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情过后的经济及消费,大家怎么看?

扬哥的vlog


疫情现在还没完全过去,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复苏我们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带来的影响我是有切身体会。我有两家旅行社和四家培训机构需要支付房租水电和人员工资,这两个月来没有任何经营活动,未来的两个月我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我们也和员工商议了,复工之后工作时间减半,工资打折,疫情期间的工资折中发放。这段时间,我除了必要消费,我已经节省了很多,我相信大部分人也都会和我一样,控制之前不必要的消费,我也很希望疫情造成的影响可以尽快散去,重新恢复正常。


电吉他实验室


我们来一起简单聊聊~ 我们不用聊太大 太宏观 仅说我个人对于疫情之后 我会如何消费 和带来的影响~


1、我会如何消费~

(1)整体来说 会更保守 杜绝贷款 最大限度减少使用信用卡 花呗这些短期借贷产品 因为从这次疫情看 我们境外旅游业还没有复工 没有收入 但是有国内房贷压力 生存压力 在这些压力之下 我预估我只能坚持到今年6月 就会破产 ~ 让我认识到 还是要有足够的存款 才能抗住危机~

(2)如果有幸没有破产 大环境恢复后 我也会减少自己的消费 用于储蓄 应对下一次危机 当然我不希望有下一次~ 比如 星巴克就别喝了 喝速溶 牛排就别吃了 吃炖牛肉 红酒就别品了 喝啤酒~

(3)努力工作 争取获得更多的收入 增加自己的储蓄~

其实总体来说就是开源节流~


2、开源节流下是否会选择保险 股市 或者其它理财~

(1)保险 我已经有过好几份的 都是平安的 从体验上看 我基本对于保险彻底放弃 具体不说了~

(2)股市 10年的老股民 还没有解套 如果6月所有积蓄花完 将被迫割肉 这笔钱将用于后面3个月的生存 和支付房贷~ 之后短时间不会再进入股市~

(3)其它理财 以后我只放定期 和部分货币基金 主要还是要保守 保守 保守 并维持一定的灵活性~

总结以上 就是不在冒险去投资 还是要增加自己的储蓄 做好危机应对~


3、行业中朋友的想法

(1)作为海外的旅游业 今年我们业内已经共识 全年基本黄了 所以没饭吃 正常~ 我们没饭吃 没收入 即便是疫情过去 也无力消费 所以对疫情后经济刺激只有微小影响

(2)大多我们的客人 也透露 这次疫情让他们在今年的收入锐减 所以大多人今年也放弃了出行计划 更多的是在家里恢复元气 所以很多人应该不会报复性的去做疫情后的消费

所以我们判断 可能在疫情过后 会有一个小高潮 大家去消费 但是更多的人将消费 和理财方面做的更加保守~ 我想这次的疫情会让大家聪明起来~


4、复工的影响

我所在的菲律宾 现在有很多人失业~ 可以想到疫情过后 企业恢复生产的时候 会有一大波复工潮 这个时候 急于找工作的人会很多 企业可能会卡住位置 所以很多人的工资 还会低于疫情之前 这样有可能更加降低了大家在很多市场上消费的积极性~ 我并不是悲观 而是在菲律宾看到 很多人都在领救济金 这些人 和以后能回到工作上的人 主要消费方向还是在最基础的吃喝上 所以对于瞬间提升消费力 带动经济马上复原 恐怕还要有些时日


无量胖胖


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搅乱了春节本应欢庆的氛围,也打乱了经济运行的本来节奏。

具体来看,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对零售、餐饮、交通等人群聚集性行业带来了直接冲击,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不应忽略的是,经济体系自身拥有的修复向好的内生力量,以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有人担心疫情结束后经济走向,疫情之下,经济下行风险承压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短期。疫情的特殊性,让较少流动成为最好的应对举措。这对商业无疑造成巨大冲击,有预测认为这将对零售业短期造成至少对折的回落。这对于外部冲击中刚刚有所缓和的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考验,消费和投资一季度受影响已是一个必然事件,必须做好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经济继续下行的准备。

