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爆發瘟疫,沒有口罩他們是怎樣防護的?

360觀影


據我所知,古代避孕套是用豬腸子做的,那麼據此推斷,要找一個透氣性好,又隔離病毒的東西,應該會把豬大腸做成口罩來預防瘟疫


江湖爛人


古代在沒有口罩的情況下,也知道人不要再聚集在一起,雖然沒有戴口罩的防護措施,但是,很多醫者在分析瘟疫的流行傳播中發現了一些空氣中傳播的病症,而保護口鼻等措施也常常使用,儘管並沒有形成定式。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對空氣的消毒,是中華民族自古有之的傳統智慧和結晶。

漢代: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燒兜末香,香聞百里。關中方疫,死者相枕,聞香而疫止。這說明,早在漢朝,中國人就已經開始了通過薰香消毒,來阻止瘟疫的大面積傳播。

清代:清代著名醫家劉奎在其著作《松峰說疫》中提出:“凡瘟疫之流行,皆有穢惡之氣”。充分說明了瘟疫發生時,空氣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72年,馬王堆漢墓的出土,填補了中國歷史記載的很多空白,而在其中一件文物中,就有一具古屍手中拿著兩個香囊,香囊中裝有薰香。不經如此,還相繼發現了裝有香藥的燻囊,絹袋,繡花枕和燻爐等器物。由此可見,當時人們用薰香的方式闢穢消毒,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習俗。那麼,古人究竟是如何對空氣消毒的呢?

1、焚香: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提到,在瘟疫流行的時候,用艾葉、丁香等香藥燻蒸屋子的預防方法。而在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焚香已經不僅僅是對疾病的預防,更已經成為了人們修身養性的一種生活態度了。而現代研究顯示,通過焚香燃燒一些香料,不僅可以讓空氣變得更加怡人,更重要的是能夠將空氣中的一些微生物抑制,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2、佩香囊: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發明消毒水,卻發明出了香囊。將艾草等香料放入一個精緻漂亮的錦囊中,隨身佩戴,不僅能夠彰顯出尊貴的品味,更是體現中醫“治未病”原則的舉動。香囊的佩戴,有多種方式,而其中一種,將芳香的草藥放入香囊中,佩戴在胸前,既可以做裝飾之用,又可以隨時隨地將香藥的香氣納入身心。由此,佩戴香囊已不僅僅是一種逢年過節的習俗,更是一種日常保健的方式。

3、搐鼻香:顧名思義,搐鼻香就是直接用鼻子嗅聞香藥。其實,在現代,我們也常常會在感冒流涕的時候,用一些含有薄荷腦的藥物嗅聞,得以疏通鼻竅。而中醫認為,鼻子是我們身體與外界溝通的重要通道,而通過嗅聞香藥,能夠將一些藥物快速送達身體,起到通鼻竅,振精神的作用。而我們現在常常在感冒流涕的時候,吸入薄荷腦等清涼的香氣,也是這個原理。



般若自在


古代醫療條件落後,沒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缺乏科學理智的醫生。大多數人對於瘟疫的到來認為是上天降下的懲罰,但也有極少數人已經對“病毒”有了初步的認識。

古人所採取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皇帝下罪己詔

古人認為天災來源於人禍,是皇帝的政策出現了失誤,或者是個人品德有問題,讓天神震怒,老天爺發飆,向朝廷發出警告,抑或對統治者進行懲戒。皇帝就要發表罪己詔,對全國百姓做檢討。但是僅僅做姿態還遠遠不夠,還要採取實際行動,比如:大赦天下,減輕稅賦,處理貪官汙吏等等。


罪己詔

二,跳大神祈福

跳大神的巫師通過各種祈禱巫術,給了感染者很好的心理暗示,起到了穩定人心、從心理上減輕病痛的作用。況且大多數巫師也都懂些醫術,在跳大神的時候,他們還要讓患者喝點符水,其實也含有中藥的成分,多少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病毒的作用。


祈福


三,醫者懸壺濟世

很多名醫佚事都是有關治療瘟疫的故事,歷史上大疫流行時期,也是名醫輩出的年代。如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其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神醫華佗不但擅長外科,還有很多關於他治療各種傳染性寄生蟲病的記載。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晚清的吳瑭(吳鞠通)等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重大貢獻。


李時珍


三,古代也消毒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對“消毒”的概念提出過獨特的見解,李時珍認為,當瘟疫大規模傳播時期,百姓回到家後需要將身上的衣服放入大鍋中煮沸,這樣才能“驅除邪氣”,這一“驅邪”的做法毫無疑問和現代人高溫消毒的理念相吻合。


