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鋒:當好脫貧攻堅“繡花人”

憨厚的笑容,黝黑的皮膚,健壯的身軀……這是記者見到王鋒的第一印象。從擔任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東富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王鋒就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中,狠下一番“繡花”功夫,帶領村民做好規劃、找準產業、加強治理、倡導新風,一針一線、用心用情繡好脫貧攻堅的幸福畫卷。

“產業做起來,集體經濟強起來,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

“非常時期,作為村書記,我必須站出來,衝在一線,帶領村民們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使重點涉農項目少受或不受影響,保證村民脫貧致富‘不斷檔’。”王鋒如是說。

增收是脫貧的核心,抓增收關鍵是抓村集體經濟、抓產業。為此,王鋒千方百計抓產業扶貧,制訂脫貧規劃,釐清脫貧思路。

窮則思變。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評估論證、聽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王鋒帶領村“兩委”依據資源優勢和農業基礎,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出臺了《東富村三年發展規劃》《東富村年度發展計劃》,制定了“一戶一策一卡”具體脫貧措施,讓每個貧困戶知道家中產業、幫扶措施、幫扶渠道等要素,也讓幫扶責任人、片區幹部詳細瞭解、掌握情況,明確主攻方向、幫扶重點,按照計劃有序推進,共同發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鋒:當好脫貧攻堅“繡花人”

大棚蔬菜種植

脫貧攻堅離不開發展增收致富產業,而產業發展更需要“量體裁衣”。王鋒結合本村產業實際,會同村“兩委”成員準確分析農產品市場、勞務市場等結構性需求導向,大力推動溫室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等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大棚蔬菜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王鋒充分發揮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依靠鄰近溝門村、沙爾沁一村、沙爾沁二村、沙爾沁三村、海岱村、土合氣村等蔬菜水果農業發展大村的便利條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村集體投資110餘萬元,在舊村委會閒置大院建成面積約680平方米的氣調保鮮庫項目,用於水果蔬菜反季節存儲和銷售。項目既可以儲存農產品近千噸,又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看著新鮮的圓菜、西紅柿、蘋果、洋蔥存放在保鮮庫內,王鋒樂得合不攏嘴。村“兩委”利用發展集體經濟獲得的收入,投入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長效管護,剩餘資金都用於發展新的產業項目,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只要村黨支部有戰鬥力,不管做什麼,村民都願意跟著幹”

通過黨建引領、組織帶動,東富村集體經濟由弱變強,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組織有了實力,幹部就有了底氣,村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鋒:當好脫貧攻堅“繡花人”

村“兩委”召開脫貧攻堅專題會

按照東河區委、沙爾沁鎮黨委關於黨支部規範化建設達標創建的要求,東富村把部分村級集體經濟收益投入黨建工作,切實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各項工作走深走實,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村黨支部把集體經濟收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興辦公益事業等方方面面,有效解決了“無錢辦事”的難題,讓群眾分享到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助老、助學、助困、助殘……村民矛盾化解了、幹群關係拉近了,逐步形成“說話有人聽、幹事有人跟”的良好氛圍。

“尤其是那個王書記,隔三差五來看我,自從我病了,親戚都很少來。他真是我家最親的‘親戚’。”村民孫玉國50多歲時患上了腦梗,看病花銷越來越大,王鋒積極幫著出主意、想辦法,多方協調相關部門幫他辦理了“農村五保戶”,有了這些保障,有了村集體經濟的兜底,老孫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在“五聯五幫”工作中,王鋒還組織村民為災區捐款捐物獻愛心,在他的號召帶動下,全體黨員、村民們積極參與,為固陽災區群眾捐款1萬餘元。

“扶貧還要同扶智、扶志相結合,讓‘村規民約’成為脫貧致富的法寶”

“‘繡花’是一門比起技術更講求精心和耐心的功夫。要想把花繡好,每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要想真正脫貧,必須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慢功出細活兒,進一步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這是王鋒脫貧路上悟出的“新道道兒”。

以前村民家中有紅白喜事,親戚朋友相互幫襯就把事情辦了。可是近年來,不少村民不將心思和精力放在通過發展生產發家致富上,而是挖空心思找名目,辦“無事酒”。從孩子滿月、過生日到新居落成、開業等,辦酒名目五花八門,規模越來越大,禮金也水漲船高。受疫情影響,村民取消了聚眾宴請,但這種風氣需要從根兒上治,用制度的藩籬將其扎牢。

王鋒下定決心,從源頭治亂,以完善村規民約為抓手,深入推進基層民主制度改革,積極爭取全體村民的支持和參與,遏制農村大操大辦行為,為促進鄉風民風好轉開出了一劑“良方”。他帶領村“兩委”成員進門入戶,傾聽村民心聲,把完善村規民約的道理講通,廣泛聽取村內老黨員、新鄉賢等各方意見,制定並通過禁辦除婚喪嫁娶以外無事酒的村規民約,湧現出孫發旺、孫金寶等一批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鋒:當好脫貧攻堅“繡花人”

東河區道德模範巡講專場

為打好防疫和脫貧“雙贏”戰,東富村全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用“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美德少年”等先進人物事蹟引領人,一批批脫貧攻堅、移風易俗等領域的模範人物脫穎而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婚致貧、因婚返貧的現象,也為精準扶貧補齊精神上的“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