二是企业。企业的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假期之后人员返工难,生产秩序也会受到影响,若企业有感染者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这些对于企业都是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商业主,工资、房租等固定成本,都会成为他们难以承受之重。


三是外部。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疫情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这是必要的,也有利于全球更好地共同阻止此次疫情。但是,连锁的反应是撤侨、缩减航班、限制签证和旅行,甚至封锁边境,这对于中国对外交流和进出口影响,显然是不利的。

四是市场。近期与中国资产相关的A50期指12小时暴跌近8%,人民币急挫600点,全球股市出现全线暴跌,蛰伏的各种“唱空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

这些影响是存在的,也是必须正视的。但我始终认为,我们应该乐观,即使是谨慎的乐观,也是乐观。理由有三:

第一,这是个短期事件,是暂时的,不是世界末日,疫情已经得到了显著控制。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当年的SARS期间我们是如何挺过来的,经济参数也可以参照。只要消费能力在,没有消费的“消费”,后期还将消费,动力依然强劲。何况,我们的消费只是餐饮、旅游等面对面的消费直接损失最大。加上网络零售不减反增,这也有对冲效应。至于外贸的影响,如果是短期的就不必过于担心,政府出台必要举措保障正常生产秩序,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第二,对于未知我们越清晰,就越有信心。未知只有在未知时影响才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慌会逐渐消去、生产秩序会很快恢复。

第三,我们有足够的应对经验,也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承受这种压力和损失。

当然,乐观并不是来自于这种一一对应的解释,而是中国企业表现出的创造力,以及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如非典催生了淘宝,让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一路开挂,开启了一波数字经济浪潮一样。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红利,发展总是在变化中找到生机。


1.生命健康。疫情之后,生命科学必然会得到像数字经济一样的重视,也注定了生命健康产业的勃兴。数字不过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健康才是人类奋斗的起点和目的,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两拨科技产业浪潮交汇才有好戏看。

在这一点上,我赞成陈薇院士的观点,不要等疫情来了才去重视,我们要在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等生命健康领域支持一大批能坐冷板凳的科学家长期研究。我们还要倾注必要的资源,改革体制机制,支持培育一大批在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做大做强。


2.在线医疗。疫情为在线医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协作机遇。稀缺的医疗资源,防控下的限制流动,如何利用在线医疗下沉支持基层医疗系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演练。

当下正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关键时期,为减少人员不必要的流动,不少地区以及企业都已陆续开通了互联网线上问诊。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其提供的在线医疗平台的轻问诊服务上线24小时,累计访问用户数近40万,其中97%的访问量来源于湖北省,其中64%的用户集中在武汉市。

我们欣喜地看到,阿里健康、丁香医生、微医等一批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尝试。它们值得被看好。


3.在线教育。这无疑是一次重大风口。有人开玩笑,教育部门没能真正禁止的课外辅导被疫情禁止了。眼下孩子开学显然成了问题,孩子已接到通知节后在家上课,本就露出苗头的在线教育,何不快速反应、乘势而上?我相信机会的时间窗口不多,用好的企业必然有大发展。


4.家庭娱乐。我不叫它在线娱乐或在线游戏,是因为迄今为止,除了游戏,还没有很好的能供一家人的产品和服务。经过与我家“小神兽”的切磋,发现还是传统的五子棋、跳棋、飞行棋最受欢迎。直到今天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娱乐手段如此匮乏,王者荣耀还是麻将?寓教于乐还是VR体验?在丰富家庭娱乐的载体上,还有什么可以创新的,让家庭娱乐的产品“火”起来,值得期待。


5.厨房事业。疫情之下,待在家里成本最低,也是防控疫情的最好方式。但不出门,“菜篮子”成了问题,蔬菜配送到家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菜市场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场所,线上买菜则成了突破口。无论是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苏宁菜场还是每日优鲜,都卯足了劲来调度春节供应。

且不说阿里等大佬们的菜场事业,叮咚买菜、江山的“萝卜白菜”正风生水起。春节期间,“萝卜白菜”订单爆棚,这对企业的采购、仓储、配送、服务体验和管理都是巨大考验,挺过这一波,用户量、对企业的信任、口碑都将是新的层次、新的水平。


