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國漫需再接再厲

首先作為一名從公測玩到80級的老WOWer(魔獸世界玩家),我非常喜歡《我叫MT》這部作品

,曾經對它滿懷希望,可惜它似乎並未能滿足我的期許。

近年來國漫的不斷興起,讓人看到了國漫的復甦之勢,但是崛起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如果把動漫比作“孩子”的話,我們觀眾就是“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是自己“親生”的就嬌慣,溺愛只會阻礙成長。雖然近年來國漫整體水平呈上升之勢,日漫卻有衰敗之頹勢,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漫尚需繼續努力。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小豬佩琪》市值幾百億,一年吸金幾十億,絕不是因為僅僅孩子喜歡而已。

有些觀眾對於一部動漫特別熱愛,愛到不允許別人來批評,殊不知只有敞開大門,接受意見,才能夠進步。比如《喜羊羊》、《熊出沒》、《蠟筆小新》《小豬佩琪》,這幾部

三歲小孩子能夠看懂,但是僅僅作為一名觀眾,你對這些作品的認知可能還不夠全面。只有經歷動漫愛好者、動漫創作者、孩子和家長多種身份之後,你才會有一個完整而客觀的認知。

一部作品好不好,不僅要你覺得,還要大部分人覺得,不僅要一個國家覺得,還要世界覺得,如果這樣說,顯然後兩部作品是更優秀的。而作為一部兒童動漫,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①價值觀是否利於孩子的成長

從價值觀的傳遞上,顯然只有《小豬佩琪》是適合三歲小孩子的,而其餘三部都加入了過重的成年人價值觀取向,這是由於在寫劇本的時候沒有考慮好

。但是《蠟筆小新》本來就不是子供向,但是前兩部還有多少成年人會看。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喜羊羊》的定位是5~13歲,但是評級的話起碼12+,要知道蠟筆小新是12+。

傳遞成年人的價值觀本身並無太大的錯誤,但是比如紅太狼的婚姻觀念,光頭強的職場觀念,這些明顯帶有負面價值觀的東西到了孩子身上,就會破壞他眼中世界的美好和純真。雖然這些個東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變化,但是世界的渾濁需要年輕的純真來洗刷,不能夠過早地將希望扼殺了

②家長是否願意陪孩子一起看

家長基本逃不過陪伴孩子一起看,所以《小豬佩琪》的劇情不僅考慮了孩子,更考慮了家長。而前兩部家長之所以不希望給孩子看並非家長冥頑不顧,只是因為你還不是家長。

以上的分析是為了對《我叫MT》進行評判的基礎,我熱愛國漫,但是我不愚愛,高度讚揚一些走出國門的動漫之外,理應認識到不足,並且大膽說出來,提出改進建議,是為了我們這些觀眾未來能夠欣賞到更好的作品。

《我叫MT》劇本上的差強人意

《我叫MT》同期實際上還有一些國產作品,比如《聯盟的勇士》、《倒不了的塔》,可為何獨說它呢,正是因為期望過高,而《我叫MT》也有著足夠的集數卻沒能達到應有的高度。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我叫MT》的OP爆燃,可以說一首歌唱出了整個副本的感覺,就是和聖鬥士星矢有點像那首歌。

拋開純客觀的因素,比如每集時長虛(若森系列最明顯,但是這可能受制於成本),聲優水平,動畫的製作水準,單純說劇本問題,這就包括了劇情的設計安排和人物的塑造。一個觀眾和一個動漫作者的視覺的角度有很大區別,一個看小說的人和一個寫小說的人亦會有不同的見解,當我是一個純欣賞者的時候,我只是覺得《RE.0》很好看,而當我自己開始寫小說和漫評之後,才發現它情節的巧妙和人物塑造的令人印象深刻。

看過《我叫MT》的觀眾想必還有相當一部分沒玩過WOW,WOW的精髓有兩個,一個是PVP,一個就是PVE,PVP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玩家對戰,但是《我叫MT》卻沒能打出競技場的精彩,反觀《OVERLOARD》骨王和夏提雅的一戰堪稱PVP經典教學。而PVE就是所謂的副本打怪,可以說副本雖不是WOW開的先河,卻是靠著WOW發揚光大的,但是這一方面《我叫MT》也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最經典的MC(熔火之心)和兄弟會之劍僅僅都是一筆帶過,而KLZ(卡拉贊)的經典也沒能展示出來,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超神學院》非常棒的國漫,除了對白有點尷尬。

