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梗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祖宗这句话有些狠。

拿手电筒照别人容易,照自己毕竟刺眼。人有时存在盲点,很难做到自知之明;也难以辩证解剖,做自我鉴定。记得刚进队在袁伟民教练手下试训,每逢比赛结束或阶段训练完毕,就是交个人鉴定或总结的时节。感觉最是烦人无奈。毕竟训练之余精疲力尽,实在不想再动脑写。但袁伟民教练的话,总是在耳边叨:要战胜自己!要强制兴奋。写不了鉴定?就返省市队回炉!

《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实际上,袁伟民教练的要求仿佛很简单,就是“自己打分,问题找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可下笔不知从何写起,总要折腾几夜。后来老队员陈招娣把自己的鉴定让我看,依样画葫芦。按其格式和层次就写成了,问题和成绩三七开比例。那时都用手工操作,写错了得重抄。但是几十年后回眸那段光阴,感觉收获极大。让人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懂得客观辩证,一分为二找准存在问题!也练就了拿得出手的硬笔书法。

现在,我依然按照中国女排老传统。要求队员每人必须写专题鉴定,限时交卷。东京奥运会前的训练事关重大,她们只有明确自己技术上的优缺点,挖潜细抠才有双向互动的共识。程序是个人先酝酿后成稿,教练组初步审核后,提交全队集体会诊。技术上必须补缺补漏的地方,自己能认识到并找出来最完美。每个人需要勇气自我扬弃,但是知道缺点问题,不等于可以立改立行,理解不等于掌握。客观条件会限制,需要一个痛苦过程。

《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眼前是朱婷刚交上来的《自我鉴定》,电脑打印件,编排很规范。通篇尽是大实话,内容丰富洋洋洒洒。文笔无限制,信笔走马,直抒胸臆,真是文如其人,话透其心。不由自主,吸引着我得往下看。朱婷是最让我省心的一队之长,她的威信是在训练比赛中树立,自然天成。她啥事都走在前头,作风顽强头脑清醒,技术发挥稳定出采。在我心目中,朱婷就是队标。她技术全面,样样都有闪光点。比赛接六轮一传参与立体进攻,攻拦最强,是全队最重要得分点。

朱婷开篇这样写道:“俺可不是外界说的,什么天才百年一遇。最多吧,算是一个普通的排球人才。记得2013年进国家队时候,人很瘦弱单薄。跟大伙一起训练,感觉也就是一项扣球技术能拿得出手。郎导当时就说:一招鲜、吃遍天?点很高、非常好。那时,岁数小没全听明白,以为都是表扬。一晃七年过去,自己跟自己比,变化大了去。郎导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的教诲,就是技术要走全面,体能要抗磨练。七年来,注重生活管理和饮食控制,保持低体脂和最佳体重。技术上能动脑筋想问题,五大技术自评及格以上,总归是向着全面型发展。细想主要存在问题,一共有八点。”

《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啊!朱婷文中如此娓娓而谈,如此低调开头?我心里赞叹不已。朱婷对成绩一带而过及格而已,存在问题居然找了八条!而且条条祥细入微,遂一对照思考!都提出改进对策。为保密故,我暂时省略此部分。比如朱婷对自己独树一帜的扣球上步,提出保持一步半步和无助跑起跳扣球外,加练三步冲跳上步技术,交叉使用。以利调整攻威力更高更强,在关键时刻给予出击。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朱婷,又给大家树立了挖潜细抠新风尚!

其实,朱婷的旱地拔葱式起跳扣球,极蕴观赏性,我一向欣赏。四号位的高点平拉开扣球,速度全在0、9秒以内。她突然扣三、四号位之间的冲进短球,常让对方措手不及。朱婷扣球手法总能保持在最高点击球,凭高点长线打落点取胜,打法极其精明。朱婷是技术型选手,她进攻手段丰富。轻打软吊抹捅擅长,喜笑怨骂皆成文章。朱婷身高1、98米,立定举臂全长2、52米,举手高出网口28公分。她曾经人背着网,举福垫球过去,居然得分。因为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被球迷誉为神仙球!反弹琵琶长袖善舞!

《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当然,世界排坛都在研究分析朱婷,千方百计制约朱婷。世界名教各有秘招对付她:塞队是"拉西奇跟进",意大利队是“拼发球玩命”,巴西队是“限制她扣球成功率50%以下才行”等等。面对这些,朱婷自己也悟出反制破解之道,她的八点问题,就是应对破解以毒攻毒,另类反击。朱婷在文中,还提到了当场上队长的职责问题。她想全队之所想,急全队之所急。为教练组分忧解愁,甘当前敌总指挥。朱婷这样写道:“一队之长兼场上队长,在职责履行方面,毫无疑问首要是自己必须打好,其次是带动全队一起打好。特别在比赛落后或相持之时,要针对性地提醒大家和鼓励队友,给建议、出点子。自己要敢于挺身而出扣关键球。队长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颜妮说要甘洒热血堵枪眼,我说不但要迎着枪林弹雨去冲锋,更要架起炮火亡命轰!"

《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读至此感动,双眼泪朦胧!技术上本无止境,朱婷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体现的全是中国女排精神。她的境界让人越读越自责和内疚,我压在朱婷双肩的担子,是否太沉重了?场场让她打头阵:接一传六轮不少,自接自扣多损耗?进攻数量全队之最,拦网防守连轴转无怨无悔。二传手接应人有“二换三"之喘息,两位副攻手有自由人后排顶起;张常宁有李盈莹可以互替,唯朱婷命中注定全场卖力?!这种情况怪我自己!真的是有“好牛多耕"过度使用问题。惭愧呀!核心作用也不能这样当成机器?挖潜细抠反思找问题,我更应该算一个。

古训曰:有状元学生,无状元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更比一波长。世界流朱婷,爱你!中国骄傲,女排标杆。让我们携手同心倾情奉献,让我们师徒并肩永恒续缘。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掩卷之时,想起韩愈《师说》所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顿时释怀熄灯就寝,不知东方之即白!

正是:

百年一遇是朱婷,

东京卫冕江湖行!

弟子不必不如师,

登顶远望天下清。

(待续)

《郎传》第十八章《朱婷鉴赏》江湖流传,佳作品尝…(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