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婚,雍正含淚賜死兒子,才知父皇為何不對九子奪嫡下死手,你怎麼看?

張天承


首先,雍正並沒有賜死三阿哥弘時。

雍正討厭這個兒子是事實,雍正四年二月,他把兒子弘時過繼給了允禩,這個他稱之為“阿其那”的最討厭的人。

雍正二年,雍正就開始表露出對胤禩的厭惡。雍正四年正月,胤禩被革去皇族象徵“黃帶子”,時隔一個多月,弘時就被過繼給有兒子的胤禩。

想想,雍正是多麼厭惡弘時。把自己的親兒子過繼給最討厭的政敵,我想從人之常情來講,很有可能弘時很傻地參與了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而且是站在胤禩的隊伍裡,肯定還有幫胤禩害過雍正。

所以雍正才會把她過繼給胤禩。而且這還不夠解恨,雍正五年弘時也被削除宗籍,理由是放縱不謹。雍正五年八月,弘時抑鬱而死。


其次,康熙總的來說是比較寬仁的。

一方面是沒有必要殺子,在九龍奪嫡中,雖然很多阿哥有些表現都比較出格,但是大多數都還在他可控範圍內,也就沒有必要對自己的兒子下比毒手。

另一方面,康熙心腸軟,對自己的政敵,比如鰲拜,鰲拜訴一訴自己的功勞,康熙就不忍心殺了,更何況九龍奪嫡中的都是自己的兒子。

最後,弘時的死和弘曆大婚並無關係。

弘曆大婚於雍正五年七月,弘時死於雍正五年八月。二者之間並無很大關係,更不可能出現雍正在乾隆大婚時賜死弘曆。其實,小丞相認為,弘時根本不是弘曆的對手,雍正也並沒有因為要替弘曆掃平障礙而賜死弘時。

雍正本來就喜歡弘曆,而不喜歡弘時。也有可能因為雍正偏心,弘時才會和胤禩走的近。如果雍正只是單純認為弘時會影響弘曆登基,何必要那麼早將其過繼給胤禩,直接乾脆解決掉弘時不就得了。

您覺得小丞相回答的有道理嗎😊有的話歡迎關注[小丞相123],瞭解更多內容(๑>؂

小丞相說史


首先我想講一下,正史中雍正沒有賜死他的任何一個兒子。

在雍正皇帝的一生當中一共有十位皇子,這十位皇子的結局是:

1、皇長子:愛新覺羅·弘暉,1697年出生,到了1704年的時候去世,去世以後被雍正皇帝追封為端親王。

2、皇子:愛新覺羅·弘昐,1697年出生,但是在出生兩年後也就是1699年的時候就已經因為夭折去世。

3、皇次子:愛新覺羅·弘昀,1700年出生,在十歲的時候也就是1710年因為生病去世,年僅十歲。

4、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出生,因為自己的品行不端被雍正皇帝削去宗籍,最終在1727年的時候因為抑鬱而死。

5、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出生,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在還是皇子的時候被封為寶親王,雍正皇帝駕崩以後繼承皇位改年號乾隆,在1799年因為生病去世。

6、皇五子:愛新覺羅·弘晝,1711年出生,曾經與乾隆皇帝一起被雍正分為和恭親王,因為是乾隆皇帝的弟弟,所以深的乾隆皇帝的喜愛,在1770年的時候因為生病去世。

7、皇子:愛新覺羅·福宜,1720年出生,出生一年後去世,夭折。

8、皇子:愛新覺羅·福惠,1721出生,在七歲的時候因為生病夭折去世。—1728年),追封懷親王,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

9、皇子:愛新覺羅·福沛,1723年出生,在出生不久後就夭折。

10、皇六子:愛新覺羅·弘曕,1733年出生,在乾隆皇帝繼位以後被封為果郡王,在1765年自己三十二歲的時候去世。

題主的問題估計是基於某一部電視劇來問的,清宮戲很多,最著名的雍正賜死自己兒子的橋段應該出現在《雍正王朝》那麼就這部電視劇,我來聊聊雍正為何要賜死弘時,他賜死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是雍正王朝中最經典的一段戲,雍正登基以後,弘時和弘曆爭權奪位,其實也是九子奪嫡的一個簡單映射,因為其中依然有著八爺胤禩的參與和幕後助推。科考舞弊案弘時出賣考題,導致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被問斬。後來三阿哥弘時被八爺硬是抓住了小辮,因為張廷璐死前將真相告訴了八爺。從此弘時就走上了一條由八爺助推下的奪嫡之路。八爺逼宮,弘時中幫助八爺,讓關外鐵帽子王的將軍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企圖實現八王議政。最後在十三爺,五阿哥弘晝,張廷玉的幫助下,雍正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綜上來看,對於“弘時”的死,我覺得就6個字可以概括:自作孽不可活。