①劇本的隨意性

《聯盟的勇士》和《啦啦啦德瑪西亞》是同一個作者,後者更是《超神學院》的前身,如果你沒有看過的話,你很難想象他們都是同一個作者。許多不好看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寫劇本的這個人只是把這件事當成是了一份工作,並沒有用心對待,這點在《我叫MT》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縱觀這麼多季《我叫MT》,誰能告訴我主線到底是什麼,到底想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伏筆什麼時候才打算告訴觀眾,中間許多無意義的水劇情又是為了什麼。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同樣是WOW,《聯盟的勇士》劇本要更用心一些。

②對白的隨意性

對白的隨意性除了在《我叫MT》,也在其他動漫中體現過。我曾經說過《超神學院》的對白尷尬,這已經不是一二個觀眾這麼認為了。我所謂的尷尬並非指的是關於一些科學理論的闡述,而是在於在某種情形下,這個角色應該怎麼說話才符合他的人物設定和性格,而聽到他講話的另外一個人該如何去接話,才不會使得氣氛顯得很尷尬。

作為觀眾你可能不太能夠理解我所說的,但是但凡寫過小說的人都明白一件事情,一旦一個角色定型了,他的發展有的時候不受作者的控制,因為在某種情形下他就該那麼做事和說話,而如果作者強行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改,情節就會顯得突兀。而接話更是一門藝術,許多小說對白尷尬的原因就在於此,畢竟一個作者要分飾幾個角色,扮演的好了會不會有點精神分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其實角色在接話的時候動不動就“呵呵”、“哈哈”或者乾脆沉默了,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編劇沒有想好該怎麼接話,試圖就這麼搪塞過去。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中後期全員降智,靠裝瘋賣傻推動劇情嗎。

③人物角色的鮮明和個性

人物角色的塑造上《我叫MT》一開始還是比較成功的,只不過越到了後面,越感覺全員降智了,無論是大小姐、呆賊、劣人等等,都給人一種被降了智商的感覺,即便是好像大智若愚的會長,都快看不到智了,只剩愚了。誠然,《我叫MT》是有許多有趣的地方的,但是篇幅過多的靠著角色裝瘋賣傻一樣的搞笑其實一點都不好笑

,真正的幽默還有許多手段,比如對比反差的《全金屬狂潮》,玩梗上天的《笨蛋測驗召喚獸》。

其實動漫製作中是有角色設計師這個職位的,不知道《我叫MT》的角色設計師們是不是有以此為戒,再接再厲,創造出更優秀的人物來。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記錄的地平線》副本戰鬥堪稱一絕。

其實《我叫MT》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夠把副本的精彩展現出來

,相信許多觀眾也一定很懷念WOW中的副本設定,我曾經帶著這份遺憾看了許多動漫,直到遇見了《記錄的地平線》。它雖然也沒有40人的宏大陣容,但是卻將副本中指揮的重要性,團隊之間的配合,BOSS出來的緊張感,DPS(每秒傷害值)、仇恨和治療的重要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摸屍體”開裝備的不確定性和黑手沒有表現出來了吧。

動漫到底是商業作品

比起日漫,我更喜愛國漫,畢竟母語聽著更親切,畢竟是“我們親生的”,但是正因為愛之深,所以才要鞭策。別忘了動漫本質上是商業作品,而商業是要逐利的,觀眾一味的忍讓和買賬只會讓作品的質量逐漸下滑。其他的客觀都能夠找理由,比如成本有限、人才缺乏,但是唯獨劇本也就算劇情的設計和人物的塑造,用沒用心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叫MT》的“退熱”:劇情不行是“硬傷”

《倒不了的塔》一部優秀的DOTA衍生劇,卻沒有後續了。

近年來日漫越來越難安心下來好好做一部精品了,投資人寧可投資十部一般的番劇,企圖賭一把也不敢全押一個了。所以我們熱愛國漫,熱愛一部作品的同時,更應該帶著辯證和審視的眼光,褒揚那些值得表揚的作品,批評那些應該改進的動漫,這樣我們的未來才能看到更多的優秀佳作

願越來越多的國漫走出世界,引領未來動漫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