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各國列強是如何退出中國的?

合併且居中


中華民國成立,讓列強退出中國了嗎?

沒有!事實上有些列強因為自身的原因退出中國,有些列強則是變本加厲。

1900年清朝滅亡前夕,慈禧老太太向當時進入中國的11國宣戰,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奧匈帝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這其中的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奧匈帝國組成的八國聯軍,先後攻破天津、北京,慈禧西逃,最後西方列強強迫清朝簽訂《辛丑條約》,這其中的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三國早已就淪落為二流國家,已經算不上列強。

八國聯軍的組成

而八國聯軍的八國列強在民國時期的表現:

英國:清末明初在香港、廣東以及長江流域依然擁有較大勢力,民國時期,孫中山在廣州組建革命政府,英國曾經支持廣州的商團軍武裝對抗孫中山,1927年北伐軍時,在南京附近英美軍艦曾炮擊北伐軍及南京軍民,造成嚴重損失,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期間,英國的軍艦在長江上游弋與解放軍發生炮戰,直到全國解放後,英國勢力才徹底退出中國,但是總體在20世紀後,英國由於在布爾戰爭中遭遇嚴重損失,對外擴張採取了戰略收縮的態勢,中國已經不像19世紀那樣咄咄逼人,特別是一戰後,英國在歐洲遭到重創,國力已將江河日下。

二戰中被中國軍隊在仁安羌戰役解救出來的英軍

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在國力暴漲之下,對外擴張情緒加劇,他們在1897年強佔了膠州灣,青島就與德國的淵源頗深,民國建立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無暇顧及中國,一戰後德國戰敗,已經處於任人宰的地位,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德國與中國建立的親密關係,中國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德制武器,比如國軍中的德械師,德國很多顧問也出現在國軍部隊中,但是中日戰爭爆發後,德國最終拋棄了中國,選擇了日本。

佔領青島期間的德軍

法國:法國作為八國聯軍之一,將中國的藩屬國越南佔領為殖民地,並將侵略勢力向雲南,廣西境內滲透,民國時期廣西軍隊中著名的法式頭盔就非常普遍,清朝末年的1899年法國佔領廣州灣,也就是今天的湛江市,一直到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結束後,才被中國政府收回,但是總體來說,20世紀以來法國受到宿敵德國的壓力,將主要力量都放在了歐洲,一戰爆發後,法國雖然最終與英國一起戰勝德國,但是作為一戰的主戰場,損失最為慘重,甚至超過一戰的戰敗者德國,所以總體法國在中國也是呈現戰略收縮的狀態,到二戰結束後,法國更是丟失亞洲所有的殖民地。

法國統治廣州灣(湛江)時的情形

美國:美國是西方列強的後起之秀,1900年通過美西戰爭幹掉沒落的西班牙,才算被西方承認為列強,此時的美國雖然財大氣粗,但是顯然政治軍事實力不強,他為了中國有一席之地,提出了“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政策,防止西方列強獨佔中國,雖然動機不純,但是客觀上對中國有力,民國以後,美國繼續返還《辛丑條約》的中國賠款,並資助成立清華大學,一戰結束後,還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幫助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青島,二戰爆發後,中國和美國成為盟國對付日本,中國接受了美國大量的軍事援助,支援了中國對日本的作戰,但是美國也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將中國的外蒙古出賣給了蘇聯,解放戰爭結束後,美國退出中國。

二戰期間在華作戰的飛虎隊

意大利:意大利雖然屬於列強,但是隻是列強中打醬油的,19世紀下半葉,意大利才勉強趁著德國的機會完成了統一,而後雖然也曾試圖強租浙江的三門灣,但是就連慈禧老太太都將其直接的無視,而後意大利雖然參加了八國聯軍,但是頂多是混場子的。

奧匈帝國:奧地利在普奧戰爭被普魯士擊敗後,被排除出統一的德國,而後組建了奧匈帝國(二元制帝國),奧匈帝國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東歐地區與巴爾幹半島地區與沙俄的勢力爭奪,在中國勢力很弱。

