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1产业依托环境

丹霞镇位于盘县中南部,距县政府(红果)东部35公里,东邻双凤镇,南至红果,西至石桥,北依竹海,境内交通便利,经纬度为东径104°36'20"—104°59'58",北纬25°40’10"—25°57'52",属亚热带夏湿春旱气候区。

地势呈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717米,年均温15°C,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1700小时,总辐射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常年无霜期266天,全年降雨量1424.56毫米,土地肥沃,适合发展辣椒种植产业。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2产业发展现状

丹霞镇辣椒种植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镇领导多次到辣椒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视察、指导,成立了丹霞镇辣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镇农业服务中心对百亩连片点安排专门的技术指导小组,为辣椒种植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全镇22个村(居)共种植辣椒5000余亩,其中100以上集中连片点四个,主要分布在背阴箐村、沙地坡村和桃园村。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3产业发展模式

3.1 “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

2015年,沙地坡村和桃园村,先后成立红园林合作社、红兴合作社和盘县丹霞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合作社为基础,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农业生产,即合同公司需要什么,合作社就组织农户种植什么。2016年,合作社与师宗华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种植回收打酱椒合同,合同规定种子价格为每亩120元,由公司垫付;合格产品回收价格每公斤1.3元,另每公斤直接支付合作社0.1元管理经费,现已发展辣椒种植面积300余亩,涉及农户324户,预计每亩产量2吨至2.5吨,总产值约95万元,每年每户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3.2 “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十合作社自筹资金十农户入股”的“三变”改革模式

2016年,背阴箐村成立盘县丹霞背阴箐专业合作社,3月份,合作社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12万元,用于背阴箐村辣椒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确定后,合作社结合“三变”改革工作,争取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享受年固定分红每亩800元和利益分红;安排贫困户进入合作社务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并享受利润分红,目前项目已种植辣椒150余亩,共覆盖农户126户345人(其中贫困户28户62人)。下一步项目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拟建育苗钢架连体大棚2000叶,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逐年上升,辣椒将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渠道。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4存在的问题

4.1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

我镇目前虽种植有5000余亩辣椒,并有4个1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但目前没有一个辣椒加工企业,不能对辣椒进行加工,采摘后直接对外销售,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带动规模种植。

4.2 资金短缺,宣传不足

我镇辣椒产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项目扶持和自筹,资金筹集困难,导致在市场开发、产品宣传、企业建设等关键环节上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5发展措施:

1)切实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有利机遇

加大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工作力度;争取银行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结合我县林下种植产业模式,深开发,提高产业效益;抓好生产要素在辣椒产业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重组,积极引进辣椒加工企业,实现产品初粗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资源和土地资源。城市的发展也有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则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劳动力的流动转移为土地的流转与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起了促进作用,实现了产业的集聚与规模化发展,合理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规划,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2)推动了农业产业高效率、高水平的有效发展。

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大量向外流出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的问题,使土地资源充分得到利用,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效率。耕地资源是有限的,过多的劳动力反而会制约其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所以需要有效率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相对而言,农村的产业技术水平和资金力量并不是非常雄厚,反而是人多地少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由此看来劳动力的合理迁出会减轻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压力。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3)推进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导致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低,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农村劳动力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满足经济学上的“需求”条件。同时,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农地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并使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转向非农产业。使得农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满足了经济学上的“供给”条件。可以说,农地流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但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而且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3.2.4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提高农民素质,而且对输出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样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在各地政府支持帮助下,农民工纷纷回乡创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农村非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丹霞镇辣椒种植经验,助农增收!

4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就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来看,各有好处与坏处。社会问题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需要正确认识到劳动力转移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两面作用,针对发生的不利影响及时制定好对应解决方案,正确引导好劳动力迁移的方向。此外还需要用法律的基础和保障来使劳动力合理、安全地转移,有效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从而拉动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