按照雍正殺死弘時時候說的話,他覺得弘曆沒有弘時的心狠手辣,沒有弘時的心機,弘曆鬥不過弘時。雍正想想剛剛結束的逼宮,當初就是因為自己的一念之仁,為自己埋下了如此巨大的禍根。弘時太像胤禩,為了避免弘曆重蹈自己的覆轍,雍正決定做那一個殘忍的父親,替弘曆揹負不好的名聲。

雖說自古皇家無親情,但是虎毒還不食子,雍正大概也能明白康熙不忍下手的苦衷了吧。


吾悅唯塵


乾隆大婚,雍正含淚賜死兒子,才知康熙如何不對九子奪嫡下死手,這問題有因果關係嗎?


  • 歷史上康熙大帝就是因為沒有處死兒子之心才造成了九子奪嫡的局面,說是考驗,更是無可奈何之局無可奈何之心!
  • 雍正為了避免九子奪嫡的慘劇重現設置了秘密立儲的制度。書寫兩張諭旨,一由皇帝親藏,另一放於“正大光明”匾後;先皇駕崩之時兩張渝旨對照無誤確立繼承人。

雍正含淚賜死兒子自然無從談起,只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為了豐富劇情而作的設定情節,表現皇家權位之爭的殘酷,以及對雍正狠辣無情的形象再塑造。

《雍正王朝》賜死的兒子叫弘時,弘時做了件自尋死路的事,就是與雍正囚禁的兄弟們親近!

弘時同情囚禁的叔父們,時常在雍正面前替叔父們講些好話並且還和未囚禁的八叔、九叔聯繫和走動,這明顯是走胤禩的老路,要以和善的形象收買人心,並在雍正面前留下知禮至孝賢王的印象,這心思打算了算盤,正觸及了雍正心底之痛。

這種行為在雍正看來就是老八指導弘時做出的套路,在兒子們埋下奪嫡的種子,挑起手足相殘的禍端,以報當日之仇。

不管弘時牽涉有多深,奪嫡勝出的雍正馬上作出了應對,因為雍正知道當初奪位有多驚險,絕不能讓事態重演,置己身於危機之中。只有將奪嫡的種子消亡於萌芽,除掉兄弟還存在的幻想,消滅叔侄勾結的可能性,這樣才能威懾人心,使政局穩定。

雍正當即剝奪胤禩“廉親王”的爵位,免除總理事務官職,削去宗籍,進行圈禁,賜名“阿其那”,意喻豬狗不如,可想而知雍正對這個誘導兒子的兄弟有多恨!

同時圈禁老九,再囚禁弘時,將奪嫡之禍消彌無形之中,也在警告拉幫結派的大臣,明知故犯,罪責難逃,皇子犯法,同罪!

弘曆大婚一日,雍正痛苦作出了決定,為了弘曆的順利登基之路,自己做了黑手,除掉老八的影子弘時,態度鮮明地表示支持弘曆這個未來的儲君,要給弘曆留一個無紛爭安定的基業。

《雍正王朝》的情節講完了,再看下真實歷史是怎樣的。

弘時自作聰明之舉釀下了苦果,觸動了雍正的心裡禁忌而被剝奪了繼承權,過繼給老八胤禩實則斷絕了帝位的爭奪的權力。

弘時確實是個有點叛逆的人,對弘曆立為太子非常的不滿,認為傳統長者為先,自己能力並不不比弘曆差,因此有意無意把雍正和老八胤禩當初的事搬出來,言外之意應該兄弟競爭,勝者上位。

這好比在雍正心頭上挑刺,把曾經企圖掩蓋的事實又翻出來,而雍正的皇位又來得很多疑點,雍正對於兒子弘時的挑刺認為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一怒之下將其過繼給老八胤禩為子,既然喜歡提你八叔,你就去做個伴吧!