《本草綱目》


四,古人也隔離

在瘟疫大規模到來的時候,古人也不是一味聽天由命,他們也知道應該跟病人隔離。《漢書·藝文志》就曾經有這樣的記載:百姓中一旦有了染上瘟疫者,先要勸說他的家人離開,禁止出入,安置人給他送飯。


《漢書·藝文志》


總之,中國古代是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來綜合治理瘟疫的,也有也很多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但是,古人知識所限,無法弄清發病的原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部分時候只能自生自滅。


拿話筒的攝影師


由於古代飲食和醫療條件跟不上,所以經常會爆發瘟疫,面對來勢洶洶的瘟疫,雖然沒有口罩,但經過勞動人民和政府的長期鬥爭,總結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1、控制源頭

宋神宗年間的虔州瘟疫,其源頭是上游被汙染的水源,有這源源不斷的汙染源,瘟疫蔓延速度極快。

眼瞅著疫情越來越嚴重,新任知州劉彝果斷採取措施,以“雨汙分離”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壽溝”,確保汙水繞開生活區。

也正是用了這一招,虔州瘟疫才被徹底遏制。

  • 政府還會組織收屍隊,集中火化疫情中的屍體,包括動物屍體。這一方法也有效的控制了傳染源。

跟現代醫學防治上的三大原則控制傳染源是類似的,看來很早古人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下面還有三大原則剩下的兩個。

2、切斷傳播路線,保護易感人群。

早在秦朝,就實行了“隔離法”:凡是得(麻風)病的,都集中到“癘遷”去住。

使用這招數,一般都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因為那時候病人一旦被“癘遷”,基本等於被判了死刑,能否活命,全看個人造化了。

雖然狠辣一些,但對於健康人群的保護,效果十分明顯。

這手法,清朝執行的更徹底。由於女真人來自於關外,對天花的抵抗力相對較弱,即便皇族染上天花,也很難倖免。

康熙↑

所以,清朝對天花嚴格把關:清代的法律規定,只要發現天花患者,就必須將其隔離,令其在離城二十里處居住。海外過來的船隻,也要嚴格排查“出痘者”,杜絕一切輸入通道。

3、提供免費醫療,宣傳相關醫學知識。

前面兩招雖然有效,但對瘟疫都只能遏制,而想要斬草除根,還得從治療上下功夫。

政府會組織採購大量的中草藥,熬製藥湯,免費領取。

從漢初開始,就有官方的志願者免費為疫區和患者提供醫藥服務。而這項惠民政策,後來也被歷朝歷代所繼承和延續。

北宋時期,一旦面臨疫災,政府就會立即撥付專款、選派專人,到疫區救助。醫生是全國各地最好的醫生,而藥費則由朝廷無償埋單。

  • 典型的太宗淳化三年開封疾疫,朝廷就命令太醫局選了十個醫術高明的大夫,到一線治病救人。
  • 此外,官方還會強制推行衛生改革。明朝景泰五年爆發的四川瘟疫,一時難以控制,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天譴”,可當地巡撫不信邪,玩了一把硬操作,他下令分片劃定十幾個災民安置區域,每天清理衛生,終於“活數萬人”。
  • 鹹平三年,曹憲任開江縣令,”蜀人疾病,不知醫藥療治,祠鬼神求佑助而已“,曹憲“出私錢,市藥劑。有病者,輒遣吏烹煎,臨飲之。民初強從,既稍有廖,全活者十七八,於是開人始知信醫藥”。
  • 在宋代,國家極為重視醫藥書籍的編寫與校正,所以當代中醫書籍原本都是宋代時校正流傳出的。所以宋人的防範意識也比較高。

4、禁止外出,自我隔離。

在古代,一旦有瘟疫爆發,政府就會禁止外出,自行在家隔離。是不是跟現在很類似?

謝謝閱讀!部分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木子樹下看歷史


古代是喝藥的[捂臉]



一點也不意外


大家好,我是綏寧小莫,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古代爆發瘟疫,沒有口罩是如何控制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瘟疫有天花,霍亂,鼠疫,歐洲的黑死病等等,每一個時代都有瘟疫的爆發,古時候因為醫療水平比較落後,藥物很少,防範手段較低,老百姓心理素質低,承受不了壓力導致人心慌亂,一旦發生瘟疫之後傳染還有致死卒非常高的。

史書上記載,一旦發生瘟疫都會造成數萬人甚至一個村的人都滅亡的事也有發生。

古代的瘟疫如此厲,那麼古代的村莊,軍隊等如果發現有疫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控制疫情的呢?