沙俄/蘇聯:沙俄與日本是近現代歷史上與中國淵源最多的國家,沙俄在民國成立之前,在日俄戰爭中敗於日本,但是還佔有北滿鐵路,並在外蒙古地區有著很強的勢力,民國成立不久,沙俄參加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戰爭還未結束,沙俄就發生革命,此後大批的白俄竄入外蒙,而後蘇俄趁機進入外蒙,並控制外蒙,而且還接收了沙俄在東北的北滿鐵路,1929年張學良為了收復北滿鐵路與蘇俄爆發戰爭,結果戰敗。日本侵華戰爭初期,為了讓中國牽制日本,蘇聯對於中國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但是蘇德戰爭前,蘇聯撤回援華軍事人員,1945年二戰末期,蘇軍對日本宣戰,攻入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但是也造成了外蒙最終丟失。

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

日本:民國成立之前,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臺灣和澎湖地區,並佔據南滿鐵路,一戰爆發後日本佔領膠州灣(德國的租借地),並曾出兵濟南,威脅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一戰結束後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強迫將青島等地有德國轉入日本統治,直到1922年華盛頓會議才收回,1928年北伐軍北伐途徑濟南,日本製造濟南慘案,中國軍民死傷近萬人,1931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大肆發動侵華戰爭,曾經佔領大半個中國,但是中國人民集體努力之下,最終在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才將日本逐出中國。

1945年日本投降徹底撤出中國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中華民國讓列強退出了中國,唯一沒趕走的就是北方餓狼蘇聯。

首先,一戰中,中華民國向同盟國宣戰,後者很快戰敗。

由此,中華民國宣佈廢除奧匈帝國、德國的不平等條約,取消租界,不允許他們駐軍。

其次,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北伐軍趁機收復了漢口、九江等地的租界。

抗戰爆發以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盟國的英法美荷比等國,宣佈取消在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廢除租界和駐軍。

不過,英國和葡萄牙並沒有放棄香港和澳門這兩個殖民地。

抗戰結束,德意日戰敗,日本和意大利也被迫放棄了特權。

由此,全世界除了蘇聯以外,其他所有列強均放棄在中國大陸的駐軍和租界。

然而,蘇聯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同日本簽訂《日蘇中立條約》,承認偽滿洲國,還以搶佔東北為藉口,迫使中國割讓了外蒙古,允許蘇聯租界旅順30年,以及在新疆和東北的種種特權。

所以,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期,只有蘇聯在中國大陸還有租界和駐軍,甚至佔領了東北和內蒙古一部拒絕撤退。

時至今日,香港和澳門早已迴歸,而150萬外蒙古卻永遠被俄羅斯從中國領土分裂出去。


薩沙


辛亥革命的槍聲送走了大清,迎來了中華民國。滿清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屢戰屢敗,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大清與洋人簽訂的一千多個條約中,絕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主要體現在中英《南京條約》、《中法新約》、中美《望廈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日甲午《馬關條約》以及與11國簽訂的《辛丑條約》等四十多個條約構建的不平等條約體系。

隨著這些不平等條約,洋人來了。如今,革命黨革命成功,都民國了,那麼那些“洋大人”會退出中國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民國時期,世界上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有的列強黯然退場,有的列強不僅沒走反而在中國的勢力越來越大。一些舊的不平等條約被廢除了,隨之民國又簽訂了新的不平等條約。這個中華民國可以以1928年為分界線劃分為兩個階段。

滿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大清朝與列強們簽訂不平等條約大致也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840年----1860年.

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標誌著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建立與初步形成。隨後,美國、法國跟蹤而至,打著利益均沾的旗號,分別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這三個條約構成了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美三國在中國取得了如下權利:

1.取得自由對外貿易的通商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
2.取得協定關稅的權利。
3.取得在華傳教、租地建房的權利。
4.取得領事裁判權。

5.取得部分中國領土的佔有權。

這些不平等權利構成了中國最早的不平等條約體系,無論是今後的租界、內河巡航、割地賠款都不過是上述權利的延續、發展與補充。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帝國主義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

1.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2.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這次戰爭帶來的新的不平等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歐美各國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條約特權:
1.胃口大開的領土要求。
2.擴大對外貿易窗口的要求。
3.內河航運權。
4.鴉片貿易合法權。
5.內地自由行動權。
6.勞工出國權。

