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胡、琵琶、長蕭、古琴、箏、三絃、揚琴、中阮、笛子、笙、嗩吶……

從本週開始,瑞鳴音樂將與保利劇院聯手開展國樂藝術雲課堂,並和大家一起欣賞領略國樂之美,大家有哪些期待呢?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接下來,第一期我們來講講當下傳統又時尚的國樂:二胡,一起來和瑞鳴看下吧!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胡天生帶著一種孤意。

就像瑟瑟的秋天,天高水長,林中木葉盡落。清冷的早晨,寒煙籠罩在江面上,雪白的荻花在風中飄舞。滿目蕭然,而這蕭然之中有茫茫的遠意和寒意,凜凜然透著風霜氣。

枯藤。老樹。昏鴉。二胡用古樸的樂音詮釋著枯瘦和寂寞的深秋,而它自己,也隱沒在崢嶸的山水間,隱沒在盤曲的老樹枝幹上,隱沒在凋殘的枯荷下。那是八大山人的水墨畫,白和黑的調子,不加雕飾,也無需雕飾,就那樣淡然而又執拗地放任於天地之間。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關中人聽秦腔,慷慨,悲愴,那聲音宛如大漠朔風怒號呼嘯,也像寒蟬悽切霜滿枝頭,而伴奏的樂音中,必有二胡。只有二胡,才能成全秦腔的蒼與涼,悲與壯,在那幕天席地的嘶吼中,添上幾分荒涼寒遠。

不知是拉二胡的藝人喜歡流浪,還是二胡選擇了流浪的街頭藝人,在喧鬧的街市和人流如潮的廣場、商店門口,經常會見到拉二胡的黑瘦男子,看起來有些年紀,面容憔悴,鬍子拉碴,有的甚至雙目失明,拄著根磨得溜光水滑的柺杖。他們無一例外穿著邋遢,青筋暴露的手皮膚粗糙,手指頭長滿老繭——那是二胡在漫長的歲月中給予他們的特殊饋贈。

咿咿呀呀的樂音響起。世界安靜極了,空曠極了。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似乎有雨飄落。起初,只是一點兩點,繼而如線如縷,綿綿不絕。到最後,驟雨裹挾著疾風,排山倒海一般傾瀉而下,眼睛和心瞬間被灌滿。

那冷冷的苦雨呀!

每到這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呆呆地站在那裡,在聆聽中感受那盲藝人顛沛流離的青春和煙火一樣幻滅的愛情,感受他的痛,他的悲,他的牽掛,他的希冀。那二胡,何止是一件樂器,它早已融入他的生命骨血,在那飽經滄桑的心田上,開出血色的花朵來。那花朵,就像曼珠沙華,妖嬈動人,卻也隱藏著最深的愛與痛。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在半個多世紀之前,二胡與一個人的名字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就是阿炳。阿炳的一生,就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戲劇,充滿了令人錯愕的荒誕和心酸艱澀的人生況味。三歲喪母,師從身為道士的華清和,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卻不知與他朝夕相伴嚴加教導的正是自己的親生父親。12歲能演奏各類樂器,18歲已成為無錫音樂界的演奏能手,不料世事無常,造化弄人,由於放任自流,行為無狀,他患病盲了雙眼,為道觀所不容,終致於淪落街頭,靠說唱賣藝為生。

從此,無錫的街頭巷尾多了一個衣衫襤褸的民間藝人,他輾轉於茶樓酒肆,蒐集新聞軼事,回家構思創作,晚上在街邊拉著二胡,演奏他的《寒春風曲》。生活於他,既是痛苦的折磨,也是烈焰中的鍛造。

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了那些顛沛流離,沒有那些艱難苦恨,阿炳是否還能成為阿炳?那些苦難究竟是他的不幸,還是成就他不朽音樂傳奇的幸運?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世人都把《二泉映月》看作是阿炳傾訴一生經歷的自述式悲歌,我卻並未從中聽到太多的哀怨、傷感、憤懣,那馬尾絞動琴絃,流淌出的更多是隱匿在落魄潦倒背後的堅定從容,就如疾風掃過,黃葉飄零,那光禿禿的枝幹卻依舊傲然地向著天空伸展。

一部真正偉大的作品,正是一個人,乃至一代人的心靈史,那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心靈密碼,被千千萬萬的人破譯,它也因此不斷生髮出光芒,照亮每一個知它懂它的人。《二泉映月》有很多版本,但最能觸動心腸的,還是阿炳在風燭殘年之時拖著病軀,用借來的琴演奏的那一曲,

儘管那首曲子並不完整,琴的音色也差強人意,但阿炳所演奏出的亙古絕唱,卻穿越時空,直擊心靈,成為永恆的經典。

又一日,湖邊信步,見一老者坐樹下拉二胡,足下芳草萋萋。那音符爬上琴絃,初時哀切纏綿,不知何時曲調一轉,竟活潑歡快起來,猶如金蛇狂舞,又似亂花迴雪,深茂中有花開荼蘼的歡喜,全不同尋常曲調。一時間聽痴了。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胡是一個人的孤寂,也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單的時候,是顧不上其他的,只是兀自彈著,讓那心裡的悲苦、歡欣紛湧而出,在那兩根細細的琴絃上,開成深色的花朵。那花的暗香,卻如一條奮力遊動的蛇,悄無聲息地鑽入內心,讓荒寒寂寞的靈魂感到一絲絲的暖意。

想到一種茶,名喚苦丁茶,入口極苦極澀,卻有散風熱、清頭目的特殊功效,且飲過許久,清醇甘冽之氣尚留肺腑之中,人往往不堪其苦,卻又無限懷戀它的清冽之氣。二胡不也是如此嗎?

