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

来自亚洲的喷子


很苦。

1、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老婆基本靠买,发财基本靠偷。

2、俺村穷: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致富基本靠抢,结婚基本靠想;听说你们村更穷,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性生活基本没有。


天地理亲师


如果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发现自己是在古代。

早上起来穿衣服,没有内衣,只能用细一点的布料把自己包裹起来,然后一层在一层算是穿好了衣服。

洗脸,洗面奶什么的就算了,用澡豆吧,什么澡豆也没有,那把昨天的淘米水给我端过来。

刷牙,牙膏当然也是没有的,含一口盐漱下口得了,那个竹片一样的东西,我才不要用这个刷牙,会刮伤口腔的,盐也少用点,还要用来食用呢。

厕所,小时候老家的厕所都见过吧,现在甚至有点怀念那种厕所。小心翼翼的上完厕所,出门逛逛顺便吃个早饭。

在路边买点饼喝碗粗粮粥,熙熙攘攘的街道,小贩比顾客还多,卖的还都是生活用品,没什么意思。 娱乐项目,除了斗鸡就是斗蛐蛐,我的网吧呢,我都手机呢,都还给我。

浑浑噩噩的在街上游荡,天还没黑呢,街道上已经没有人了,快到宵禁时间了。没有公交车,还是要步行回去。

回家吃晚饭,结果,忘记这边一天只吃两顿饭了。

洗洗睡吧,算了算了,直接睡吧。可是现在才19点啊。不到凌晨怎么睡的着啊。

突然,闹钟响了,我爱上班,我爱工作。


明日故事汇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这个还真说不上来,因为咱没有见到,道听途说的也不一定准确。咱就不说古人了,我是1969年出生的,现在50岁,就说说我小时候开始记事的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到底多苦吧。



一、吃

民以食为天,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就觉得总也吃不饱。那时候的物质生活实在是太贫乏了,大家一块种地,挣工分分粮食,我们家孩子多共6个又都是女孩,劳力少挣的工分自然少,父亲在外上班工资少,还得养着年迈多病的姥姥,母亲靠给人家做衣服挣点工分贴补家用。


小时候的我身体瘦弱,营养不良,极度挑食,现在想想那时候就是缺锌。现在他们经常还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你父母都长得都不矮,你怎么长那么矮?我呵呵一笑,其实也不是太矮吧,女人1米57小巧玲珑刚刚好。


那时候一日三餐吃什么呢?


早上玉米面糊糊,玉米面窝头或者贴饼子,那时候的玉米面不像现在加工的这么精细,都是用加工磨自己手工磨面,很粗糙,吃到嗓子处转好几个圈就是咽不下去,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外加上一盘咸菜或虾酱,咸菜就是纯咸菜切成条直接上桌,也没有油。虾酱就是蒸的纯虾酱,放点葱花也没有鸡蛋可放。



中午有时候蒸菜团子或者野菜饼,这指的是夏天还好一点,到了冬天连野菜也没了,午饭就和早饭一样了,也是窝窝头或贴饼子、咸菜、虾酱,几乎天天如此一年到头不见白面白米的影子。


晚饭会变得好一点,因为在农村比较重视晚饭,主食并没有改变,菜品和汤有时候会发生改变。在碗里面加上玉米面放点葱花、盐,再倒点水和起来蒸一蒸,就是绝口的美味,我们叫它面子酱。吃着玉米面馒头就着面子酱,那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


一日三餐大概如此,因为我那时候太小,这些食物对我来说经常是难以下咽的,以后父母都说就是我因为吃的太少了,而耽误了长个儿。


二、穿

对于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穿的补丁衣服,那时候太穷了没有钱 ,当然也就买不了新衣服,通常是给大姐买新衣服,然后二姐三姐跟着穿,到了老四我这儿衣服差不多就破了。然后娘就找点碎布把衣服的洞补上给我穿,娘在远近是出了名的巧手,她会把碎布剪成一个花样然后把衣服洞补上,看起来不像补丁倒像是一个艺术图案。


还有鞋子,大拇脚趾头经常是在外边。因为小时候长得快,鞋子很快就穿着小了,小了也得凑合着穿,于是大拇脚趾就把鞋子顶出了窟窿。



冬天也没有太厚的棉衣,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教室里也没有炉子,窗子上也没有玻璃,外面寒风凌厉,冻得我直打哆嗦,手都拿不住笔没完成作业,被老师训了一通,委屈的哭了。


