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后代不喜欢玩古玉,你晚年后将如何处置自己收藏的古玉?

玩古赏今


高古玉收藏是收藏文化,每一件高古玉都承载着神玉、王玉文化。你一定要自己读懂他,并将这文化内涵传给后代,剩下的你就不用担心了。











翔匀1128


这个问题提得好。关注者众多。虽然自己离晚年还有好几十年,但也可以提前考虑收藏处置问题。

我们先来学习下历史名人陈嘉庚是如何处置身后藏品的,再结合这一案例进行探讨

陈嘉庚是著名的华侨领袖,生于1874年,终于1961年,享年87岁。但早在1918年,即44岁时,人生刚刚过半,极有远见的陈嘉庚先生就已决定,逝后不将财产遗留给儿孙。

陈嘉庚于1956年9月倡办厦门华侨博物馆。1958年底建成,1959年5月正式开放。正式开放两年之后,陈嘉庚就逝世了。也许他身后之物都有了寄托,没了牵挂,才能安然离开吧。

华侨博物馆一楼是华侨历史简介馆,二楼是祖国历史文物陈列馆,三楼的自然博物馆,陈放着1000多件鸟兽、水产标本。三楼专题陈列馆则放着陈嘉庚先生的诸多个人收藏,有商周时期的青铜,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还有古代到近代的书画。但遗憾的是没有见到红山玉器。

今年我去博物馆参观时,深为陈嘉庚先生的精神所感动。以下附在陈嘉庚华侨博物馆所拍照片:


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和处置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是他的一片公心,也是理性,正如现在提倡的“共享精神”。古玉等文物收藏品,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属于全社会的。所以处置方式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性,像有些网友苦于后代不喜,出于一时气愤说要砸掉,或者随便送人,或者埋起来,这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可能不像陈嘉庚先生这么有钱,但完全可以在他倡议建馆的时候响应并捐款、捐物。

其次,是他对藏品的感情。从历史上看,相比古玉数千年的历史,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最多只是它的暂时保管者而已。而人与古玉长期相处中难免会有感情,正如唐伯虎一首诗所说:

“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却少得你,你却少不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

为什么“我”没了,“你”还可以有呢?这是因为真正对“你”有感情的“我”,会趁自己还在的时候,给“你”找好归宿,这样就算“我”没了,“你”还可以一代代的传下去。但儿女会是它的合适归宿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无法强求。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理解陈嘉庚先生的举动的深意了,先是决定不留财产给儿孙,后是倡办华侨博物馆。


那么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处置藏品?学习陈嘉庚精神,利用最新科技如区块链、5G和人工智能等等。

第一步,给藏品建立“身份证”。当前区块链技术成了热点,它的重要特点是不可否认、不可篡改、不可消灭等等。完全可以将它这些特点与5G技术结合起来,用在藏品保护上。具体的说,就是对藏品“验明正身”之后,用某种方式在藏品上植入芯片,此芯片加入区块链,可以唯一识别,不可篡改,同时可以发射信号,利用无处不在的5G随时接入物联网,随时在线。利用GPS或北斗卫星可以随时监控。


第二步,利用人工智能建立巨大的仓库,以共享方式保管藏品。由于每件藏品都有唯一“身份证”,可以由机器人进行传输、打包和存放,丝毫不乱,效率非常高。而且节约家庭存放空间,免去保管的麻烦。藏品的入库和出库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涉。如下所示:

第三步,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对已经入库的藏品进行在线处置。那时候处置已经极为方便,随时可以挂出拍卖,或者附上一些条约转赠给某些人或者机构。比如可以加上这些条件:“如有破译这古玉上的文字的人,经过专家确认后,则可获得此古玉十年保管权,但不得转让,十年后将其归还XX博物馆”,或者“将此玉无偿赠于首次成功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个人或者团体,以资鼓励”,或者“将此玉无偿赠于第一个登上火星的中国人,如其不接受,则将此玉拍卖后所得钱赠予他”,又或者“将此玉送往火星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因为我觉得此玉雕刻的是火星人。运输所需费用由当时拍卖我的所有其它藏品所得来支付,如有剩余,全部捐献此博物馆。”

总之,无论经过多久,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都会忠实的在你身后执行你生前的处置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对未来身后的藏品进行处置时,既要继承前人精神,也要充分利用最新科技,切不可被当前纷乱的世事所迷惑,做出一些令人后悔的事情。


玉在田


明代玉勒





南宫华亭


这个问题我很坚定也明确,我活着我捐,我死后后代捐,因为我认为一我的收藏品不属于个人而应归国家,二我的收藏品大多高规格价值不菲,孩子压不住有可能招致祸害。







大玩家711


高古玉皆有灵,收藏皆随缘!儿子不喜欢玩古玉的,就留下一代孙子孙女辈的,传承华夏高古玉文明源头!业余高古玉爱好者!个人观点!


