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愁字了得:悽悽慘慘慼戚的《聲聲慢》,李清照因何而愁?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作為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身上很有幾分傲骨和傲氣。她評價柳永詞“詞語塵下”,評價蘇軾詞“句讀不葺”,卻說自己“險韻詩成,扶頭酒醒”,意思就是她敢押最難的韻,敢喝最烈的酒。


誠然,李清照的填詞水平,確實堪稱冠絕古今,她恃才傲物不假,但絕非妄自尊大。李清照一生佳作無數,名句頻出,有《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有《醉花陰》中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還有《一剪梅》中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但是,李清照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卻是晚年的一首《聲聲慢》。

怎一個愁字了得:悽悽慘慘慼戚的《聲聲慢》,李清照因何而愁?

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充滿了青春律動和生活情趣,代表作是她16歲時寫的兩首《如夢令》。


第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第二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怎一個愁字了得:悽悽慘慘慼戚的《聲聲慢》,李清照因何而愁?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接連遭遇國破、家亡、夫死、財失,在國仇家恨、顛沛流離、感情失意的一連串打擊和人生挫敗中,她的作品風格由以往的淺酌低唱、清新可人,逐漸轉變為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作品內容也由以往的閨閣閒趣轉為寡居慘景。就是在這種境況下,李清照寫出了千古絕唱《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怎一個愁字了得:悽悽慘慘慼戚的《聲聲慢》,李清照因何而愁?

這篇《聲聲慢》用最通俗的文字寫出了最淒涼的美感,語言平實到即便是我們今人讀來,也完全無需翻譯,即能領會其意,而且與此同時,所營造出的意境卻悽美到令人窒息。李清照通過對殘秋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抒發了她國破家亡後的悲涼愁苦以及獨自淪落天涯時的孤寂落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明代第一才子明楊慎在《詞品》中評價說:“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


茅暎《詞的》評價李清照《聲聲慢》說:“這用十四疊字,後又四疊字,情景婉絕,真是絕唱。後人效顰,便覺不妥。”


由此可見,李清照最妙的作品是《聲聲慢》,而《聲聲慢》的絕妙之筆則在於驚豔的疊字連用。

怎一個愁字了得:悽悽慘慘慼戚的《聲聲慢》,李清照因何而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詞作開頭一連用了七組十四個疊字,下闋又有“點點滴滴”作為呼應,不僅把殘秋的悲涼和作者的落寞同時描寫到淋漓極致,而且極富韻律美與音樂美,很有幾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古代的詞即歌詞,是用來唱的,當歌者玉唇輕啟,疊音反覆,婉轉悽楚,如泣如訴,瀰漫不散,盡是唱不完的愁苦和說不完的孤寂。


李清照對疊字的大膽運用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用疊字不難,難的是同時兼顧平仄、韻律、內容、感情,方方面面。因為難於兼顧,難於精準,所以“後人效顰,便覺不妥”,李清照之後,再也無人寫出如此驚豔的疊字詞。


聲聲慢,字字愁,全篇以“怎一個愁字了得”結束,將李清照心底之“愁”一湧而出——國破家亡之愁、夫死財失之愁、流離失所之愁、孤苦無依之愁、感情受挫之愁(晚年再婚又離婚)……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