雍正把兒子當做一步監視的暗棋派在老八身邊,但這一佈局徹底打擊了弘時的信心,失去皇位繼承權的機會無疑讓心高氣傲的他無法面對現實,隨著老八被削爵賜名“阿其那”,明白自己成為了雍正的棄子,於此鬱抑而終,年僅24歲。

弘曆即位,才為弘時正名,重新寫入皇家宗祠,一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道破了玄機,雍正為了避免兒子同室操戈,骨肉相殘才斷了弘時的前程,因為弘曆是康熙欽點的繼承人,是穩定當時局勢、平衡各方勢力的關鍵。



弘時的舉動成為了雍正清理舊勢力的藉口,於是徹底把老八打入了深淵,但雍正沒想到這一狠手也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如果說雍正流淚,恐怕流的是後悔之淚,是自己斷送了弘時的一生,應了那一句老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西遊夢紅樓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就有這樣的場景描述,弘時僱兇刺殺弘曆,後刺殺未遂,被雍正發現,雍正為了防止當年自己的奪嫡悲劇再次上演,故賜死弘時。這一劇情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只是編劇為了劇本創作的需要。俗話說的好虎毒還不食子,歷史上的弘時並沒有被雍正直接賜死。

真實的歷史上,弘時對弘曆被立為太子的事情十分不滿。自古都是“立長不立賢”,並拿自己老爸雍正帝和自己的八叔胤禩爭奪皇位的事情作為自己的理由。雍正帝本就對當年那段爭奪皇位的事情閉口不談,奈何自己的親身兒子還反覆提起,這一點深深的刺痛了雍正帝的心,氣憤之下將弘時過繼給當時身為廉親王的胤禩。而後雍正帝為了鞏固地位,消除異己,將廉親王胤禩從皇室族譜中除名並加以軟禁,而作為名義上 “兒子”的弘時自然也是不可倖免。再之後沒多久,年僅24歲弘時突然死了。直到乾隆帝繼位後,才稱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是“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把他重新寫入皇室宗祠當中。

對於弘時的死因,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關於雍正殺子的說法,也都是人們的猜測,個人覺得,父親殺害兒子這個不至於,因為雍正成年的兒子並不是很多,而且雍正剛登基的時候和弘時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中國歷史秘聞軼事


康熙皇帝可以稱得上是清朝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平定三番,收復臺灣,平定葛爾丹叛亂,開啟了康乾盛世。康熙不僅是一個君王,而且還是一個慈父。康熙總共24個兒子,並且並沒有對他們區別對待,每個皇子到了最後都變得十分優秀,所以最後誰繼承皇位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面對最後九子奪嫡的尷尬局面,康熙也是十分的頭疼。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皇帝只能夠有一個,總不能九個兒子都當皇帝。康熙皇帝為了避免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手足相殘,請出了清朝祖制,對皇子們進行了帶有懲罰意味的圈禁。

但是康熙的這個圈禁可不是關在大牢裡面,而是有一個專門的住處,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只是當做放鬆一下心情。但是因為一些皇子的做法實在是過於過分,康熙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將他們圈禁起來,到最後沒有一個皇子死在康熙自己的手中,康熙仁慈確實是實至名歸。

但是他們這些皇子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將會死在自己親兄的手上。雍正獲得皇位的過程十分的驚險,以至於有些人認為雍正是因為篡改了遺詔才獲得了皇位,所以他對之前與他爭奪皇位的兄弟絲毫不留情面。

  1.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被雍正禁錮在鹹安宮,派重兵把守,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被囚禁致死。

  2. 三阿哥胤祉:本沒有參加爭奪皇位,但雍正以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胤祉發了一句牢騷,被雍正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於幽靜處。

  3. 五弟胤祺、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所有康熙的皇子基本都被雍正軟禁,不知康熙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不過題主所說的雍正賜死兒子,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七七談歷史


我認為這段出現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描寫雍正與弘時矛盾的劇情,基本上是符合歷史史實的。但是同樣也是有所誇大描寫的。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在弘曆結婚的那一天,含淚賜死了弘時。用這種雖然不想殺掉自己的兒子,但是又不得不將弘時殺掉的矛盾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將弘時殺掉呢?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弘時與八王爺走的太近。



當年雍正正處於“九子奪嫡”的風暴之中,面對著八阿哥、十四阿哥的聯合打壓疲於應付,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弘時也不支持自己,還時常向著老八,雍正也是非常傷心。