王丰吾639


在北京玩古玩几十年,还没有遇到那个败家子把祖传宝物便宜出手的,就是家里东西多,也都是工薪层不可及的的价格出手。帝王级古玉太少,比官窑瓷器少的多,世界级大博物馆都不多,能拥有宝物的后代人家智商就不用操心了。


李冀农


古玉有灵,有缘者得之,真正的开门古玉是国家的资产,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我们个人只是暂时的保管者而已。后代子孙即使不喜欢,能卖的卖给真心喜欢的人,留几件精品尽量让后人传承下去,最终看缘分了


千古话玉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的说法,自古人们喜欢将“玉器”留给子孙,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有崇玉、爱玉、亭玉的文化传统,认为“玉德”包含了才智和情怀,这种文化也是其他很多国家不具有的,中国人认为玉石有灵魂的,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玉器不仅代表了物质财富,更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内涵,以玉器作为传家宝来见证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寄托家族成员的情感和精神,将家族的信仰寄付在传家宝上,留给后代,希望能够警示后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发达还是落魄,都要做一个像玉一样的人,温润、从容不迫、有气节、正直善良。

如果你喜欢收藏玉,后代却不喜欢,你收藏的玉该如何处理呢?

我认为(1)你应该从玉的价值和将玉作为传家宝的精神内涵,推心置腹的跟孩子交流,孩子是懂道理的,也会理解的。这样孩子也会知道你藏玉的良苦用心,孩子也会逐渐爱上玉。(2),如果你收藏的玉很多,晚年了应该处理部分,留下少部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为传家宝,孩子也肯定会象你一样把玉传给下一代的。


本昌谈历史


玉已成了中国人精神灵魂的载体,是不以人的意志存在的,承认不承认都无关紧要…古玉今后如何我从不担心,也从不用去想这些事…我爷爷也留下一些古玉,爸爸不怎样感兴趣,由叔父伯父处置,只要作传家宝就行…后有提议分四份抽签对应号码分给兄弟自行保管处理…爸爸抽到一分大多“不漂亮”的,反正是祖传的就行,一点意见也无…

我最初对古玉兴趣也不大,认为迷信成分过了…后来读书多了一些,知道古玉里有很多不解之谜,便找了些书看,才感玉文化的博大且神秘,皇权为什么要垄断玉器?而百姓则“怀璧其罪”?这里面一定有大学问…后又亲眼两次见玉器对人身的超想象补益而对玉器产生浓厚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后检视祖传使心灵得到了莫名震撼…决定终身爱玉敬玉和玉…一日不敬玉和玉则视为己过,玉之为神物古人当无妄语…

与玉结良缘,心体光明,胸襟磊落,心境和悦,天大地大…玉大益于我不可言传…有人认为,若乾隆不玩玉,他活不到89岁,当然,不玩玉活得比他长命的都有,但到皇上这地位的这般长命不多…我是自小见乡间八九十岁老人手腕大多有玉镯,世人说手腕有长寿穴最喜玉云云,然古籍中确有载“服玉(佩戴之谓也)者得玉寿”,老子曰“天乃道,道乃久”,玉完全可以是“乃久”的“道”中物,尊道者必寿…兴隆洼出土的玉器已经八千岁了,这世间能玩于指掌之物历八千岁还“健在”除玉以外恐无它物…这些事情对于玉或许还是小伎俩…

中华民族有八千年以上的玉器史,古玉器经历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天灾战乱,不堪回首的民不聊生…但玉器在人们心中的那份神圣丝毫没有减去,未来甚至更久远的将来一样且必定会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人杰所珍视珍重,并成为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

言不足信,但观如斯,尔往万岁,尔来万岁…





謝亞鐵


这个问题好呀,我已60岁了,不知道算不算老人了,喜欢收藏古玉,因经济没有多好,就是喜欢,现在就想出手一些藏品,可惜没有市场,各位朋友指点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