第二階段,1860年----1911年

這一階段的代表是1884年中法戰爭後簽訂的《中法新約》,1895年甲午戰爭後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和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國不僅割地賠款,還失去了越南、緬甸、琉球、朝鮮等宗主國地位,列強在中國大肆劃分勢力範圍,強佔租借地,並取得了在北京至天津以及南滿鐵路沿線(先俄國後日本)駐兵的權力。

至此,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

北洋軍閥時期的民國(1912----1928)

滿清滅亡後民國登場,中央政府實際控制權則主要由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軍閥長期把持和操控。北洋政府執政16年,期間派系林立、戰亂不已、政壇更迭頻繁,先後7人擔任大總統或國家元首,29人擔任國務總理。

但是,無論北洋軍閥內部如何縱橫捭闔、暗爭明鬥,但在“外爭國權”上,自袁世凱時代就開始不遺餘力地制定內政外交政策,收回各國租界,廢除不平等條約。北洋後期的外交努力和鬥爭,已顯示出中國作為遠東大國的政治地位與作用。

這一時期,國際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即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北洋政府較好地抓住了這次給中國爭取國家主權的機會。

1917年3月,北洋政府宣佈加入協約國,與德奧斷絕外交關係,並趁機單方面採取武力行動收回漢口、天津的德租界和奧租界。派出大批軍警進入租界,武力接管,同時封存在華公產,接收在華輪船及其它軍用財產,並限令領事館人員48小時內離境。

武力收回租界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主動收回外國租界。8月,北洋政府對德國及奧匈帝國宣戰,廢除了它們的治外法權,終止了向它們支付庚子賠款,還贏得了暫停向協約國支付庚子賠款的5 年期限,開啟了突破不平等條約防線的先河。

北洋政府慶祝一戰勝利太和殿大閱兵

然而,在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上,貧弱的中國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會議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交給日本。消息傳來全國群情激憤,爆發了五四運動,在全國民眾的壓力下,北洋政府拒絕在合約上簽字,為中國收回山東權益保留了主動權。在1921—1922 年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上,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迫使日本無條件歸還山東權益並同意撤出山東。

巴黎和會中,北洋政府提出“七項正當要求”,是中國對於廢除近代以來中外不平等條約的首次嘗試,它標誌著中國政府“廢約”進程的啟動。巴黎和會後,北洋政府首先簽訂對奧和約,廢除了奧匈帝國的不平等條約,成為第一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中國合法政府。緊接著又全面廢除了德國的不平等條約,並獲得了8400萬元的戰爭賠款,加上戰時所獲的德國船隻等德國在華資產,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賠款,中國總收益摺合現金達2.5億元。

之後與部分協約國之間也廢除取消了部分不平等條約。北洋政府在“廢約”的路上始終堅持不懈。

徐樹錚

1924年,北洋政府與蘇俄簽定中蘇協定,蘇俄放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放棄天津及漢口的租界和庚子賠款;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贖回;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權。

192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正式向各國政府發出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照會,要求召開華盛頓會議確定的關稅會議和法權會議。同年10月26日,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共13個西方國家參加。11月19日會議第二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中國享受關稅自主之權利,允許解除各該國與中國間現行各項條約中所包含之關稅束縛,並允許中國國定關稅率條例於1929年1月1日發生效力。”(這一成果由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享受了)。

整體上來看,北洋軍閥時期雖然內戰不斷,政治不清,但是在對外交往上表現是槓槓滴。

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民國(1928----1949)

北伐勝利後,國民黨定都南京,民國由此進入到第二階段。

1924年1月,國共兩黨合作,確立了含有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政綱。隨著北伐的進行,國民政府逐步取代北洋政府。這期間開始勢頭不錯,但是隨著蔣介石上臺掌權,國民黨政府不敢徹底廢除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只是對部分國家主權展開收回行動。而且由於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加大對我國的侵略,反而是舊的未去新的賣國條約又來。日本被打敗後,美帝、英帝和蘇修取代了日本,不平等條約從大清時面對多個列強分散化轉為集中化。

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

1927年1月,為了回擊英帝國主義在漢口、九江的暴行,工人群眾在共產黨人領導下舉行大罷工,並分別佔領和奪回了兩地的英租界。2月29日英國被迫簽約,正式把兩處的英租界歸還中國;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國佔領的威海衛租借地;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時在華租界(比利時經營不善,主動送還,條件是中國幫其還清租界欠款。)