三、住

那时候住的都是土房子,有一天听老公聊起他小时候的住房,他家好不容易盖了三间土房,但是到最后实在是没有钱来买窗子和门了,就用玉米秸秆把窗子和门堵上,冬天屋里都是结冰的状态,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后才把门和窗子安上。


我们小时侯上学教室里没有桌子和板凳,都是用土坯垒的台子做桌子和 板凳,然后在外层贴上报纸。那时候教室也少,老师也少,于是我们一二五3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二四年级在另外一个教室,老师给一年级讲完再给二年级讲,然后是五年级,我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就也跟着听五年级的课,那时候真的是素质教育,跳着年级听课,现在还真办不到呢。



四、行

那时候根本见不到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偶尔能见到一辆自行车,那在村里也绝不是一般的家庭。去哪里都是靠脚量,记得去50里地以外的姥姥家,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了去。一直到我14岁的时候,我们家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那种欣喜劲比现在买了小汽车还高兴的多。


以上写的都是70年代初的事情,以后的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我国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到这里我脑海中不仅出现了一首歌:


《歌唱祖国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 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凝时空


历史漫谈君


都不要说古人了,就算近代都够呛。有一次我去大邑的刘文彩庄园,解说一路都在说刘文彩这个大地主,多腐败,生活多奢侈。这时候一个小朋友说话了:爸爸,大地主就住这房子啊?还没咱们家好。大家都笑了,连导游都笑了。确实,刘文彩那个地主庄园,除了面积大点,其他真的是一无是处,要是在那儿住,那条件真的不咋地。


robin7831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

先说原始社会的古人吧,他的思想和现在人的思想是一样的,但是都没有文化也没劳动工具,天天寻食生活,有时饿个死,冬天冻个死,还有狼冲虎豹和毒蛇,咱们的祖先怎么熬过来的呢,这只能想象,想着想着入了梦笼。

那是一万年的秋天,我看见了一大群人正树园里边干活,有一七八个人搬倒一棵棵树木,有的人正在搭棚,有的人用长草搭棚顶,这时我走到近处,看见男男女女都设穿衣服,只见头发有一米多长,鬍须也有一尺多,胸毛三四寸裆毛给穿一个三角裤头一样,光着脚,一会棚搭起来了,用草挡的不透风,卧室補的厚厚的。

该吃饭了,一个身高八尺个头儡武象是个头,拿起一根大木棒,别人也都拿起木棒都走了,见水果吃水果,见瓜吃瓜见豆吃豆,见动物围住就打打死都撕着吃,这时我醒了,坐起来抽支烟又睡了,天好冷呀,又见到那群人,有的披着狼皮,有的披住羊皮,还有的披着一身草,到晚上都睡在大棚里,用木棒做的门也很结实,四边啥动物也进不去,虽说日子苦还能过下去。真是啥都不如一双手,是这一双手创造了一切,苦难的日子熬过来了,到伏羲画图造字,神农氏造地种庄稼巢氏等等慢慢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的日子也不好过,累死干活没工钱,挨打挨骂卖来卖去的生活,醒来想想人与人公平吗?现在打个工干错了老板说几句心里不个味,饭对不着口味不想吃,衣服跟不上时尚就扔了,给右人吃了穿了该多好呀,话不多说了,古人一路过来真是受苦了,您的后代不会忘您的,给祖先磕首了。


自然的语言


也别说古代如何,单就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就足以说明生活条件的艰苦。

人世上衣食住行最为要紧,然后才是其它。

先说衣吧。我出生时已建国二十年后,虽然打破了贫富差距,但农村依然很苦,虽医疗条件改善新生儿成活率提高,传染病被遏制,但物资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一件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人口多的,小孩子们几乎没穿过新衣服,冬天捻点羊毛线织双袜子那就是天大的奢侈。走亲戚借衣裤出门者大有人在,谁家炕上铺上毛毡就属于富户,大多男娃到结婚才能堂堂正正穿上新鞋,干活或赶路还得脱下来省着。

再说食。当年的老人得病时最大的愿望是吃一顿白面馍或者葱花炝锅面条。人人都饿,走哪儿都有要饭的。榆树钱子叶子皮,嚼起来粘粘乎乎就是口中食。刚抽条的嫩沙枣枝,还有山里的各种野蒜野葱,更不必说灰儿菜苦儿菜等,人们盼着春暖地化就可以土里刨食了。