後來雍正做上了皇帝,準備清算那些政敵時,弘時依舊沒有眼力見的親近老八,還經常說他們的好話。

雍正無法容忍身邊出現了一個心懷異志的兒子,憤怒的將弘時過繼給了允禩。

第二:弘時與弘曆的皇儲之爭。



作為從“九子奪嫡”之亂中走出來的皇帝,雍正深深的明白皇儲之爭對於清朝會產生多大的傷害。為了防止自己的後代再次重現這次政治鬥爭,雍正便建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

可是雖然說是秘密立儲,雍正卻讓弘曆代替自己去景陵祭拜,這便立馬被人看穿雍正究竟想要立哪位皇子為儲君。

弘時也明白這個道理,深知皇位繼承無望,便愈發與允禩走的近。

總結:



雍正厭倦了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看到弘時對皇位不死心時感到深惡痛絕。而且弘時雖然說是雍正最為年長的兒子,但是和政敵允禩走得太近,更加令雍正無法容忍。

於是在雍正四年,弘時被革除宗籍,與允禩同時廢為庶人。次年弘時病死。

虎毒終究不食子,電視劇《雍正王朝》還是誇大描寫了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在清朝歷史上,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這幾個皇帝是最被人所熟知的。

相對於皇太極的驍勇善戰,康熙的文韜武略,乾隆的風流倜儻,雍正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可能就是“殘忍”二字了吧。

康熙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帝,總共有61年。

同時,康熙也是兒子最多的一位皇帝,總共有35個兒子,活下來的也有24個之多。

兒子眾多,煩惱也眾多。康熙一生中最大的煩惱可能就是來自於家事,而不是治國大事。


(康熙劇照)

由於康熙在位時間非常長,所以他遲遲沒有立儲,再加之他對自己的每個兒子都比較寵愛。

這樣就致使所有的阿哥都以為自己有成為未來皇帝的可能性。

所以,就出現了歷史上讓後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九子奪嫡。

在這場鬥爭中,九位皇子互相殘殺,各不相讓。這場手足奪權中,四阿哥成為這場兄弟鬥爭中的勝利者。這位四阿哥就是雍正。


(九子奪嫡)

傳言中雍正是通過把聖旨“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於四子”而獲得皇位的,其實這應該是後人對他的誤解。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人入關,雖然他們積極向漢人學習,講漢話用漢字,但是他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語言文字。

所以,在重要決策時,清朝一般漢文和滿文雙語同時存在。

立儲,這關係到社稷天下的大事,肯定也是滿漢文雙份的。

所以,即便是能把漢文中的“十”加一筆變成“於”,滿文也是無法更改的。


因此,雍正通過篡改聖旨奪位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被人抹黑的)

在這場鬥爭中,康熙被兒子間的鬥爭搞得心煩意亂,大為惱火。

於是他對參與其中的皇子採取了圈禁的刑罰,雖為圈禁,但其實就是閉門思過而已,並未對其人身安全完成任何威脅。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虎毒尚不食子,更何況是人類。

但是,雍正即位後,就開始想方設法得去剷除異己。支持他的大臣年羹堯,自己的舅舅隆科多,都先後被賜死,如果這些尚可理解,但是賜死自己被圈禁的兄弟就未免太過殘忍了。


(雍正劇照)

雍正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也是為了對九子奪嫡的報復,雍正把圈禁變成了變相的“死刑”。

先後八阿哥,九阿哥,三阿哥都死於其中。如果你覺得這就叫做殘忍,其實更殘忍的還在後面。

雍正一生中有十位皇子,然而當他即位有資格去立儲的時候,只有四位皇子了。

雍正為了避免出現自己繼位時的九子奪嫡鬥爭重現,所以他明確立儲,只不過他這次是秘密立儲,這也是歷史上首次秘密立儲,只有他自己知道哪位皇子是未來的皇位的接班人。


在這次立儲中,很多人認為大阿哥弘時(其實應該是三阿哥,前面兩位阿哥早早就夭折了)就是未來的皇帝。

於是,這些大臣就千方百計得討好弘時,為自己尋找未來的靠山,其中就有八皇叔和九皇叔。

在這過程雍正再三警告弘時不要跟八皇叔和九皇叔走得太近。

然而,弘時心直口快,再加之仗著自己可能就是未來的皇帝而有恃無恐,再加之,他時不時就流露出對雍正當年九子奪嫡的不滿,並對八皇叔和九皇叔抱有同情憐憫之心。

這些都讓雍正極為惱怒。但是,弘時當時已經成年,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兒子,所以雍正對他一忍再忍,但是內心依然存有芥蒂。