收回英租界時的國民政府,掌權的是國民黨左派,出大力的是我黨,這跟蔣介石沒啥關係。

1928年6月國民政府發表“改訂新約”的對外宣言,經過談判,國民政府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締結了新的關稅條約,至此中國終於實現了關稅自主。這個其實是北洋政府的功勞,國民政府只是進行了技術性談判。

這之後,蔣介石就把重心放到了圍剿紅軍上,不僅沒再想法廢除舊有的不平等條約,反而隨著日軍的步步入侵,不僅在東北實行不抵抗政策導致兩個月東北淪陷,更是簽訂了新的賣國條約,如《淞滬停戰協定》、《何梅協定》,喪失了在上海和華北的主權。

對於九一八事變時果粉們之前往往拿張學良晚年說是自己下令不抵抗來給委員長洗地,用給人看的日記來歌頌蔣某人多麼愛國,不過某島的菜菜子不給面子,竟然把蔣的電文解密了。就問一句:如果是張學良下令不抵抗,那他幹嘛發動西安事變去逼蔣抗日?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這時候的國民政府不僅不敢對日宣戰,竟然還繼續向日本支付了8月份的庚子賠款計英鎊32824元。此事被曝光後,迫於巨大的輿論壓力,時任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孔祥熙才宣佈停止賠付。然而,光頭竟然命令孔祥熙在匯豐銀行設立一個專門賬戶,將向日本支付的賠款轉移過去,準備等戰爭結束後,再連本帶息一次性返還日本。

何梅協定會場

這事直到1943年美帝在審核對華戰爭援助貸款時才發現。截止到1943年8月,秘密賠償賬戶上已經累計英鎊525196英鎊2便士,當時一英鎊可以兌換四美元。如果折算成法幣的話,這筆給日本準備的八國聯軍時的庚子賠款是抗戰時八路軍和新四軍軍費的五倍以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英美成了盟國,但是蔣介石仍然不敢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要求,這讓羅斯福都看不下去了。於是美英兩國相互協商,商定同時在華盛頓和倫敦宣佈廢除與中國歷史上籤訂的不平等條約。

1943年1月,中國與美國和英國分別簽訂《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以美英廢約為先導,中國陸續與其他國家也簽署了相關條約,基本廢止這些國家在華享有的各種特權。

然而,就在二戰勝利前夕,身為二戰的四大戰勝國之一,國民政府又簽訂了中蘇條約,蘇聯取代日本獲得了南滿鐵路權益,並獲得了旅順和大連軍港,外蒙也失去了。1946年,又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帝取得了在中國領海、內水及領空的航行、飛越等一系列特權。

國民黨政府簽訂的賣國條約:

與日本:《淞滬停戰協定》、《塘沽協定》、《秦土協定》、《何梅協定》

與蘇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華民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關於大連之協定》、《關於旅順口之協定》

與美國:《美國在華空中攝影協議》、《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美國對中國貨幣的獨佔權)、《成渝鐵路修建協定》、《中美航空協定草案》、《中美三十年船塢秘密協定》(“......中國所有海港,美軍艦皆可自由入使用。”,所有海港被美國霸佔了。)、《中美憲警聯合勤務議定書》(美帝的治外法權復活了)、《粵漢鐵路借款協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用顧維鈞的話就是“中國全部領土、全部事業一律對美國開放”)、《中美航空協定》(領空歸美帝了)、《青島海軍基地秘密協定》、《滇越鐵路管理與川滇鐵路修築協定》、《國際關稅與貿易一般協定》(關稅自主權又喪失了)、《美軍駐華秘密協定》(美軍獲得在華永久駐軍佔領權,只要美國願意,美軍就能待在中國)、《中美救濟協定》、《中美海軍協定》、《雙邊協定》、《中美農業協定》。

