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刘氏宗亲不力挽狂澜,为何卖草鞋刘备力挺”汉室中兴”?

大马哈鱼12


统计一下东汉末年时各路诸侯中刘姓宗室就可以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衮州刺史刘岱:西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匪之后。

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

扬州牧刘繇:衮州刺史刘岱之弟。

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

荆州牧刘表: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之后。

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之后。

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这几位里面除了陈王刘宠算得上东汉皇室嫡系之外,其他的要么是西汉流传下来的宗室,要么是东汉宗室的远支旁系。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竞逐的时候,东汉宗室近乎神隐呢?这有几个原因:

一、西汉的宗室在东汉并没有得到册封。

东汉光武帝统一全国后,并没有理会那些早就出了五服,血缘关系稀薄的远房亲戚,绝大部分西汉宗室到了东汉就降为了平民。虽然说是降为了平民,爵位没了待遇也没了,但也不是没好处,那就是不用受到东汉对于宗室的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可以出相入将。同时,又因为挂了远房宗室的名头,又能得到东汉的一些信任。

二、东汉对宗室的严格限制。

东汉的宗室与西汉的宗室不同,限制太大了,西汉宗室还能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东汉的宗室们封地小,大多只有一郡,或几县的大小,同时,诸侯虽能就国却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不能干预地方行政,也不能选派任免官员。所以东汉宗室总体而言是非常弱小的。

既无权力又无武力,一旦社会不稳定,那就是一些活靶子。

是时诸国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夫人姬妾多为丹陵兵乌桓所略云。

(影视剧中的刘虞)

三、东汉对宗室的严防死守。

幽州牧刘虞在地方上干的好,政绩卓著,不光在百姓们心目中地位高,连在鲜卑、乌桓这些外族那里也有很高的威望,马上引起了汉灵帝的猜忌,被撤职。

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

后来,张纯、张举与乌桓结盟叛乱,朝廷不能治,只能起用在北方威信很高的刘虞去平定。董卓进京祸乱汉室,袁绍曾经一度想要拥立刘虞为帝,被刘虞坚决拒绝,实际上如果当时刘虞同意了,以他的能力,可能东汉就还能撑下去,历史没有如果。

虽然刘虞无心于皇位,但是继位的汉献帝显然没有忘记这一茬。

公元193年的时候,抓了刘虞全家的公孙瓒向汉献帝诬告刘虞曾有称帝的打算,刘虞全家被杀。

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

汉献帝在汉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对有谋反意图的宗室也是毫不犹豫的痛下杀手,可见对宗室的忌惮之深。

4、州牧制度与东汉末年宗室的兴起。

当时东汉末年,各地叛乱迭起,像个漏网的筛子,各地平叛的官员不得力,导致镇压的效率不高,时任太常的刘焉就建议说,可以置州牧,选用值得信任的人派驻四方镇压华夏。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作为试验品的第一批州牧是以宗正出任幽州牧的刘虞,以太仆出任豫州牧的黄婉,以太常出任益州牧的刘焉。这三人在地方上都干得不错,保境安民,所以设置州牧就成了常例。

州牧作为一方大员,实在是位高权重,稍有不慎就成尾大不掉之势,因此派谁担任又成了一个问题,作为远房亲戚的西汉宗室就成了州牧备选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中会有这么多刘姓宗室的原因。

所以,大多数东汉宗室既无权又无兵,在兵峰的蹂躏下甚至不能自保,还要受到东汉皇帝的忌惮和防范,只有一个陈王刘宠凭借着个人的武力杀出一条路,一度拥兵十万,可惜被袁术派刺客刺杀。

反倒是西汉宗室因为血脉疏远,既免了东汉皇帝的忌惮,又能借着宗室的名义得到任用,或是其他一些大义上的背书。这也是刘表和刘焉等西汉宗室兴起的原因。也是刘备在三国争锋中扛起“汉室中兴”大旗的大背景。