说到住,现下的老人们不会忘了以前的低矮小土屋忙上炕,靠山掏的窖洞,用纯土块垒的不用一根椽子大梁的箍窖,没有象样的家具,土灶烧羊粪牛粪驴粪,冬天取暖用牲口粪填炕,照明先时用菜油,后来有了煤油,但也得省着,不是想照就能点的。有戏语叫天为顶地为铺,月当灯风扫地,想想当年人们的住房条件多差。

走路全靠腿,运货全靠背。一般人一天背百来斤走个百八十里路都正常,条件好点后养牲囗代步驮东西,自行车很稀罕。

吃水得挑,小孩子刚比水桶高就抬水,有水的村还行,没水的村子人们最家常的活是走很远的路起早贪黑去担水。因为水金贵,所以人们很少洗衣服洗澡,导致卫生状况很差,人人身上长虱子长虮子。

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吃饱肚子是第一要务,所以虽然政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老师挨家挨户作动员,上学的娃娃还是很少,而且上着上着就不见了。


一介农夫w


有多苦?大概率上活三十到四十岁,你的寿命就到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不都吃的是绿色无公害食物吗?又没有现如今的各种污染问题困扰,绿水青山间,袅袅一炊烟,才活这么短,不科学啊!

实际上,建国之初 我们国人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岁左右。有人会说,那是连年战乱导致的,和平年代寿命会长很多。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古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抗生素没有疫苗的年代,现在看来一些在医务室就能治疗的伤病,在当时就是要出人命的,比如外伤导致的破伤风败血症,古时就是纯粹撞大运的病,得了就得了 死了就死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除了白血病癌症等绝症外,几乎很难有医学不能影响扭转的病了,而在当时拔颗牙都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而疫苗的作用更明显,在疫苗普及之前,新生儿的死亡率经常高达百分之十几,而现在由于医学的进步疫苗的普及,新生儿死亡率普遍下降到了百分之一二以下,这就是巨大的进步。此外,古代虽说有华佗一类神医,但是普通人能轮上神医的机会有几何呢?大多数情况下会成为庸医或巫医的陪练吧。

其次,生态环境。古人的环境是绿水青山不假,但味道就最好别问了。笔者九十年代到山东农村去蹲点采访,一个几百年的老村子,村路还是民国时某大户捐粮修的呢,满地泥泞不说,夏天蚊蝇滋生,村中所有厕所都是旱厕,大多在猪圈边上,气味之丰富可尽情联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要还能始终捏着鼻子悠然自得地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老哥我不扶别人就扶你![赞]

第三,社会环境问题。大约十年前我和媳妇自驾到河北一温泉去玩,下了高速走了好长时间的荒无人烟的村道,当时就感慨说,这也就是在今天,在解放前,在古时候,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是土匪乐园,不遇到土匪才怪。其实,古代就算为数不多的盛世,也到处盗匪横行,国家力量主要放在大城市和军事要地,广大的农村则只好实行乡村自治,而村与村之间则是伟大的三不管地带,前黑脸官吏宋江和他的一百多吃人肉兄弟的地盘。看看水浒里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就砍人头纳投名状的勾当,你就明白如今能单身出去旅游不怕掉脑袋不怕被扒裤子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了。

第四,文明程度。水电煤气暖气网线现代交通工具不说了,用水,照明 取暖,引火,通信这些,随便哪一样在古代都够折腾人大半天的,单说一个吃。不知多少人有冬储大白菜的记忆,现在人很难想象,那么长的时间里,一到冬天,白菜土豆萝卜 就成了锅里永恒的主题,什么澳洲牛肉,新西兰羊肉,挪威三文鱼,海南的香蕉,菲律宾的水果,在那物流不发达的年代什么都没有,但其实我们离那个时代也就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而已。而在古代 白菜土豆能管够那就叫物富民丰,老百姓是要给老爷们送万民伞的,现在的吃货们生活在那时只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了。


石海钓沉


要想知道古人中普通百姓有多苦,不妨看一看古代号称盛世中百姓生活的面貌。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里,看一看乾隆时期百姓的生活。


1793年,乾隆58年夏天,英国访华团访问中国。

  1. 他们本来憧憬着马可波罗塑造的的盛世想象中。可是,一到达中国,他们就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他们船上有一些清政府雇佣的百姓,这些百姓都非常消瘦。用英国人的话说“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2. 其中一名使团成员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描述到“不管是在舟山还是顺河向京城去的三天里,完全看不到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都是泥墙、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都是贫困落后。”


  3. 农民们吃的不仅没有质量,更不要说数量了。他们一直都以粗粮和青菜为主,通常情况下,在春荒的时候还得吃野菜度日。乾隆时代,百姓吃糠咽菜的记录不胜枚举。一份记录显示,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民一年下来还要负债,一旦遇到饥荒年份,卖儿卖女都是正常现象,而我们所知,闹饥荒是经常的事。

除了生活条件,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精神上的奴化!