這些協定,讓中華民國在事實上成了美帝的殖民地。所謂的中華民國主權實際上成了美國的主權。

渡江戰役時阻撓解放軍渡江的英國紫石英號軍艦,被解放軍擊傷,後在1950年退役解體


新中國成立後,宣佈廢除舊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至此,列強們才真正退出了中國。


我淡如菊


提問者是不是吃錯藥了?或者你的祖宗就是列強之一!中華民國建立後,各地的租界取消了?上海的法國工部局撤走了?中國的土地上沒有外國巡捕了?日本人佔領的旅順、英國人佔領的香港等地收回來了?只不過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各國列強重新分配了在華利益罷了!我看到了一些人都在強調蘇俄的侵略和掠奪,難道歐洲的其他國家就良善嗎?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哪個不是殖民地遍佈全球?夏威夷、關島為什麼是屬於美國的領土?我並不是說蘇俄就不是“列強”,歐洲的大部分國家的發家史,都是依靠掠奪,這是歐洲一些國家的特點和本質。目前,中國和俄羅斯的深度合作,正在逐步改變著世界格局,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掌控世界的局勢正在慢慢改變。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不斷抹黑和挑撥中俄關系,提問者所提的問題,正好是為這樣論調幫腔。如果提問者沒拿“某些組織”的錢,我只能說這個提問有些無知,如果是“有償”的提問,那就是人格的問題了!


八大棍


中華民國建立後那個帝國主義退出中國了?在抗戰之前只有德國退出了中國。是因為其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其在中國的利益被其他帝國主義出賣給了日本。歐洲列強由於一戰的原因,一些小國退出中國。

而其他帝國主義也沒有退出中國,主要是中國的體量太大不是哪一個帝國主義能吃得下的,這個在清政府時就是這樣。而且各個帝國主義都有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讓一家獨自佔有在中國利益。

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卻進入軍閥割據,內戰不斷,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利用軍閥混戰,在背後支持各大軍閥攫取了種種特權,軍閥們為了權利私慾勾結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出賣民族利益換取來支持。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在不費一槍一彈就獲得到巨大利益下,何必自己出動軍隊侵略中國?

中華民國成立後,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從臺前走到幕後,通過對軍閥們提供貸款、出售武器彈藥等,來獲取他們所需要的財富、資源等一切利益。

中華民國成立後,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租借地沒有少,沿海沿江的艦船沒有少,在中國的駐軍基本沒有少,何來的退出中國?

就在抗日勝利之時,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又與二戰後一家獨大的美國簽訂幾十件賣國條約,出賣國家利益,英美帝國主義艦隊依然可以在中國的內河橫行,又何來退出中國?

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是真的廢除一切與帝國主義的不平等條約,結束了百年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施加的各種恥辱,徹底清除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影響,中華民族最終實現了獨立。


一個人的夜晚n思索


清亡後,各國列強在華的權益不受影響,反而加快侵蝕,直到解放前,各國列強才基本退出,這中間列強是如何退出的,小編也不感情廢話了,直接碼出答案。列強退出中國分三大時期,一部分是北洋執政一戰時期,一部分是五卅慘案連鎖時期,一部分是國民執政二戰時期。

圖為漢口英租界,1927年正式收回後,改太平街為江漢路。

一戰結束後,由於中國是協約國勝利的一方,北洋政府拿回了戰敗國德國在青島、漢口、天津的租界,奧匈帝國在天津的租界、並廢除了與德奧兩國的不平等條約,德、奧兩國退出中國;此外由於俄國十月革命,列寧一筆勾了所有沙俄對外的不平等條約,所以俄國的不平等條約廢除,租界陸續退出。

圖為1928年,租界的巡捕房警察。

1925年由上海“五卅慘案”掀起了全國規模的反帝收租界的罷工遊行示威活動,首當其衝的就是英國,同時漢口、九江、南京相繼發生慘案,在強大的民援下,國民政府終於鐵腕一回,與英國人數次談判,收回了漢口、九江、鎮江、廈門等地的英租界,當時幾個歐洲小國也有點後怕,西班牙和比利時也退出租界並簽訂了兩國友好條約。

上海海關大鐘,此為歷史,也是恥辱,當年中國海關是被外國人收稅的。

二戰時,日軍佔領上海公共租界,汪偽成立後,日軍將在華的杭州、蘇州、漢口、天津、上海公共等租界全交給汪偽,維希法國把上海法租界交給汪偽,這些在抗戰勝利後自然回來了;1943年時,英美就與重慶方簽署了取消一切在華治外法權和租界協議,二戰結束後,中國作為同盟勝利國,英美正式“大方”的歸還在華租界,所以1945年以後,除了香港外,列強基本退出中國。


