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就是,看见山就认为是山,看见水就认为是水。我们在来到世界的最初都是处于这种境界,是人性最本真的时刻。

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便是说的此时。处于这个境界的人一般是还不谙世事的少年,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经历难以言说的痛楚,没有体会到生命中有些无法改变的无奈。

没有被人欺骗,没有被人下套,没有领略到社会的黑暗面,没有理由的选择相信,认为怀疑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我们看过很多的偶像剧,其中赞扬的女主角一般都是处于这个境界,虽然是假的,但却将这一时刻的性格诠释的很好。如《海豚湾恋人》中的易天边,在海边成长,一心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一心等待童年时的达达回来。如《天国的阶梯》中的陶艾青,依然相信许愿,喜欢动物,对人毫不设防。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看见山觉得山不是山,看见水觉得水不是水。这是一般人在经历一些事后对待人生的一个态度。

被人骗后,选择了不再相信,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身边的人,看待社会,不愿但又觉得必须怀疑。受伤害后选择了自卫心理,不会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真性情隐藏在面具之下。有些时候宁愿忍着泪滴看着自己珍视的东西渐渐失去,也不愿意说出自己原来在意,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的脆弱。

这个时候的人最可悲,原本对世界充满爱,对人热情的心,渐渐被冷漠填充,不再相信,不在善良,不愿再去付出。认为一切与人的交集都是功利化的,没有人之初的善良,也没有原本对梦想天真的执著。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般处于这个境界的人都是经历过很多事情后,看穿世事的人。

古代的隐士,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以及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伯牙,不屑于权势的梅妻鹤子。

处在这种状态的人看透了人生的各种无奈,了解了其中的辛苦,却能够脱离其中的苦楚,好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们脱离了世俗的苦海,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快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佛语怕是他们淡然心态的最好写照。一切毫不在意,万事放下,不为世俗所苦,真正得到超脱。

人生的三重境界!

【扩展资料】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涉世之初,懵懂彷徨。但志存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儿童少年还处在这个阶段。他们阅历有限,但是潮气蓬勃。

学有所得,有所悟。想成为大学问者、大文学家、大成功者,最开始都是借鉴总结前人的经验。是吸收的过程,是研究和创作的起点。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就会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学习工作,就是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为了家庭事业在不停的忙碌奔波,从不埋怨。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许多中老年人历经世事沉浮,终究也就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洞察世事,醒悟人生。

有所创,顿悟。有自己的看法,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发现并开辟出前人未曾得出的学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