6.政府管理。不能聚众开会,就把会议开在钉钉上。高效决策、高效执行,让基层有更多时间为百姓办事,这就是简政。企业能,政府为什么不能?如果我们将此作为一个契机,优化管理流程,让干事的部门能决策,让监督的政府好监督,让具体的事情不用指示,让没有结果的会议再也不出现,这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7.国家治理。中央反复强调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处置相比,各地都有很大进步,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可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缺了人这个载体,现代化不可能实现。疫情能教育政府,也能教育大众,这就是负面事情背后的进步逻辑。我们大可不必丧气,遇到事我们不怕事,相反这恰恰是我们做好事的考验和契机。


8.资源共享。共享经济这几年很流行,也实践了若干领域,可很多模式最后都销声匿迹,但这个理念绝对有益。疫情之下,不出户要求的资源共享是更广泛的,就如知网维普免费开放一样,资源共享必然催生更多创新。资源共享的关键,抹平了权力机会差距,让消费者有可能成为生产者,让生产者变成创新者,让协同创新发挥最大的效用。

就这次疫情来说,如果没有信息和数据的及时共享,就不会有现在的防控效果。也正因为前期信息数据共享不畅,导致我们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的巨大意义还在于对创新中国的重要作用。正如,果农让牛顿坐在树下一样,一棵果树、一个苹果的共享让世界运转为之清晰。加快资源共享的步伐,让创造的机会平等起来,指不定在中国的某个地方一位创新者正冒出一个改变世界的点子。


成都卖房小徐


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

出口今年不行,未来一定是在消费和投资板块加大政策力度。 中国向全世界证明了他的强大。个人坚定的看好国内经济。


开火车的种田汉


疫情几个月,影响了全国的经济,也有很多企业个个体工商户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对于如何能够有效快速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也鼓励消费,希望能够拉动经济,经快恢复正常


几度老人


要善于储蓄,投资的同时,现金也要有所准备。提前享受吧,毕竟不知道灾难和死亡哪一天会突然到来!


王者不谦虚


1三驾马车

平时有了解过经济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现在疫情导致经济下滑,未来必须寻找增长点。出口这块肯定是没戏了。只能在消费和投资上下手。很多人就在猜:那国家会选择哪个呢?然后准备开始压注。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2消费

当下,保GDP已经不是第一位了,最重要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三月份的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就说了:

目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正在显现,受影响较大的,在行业上主要是消费类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在市场主体上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重点群体上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我们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六稳”工作要求,全力以赴稳住就业。

你想想,现在很多餐馆还不能开业,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厨师等从业人员暂时的失业。

并提到: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下一步,我们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国内,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消费增效、投资加力和民生改善,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充实完善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预案。

既要保障吃穿用行这样的基本消费重振文化旅游和餐饮消费,把被冻结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稳住传统消费和实物消费,又要培育升级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服务消费,全面推广健康消费,把疫情期间催生壮大的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潜力、动能释放出来,使消费回补和扩大增量有机结合,不断拓展消费新的增长点。

民生是根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同时,至少要保证底层人民的生活不能受太大影响。消费将是国家今年大力扶持的对象。


3投资

前段时间,都在争论“老基建”和“新基建”

老基建就是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地产项目这些。新基建就是5G、云计算等互联网基础建设。

到现在竟然还有人冥顽不灵,始终认为国家一定会拉房地产来刺激经济,我今天告诉你:不可能!

底层逻辑很简单,08年的“四万亿”造成的副作用,使房价虚高,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让老百姓买不起房;而且房地产不能让中国强大,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更是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当然,仅仅是这点底层理论当然不能说服那些人。但是,现在,实锤啦!国家一定不会拉房地产!