圖文繪歷史


當然沒有,中華民國成立之後,英、法、美、日、俄等國列強不但沒有因此退出中國,反而變本加厲的加強對中國的掠奪,他們大量扶持主動或被動投靠他們的軍閥,一次次支持軍閥們掀起混戰,利用特權肆意橫行,殘酷盤剝,進一步加深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辛亥革命

在許多人看來,翻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數千年封建帝制的民國,代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樣想固然不錯。但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並不像許多革命黨人想象的那樣一勞永逸,更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並不意味著新興的民國就能夠帶領中國一夜間崛起,更不意味著從此之後,列強面對沒有皇帝的中國,就能夠平等相待。而四分五裂的民國,也遠遠不可能像1949年的新中國那樣,有能力徹底掃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和盤踞的勢力。

事實與大家想的恰恰相反。推翻清王朝以後,當時四分五裂、軍閥割據、混戰不斷的民國,不但沒有迎來許多人幻想中的獨立、自主、自由、富強的中國,中國國內反而更加混亂,列強更是趁火打劫,開始扶持各支軍閥,進一步加緊了對於中國的掠奪。

軍閥割據的民國

整個中華民國的歷史階段內,無論是北洋軍閥時期還是國民政府時期,中國的絕大部分軍閥,主動或被動的,都必須投靠一方列強,也只有有了列強的支持,他們才有可能在軍閥混戰的中國立足乃至於發展。沒有列強的支持,軍閥們尤其是大軍閥很難維持自己的統治。

例如北洋政府時期,最著名的軍閥莫過於北洋三大派系:段祺瑞的皖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的直系和東北王張作霖的奉系。而無一例外的,這三大派系軍閥背後都有列強的支持。

張作霖就不用說了,從始至終,一直與日本糾纏不清,日本的勢力深入了東北的方方面面。張作霖能夠在東北一步步崛起,也與日本的支持有密切的關係。開始時,日本為了扶持張作霖,可以說不遺餘力,無論是著名的奉天兵工廠,還是東北一系列的建設,都與日本有密切的關係。

張作霖

關鍵時刻,日本為了扶持張作霖,甚至不惜赤膊上陣。例如1925年郭松齡舉兵反奉之後,經過反覆權衡,日本最終選擇了支持張作霖,因此,當時的日本關東軍甚至專門劃分了所謂的非交戰區,阻擋勢如破竹的反奉軍對張作霖的進攻。

長期把持北洋政府的段祺瑞,背後也站著日本人的身影,至於吳佩孚領導的直系,背後則有英美的身影。到了國民政府時期,當時中國的諸多軍閥依然有列強的支持,例如大名鼎鼎的基督將軍馮玉祥,能夠在遭遇直系、奉系等大軍閥的聯合進攻之後,再次崛起,與蘇聯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廣州國民政府能夠建立黃埔軍校,並最終誓師北伐,也離不開蘇聯的大力援助。當然,北伐成功之後,蔣介石拋棄了蘇聯,選擇了投入英美的懷抱。

黃埔軍校

而列強選擇支持軍閥們,當然不可能是因為大公無私,他們最終謀求的,依然是在中國的各種特權和利益。自然,支持軍閥,並通過軍閥取得更多的特權,獲得更多的利益,就成為列強在中國的最大所求。

因此,民國期間與清末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民國政府和軍閥們也被迫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最著名的,莫過於袁世凱時期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其他的,包括二戰末期大名鼎鼎的《雅爾塔協定》,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不平等條約,因為當時蘇聯出兵的前提是,外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因此,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列強不但沒有從中國推出去,反而變本加厲的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同時,由於各列強扶持的軍閥各據一地不斷混戰,中國的工業建設幾乎完全停止,國力和工業實力比之清朝更加糟糕,中國也因此一步步淪落深淵。


鳶飛九天2018


這是一個偽命題,實際上中國民國建立後列強並沒有退出中國,反而在北洋軍閥的默許下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的毒害與侵略

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在1912年推翻時任中國合法政府的滿清朝,以五族共和,三權分立為原則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然而舊中國的資產階級不僅弱小不堅定,而且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於是剛剛成立的資本主義中國就被袁世凱篡權,為了穩固統治,實現稱帝的野心,袁世凱默許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在中國加大投資,奪取更多利益,甚至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難道可以說這時候的中國沒有列強的勢力了?


