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四之路,保利地产为何如此坎坷?


2019年11月单月销售签约金额实现约325.03亿元,前十一个月实现签约额共计4197.15亿元,这对于如今的中国楼市而言,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对保利来说,此份业绩还远远不够,不管是离全年5000亿的销售额有差距,还是跟地产头部企业也差距甚远。已经在中国房地产销售榜单上连续几年排在第五位了,但在今年10月份的投资者见面会上,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表示对于2019年是否能在前四的问题,也坦承"目前看来希望不大"。当年的地产龙头企业,为何在争四的道路上走的如此坎坷呢?

争四之路,保利地产为何如此坎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十五年前的地产四巨头当属"招保万金",而如今已有三者掉队,只有万科还能维持在前四行列。过于保守和高姿态的市场态度,使他们在市场转型的道路上无比艰巨。以高端品牌起家的招商和金地,因为调控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高端品牌的客户是不缺钱,也喜爱购房,一般都是整栋整栋的买,但是在限购政策来临之时,他们的购房计划随之被打乱,只有离婚才可能购进另外一套房。需求没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销售受阻。

在以快和资金为王的地产时代,如果总是踏空市场,就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保利这些年虽然在地产市场上总是高举高打,拿地积极性很高,但是实际的销售成果却不是很乐观。在2017年,保利董事长宋广菊提出了未来三年重回行业前三的目标。也就是在这一年开始,保利开始了股权收购和资源整合的计划。

2017年,保利地产拿地销售金额比高达0.89,新增204个项目;新增土地储备45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2018年,拿地销售金额比为0.48;在建面积1.04亿平方米,待开发土地储备面积9154万平方米,货值约为2.86万亿元,可满足未来2-3年的开发需求。2019年前10个月,保利地产新增90个项目,但新增建面、对应地价均同比下滑约四成。进入11月,保利地产拿地转向积极。据披露,其11月在包括佛山、太原、福州等在内的9个城市中新获9个项目,新增建面3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4%;总地价91.4亿元,同比增长35.9%。在12月里刚刚过去的10天内,已经在宁波、北京、广州三地拿下了5宗地块,土地总价合计约166.95亿元。其中,北京、宁波与广州南沙的地块为底价成交。

从拿地节奏看,保利一直是市场上的急先锋,虽有紧又松,但总量规模却一直在增加。但这三年,除了2017年,保利全年的销售额站上了前四之列,其它两年皆未染指。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推盘节奏的变化。销售面积以及销售均价的下滑,也导致了整体销售额的下滑。地产行业就是一个不进者退,你生我死的战场,如有不慎皆会万劫不复。

争四之路,保利地产为何如此坎坷?

资源整合,多元化发展

近几年,由于调控政策的不断趋严,曾经被贴为暴利标签的房地产行业,如今平均利润率仅为10%左右,快接近制造行业了。不断被压缩的生存空间,地产企业不得不寻求转型,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转型必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代价最实在的就是企业利润。

保利在多元化转型之路上,作为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从不缺少资源,但是步伐来的稍微慢了点。保利转型总体而言分为三步,第一步整合外部资源,2016年意外的和中航系整合,获得了中航工业近70个地产项目,充实了企业的项目储备,同时也为保利地产发展三四城市的脚步更近一步了。第二步,从纯地产开发转型地产平台化;在地产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中,保利地产试图打造产业链的闭环,打通投资、销售、物管等全链条服务;扩展多元化业态,在住宅、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体育场馆、产业园、主题公园等场所内,提供居住、商务、文化、娱乐、康养、教育、产业经营等综合服务。第三步,精细化品牌;进入千禧年以来,互联、社区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当前的消费者,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有房子住,他们需要的是有品位的房子,乃至以房子作为媒介,衍生出的一系列生活配套服务。

争四之路,保利地产为何如此坎坷?

蓄势待发,展望未来

横亘在保利前面的是融创,不同于保利稳扎稳打,近些年比较激进的融创,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先是接手万达,然后是乐视,这也许就是融创的风格,野蛮扩展来获取市场地位。保利要想冲破融创的阻隔,压力确实不小。但未来的保利,也不可小觑。

在保利地产顺利的变为保利发展的时候,保利的雄心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产开发了。保利已经实现多业态的资产经营,在建筑、物业、代理、商业等诸多板块,都已具备了较好的积累。同时企业物业公司今年也顺利在港股上市,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对稳定的发展节奏,也让企业在未来具备更好的竞争力。保利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拿地主要是看土地市场的变化,动态地调整,所以我们全年的溢价率控制得比较好","大多数在30%、10%以下"。

保持适应市场节奏的保利,待多元化转型完毕,未来非常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