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湖南人,究竟靠什麼在曾經的蠻荒之地,寫出了半部近代史

湖南在古代,被視為蠻荒之地。

皇帝要是看哪個大臣不順眼,興許就會把他發配到這裡來做官,當作是懲罰。

屈原、賈誼、王昌齡、柳宗元、劉禹錫……這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都曾被貶到湖南來。

湖南本地的人才不多,更談不上盛產。一直到晚唐時期,湖南才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這人叫劉蛻。榜單揭曉後,舉國震動,認為是破天荒。

湖南此後也斷繼續續出了些大文人,如宋朝的理學鼻祖周敦頤,這位大師寫了篇好文章叫《愛蓮說》。愛蓮池的遺址就在邵陽市政府裡面,可惜已經看不到蹤影了。

湖南在明朝出了個李東陽,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同時又是當時的詩壇領袖。

明末清初的湖南還出了位大思想家,叫王夫之,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這幾位都稱得上大腕,只可惜出得零零碎碎,沒能形成集團性效應。

那時候的湖南不像中原、江南這兩大塊,那人才是一撥一撥地出來。就連毗鄰的江西,也比不上啊。人家那裡在宋朝時可是大大地風光了一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文化巨頭是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一群湖南人,究竟靠什麼在曾經的蠻荒之地,寫出了半部近代史

不過沒關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到了晚清,湖南安化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叫陶澍。此人不僅身具經世大才,是道光年間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而且堪稱中國歷史上的超級人才星探。

道光、咸豐年間中國最重要、最優秀的人才,幾乎都出自他門下或受過他影響。像林則徐、賀長齡、魏源、胡林翼、左宗棠、曾國藩……單看這份名單,就曉得他的眼光如何了。正是因為陶澍對人才尤其是湖南人才的大力扶植、培養,湖南才開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輝煌。

陶澍對湖南的影響不言而喻。但這只是個人的,還有個集體的是湖湘學派。這個學派肇始於南宋學者胡安國、胡宏父子。到了胡宏的弟子張拭手裡,以嶽麓書院為根據地,發揚光大,真正產生了全國性影響。

但這幾位都不是湖南人,而且這一時期的湖湘學派是理學家的天下。直到清朝,湖湘學派才由專修心性的理學向講求經世致用的務實之學轉變。這個經世派的第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王夫之,第二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是魏源,第三個是曾國藩。

一群湖南人,究竟靠什麼在曾經的蠻荒之地,寫出了半部近代史

這個轉變來源於清朝的科舉考試改革,明清以來,鄉試一向在各行省省會舉行,由於考期設在農曆八月,故也稱“秋闈”,湖南湖北一度合稱湖廣行省,省會在武昌。

到武昌考試,對湖北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然而在湖南人看來,那可謂是關山難越,因為湖南湖北之間有個洞庭湖,風大浪急,很多人過不去這個水泊。

“八百里洞庭”是文人騷客眼中的美景。但農曆七、八月間是洞庭湖的汛期,水位暴漲、天氣多變,狂風暴雨是家常便飯。對湖南考生來說,一不小心就丟了命。即使平安抵達武昌,往往身心俱疲,難以發揮真實水平。

雍正元年時,雍正皇帝下旨,湖南學子可在本省就近考試。自此,湖南地區實現了科舉公平,廣大的湖南士人大量進入朝廷為官。

據史料記載,整個康熙年間,通過科舉入朝為官的湖南人僅有42人,而從雍正到乾隆的71年裡,新取中的湖南籍進士就達到了176人,整整增加了4倍多。

一群湖南人,究竟靠什麼在曾經的蠻荒之地,寫出了半部近代史

考試的便捷帶來了客觀的轉機,瀟湘子弟井噴式湧現,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助力。

曾國藩的湘軍中,帶兵的將領往往不是空有悍勇之氣的“大老粗”,而是飽讀詩書的書生秀才。這些人以儒家的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精神為治軍方略,白天指揮作戰,晚上則教士兵讀書,時人筆記記載:“每營門夜扃,書聲琅琅出壕外,不知者,疑為村塾也”,是當時湘軍中一道獨特風景。

從1853年湘軍初創,到1864年攻克南京,湘軍作為與太平天國作戰的主力,在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後來都被湘軍將士帶回了他們的老家湖南,在買田蓋屋的同時,這些見識了大世面、學到了文化知識的鄉農們紛紛興辦私塾、教育鄉里。

據記載,在當時相對不發達的湖南中部地區,就有私塾近千所,雖然這些私塾所教授的還是傳統的四書五經,卻仍然為日後湖南新式學校的建立做了良好的鋪墊。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王朝實施了“新政”,其中一條就是興辦新式學堂。期間,湖南的各類新式學校並起,培養了大批掌握了西方先進知識的學生,在這樣的基礎上,湖南人才的井噴就不奇怪了。

從清末到北洋,湖南還興辦了許多軍事學校,如湖南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長沙分校等,培育了大量的軍事人才。抗戰前夕,僅湖南陸軍幹部學校一處,就培養出了1萬餘名初級軍官,成為了後來抗日戰爭中的骨幹力量。

一群湖南人,究竟靠什麼在曾經的蠻荒之地,寫出了半部近代史

​湖南人楊度曾寫道:“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在近代中國危如累卵的局勢下,湖南人悍不畏死的特質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湖南人黃興,在武昌起義後的漢陽保衛戰裡,與清朝軍隊血戰40天,為南方各省的起義爭取了寶貴時間。

抗日戰爭期間,中日之間22次大型會戰,其中6次爆發在湖南,整個湖南十分之一的人口參軍。

僅從建國後首批授銜的將帥名單中,我們就能發現許多湖南人的名字:十大元帥中,彭德懷、賀龍、羅榮桓都是湖南人;十位大將中的湖南人則有粟裕、譚政、黃克誠、蕭勁光、陳賡、許光達六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