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多少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是美籍華裔作家伍綺詩耗時六年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小說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成為2014年度最具實力且眾望所歸的黑馬。小說通過16歲女孩莉迪亞的死亡,為我們慢慢揭開隱藏在一個家庭中連父母都從未了解過的真相,而這個真相可怕到令人崩潰。

《無聲告白》:多少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華裔男子詹姆斯與白人女孩瑪麗琳組成了一個家庭,相繼生下大兒子內斯,二女兒莉迪亞和小女兒漢娜。二女兒莉迪亞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被視為掌上明珠,父母皆把自己的夢想寄託於這個小女孩身上,把大把的精力和深沉的愛都傾注到了莉迪亞身上,對於內斯和漢娜則關注甚少。可憐的莉迪亞在選擇自我救贖時意外去世,整個家庭如遭雷擊。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一心想找出兇手,哥哥內斯則認為隔壁的傑克與妹妹的死有關,只有小妹妹漢娜似乎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亞如何一步步崩潰的?

如果說在莉迪亞決定走向湖中完成一次歷險,自我救贖之前過的是風雨飄搖的日子,那麼父母的期盼無疑是狂風和巨浪,內斯和傑克則是兩隻脆弱的槳。

莉迪亞承載了父母殷切的期待,她無條件的接受了母親灌輸的成為醫生的夢想,接受了母親安排的精英教育,並努力做到最好;她會假裝給同學打電話,讓父親以為自己完美的融入了群體之中來討好父親。然而,真相卻是,莉迪亞從來沒有朋友,她和父親一樣孤獨。

《無聲告白》:多少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父母對莉迪亞的過分關注使得內斯與漢娜經常被忽視。內斯嫉妒妹妹,甚至還曾將妹妹推入湖中。雖然偶爾他會在莉迪亞堅持不住時拉她一把,但更多的還是想要自己逃離家庭。莉迪亞在內斯沒有按時打電話回家時,給哥哥打了電話,想要向內斯傾訴,但內斯卻粗暴的掛了妹妹的電話。莉迪亞覺得,內斯要是走了,自己也將失去一根救命稻草。

聲名狼藉的傑克是莉迪亞唯一的朋友,她以為傑克是愛自己的,把心事向傑克傾訴。但傑克卻是一位同性戀,他愛的是哥哥內斯,接受自己大概也只是為了知道更多關於內斯的事。於是真相大白之時,莉迪亞覺得傑克欺騙了自己,唯一剩下的救命稻草也沒了。

莉迪亞要怎樣才能自救?

在這個畸形的家庭中,內斯選擇了逃離,漢娜選擇了淡出所有人的視線。而莉迪亞最先選擇了承受,最後選擇了反抗。她打算回到內斯把她救上岸的那一刻,然後告訴自己的父母自己並不需要他們所強加給自己的一切。

《無聲告白》:多少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私以為,莉迪亞最為正確的自救方式是“溝通”。與自己的家人認真的談一談。細想之後不難發現,這一家人詭異的相處方式多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假如莉迪亞早點告訴父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許,內斯和漢娜不會受到忽視,母親瑪麗琳會重新追逐她的夢想而不是把夢想強加給莉迪亞,父親詹姆斯可能與三個孩子相處的更為融洽。遺憾的是,莉迪亞在溝通之前不幸溺水去世了。

無論是種族差異導致的互相歧視,還是傑克對內斯難以啟齒的愛,如果早點講出來,我想將會是大有不同。莉迪亞可能會交到很多朋友,內斯與漢娜可能不會受到忽視,詹姆斯和瑪麗琳可能會有更多的社交活動,內斯或許不會與傑克針鋒相對。

《無聲告白》:多少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人物關係圖譜

生活中的誤會大多源於缺乏有效的溝通,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傳遞給我們的東西。與其批判詹姆斯與瑪麗琳對孩子的忽視以及過於沉重的期盼,我想倒不如認真反思該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才不至於相互誤解。批判於我們的生活而言毫無實際意義,深刻的反思反倒能促進和諧,阻止那些“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的人的暴行。

《無聲告白》:多少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