查閱相關歷史資料所知,歷史上記載了很多次瘟疫的情況,其中比較知名的兩大瘟疫一個是大明年間的鼠疫,另一個是歐洲的黑死病,明朝的鼠疫造成山西,直隸,河南三省人員大量死亡,而且瘟疫持續時間也達到8年之久,悲慘呀

古代的官員在發生疫情之後,會免費發放預防作用的藥品,主要是一些中草藥,比如說會將一些藥品直接投入到井水裡面,讓老百姓打井水喝從而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對於那些有瘟疫嚴重的村子,會讓軍隊強制隔離封鎖,以防疫情到處傳播。

對於一些因瘟疫死亡而且無人坦葬的屍體,官方會用火燒或者說用生石灰掩埋放水殺毒處理

古代發生疫情後,奮戰在一線的也是郎中,軍隊軍人以及地方官員,郎中也會根據病情采集中草藥來積極救治,有記載稱燒艾葉有一定的效果,還有記載稱村裡有人得了瘟疫就被趕到山上草棚裡,帶一些乾糧喝溪裡的泉水,有時候乾糧吃光了就吃草和樹葉,神奇的是有些還自然好了,俗話說百草是藥還一點不假。





綏寧小莫


瘟疫和病毒並不是現代人才有的敵人,人類的歷史有多久,病毒就有多久。自從人類逐漸統治這個地球開始,病毒也悄然跟隨其後。
在古代,中國人統稱為“瘟疫”。今天就來聊聊古人對瘟疫的認知,當病毒侵襲時,他們又是如何防範的。
與現代不同,古代醫療條件落後,沒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缺乏科學理智的醫生,大多數人對於瘟疫的到來認為是上天的懲罰,但也有極少數人已經對“病毒”有了初步的認識。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人提出“邪氣”的出現原因,是由於暖冬的潮溼氣候所引起,古人提出的“邪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病毒。
由於暖冬時期,天氣並不寒冷,氣候潮溼,容易滋生細菌,這就為病毒提供了生存條件。
除此以外,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邪氣”是會出現人傳人的現象:空氣傳播,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飛沫傳播”。
三國時期,魏國境內有人感染瘟疫後,便在自家門口貼上了“驅邪”的符咒,陳王曹植卻認為這種做法並不能驅除“邪氣”,並提出“邪氣”的出現完全是由於氣候所產生。
古人提出的這些觀點在今天來看或許只是普通人的常識罷了,但這些對病毒和瘟疫的正確認知卻是在一兩千年的古人提出的,在缺乏先進的化學、醫療設備的古代,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發現。
當發現瘟疫後,古人又是如何防備與治療的呢?《黃帝內經》中對於“邪氣”的防範曾提出“正氣存內”的說法,“正氣”即是人體免疫力。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對“消毒”的概念提出過獨特的見解,李時珍認為,當瘟疫大規模傳播時期,百姓回到家後需要將身上的衣服放入大鍋中煮沸,這樣才能“驅除邪氣”,這一“驅邪”的做法毫無疑問和現代人高溫消毒的理念相吻合。
無論是“正氣存內”,又或是“大鍋煮衣驅邪”,都能體現出中國古人的智慧。
病毒是可怕的,疾病是痛苦的,古人遭遇瘟疫後因受限於封建迷信的思想,從而選擇去反思上天的懲罰。
現在我們擁有高科技的醫療體系、先進的醫療設備、科學的醫學認知,但我們面對疫情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深深反思呢?
大量屠殺解決了某些人的口腹之慾,但卻破壞了自然體系。肆無忌憚地屠殺和買賣,最終會讓病毒生生不息,墨守成規地克己和敬畏,才會得到大自然的饋贈。
也希望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節制私慾、敬畏生靈,“拒絕野味”不再只是一句空喊的口號。

YouTube閆大聖


在古代,中醫師們就意識到了瘟疫有著極強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診療瘟疫患者。考古發現,在漢代中國就有“病遷坊”設施,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古代戰爭時期,軍隊中打仗時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離開來以防傳染。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是很有效果的,瘟疫不會大範圍的擴散。



旺姆


當發現瘟疫後,古人又是如何防備與治療的呢?《黃帝內經》中對於“邪氣”的防範曾提出“正氣存內”的說法,“正氣”即是人體免疫力。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對“消毒”的概念提出過獨特的見解,李時珍認為,當瘟疫大規模傳播時期,百姓回到家後需要將身上的衣服放入大鍋中煮沸,這樣才能“驅除邪氣”,這一“驅邪”的做法毫無疑問和現代人高溫消毒的理念相吻合。

無論是“正氣存內”,又或是“大鍋煮衣驅邪”,都能體現出中國古人的智慧。



再創輝煌本人


古代遇到瘟疫,沒有口罩,但和現在社會一樣也有隔離手段,就是封村,沒有現在的什麼酒精,BS消毒液,只有石灰。用石灰粉撒路。古代朝廷有賑災,開設粥場,藥場,將中草藥用大鍋熬成湯,每人一勺用來祛病強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