(《甄嬛傳》,雍正劇照)

而此時,雍正的另一位皇子,四阿哥弘曆因自己母親為出身卑微的宮女,所以在宮中一直謹言慎行,言行舉止異常低調。

雖然他也對雍正參與九子奪嫡的行為深感不解,但是卻從來不表現出來,平時對雍正也是寬言相待,所以極得雍正歡心。

(《延禧攻略》,乾隆劇照)

後來,弘時的兒子夭折,雍正對弘時的忍耐之心開始動搖。

這怒火終於在弘曆大婚的時候熊熊燃燒起來,雍正賜死了弘時,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

弘時死時年僅24歲。 其實細想,一位父親怎麼會忍心殺死自己的親骨肉呢?

這其中可能既與雍正的剛烈的性格有關,也與作為皇帝穩定江山社稷大局有關,當然也與弘時張揚跋扈,有恃無恐的行為有關。

總之,不管原因如何,最終結果都是讓世人給雍正冠上了“殘忍”的稱號。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九子奪嫡中勝出,是為雍正皇帝。後人收集雍正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


康熙時期的九王奪嫡


康熙在位時間61年,是清朝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年。他智擒鰲拜,平定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大破準噶爾。但是在取得這些驕人戰績的同時,最令他頭疼的事是當時的“九子奪嫡”。


(雍正)


康熙子嗣眾多,光兒子就有35個。本來,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阿哥胤礽被立為太子,此時,胤礽還是個咿呀學語的兩歲娃娃。可是,後來,胤礽開始結黨營私,父子關係不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之後,眾多阿哥們似乎看到了希望,於是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皇長子胤禔、太子黨胤礽,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祀在首次太子被廢后,經過努力看到自己無望成為太子,於是後來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同時,十阿哥附庸八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胤祥支持四阿哥胤禛。其中四爺黨和八爺黨競爭最為激烈。



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庶長子胤褆提議八阿哥胤祀,同時又說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並嚴加提防。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欲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後把胤祀關押,又釋放。四阿哥開始是太子黨,太子一度被廢時,站出來為太子發聲。後來太子二度被廢,四阿哥一看太子無望,於是也開始拉班子,窺視儲位。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終年69歲。隆科多(步軍統領)宣讀了康熙的遺詔,宣佈皇四子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2013年,遼寧省檔案館新館首度展出的“康熙遺詔”,上面寫著: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雍正秘密立儲


雍正登基後,與康熙皇帝一樣,非常勤政。他充分吸取了康熙在廢立太子時引發的九王奪嫡的教訓,開始實行秘密立儲制度。


但是,雍正在立儲時,只有四個兒子可以參考,因為皇長子和皇次子均早夭:


  • 三子:愛新覺羅·弘時(1704—1727年),生母齊妃。

  • 四子: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寶親王,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 五子:愛新覺羅·弘晝(1712—1770年),和恭親王,生母純愨皇貴妃。

  • 六子:愛新覺羅·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謙妃。


其實,雖然民間傳說雍正四子弘曆最受他的皇爺爺康熙喜歡,12歲時被養在宮中。但是其實,雍正在三子弘時身上也寄予了厚望。由於,雍正的嫡長子和皇次子的早夭,三子弘時已經成了實際上的皇長子了。而且,三子弘時比四子弘曆年長七歲,弘時的母親當時是側福晉,而弘曆的母親則地位還低一些。


開始,雍正帝繼位初,闔家遷入皇宮,已經成婚的弘時亦同住宮內,父子情分尚可。隨後,雍正為弘時擇師,重點培養他,希望他能有所長進。


(乾隆)


早在雍正帝繼位前,弘時對於允禩等人,即有一定好感。弘時與雍正的政敵允禩走得近,自然就不討雍正的喜歡。雍正即位不久,在康熙帝週年忌辰,雍正帝並不親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其前往。從中,可以看出雍正已經把弘曆當做心中的繼承人了。


雍正三年,弘時被逐出宮廷,令為允禩之子,原因是,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在雍正四年,弘時被黜宗室,交與允裪養贍。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弘曆賜成大婚,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 。同年八月初六,弘時被削宗籍。隨後,弘時去世,年二十四歲。


但是弘時是鬱鬱而終,還是被雍正賜死的呢?筆者傾向於後者,虎毒不食子,雍正兒子不多,此時有且只有四個,且弘時已經無力與弘曆抗衡,而在一年前,雍正四年,允禩、允禟也已先後故去,已經不會對弘時形成不利的影響。雍正為何要殺他呢?


