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減法",父母越懶孩子才更優秀

大學同一個宿舍的同學前幾天給我打了電話,一開始還是和輕鬆愉快的聊著這段特殊時期的生活瑣事,後面好像是她家小兒子在弄什麼東西,傳來了物體掉落在地的聲音,她立馬出聲訓斥:"給你說了等下媽媽幫你,你自己不要亂弄!"


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

等後面同學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很上心,時不時的就分出心思吆喝:"別亂碰桌子上的花瓶""你今天作業寫完了嗎?快去寫作業。""寫好了麼,來給我看看對不對。"

光是圍繞著孩子的事情就一大堆,通話快要結束的時候,她又無奈的說自己感覺就像是一個全職保姆一樣,心思都在這個家上了,每天忙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

掛了電話後,我回憶以前大學時候的她,是我們宿舍裡最活潑的,而且在畫畫方面也特別有造詣,聽說還是自學成才,那個時候的她繪製過幾幅漫畫作品,在微博上發表後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但是自從畢業後找工作到結婚,她的微博卻很少更新了,關於繪畫方面的事情也不再被提及,我想起剛才她督促孩子學習的事情,心思一動,查找出幾張她以前的繪畫作品,全部發了過去,又加上了幾句話:"你畫畫這麼好,不傳給孩子真是可惜了,別忘了你也是一個"太太"呀,別讓自己太累,學會偷懶,騰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網絡上人們對於在某一方面有高超技能的人,尊稱為"太太",類似於"老師"的含義)

在現在的家庭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說自己很累,尤其是作為母親角色的女性居多,很多女性結婚後都選擇在家照顧孩子搭理生活瑣事,不知不覺就包辦一切,每天都是圍繞老公孩子的事情團團轉,雖然內容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大致上可以說是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

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些家長們表現的過於"勤奮"了,這種做法在他們眼中看來是為了孩子好,但最後卻讓自己身心疲憊,孩子也變得過於依賴,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家長們不妨試著"偷懶",在教育孩子上學會"減法",說起來可能會質疑,但有的時候父母越懶,孩子可能更加優秀。

一:家長過於勤奮所產生不利後果

受到人的本能意識影響,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溺愛之情的,不過有的家長懂得溺愛對孩子的不利,會剋制住自身從而對孩子嚴格要求,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以便孩子儘早的擁有生存的本領,促進孩子進步的提升。

但仍有一部分家長,處於各方面因素影響,對孩子的成長確實盡到了責任,可未免太過"盡責"了。

其實或多或少,因為擔心孩子能力不夠導致差錯出現,父母們總是會下意識的干涉孩子的行為。

他們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但是卻忽略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1.孩子依賴心理產生

小到作業的檢查,大到事情的定奪,有些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者"操縱者"的角色,不知不覺間就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可能一開始,孩子還會有主動嘗試的心,但由於家長擔心孩子的能力問題會選擇制止,亦或是看到孩子出現差錯後就直接否定,從而選擇代替孩子去完成工作。


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

一開始孩子可能還會感到委屈和自我懷疑,後面次數多了就會變得麻木,覺得理所應當,不但不會指責父母的干涉,反而一遇到事情就會下意識的選擇依賴父母的幫助解決。

像這種孩子長大以後也是"巨嬰"一個,不僅在能力上有所欠缺,在心態上也是懶惰和不思進取的,一遇到困難就發憷,沒了父母的幫助只會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2.家長感到身心疲憊

大人面臨的壓力有很多,特別是當有了孩子之後,壓力便達到一個峰值,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支持,費盡心思的忙碌奔波。而不論是夫妻中的哪一方,如果有愛操心的習慣,那更是會身心疲憊,很多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要花費時間精力去解決,以女性為例,在家中要忙碌家務活,還要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提出要求還是儘可能的去滿足,寫個作業都擔心孩子馬虎大意出現錯誤,一天下來看似沒做什麼大事,可就是忙的沒停歇過,待到終於有時間休息,才突感身心疲憊且毫無意義。

不是誇大其詞,有很多中年人患有抑鬱症或者身體上的疾病,正是因為操心過多。

二:家長應該有"減法"意識,學會偷懶

關於對孩子的干涉,有很多父母會無可奈何說:"那能怎麼辦,讓孩子自己去做有的時候還幫倒忙,犯錯後還要大人幫忙"擦屁股",還不如多一事少一事。"

這其實就是觀念上的片面化,確實,孩子是經常犯錯,但如果他們有心去嘗試和學習,這就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證明孩子是有自覺性的,家長就應該抓住機會進行能力的培養,即便孩子第一次嘗試失敗,那更應該從中發現孩子存在的不足,只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

反之,如果過多的干涉,不僅孩子一開始會心煩,後面會依賴,家長也會更加的勞累。

拋開家庭關係,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生活,我們應該做的是爭取當下去實現自身的理想和目標。

同時也是站在獨立人格方面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也是必要的,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家長只是基於引導和建議,這樣不僅孩子能感知到滿足,家長也能省很多心,互不干擾,各自發展。

所以說,懂得"減法"很重要,家長適當的"偷偷懶"也是可以的,還能促進孩子更加的優秀。

三:家長如何正確的"偷懶"?

當然,偷懶也不是說家長就什麼事都不管了 任由和放縱孩子"野蠻生長",這裡的偷懶指的是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減少對孩子的干涉,多給孩子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機會,以此來提高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和自律意識。


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

1.家長起到良好的示範

在一個家庭中,最好的模式就是父母均有各自的事業,當看到父母為了各自的事業努力拼搏的時候,不僅會然生出安全感,而且還會一父母為榜樣,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和奮鬥。

2.給孩子獨立的成長空間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的成長空間,在成長髮展階段,不要整天圍在孩子身邊,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學會獨立探索和學習思考,學會利用自身的能力去解答內心的疑惑,同時當孩子有想嘗試的事物時,家長也應該給予鼓勵,在保證安全的合理範圍內,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闖。

3.尊重孩子的想法好選擇

每個人看待事情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想法和選擇也會有差異,尤其是年齡方面存在代溝的父母和家長,總會有分歧所在,但是家長們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而是應該多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想法差產生的原因,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孩子的人生中,身為父母的我們只是一個領路人和陪伴者,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把自己放在首位,成為更優秀的人物,這樣不僅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也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學習榜樣。


為何中國家長那麼累?因為不懂做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