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不懈怠 教研不停擺——火箭軍工程大學文職人員立足崗位強化擔當作為紀事

■吳熙昊 本報特約記者 鍾福明


臨近子夜,寒風凜冽。

火箭軍工程大學圖書館保密室裡依舊透著亮光。加工、清點、分類……該館文職人員華仙,正在根據各學員隊新學期的課程計劃,抓緊對保密教材逐一編號入庫。她說,受疫情影響,為確保學員一返校就能用上保密教材,圖書館擬改進服務保障方式,由過去學員隊保密員前來請領,變為按隊別送書上門,看似只增加了一個工作環節,但由於保密室人手有限,面對不斷逼近的開課時間,必須上緊發條、開足馬力往前趕。

在該校某實驗室,導彈工程學院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高琛,也在挑燈夜戰。作為某體系建設專項任務負責人之一,從2月4日解除隔離觀察後,他就一心撲在工作上。一個多月來,他根據上級聯審意見,抓緊對某器材“十三五”建設方案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同時系統梳理建設成果的相關材料,緊前為即將召開的某體系建設研討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面對疫情,該校教學科研和服務保障各條戰線的文職人員,根據學校教學訓練計劃調整安排,和現役軍人一起,立足本職崗位,積極主動作為,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高效開展教學科研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中心工作的影響。

“雖然網課優勢很明顯,但是這次準備時間很短,必須先給教員們普及線上教學的相關技能。”疫情發生時,該校基礎部副主任劉延飛正籌劃科研學術工作,研究年度大項工作和主要學術交流活動,申報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等。疫情防控中,他意識到,如果推行線上教學,不涉密的基礎課程必然成為線上教學的主力,基礎部必須緊前籌劃。

如何申請“雨課堂”會員?如何去除聲音噪音?作業如何提交和批改?……為了幫助教員及時解決線上教學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劉延飛發起組建了“火線教學”交流群,分享自己網絡授課的經驗,解答大家在授課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全校270餘名教員加入該群。

據瞭解,作為首批現役轉改文職人員,劉延飛是該校最早開始研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教員。兩年前,他就開始研究利用“雨課堂”輔助教學,其所在的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團隊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去年還獲得了陝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一流本科課程,成為該校首門也是目前唯一一門獲此殊榮的課程。

為了確保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該校基礎部結合課程特點和師生現實條件,採用推薦網上優質課程平臺、教員直播、錄播等教學模式組織線上教學。他們專門彙總下發了學堂在線、中國大學慕課和軍職在線等國家和軍隊教學資源,編寫了《推薦網絡學習平臺使用方法說明》《基礎課程28天網上學習總體安排》和10餘份具體課程的網上學習實施計劃,指導各教研室有序開展網絡教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部分教員缺乏相關網絡教學和直播設備的實際,他們抓緊購置攝像頭、手寫板、麥克風和直播支架等80餘套設備供教員使用。據統計,該部已經開設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模擬電子技術等網絡課程18門,參與線上教學的教員中文職人員有56人。

劉延飛分管基礎部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室工作,對於各教研室線上教學做法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針對教員在空間上與學員分離、對學員的學習缺乏督導、互動少,測試時學員只能依靠自覺自律,以及網絡容易卡頓等問題,物理教研室採取“金課自學+定時輔導+網上測驗+有效督察”四位一體的網絡教學模式,最大限度減少教學對實時網帶寬的需要;電子信息技術教研室採取“Bilibili直播+雨課堂互動”的模式受到學員歡迎,課堂人氣很高;英語教研室文職人員,利用軟件推行英語遊戲化教學新模式,運用APP進行英語口語測試;數學教研室的文職人員,編寫了多套電子教材和《高等數學》電子練習冊……

“心欲奔跑,不在室小。”該校初級指揮系某教研室體育組的7名文職人員,分別針對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級學員制定了科學的周訓練方案。疫情發生後,又專門製作了系列居家訓練視頻,定期通過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讓學員“宅”在家中也能開展相關訓練。學員們紛紛留言:“硬核乾貨,一看就明白,一學就會做,足不出戶,也能開練。”

(《解放軍報》2020年3月25日 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