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邱晨被人日点评的那天,

大学时期一起看奇葩说的朋友说

奇葩说没有了体面的收场”



- one -

奇葩说第一季的时候,奇葩们还是“正常的奇葩”,那时候我对辩论的认知还停留在“DD参加了学院的辩论赛,后来还去打了校级”,也不知道还有一个所谓的“辩论圈”。


那时候,奇葩说的辩题个个都很值得揣摩。


后来的几季,“新奇葩”一直在复刻“老奇葩”的风格,你能从好多新奇葩身上看到范湉湉、肖骁、马薇薇、姜思达的影子,或癫狂或gay或婊或知性。就连第一季很讨喜的小妹妹颜如晶,也在几季失利后开始招人讨厌。奇葩说的辩题也越来越乏味假大空,不再惹人回味。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米未签了他们。出了很多幺蛾子,比如老奇葩抱团,比如马薇薇当了周玄毅的小三,比如傅首尔董婧撕逼,比如邱晨。


邱晨以两则声明被米未放弃从而退出“娱乐圈”,而杨奇函在一旁落井下石——或许这个词会引来很多人的反驳:杨奇函只是在行使公民的举报权!


——不,他只是在转发大众的愤慨。在吃过网友们的瓜之后站出来“大义灭亲”本质就是煽风点火罢了。


奇葩说要凉了其实是意料之中。小眼镜在参加完乐夏之后被哄骗着上了米未相关综艺,也就是奇葩说。之后的采访中,他说,觉得那些人脑子里面都有shit。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诚然直言不讳是小眼镜的特点,但也招来一些人的反感,说他又当又立。然而米未的手段确实不高明,利用合同漏洞让一个并不适应语言类综艺的“滚圈人士”参加他们的节目,谁看了不说一句无耻呢。


尽管奇葩说凉了是意料之中,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还是以这种方式结束。或许它仍有下一季,但如果辩题不吸引人,它会糊得彻底。


就像几年前的万合天宜。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 two -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万万没想到》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叫兽用小成本把白客、小爱、子墨、科达、本煜、孔连顺、葛布带进了公众视野,“王大锤”、“保洁小妹”、“孔女神”的形象逐渐被年轻人所熟知,白客“走上人生巅峰”的梗至今还有人效仿,抖音上也有同类的吐槽视频模仿着王大锤的人设。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子墨在此之后出了《报告老板》系列。这个系列百看不厌,我真的太爱了。报告老板的精彩程度在我这里大于万万没想到,“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和“贴膜boys”最为出圈。有一年迎新晚会我还模仿着报告老板出了一个小短剧,可似乎这种形式搬到舞台上反响并不热烈。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后来他们出了一本书。说实话没啥看头,现在看来我甚至觉得他们在圈钱,可当时我还是很真情实感地去了他们的签售会,排了一下午的队。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签售会现场照片,2014年。

万合天宜的转折,在于万万大电影。有一年他们突然按捺不住,想从小成本网络短剧转型为“能够拍电影的公司”,结果市场的反映给出了答案——他们的风格不适应大荧幕——就像当初我在迎新晚会上的舞台剧。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万万没想到》大电影宣传现场,2015年。

突然之间,万合的剧本不精彩了。或许是创意透支得太多,或许是转型不够成功,那之后不管是《高科技少女喵》还是《鲜肉老师》还是《万能图书馆》,都扑街了。他们从“造梗人”变成了“搬梗人”,就像春晚舞台上的蔡明和潘长江。


如今,万合天宜里还有点知名度的竟然是郑合惠子和周奇。剧本和创意于万合天宜来说已然消失。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但报告老板大电影,依然是我的意难平。

- three -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这两个现象让我联想到的,是笑果文化。


上面两个语言类现象从兴起到结束,不过三四年。同属语言类综艺,脱口秀方兴未艾,却已初步展现了一丝水土不服。


笑果文化源于《今晚80后》。小王爷多次在段子中提到了蛋蛋和建国,他们也逐渐从“写手”走到了观众面前。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2014年,“笑果文化”成立了。


2016年,笑果文化获得了王思聪的融资。


《吐槽大会》刚出世的时候,仍然是小王爷做主持,录了一两期,尺度太大,被砍了。重录之后小王爷并没有出现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


“水土不服”也由此体现。想学习国外的尺度,然而大环境不允许;限制了尺度之后,有一些明星看了节目,“这吐槽大会吐的也不狠呐!”于是接了通告,活生生地将“吐槽大会”变成了“洗白大会”


但有的编剧啊,编的段子对嘉宾来说,很尬。就好比孙杨这个段子,很low,low到我都不知道要从何骂起,如果“低敏尺度”换来的是这种段子,这节目要不就别做了。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笑果文化也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脱口秀大会。


说一下我目前觉得很ok的脱口秀演员:思文、卡姆、庞博。


那些新人演员要么是口条不好,要么是节奏不好,要么是段子本身就不好。


而笑果文化似乎也遇到了和奇葩说同样的问题:没有新人。他们现在拿得出手的,还是同一批人。


撕逼也是笑果文化和奇葩说的相似之处。没读大学的池子在今年终于忍无可忍离开了笑果文化,同时也澄清了“和李诞没有关系”,让人不禁联想到芸芸社畜,遇到的都是好同事,可惜公司不做人。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这剧本是不是挺眼熟的?撕逼、培养不出新人、没有内容……奇葩说和万合天宜都是这么过来的。好在米未的资本力量更为强劲,还能开发其他ip,然而笑果文化呢?


网友的记忆就像金鱼。去年末一群人还在抵制浙江卫视,如今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盯着“王牌对王牌”捧腹大笑。


网综和网剧现在已经遍地都是,精品才能留住观众,否则不出一年就会被遗忘。奇葩说做了6季,如今一地鸡毛;吐槽大会才做到第四季,豆瓣评分就低到了6.2分。


而这,正是消失的前兆。

正在消失的“语言现象”

部分图自微博@意匠id,动图来自soogi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