近期监管部门已下发要求,明确2020年全年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棚改等与房地产相关领域,同时新增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项目。这意味着在1.29万亿提前批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储、棚改后,后续至少1.7万亿专项债也不得用于这两个领域。这将对投资形成有效拉动,进而稳增长。

2019年超2万亿专项债发行,但是基建投资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并未突破5%。主要原因在于专项债大部分用于棚改、土储两大领域,未形成有效投资,因此要求提前下达的2020年专项债不得用于这两个领域。但近期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部门明确后续专项债仍然不得用于棚改、土储领域,以拉动投资。


4“棚改”和“旧改”的区别

这次新增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项目。

这里面大家最疑惑的肯定是这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了,觉得这也会拉动房地产,但其实“旧改”跟“棚改”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2019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是群众所盼,还能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消费”。


“旧改”与“棚改”的区别:简单来说,棚改属于典型的大拆大建,旧改现阶段只是小修小补。棚改是把旧房子拆了,然后建新房子。于是过去那些年,到处都是在拆迁盖新房。你想想,假设开发商从你手中花40万买来然后拆了建新房,这新房他还会只卖40万吗?肯定不会呀,他会卖60万,而且楼层更高,户数更多!房价就这样涨了20万。别的开发商一看,这赚的真他娘多,于是也加入了拆迁大军,拆更多的房,建更多的新房。这就是之前造成房价问题的原因之一,对民生问题的伤害很大。旧改则是在旧房子的基础上加装一些比如电梯、配建停车设施,还有水电气路及光纤等硬性设施,以及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旧改”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吗?答案是肯定会的,但是这种影响,绝不会像“棚改”一样刺激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反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善民生!所以,国家这次绝不会再去浪费金钱在房价上,而是切实的提升居民福祉和提高中国科技竞争力。


5大医疗领域

接着说上面提到的专项债,国家也明确表示了要侧重于“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

武汉刚封城时,市内的医疗资源应用水平真得非常不及格,03年那会是国家医疗水平不发达,医院和医务资源都不够丰富,条件有限。但已经有了当年的经验,为什么到了2020年还会出现那么多告急的状况。况且武汉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理应医疗储备做到最丰富。

当然,我也不过于批判部分事件。但,我相信国家在这次的事件后一定会超级重视医疗问题,尤其是防疫、应急处置、公共卫生资源等领域。

还有生物医药和创新药板块,我们的药物研发水平离美国真的差得太远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要重点发展的对象,而且板块内的公司过去几年也发展的非常不错,无论是盈利水平还是增速都很理想,非常值得投资。


6新基建

很多人不理解新基建是什么,我对新基建有一个自己的描述:“新时代互联网基础建设”。

而且是不以短期盈利为目标的,是为了长远的发展。

不同时期,基建的对象是不同的。

2000多年前的秦朝,为了实现防御塞外、统治全国的目的,修长城、秦驰道。正是有了秦驰道,秦国才能将自己的势力横纵整个国家。

后来,隋炀帝不惜成本开凿的

大运河基建,建立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贸易流转体系。明太祖、明成祖则把驿路修到了内陆偏远地区,使得商品贸易不再局限于几个主要城市,而是可以沿着道路的毛细血管行销全国。基建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人口的汇聚与联通,会带动贸易规模以二次方的规模增长。大规模的基建,将更多的人口和商品纳入体系,任何的发明和商品都可以迅速销售,工商业和经济自然就会取得蓬勃的发展。过去,人们只是把地区与地区之间连接,而新基建则是要为了实现那个宏伟的目标:“万物互联”!



价值蓝骑士


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经济首当其冲也未能幸免,今年GDP增长达到6以上我看有点悬了。

但是疫情总会过去,对于疫情过后的经济与消费,我认为会迎来一波小阳春,形成报复性经济增长与消费,尤其是在旅游、餐饮和大健康产业。

现在国家正在全面复工复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人们在家呆的时间有点长,被压抑的消费热情会形成一股旋风,疫情过后刮过祖国的大疆南北。

疫情过后想玩就玩,想吃就吃,大把花钱,大碗吃肉。拼命干活,弥补损失。努力工作,买房买车。

哈哈哈!我的回答满意吗?