而比弘曆小一歲的,雍正的五子弘晝則不想捲入權利的漩渦中,率性而為,敢於在朝堂上和大臣打架;敢於給自己多次辦葬禮;也敢於和乾隆說實話。乾隆對他也關愛有加,對弟弟一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行為也不計較,這都源於弘晝沒有對他的皇位造成絲毫威脅的緣故!


而雍正的六子弘曕出生於1733年,比乾隆小22歲,乾隆25歲登基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娃娃。


乾隆的兄弟少,皇位的競爭對手比較少,他自身又很優秀,不想勝出都難。


歷史漫談君


歷來史學界對雍正帝三子弘時的死亡問題歷來存在爭議,有的學者認為弘時之死是雍正帝下令處死的,有的學者認為其是被父親削除宗籍後抑鬱而亡。

雍正帝

但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傾向於後一種說法,也就是弘時是最終抑鬱而亡的觀點,而不是雍正帝賜死。因為在弘時被撤去黃帶後,由其皇叔允祹約束養瞻。這比允禩親子弘旺在其父獲罪後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情況,尚強出許多。這就看出雍正帝對這個兒子還是不忍心處死。



影視劇中的弘時

但為何雍正帝與三子弘時之間關係這僵化呢?實際上,父子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反映出公開實施秘密建儲初期,清朝內部因皇權傳承問題,引發出父子之間的激烈衝突。這與康熙晚期儲位之爭之間,具有內在聯繫,是康雍之際清朝皇位繼承製度演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胤禩


在康熙晚年時期發生九子奪嫡之時,作為雍親王的三子,他是親眼看到了叔叔之間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而發生的種種故事,這裡麵包括結盟、幫派、互相傾軋,親情早已不復存在。而在這個過程中,弘時在感情傾向上與自己父親之間產生了分歧,他傾向於父親的對立面允禩有了一定的好感,所以才導致雍正帝將其趕出皇宮讓其作允禩的養子。


胤祹

而在雍正帝開始實施秘密建儲的時候,弘時自然就被排斥在立儲之外。而這讓父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的惡化。而且在秘密立儲之後,雍正帝對於自己所立儲的對象已經表現出很明顯的傾向性,外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雍正帝秘密立儲的對象,這讓弘時進一步認清自己根本就沒有機會了,自此弘時與允禩走的更近,逐步走到了皇權的對立面。

最終在雍正四年即1726年二月十八日被削除宗籍,由允祹約束養瞻,後於1727年八月抑鬱而亡。



乾隆在當寶親王的時候大婚,雍正皇帝為了給他鋪路,而賜死了和他爭奪儲位的哥哥弘時。這是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裡面的片段,不過在歷史上雖然不是這個片段,但是雍正皇帝也等於是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弘時。



紅石是當時雍正皇帝的長子,在封建王朝繼承皇位的時候應該佔有比較優勢的地位,可惜雍正皇帝對他不感冒,雍正皇帝看中了他的弟弟弘曆。雖然沒有明著立弘曆為太子,但當時弘曆早早的就當上了親王,而弘時還只是一個貝勒而已。事實上從這點看出,雍正皇帝對弘時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指望。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歷史上很多帝王雖然非常狠毒,但都對自己的兒子是捨不得的。不過雍正皇帝讓人感覺到恐怖的,就是他居然能為了事業,最終把自己的兒子弘時給弄死。雖然不是他直接下的手,但是他將弘時過繼給自己最恨的八王爺胤禩,而弘時不久之後就莫名其妙的死亡了。



至於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由於他是把雍正皇帝放在正面上進行歌頌,所以似乎雍正皇帝的一切都是迫於無奈。不過我覺得雍正皇帝還是一個心比較狠的人,別人說血濃於水,可是雍正皇帝可逼死了不少的他的兄弟,也逼死了他的一個兒子,其他的皇帝恐怕很難和他相比。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