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無為並非不作為,是說一切的作為,應該像行雲流水那樣,沒有多餘的造作。做那些應該做必須做的事,做完之後就像雁過長空,不留痕跡,不把這些事情記掛在心中,甚至把功勞都忘記,不誇耀自己做了什麼事、有多少功勞和苦勞。

言語的教育往往蒼白無力,圖費唇舌。如果作為教育者,如老師或者家長,只是用言語來教育孩子,而自己的行為又不能夠落實,說到做不到,卻要讓受教育者做到。孩子就很容易產生逆反的心理,憑什麼我要聽你的。如果教育者首先能夠知行合一,說到做到,自身的行為自然會感染和帶動受教育者。古代所謂教化者,不過是上位者以身作則,帶動一方風氣。

《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生養萬物,沒有偏私,平等無差,不求回報。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天地沒有私意,它不是為自己而生,它是為萬物和眾生而生。因此,天地才能夠長久。這給人以啟發,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器官,乃至一粒細胞,如果想長久生存,長久地正常運作,它就不能夠只考慮自己,不能只為了一己私利而破壞性地攫取資源,它要考慮到更大的系統,為大系統而做貢獻,這樣整個大系統才能夠平衡,才能更好地回饋它,大家相互之間才能夠活得更長久。

《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由水我們會想到它的溫和、柔軟、滋潤等特點,這是水柔的一面。它能夠潤物細無聲,滋潤萬物的生長。它不參與百花爭豔,它也沒有碩果累累,它只是在背後默默的滋潤。人往高處走,草木向陽長,而水則甘處於在下位,不參與競爭。它利養萬物、不爭、甘於下位這些優點,已經非常接近於道了。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開車時,有時前進,有時停止,有時要加速,有時要減速。在人生道路上也需要如此,然而有些人只知道前進,不知道停止,只知道加速,不知道減速。即使一時金玉滿堂,也難以長久持守。富貴者,本已經享受到了他人享受不到的資源,如果還驕傲於人,那就是自找麻煩,自己跟自己過意不去。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五顏六色的色彩固然漂亮,然而過於鮮豔,反而讓人眼花繚亂。過多的選擇,讓人不知所從。過多的雜亂現象,讓人看不到事情的本質。古代皇帝錦衣玉食,三宮六院,後宮佳麗萬千,而皇帝的平均壽命大概只有40歲,甚至低於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這不正是因為他們太過奢侈糜爛,過多的五色、五味、五音使然。

6、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為寵辱若驚。

寵是得意的總表象,辱是失意的總代號。榮寵時“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羞辱時“門前冷落鞍馬稀”。如果不是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那很可能得意時忘形,欣喜若狂,喜極而泣;失意時也忘形,唉聲嘆氣,指桑罵槐,怨天尤人。有關人生的得意和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商場、情場上都如同劇場一樣,時時上演。

《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厲害的領導人,下面的人只知道有他的存在,他花很少的時間精力,就把企業給管理好了,也不需要常常到公司,一切都正常運轉。次一等的領導人,人們親愛他讚美他,他因為個人魅力,能夠把人們團聚在一起。再次一等的領導人,別人畏懼他,他是借用某種威力震懾別人,一旦這種威力減弱了,別人也就不買他的賬。最下等的領導人,連人們都瞧不起他,鄙視他,侮辱他,唾罵他。

8、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水和山谷是老子常常稱讚的兩樣東西。水利養萬物、不爭、甘處於下位。山谷,則是因為他中間的虛空、虛無,因而可以產生無窮的妙用。虛無中含有無窮的妙用,同時也蘊藏著用而無用的善巧方便。穀神既是空洞虛無而生妙有的功能,也是天地萬物生命源泉的根本。

《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9、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仁義也是一種藥,當一個社會病了,才需要吃這種藥。一個社會如果是遵大道而行,不犯病,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沒有過多的私慾,不為一己私利而去坑害他人,就不需要仁義這種藥了。所以說大道廢才有仁義。

智慧,也好比是一把雙刃劍,要看操在誰的手上。如果在善人的手裡,自然能夠造福百姓,如果是操在惡人手裡,那就要禍害蒼生。歷史上大奸大惡的人有的是,他們也不缺少智慧,他們缺少的是良知。那些存心險惡之人,不如少點智慧好。

一個家庭和諧,長輩慈愛後輩,後輩孝敬長輩,那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是自然而然的。無需提慈提孝。一個家庭如果天天在強調慈孝,那這個家庭,應該是有問題的。同樣一個正常的國家,擁有明君,大臣們各就其位、各行其職,也無所謂忠臣。而忠臣的出現,正是因為有昏君,有不合理的制度,有亂臣賊子,社會混亂和動盪,才呼喊著忠臣。

平平淡淡才是真,不需要藥的時候,才是真健康。但有病的時候還是得吃藥,不可諱疾忌醫。

《道德經》10句,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災禍往往緣於不知足,犯錯往往是因為貪心所致,這是兩條警戒。人心不足蛇吞象,做老百姓不知足想要當官,官者想要當王侯,王侯者想當皇帝。在這“人往高處走”的鏈條上,咎由自取者比比皆是。想要去賺點利息,卻掉進理財陷阱,把本金也虧掉了。一家企業,為了利益和名氣,不斷地去擴張,結果資金鍊斷了。這些社會現象,在當今也不斷的重演著,情節極度相似,只是更換了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