闲话说历史


东汉末年时朝廷也派出了几位宗亲到地方任职州牧,但是这些人要么能力有限要么私心太重,非但没有在地方对中央朝廷形成有力的支援,反而在地方上形成割据。

他们分别是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虞能力不够后来势力被公孙瓒侵夺,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后果。

刘表和刘焉倒是站稳了脚跟,可是一个与荆州的豪强蔡氏联姻,一个与巴蜀的士族互动,就是不与中央朝廷联系。

反观刘备,在前期他可是不遗余力的与朝廷联系,见人必称自己是“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后来与汉献帝搭上线之后,简介里又加了一句“孝景皇帝玄孙”,别看伦理上是这一回事,但是在实际中差别就太大了。

因为西汉的普通皇族东汉是不承认的,所以刘备也就是一普通草民,人家汉室兴旺与否与你是没有关系的,古代的家族与亲戚之间的差别就是五代人,也就是所谓的五服,五服之内是同宗,五服之外是同族,也只有取得了皇族身份,刘备才有资格说自己要中兴汉室,要不然他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当然这也与刘备的天资与抱负有关,毕竟刘备为了出人头地,小时候就拜大儒卢植为师,这样搭上了公孙瓒这样的豪强同学,为贫瘠的人脉提供了重要的人际关系,而且刘备的大局观也比刘表等人强,刘表等人一旦小有所成便耽于享乐,刘备则见准机会便想东进吞吴,只是可惜遭遇了东吴的陆逊导致猇亭之败,最后郁闷成疾托孤白帝城。


飞凡看历史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东汉未年的汉室宗亲虽多,但能力挽狂澜者,必须是当世杰出的英雄人物才能担当。而在当时,刘氏宗亲中只有旁支刘备才具备了“中兴汉室”的能力。

而英雄莫问出处,即使是卖草鞋出身,也丝毫不影响刘备的崛起。当然“中山靖王之后”的招牌确实帮了他。


扬生解史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称雄,刘氏宗亲未能匡扶汉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其他割据的诸侯实力太过强大,北方有割据青幽并冀四州之地的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提领西凉的马腾,有长江天堑的孙权,刘氏宗亲就算是有心扶汉,也无力回天

二,当时的刘氏宗亲有能力平乱的也只有,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可惜刘表虽然有“八骏”之称,但实则,守土有余,拓疆不足。有贤名,而无大志,别无所图,一心想在荆州过太平日子,顶多是守土之辈,不堪大用,怪不得,像徐庶,诸葛亮都看不上他。刘璋就更不用说了,庸主实锤了,从法证,张松迎取刘备入住西川就知道了,有能之士都看不上

刘备,素有大志,看到东汉末年的乱世,立志匡扶汉室,成就一片伟业。刘备刚从戎的时候还是满腔热血,一片赤诚,但在参加镇压黄巾之乱,剿灭董卓的时候立下不少战功,可叹,时运不济,并没有受到重用。在诸侯混战的时候,也屡屡失败,刘备一看汉室朝廷是指望不上了,干脆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更加上被汉献帝认了个便宜皇叔,后期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一步步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在汉献帝被废后,刘备谎称汉献帝已死,自己登基称帝了,反正自己也姓刘,还是皇叔,登基也是名正言顺的了


旧梦难寻MAX


穷则思变、斯时备为一流氓无产者!、


喜洋洋111888


因为他不想卖草鞋了,总得找个事由吧,不成功也不至于比卖草鞋太差


风影迷踪888


有实力的都在挽救汉室,但只有刘备脱颖而出,但实力不够,但也只能偏安一隅吧。


当时花开


刘备也是宗亲。只不过皇家子孙越来越多,财政吃紧,就找借口抓小辫子开除出体制。不得不自谋生路。不过和演义里的形象不同,他爱好音乐犬马美衣服,都不是特别节约的爱好,可能经营比较成功。


锋点1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真正的英雄从来就是寥寥无几。


汪清华303


有实力的宗室们都割据一方,逍遥自在土皇帝。只有刘备起与微末,唯一能推出来的招牌——汉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