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需警惕!別被“帶毒軟件”忽悠了

近期,各地網安部門在巡查中發現,大量以新冠肺炎疫情為噱頭的木馬、病毒等程序打著“新冠肺炎疫情實時查詢”“教你如何防控新冠肺炎”等名號,在網上廣泛傳播,不少人紛紛中招:手機收到大量垃圾信息,電腦重要文件被莫名刪除……這給防疫期間的人們又添了一份堵。

防疫期間需警惕!別被“帶毒軟件”忽悠了

在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關鍵時期,一些不法分子居然蠢蠢欲動,利用人們關注疫情的心理,借疫情製作並傳播惡意軟件,實施網絡攻擊,竊取公民信息,何其可惡!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表示,對此類違法犯罪將依法查處,嚴懲不貸。同時,建議人們從軟件官方網站或具備病毒木馬檢測能力的正規軟件商店下載程序。當收到來路不明的文件,如未知格式的文件、壓縮包等,千萬不要點擊、安裝、運行。

實際上,利用木馬、病毒等程序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之所以屢禁不止,歸根到底是因為有利可圖。網安部門發佈的信息顯示,安徽公安機關日前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紀某。經審訊,紀某對自己製作、販賣涉疫情木馬程序、協助買家控制被木馬感染的電腦等行為供認不諱。截至被抓獲前,紀某累計非法獲利20餘萬元。

防疫期間需警惕!別被“帶毒軟件”忽悠了

如今,使用網絡服務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與此同時,人們也面臨個人信息遭洩露、網絡詐騙等各種安全威脅。為此,政府近年來不斷出臺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比如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正式施行,《規定》重點規範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以及網絡行業組織在網絡生態治理中的權利與義務,這意味著今後我國網絡信息內容的生態治理將正式納入法治軌道。

同時應該看到,進入網絡時代,人人都是參與者。構建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每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可以結合網絡的傳播優勢,更好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普法教育等。要始終牢記,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但凡踐踏法律的紅線,必將受到法律的追責和嚴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