不過雖然條約還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確實發起了收回租界的運動

上個世紀20年代,英法美忙著在東南亞做生意,德國和奧匈帝國被打殘,除了日本幾乎每一個列強都不太想在中國花費太多時間,於是中華民國的退租行為進展的還是很順利。一戰後德奧不再駐軍,1923年中蘇簽訂友好條約後蘇俄自動撤軍,原規定的有駐兵權的11國實踐在華駐軍國家只有英美法意日5個,至七七事變時,其他四國駐軍在1000人左右,而倭寇的華北駐屯軍高達3萬。事變後其他四國相繼撤軍撤僑,只剩倭寇。

以下為租界及回收時間表。

1919年回收天津德奧租界和漢口法租界
1924年回收蘇聯放棄的前俄租界
1927年回收漢口九江英租界
1929年回收天津比租界和鎮江英租界
1930年回收廈門英租界
1943年回收天津廣州英租界及英美比在上海和廈門的公共租界
1945年回收在我國各地的日租界
1946年回收上海天津漢口和廣州的法租界及法國在上海廈門公共租界的權力.
1947年回收天津意大利租界及意在上海廈門的公共租界的權力.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後,西方列強的侵略力量逐漸退出了中國。不甘心失敗的西方列強是不情願退出在中國的侵略力量的,因為西方列強侵略力量退出意味著在中國利益的喪失。中國人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進行反擊反封建的鬥爭,在中外力量的消長變化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最終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務,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西方各國列強力量的退出是逐步的,但卻是必然的;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必然勝利!

中華民國建立之前,西方列強在中國侵略力量逐漸的增加,對中國的侵略程度也越來越深。雖然當時中國人民就進行了反抗,但因為西方列強的力量太過強大,大多都失敗了。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並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享有了在中國的一系列特權。這些特權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和關稅主權。中國主權喪失的過程就是西方國家侵略力量增強的過程,就是西方國家從中國獲得的不正當利潤不斷增加的過程。

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中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的半封社會;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強迫中國的咸豐皇帝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使中國半殖半封的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後,日本強迫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半封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後,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導致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半封社會。此時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侵略力量是不斷加強的。

資本主義性質的英國和法國是具有強烈的進攻搶劫慾望的,因為通過進攻和搶劫可以獲得大量的利潤。事實證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進攻雖然是非正義的,但列強的確從中國搶奪了大量的帶著人中國人民血汗的利潤。

中國人民的任務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那就是不斷的反帝反封建,用我們反侵略的韌性和堅強意志清除列強在華侵略勢力。

中華民國建立後,西方列強的力量的確在逐步退出中國。既是因為中國人民力量的覺醒,也是因為國際局勢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中國國內和國際局勢的演變促成了西方列強力量退出中國。然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西方列強的侵略力量並沒有完全退出中國。

辛亥革命後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是以三民主義為指導的。三民主義中的第一點是民族主義,其內容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其意思是:在推翻清政府後,實現國家的獨立,並與世界其他國家平等相處。如何才能平等?當然是廢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和不平等條約。做到了嗎?沒有。因為當時中國的力量比較弱。雖然中華民國的建立是中國近代化的一個里程碑,但中國的綜合國力並沒有超過西方列強。

西方列強退出中國的轉折點在哪裡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的戰勝國仍然是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列強國家,英國和法國依然掌控著世界秩序。然而,一戰真正的意義在於削弱了英國和法國的力量。英法力量的削弱意味著中國在進行反擊反封建鬥爭時取得了更大的相對優勢。所以,我們雖然憂心於巴黎和會的失敗,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西方列強已經走在了下坡路上。中國一戰戰勝國的資格看似毫無作用,但實際上為中國收回利益提供了前提條件。

國共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後領導了1924~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國民大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對反封建。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中國人民在北伐的過程中收回了漢口和九江的租界。為什麼能夠收回?因為中國人民覺醒了,因為西方列強的力量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強大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的轉折點是哪裡?是五四運動。在已經覺醒了的中國人民的抗爭下,力量已經衰弱的西方列強不得不放棄了在中國的一部分特權和利益。