下面,瑞鳴將和您一起在二胡音樂裡欣賞二胡的魅力!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一、《江南春色》

江南春色 二胡馬可;瑞鳴音樂 - 天人合一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湖光山色,田畝阡陌,碧樹紅花外炊煙裊裊,水墨江南里春意遲遲。韻律婉轉幽深,似有嘆不盡的風光。溫潤的風,柔密的雨,滌盪心境。二胡如泣如訴的氣質,深情與哀怨並重,演繹江南春色時層次多重,結構豐富,頗具意味。

《江南春色》是朱昌耀和馬熙林根據江蘇民歌音調創作的一首著名南派二胡曲,以優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調,生動描寫了江南水鄉賞心悅目的秀麗風光。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唐·白居易 《憶江南·江南好》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國樂·炫技00:0004:41


原本它何來泉清月冷的恬適美景?又何來靜賞風流的輕暖意象?惟有那個長街上蹣跚的盲阿炳,行行復行行著悲苦而漫長的人生,帶著滿腹失傳的曲和難盡的愁,走向1950年冬天那個吐血身歿的殘忍終點。他天天拉著這曲,走街串巷拉它,獨坐惠泉也拉它,里弄的鄰舍喚它作“依心曲”,這是從阿炳心底流出來的。一種曲子,十樣惆悵。

二胡這種拉絃樂器始於唐朝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定名卻在近代。它最早發源於中國古代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唐代開始大量流傳,到了宋代又名為“嵇琴”。到了明清時代它已大量運用於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中。現代派二胡借鑑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使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而出成為獨奏樂器。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三、《涼州》

涼州-明月映敦煌00:0008:36


取材於《長安古樂半子譜樂譜》:《涼州》、《甘州》,李健正譯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

絲綢之路的風,挾裹著西域的滄桑往事,掠過古戰場的滾滾黃沙。琵琶悠揚撥動,伴著邊城女子的翩然舞姿,奏出一片盡情盡致,豪放曠達的營帳宴飲氣氛。

二胡則以時而哀婉,時而柔情的音色,烘托叱吒沙場的將士們悲壯而豁達的生死感悟。關山月色下,出陣鼓樂忽而響起,驚破白玉酒杯中的纏綿醉夢。隨著一段急促而激越的木魚擊響,氣勢雄壯的涼州鐵騎,再次奔騰馳騁在蒼涼而飄渺的戈壁蜃景中。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四、《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心中的玫瑰00:0004:32


電影《花樣年華》裡那段陰鬱迷幻的華爾茲風格主題音樂《Yumeji’s Theme》,化用自日本導演鈴木清順的電影《夢二(YUMEJI)》。而趁電影大熱之時,主演梁朝偉推出的同名歌曲《花樣年華》,多少也有些影片復古且曖昧的格調在內。

與電影原聲神似,大提琴的撥絃佈下謎一般的沉鬱格局,但之後的二胡以委婉頓挫替代了大提琴的寬闊低迴。這一段又輕盈又迷情的旋律,影片中每當男女主人公相遇於逼仄臺階的昏黃燈光下便會響起,更加陰柔的二胡,似乎更適於描摹那個繁麗旗袍的消瘦背影。而後絃樂奏起歌曲《花樣年華》的旋律,二胡愈快愈柔愈糾纏,彷彿難以平復的渴望,在眼神交錯之間,出賣了心底的秘藏。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五、《落水天》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掃描上圖二維碼,即可在線收聽《落水天》


“落水天”,在廣東客家方言中,是指下雨天的意思。此曲中深沉彈撥的中阮,如同天空陰雲密織時,連綿如縷的雨滴。

淒涼宛轉的二胡,和應著清冷悠長的尺八,演奏出傷感質樸的曲調,彷彿是被籠罩在雨霧中的窮苦人,在哀泣自己無處掩蔽,無所憑依的命運。

曲至末段,苦楚的情緒隨著直抒胸臆的傾訴而逐漸緩解,樂聲緩緩沉入一片靜謐之中,餘留無盡的人生況味。


看完本期國樂雲課堂後,大家還想了解哪些國樂樂器呢?歡迎在文末留言給我們喲~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下一期國樂雲課堂,讓我們不見不散!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二胡,一個人的孤寂與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