是从小你一说他就不愿意,包括你脸一变他就会看出来,不用你哼他他自己先开始哭了。所以说孩子跟孩子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你不哼他就反了。

2、我一个朋友家孩子从小妈妈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的,小事一笑而过,稍微大点的事生生气也就那样了。从小没挨过打,长大了更是,现在5年级了非常叛逆,我另一个朋友家孩子,小时不听话,朋友教训他打他,孩子哭哭吐了,她还打,不但打还让三岁多的孩子把自己吐的处理好擦干净,从哪以后她孩子也不那么哭了,两个孩子同岁就差几个月,反而现在,这个小时候挨打的孩子比这个从小没挨过打的孩子要听话多了,而这个小时候没挨过打的孩子现在还不好管了。所以说孩子该打打该骂骂,现在的科学养孩子对于有些孩子不是那么科学的,养孩子还是要看自己孩子怎么合适怎么来。


辣妈寻美食


吼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即使当时听话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一般是冷慢热处理。犯错时直接告诉他要停止,把东西拿走,告诉他这样不对,是妈妈不允许的,如果他哭的话就走开。等他的情绪发泄完毕,注意力在其他事情时,也就过了冷这个阶段。随后的一天里我都不会再提这件事,但是如果有类似情景我会刻意放慢正确的动作来示范,但是不夹杂批评,这是慢这个阶段。等一天结束,睡前我会跟他提这件事,告诉他为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最主要是告诉他妈妈很爱他,相信他可以理解并做好,这是热的阶段。然后剩下的就是给他时间自己消化了。


封真人


对于孩子的不听话,有时候真是大声吼的时候孩子才会听,长期如此孩子也可能会变得怕事,如下几点可以借鉴。

1、给孩子时间反应,例如:孩子一般都会贪玩,吃饭的时候也想着玩,不好好吃饭,弄得饭都撒了。这个时候大人可以事前提醒,首先饭前仪式做好,收拾玩具:把让孩子分心的东西让他自己收拾,洗手:洗了手就不能再碰玩具了。其次,提醒吃饭就是吃饭,吃饭不好好吃会被批评。最后,强调会批评他,告诉孩子,给你五个数的时间马上停下手中事情吃饭,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2、立规矩,对于小孩子讲道理很难真明白,所以在不懂事的时候建议立规矩,进行适当惩罚。提醒在于告知孩子,惩罚是加深孩子犯错后果的印象。还是说吃饭这件事情,在提醒后孩子仍然不好好吃,那一定要说到做到。一般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惩罚点,让犯错的孩子站在那里,这个时候可以稍微严厉的批评孩子。

3、孩子都是小人精,几次这样的循环,心中也会知道犯错了会被惩罚,下次再提醒给五个数的时间,他可能会在第一个数的时候就立马改正。就不用经常性的对孩子吼叫,让孩子自己心里建立制度感.

4、惩罚后要有安抚,被惩罚的孩子承认错后,大人可以适当的拥抱拥抱孩子给予安慰,先让孩子把没好好完成的事做完,一般这个时候孩子心情也会好点了,再去聊聊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希望他以后怎么做。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待到山花烂漫时909


沉默都比吼叫管用,你可以试试!

一、我们要学会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关注是孩子的最大需求,当孩子的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就会故意做出一些被批评的事,引起注意,获得关注。孩子的方式是最简单的。



有时候,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的,家长要耐心去解释,怎么做是对的,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批评和吼叫只是当时管用,粗暴简单的方式只管一时,它的无效和严重的后果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怎么做呢?

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感受生活,这是要付出精力和时间的。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喜悦,生活的乐趣,这些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寻找。



要赋予孩子面对一切的勇气,可以运动,可以读书。读书净化人的心灵,运动增强人的意志力。有了这两样,孩子会慢慢变好的。但是,前提是先改变自己。



其实,有时候家长不愿意承认是自己错了,但是静下心想一想,孩子犯错可以改正,家长犯错就是在孩子身上做实验,所以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学习。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加油哦!


你长大我变老


孩子,是敏感又模仿能力很强的生物。我明白你所说吼孩子时候的心情,当被孩子气到不行,真的是心情爆炸,特别是说了很多遍都不听的熊孩子。但是,吼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吼只能暂时停止孩子的某个行为,但是他们不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让他们潜移默化性格变得暴躁易怒。所以作为父母,在被孩子惹的火冒三丈的时候,建议先冷静下来,让孩子在这个时间也不要去做别的事,跟你一起冷静,三分钟以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讲道理,或者如果时间的话建议可以和孩子模仿角色对换,让孩子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养成会有更好的帮助。



情感都市快报


教育孩子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严厉的时候就要严厉,让他知道是非黑白,原则底线的问题。

如果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碰碎了杯子,像这种不是的行为,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温柔点“宝贝,没有伤到你吧,下次玩的时候要多注意一些了,被玻璃扎到会流血的”然后抱起宝贝安慰一下,再收拾。这会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但是你这个时候吼了孩子,那他都不知道所以然。

如果孩子故意去打人,故意摔东西发泄情绪,像这类触及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就要用严厉的语气和态度震慑住他,但不是吼,要表示出鲜明的态度几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跟xx道歉,下次不要再这样了,现在去你的房间安静一会吧,妈妈一会叫你吃饭。”过一会,喊他吃饭,吃饭的时候给他夹口菜,告诉他,“不能跟任何人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这样解决不了问题,你有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可以跟妈妈讲,咱们一起想办法”。千万不要吼,越吼孩子越跟你对着干,越吼孩子脾气越大,吼大的孩子没有自信。不过偶尔吼两声也没大碍[捂脸],不要经常吼就可以了。




dang里个dang


我觉得要好好劝导加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理解能力很强的,只要方法得当,就会起到作用的,不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肖篷


朋友,你好,首先你不要太过关注孩子的,你不要被他负面的东西所左右,不然就被他控制了,久而久之,你的心理可能也会出现问题的,不仅帮不了孩子,最后把自己也拖下水了。我们跟孩子交流时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压给他,不然适得其反,其实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内心不去理会孩子的一切,事相上做适当的教导。努力提升自己内心的精神力,当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时,不被孩子的负面东西所左右,反过来你将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他将会变得越来越好,不信你可以去努力试试。这叫身教胜于言教。祝福你们健康快乐幸福!


觉醒人生2020


这个问题是值得广大为人父母的我们慢慢摸索的!所有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特征

1.我家有一个不到三周岁的宝宝,正值大家所说的第一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由于无法用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就会用各种调皮捣蛋的方式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用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容忍这种行为方式的父母就会产生焦虑,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于吼叫式教育!这种方法则会加重孩子逆反的心理!

2.好多人都在说对待孩子要耐心,当父母的情绪焦虑到顶点时是没有耐心可言的,我的脾气很差,以前会吼叫式教育,现在突然发现孩子更加逆反,俗称:“打皮了”,很无奈,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3. 现在他一旦做出不好的行为,举动,我会先警告一次,再犯会有第二次警告,第三次,直接将他放到一个看得见我们的角落不许任何人和他说话,刚开始会哭闹,我就静静的坐在旁边等他哭闹完,安静下来,跟他解释为什么让他站在这里,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抱抱他,告诉他我们很爱他,他会说自己错了,会跟我说对不起

我的经验所得,如有不懂得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在养娃的路上我们都是小白,慢慢摸索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