陌上郎中


疫情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影响都比较大。疫情过后经济复苏分为三个阶段。一恢复期,二补偿性增长期,三常态化

疫情过后要有几个月的恢复缓慢过度,然后经济就进入了补偿性爆发式增长 ,最后恢复常态化。

国际经济方面:WHO 宣布中国疫情为紧急事件,英国正式脱欧。1 月 31 日,WHO 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特别强调,“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1 月 31 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结束 47 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1 月 30 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 1.5%-1.75%不变。

国内经济方面:1 月 PMI 回落。1 月官方制造业 PMI 为 50,市场预期 50,前值 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4.1,前值 53.5。分项来看,内需订单改善外需订单回落,生产回落就业分项回升,价格涨,整体库存略升,建筑业和服务业景气均回升。由于调查样本集中在 1 月 20 日之前,疫情影响尚未体现在本月 PMI 数据中。

政策:企业延迟复工,央行将大量投放流动性。国务院通知称假期延长至 2 月 2 日,部分地区延迟在 2 月 9 日,预计对生产活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中国央行称 2 月 3 日将开展 1.2 万亿元逆回购,比去年同期多 9000 多亿。证监会称,为疏解相关企业的流动性困难,防范违约风险,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支持企业发新还旧,另外股权质押企业可以适当展期。

总体来看,春节期间,宏观层面主要有 3 个变化:

1. 疫情形势复杂化,预计对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经济方面,结合推迟复工对工业、建筑业等影响,以及疫情对交运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业方面的显著影响,可能导致一季度 GDP 增速损失 1.4~2 个百分点,对 2020 年全年影响可能在 0.3~0.5%之间。如果疫情扩大,导致复工再次延迟,或者国际贸易受影响,则经济负面影响更大。

资产价格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疫情对资产价格影响将主要集中在一季度,由于疫情演化的不确定性,而且资产价格(包括开市后的预期反应)已经隐含了较多市场预期,建议短期股债均衡配置,中期来看,股优于债。

具体来看,股市方面,现有持仓不建议大幅减仓(回撤要求高的账户除外),为避免疫情朝着悲观情景演化导致的损失,开市一周之内建议先观望,等疫情明朗化之后再加仓,历史来看,V 型反转可能性较低。债市方面,短期不建议新增买入利率债。如果下周利率债下行幅度超过 20BP,建议暂时止盈,如果下行幅度不大,可以继续持有。

2. WHO 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事件。1 月 31 日凌晨,WHO 将本次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举导致部分国家限制中国人员入境,不排除货物贸易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货物并非本次病毒的传播载体,我们预计货物贸易受到限制程度不高,而且很多国家高度依赖中国进口,根据 2003 年非典的经验,对货物贸易影响预计相对有限,当时出口增速变化很小。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定,有效期是 3 个月,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则随时可能会撤销认定,2003 年时即是如此。整体来看,我们预计该事件对出口增速影响有限。

3. 1 月 PMI 回落。1 月制造业 PMI 为 50,相比于上月小幅下滑,由于调查样本集中在 1 月 20 日之前,疫情影响尚未体现在本月 PMI 数据中。 因此本月 PMI 主要描述了 1 月中上旬的制造业景气状况,大体来看是平稳的。分项来看,内需订单改善外需订单回落,生产回落就业分项回升,价格涨,整体库存略升,建筑业和服务业景气均回升。由于疫情的影响,此前的经济企稳复苏势头将被打断,我们初步估算疫情对一季度 GDP 增速影响在 1.4-2%之间,意味着一季度 GDP 增速可能跌至 4-4.6%间,2020 年 GDP 增速可能下滑至 5.5-5.7%之间,如果疫情恶化,影响可能更大,不过政策如果能够适当对冲,则影响会下降。



陈永信老师


疫情与金融危机不同,中国当前经济主要受新冠病毒影响而导致企业停产和人们收入下降。疫情过去以后,当一切恢复正常,经济和消费会恢复常态。

1.自从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宣布一级公共卫生事件到现在。大部分企业逐渐实现完全复工复产,大部分个体工商户也开始开门营业。国家近期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部分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再加上各地放开通行限制,人员实现流动。这一些都标志着,企业正在逐步走向正常运营。

2.疫情期间,由于企业停产,处于亏损状态,很多人收入下降,有些家庭甚至入不敷出。这些都会导致需求不足消费下降。但是随着疫情的逐渐消失,人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失业的人可以找到工作,有工作但没有收入的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工资恢复正常。人们的购买力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也会恢复正常。

总而言之,随着一线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正在逐渐消失,疫情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更加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