为了更好的服侍英国人,清政府派士兵找沿途的百姓为使团服务,这些人双膝跪地希望可以回家照顾儿女和父母,但得不到允许还要遭受毫无缘由的刑罚。百姓却并无反抗,在沉默中忍受着。

所以不难想象,他们的生活有多苦,没有尊严而且朝不保夕。当然,那些地主阶级和皇族宗亲自然是不一样,他们肯定说不上苦。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古代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农民,那么,咱们就说说古代的农民生活吧。



某一天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处在了古代。很可惜,你不是皇帝,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官僚阶级,甚至连个地主也没混上。

仔细看看家里,四面都是泥墙,房顶是用茅草铺的,泥巴糊的灶台就在屋里的一个角落里,做饭用的柴火也都整整齐齐的放在了屋里,生怕下雨被淋湿。

除了这些,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

由于屋里过于昏暗,你准备穿上衣服去外面去透透气,顺便洗漱一下。结果刚一起来,你发现只有麻布制作的衣服,这种衣服非常不舒服,穿在身上会划的皮肤很难受。没办法,丝绸是富人穿的,所以只能穿着麻布制作的衣服外出了。



刚一出门,外面就刮起了大风,而且还下起了雨。由于麻布制作的衣服很透风,你觉得有点冷,于是你又躲进了茅草屋。

运气不错,你的茅草屋比杜甫的茅草屋要结实很多,没有被秋风所破。

雨停了,这下准备去洗漱一下,此时,你发现家里没有牙膏,没有香皂。这该怎么办呢?听说古人都是用盐刷牙的,那好吧,勉为其难,用盐刷牙,用清水洗洗脸就算了。

看了看家里的陶罐,竟然没有盐了。无奈之下,你只用家中大缸里略微浑浊的的水漱了漱嘴,然后又洗了一把脸。

之后淘了一点米,煮了一碗粥。吃饱喝足之后,看着生活条件实在太苦了,于是你决定外出找个工作,顺便碰碰运气,看看是不是能够咸鱼翻身。



由于没有交通工具,你准备独自一人靠着双腿从农村走到附近的城市发展。此时,你问了问周围的邻居,邻居告诉你现在是宋朝,而且你所处的位置距离北宋的首都开封府仅有30里。

宋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看来运气还是不错的。30里路也不远,邻居告诉你一上午就可以走到。

经过了一上午步行,你终于走到了。刚一进城,你发现这里确实繁华,简直和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一模一样。

短暂的沉浸之后,你开始了找工作。可此时你才发现,除了种地,你什么都不会,这里虽然繁华,但却没有你一寸的容身之地。

这可怎么办?对了,宋朝的军队经常招募一些普通人。那好吧,从最底层的士兵干起!



刚走进军营,军官告诉你,你的身高决定了工资。五尺八寸[约合1.83米]以上,月薪1000文。五尺七寸[约1.8米]以上,月薪700文。五尺六寸[约1.77米]以上,月薪500文。五尺五寸[约1.74米]以上,月薪400文。五尺二寸[约1.65米]以上,月薪200文。如果五尺二寸以下,对不起军营只管吃喝,没有工资。

你看了看自己的身高,1.75米。这个身高已经是2017年山东男性的平均身高了,还算可以,不过却只能拿500文。

此时你又开始犹豫了,因为宋朝的一石米大约等于120斤,而一石米最低也需要300文钱。也就是说,辛辛苦苦一个月,只能买200斤米。

想来想去,你开始犹豫了。毕竟一个月只有200斤米的收入,你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财富去拓展人脉。

无奈之下,你又回到了家中,准备思考一下如何在古代生活。



晚上,天气已经比较冷了,床上的麻布被子也不保温。你又想起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突然,因为天气太凉,你开始闹肚子,迅速冲到了茅厕。一阵酣畅之后,压根就找不到一张纸,于是你拿起了旁边竹片做成的厕筹开始清洁。



由于多年的痔疮,厕筹让你异常难受,剧烈的疼痛让你从梦中醒来。这时你才发现生活在现代社会,有电、有手机、有网络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等等,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对呀,床上的东西怎么办?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还是自己看着办吧!


我是越关


昨天看到一张1899年的照片,秦岭里的运木人。前面两根杆子,可能用于途间稍息时的支撑。非常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