我們仍然要注意,此時的中國還是半殖半封社會,中國人民仍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務。我們在等待什麼呢?我們在等待中國人民的完全覺醒和國際局勢的劇烈變化。抗日戰爭開始以後,中國戰場逐漸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英國和美國需要中國牽制住日本法西斯的力量,這就意味著英國和美國必須在國家利益上對中國做出讓步。所以,中國逐步的收回了大部分的租界和軍事基地並廢除了大部分的不平等條約。

令人遺憾的是,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在二戰後仍然是一個半殖半封的國家。這種情況正常嗎?這種情況極不正常。這不符合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國際地位,但當時中國的力量仍然是虛弱的。尤其是,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發動內戰而有求於美國,又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賣國條約。

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一直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一直沒有改變中國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從中華民國建立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民經過艱苦的鬥爭,才最終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在最終改變了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然而,雖然新中國成立後意味著中國由半殖半封的國家變成了新民主主義國家,但中國並沒有完全清除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中國人民仍然在努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為了完全消除了帝國主義的在華侵略勢力,除了憑藉無產階級的革命意志堅定,還是因為中國人民利用了當時有利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為了徹底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建立的公司工廠等侵略勢力,毛主席提出了外交的三大方針。在全中國人民的支持下,廢除了一切的不平等條約,收回了一切的特權;真正做到了另起爐灶和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為什麼能夠做到?因為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力量完全整合在了一起。

西方列強在認識到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後是不敢也沒有能力維持在中國的特權和不平等條約的。在哪次事件之後西方列強認得認識到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朝鮮戰爭以後。中國人民支援軍在朝鮮戰爭中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這既是對西方世界的震懾,也是中國人民力量的崛起!

中國實行一邊倒的政策,與蘇聯結成了同盟。在蘇聯的支持下,中國完全清除了資本主義世界在中國的力量殘餘。西方列強的侵略力量逐步退出中國的過程,就是中國人民力量逐漸覺醒的過程,就是中國逐漸實現獨立和復興的過程。力量的強大才是中國迫使西方列強侵略力量退出中國的根本!

最後,我們要重溫一段話: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綜合國力是國家利益的根本保障!


歷史緯度


民國政府通過30多年努力,完成了歐洲列強名義上的退出,而實質上的退出是由毛主席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用大炮完成。

由於滿清時期國力衰弱,清政府腐敗無能,歐洲列強同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之所以稱為半殖民地主要體現在列強建立的大量租界和外海、內江的航行權。

從1845年英國搶奪第一塊上海租界,到1902年奧匈帝國建立的天津租界。歐洲列強一共在中國取得了27塊租界。

租界享受完全自治,這嚴重侵佔了中國主權。自民國建立後,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放棄維護中國的主權,收回租界。

在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至1931年,中國收回了9塊租界。其中在1924年,蘇聯放棄了在華租界權。

1943年,美、英廢除了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除了香港。日本投降後,作為戰勝國,民國政府收回了所有租界。不過外國人霸佔的公產和自由航行權仍然存在。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渡江作戰。毛主席領導下的共產黨,對長江停泊的外國軍艦,發出了撤離警告,並設置了最後期限。

4月20日凌晨,所有外國軍艦已撤離,僅剩英國的“紫石英”號,英國人態度很傲慢,解放軍只得靠大炮說話。

“紫石英”號遭炮擊擱淺後,英國“伴侶”號、“倫敦”號分別前來營救,最後都被重創倉皇而逃。


英國遭打臉,“日不落帝國”的面子掛不住,準備“武力報復”。但二戰英國差不多被打殘,單挑沒膽量,央求美國一同出兵。

當時美國對國民政府極度失望,不想捲入中國內戰,而且還有蘇聯牽制,所以拒絕了英國。

英國沒辦法,只有尋求外交手段。最後英國做出了讓步,“紫石英”號得以逃離長江。從此中國內江再也沒出現過外國軍艦,而外國人再也沒人敢提原租界公產的事了。

事後蔣介石對身邊的湯恩伯說:“造反的出身,還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